时差关系,回复见迟。
时差关系,回复见迟。
你眼中的志士,英雄来自中宣部的标本室。
李安描绘的是那个大时代里的一个人物,只是很不巧,一不留神就差点当了英雄。
你惋惜也好,愤怒也好,只是因为李安没有把她打造成那个标本(大义凛然,英勇顽强,宁死不屈,机智勇敢 ,贞节操守。。。。 )
如要谈论标本,敝人绝无兴趣。
如要讨论李安的动机是否或应否教导观众热爱祖国,积极向上 。。。。 请去问李安。敝人认为电影是娱乐的,别整得那么累,教育这个倡导那个,那是人家中宣部的事。
如要讨论现实世界里面有否这样的情节?有否这样的人性? ---
一个中国女子,适逢国破家亡,对侵略者从大义上仇恨,对汉 - 奸也欲铲除之。
在逻辑上,她首先得是个女人,其次才能在斗争中成为女英雄,而不是相反。(请注意,这不符合中宣部的标本和“逻辑”)
从人性而言,即使在对敌的斗争中,她有闲暇时还会也应该会买个漂亮衣服,做个漂亮发型,要是放到今天没准去整个胸,隆个臂,割个双眼皮 。。。。 你认为这像你心中的女英雄吗?
如果在一开始,是带着纯粹的仇恨去接近易,有机会(例如在香港)她会爽爽快快地当上你的女英雄。
但是接触日久,从人性而言是否在仇恨之外会添加新的东西?这种新的东西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影响一个普通女人的判断力和行动能力以及关键时刻的犹豫和决断?李安的中国版本删除了一些有味道的片断,无非是情和欲 -- 但人性不可能不受到情和欲的影响,有时候甚至是严重,深刻的影响。有疑义吗?
中宣部的观点是国家人民重于个人情欲
李安可能认为那是扯蛋
我认为对男人而言应是国家人民重于个人情欲,对女人而言未必。
江姐我敬重
但如果我有同胞,曾经怀着豪情不惜牺牲自己去灭杀敌寇,后来在个人的情与欲上犹豫了,挣扎了,背叛了那些豪情和大义。 ------- 只要她曾经为抗战做过有益的工作,并在被捕之后视死如归。
她还是我们的同胞,一个普通的同胞,一个不完美的敌后工作者。并不能因为她的巨大错误(就算是罪恶)就完全抹杀她曾经的努力和牺牲。
这部影片没有侮辱谁,倒是中宣部经常忽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