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来源: williamsteng 2021-02-03 20:47:4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7413 bytes)

温读2021-01-11

 

1950年国庆前夕,湖南妙高峰中学的张干老先生家中来了客人,他是毛泽东湖南一师的同班同学,时任一师校长的周世钊。

张干家中清贫,老旧的小屋内没有几件完好的家具,周世钊看了看屋内,对张干说:"张校长,润之给我来了信,约我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张干曾是湖南一师的校长,虽然早已离开,但周世钊还是像35年前一样称呼他。

"啊!他还记得你?"张干很诧异,问周世钊。 

"我们常常通信啊,张校长,您有什么话要和润之说嘛?"

张干语塞了。

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图|周世钊

1914年,张干担任第一师范校长。1915年8月,他就自动请辞。

第一师范的首任校长孔昭绶思想开明、温和慈祥,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他鼓励学生们关心国家大事,希望青年学子能够积极投身到救国运动之中,让第一师范成为了当时数一数二的好学校。

而因为"五九国耻"事件,孔昭绶被迫离开他钟爱的岗位,远走他乡。张干是在省教育司纪墨鸿的举荐下走进第一师范的,他不苟言笑,默守陈规,严禁学生们参加和学习无关的活动,希望学生们都能静下心读圣贤书。 

学生们怀念孔昭绶校长,张干刚刚到来就被他们认定是纪墨鸿派来整顿他们的。所以刚开始,他们对张干就不配合,加上后来学生的成绩大幅度下降,张干用严厉手段整顿"学风",使得学生们彻底和他疏远。

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图|青年张干

真正让毛泽东和张干发生巨大冲突的还是一师的"驱张"活动。

那时,湖南省教育司做出新规定,从秋季开始,师范学生每人每学期要多交10元的学杂费,在学生之中引起了不满。

毛泽东是以榜首的成绩考进湖南公立第四师范学校的,师范学校向来免收学杂费,岂料第四师范和省立第一师范合并之后,竟然收起了学杂费,这让很多贫困的学生不知如何是好。

更让学生们不解的是,合并后,春季入学的第四师范学生们要重新学习已经学了半年的课程,也就是说这些学生都要延迟半年才能毕业。

学生们为了表示抗议,都自发到省政府去质问。后来也有人说,这是张干校长为了"讨好当局而主动建议的"。学生们难以压抑心中的怒火,在学校内外大量散发传单,开始集体罢课,酝酿着一场"驱张运动"。

当时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驱张"的宣言,毛泽东看了之后,觉得文章写得不好。他拿着这份文稿找到了好友周世钊,说这篇文章一直在讲张干的私德如何不好,"不忠、不孝、不仁、不悌",听来严重,实际不切要旨。

毛泽东重新写了一篇,历数校长办学无方,向上逢迎,向下专断,贻误青年学生等错误,呼吁大家发起抗议,达到赶走校长的目的。

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图|毛泽东就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时的同学合影

这份宣言写好之后就连夜印出上千份,第二天一早,一位同学带到学校的时候被学监发现,交到了张干的手上。 

湖南省教育司当即派了一名督学前往一师召开学生大会,要求所有学生复课,不允许再胡闹。谁知一张纸条却从下面递到了讲台上,督学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张干一日不出校,学生一日不复课。" 

督学狼狈不堪地走下讲台,连连摇头。

张干一怒之下挂牌开除以毛泽东为首的17名"闹事"学生,幸而一师教员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等等为他们说话,同情学生的遭遇。杨昌济甚至在黑板上面写下"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舆论给张干施加了不小的压力,张干不得不收回开除这17名学生的决定,改为记大过的处分。 

这场"学潮"平息之后,张干也自觉无颜再在一师待下去,他主动向省政府递交了辞呈,黯然退出。 

毛泽东从一师毕业之后,张干一直关注着毛泽东的革命活动。

1945年,张干在报纸上看到了蒋介石给延安毛泽东的两封电报,请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共商抗日战争结束后的国家大事。

年逾花甲的张干当时在邵阳市省立六中教书,他将几位老师喊到他的家中,和他们说:"毛泽东是我在湖南一师时的学生,现在国家在大难之后正是军民齐心共建的关键时刻,我想起草一份电报,请毛泽东早日前往重庆和蒋委员长和谈。"

张干将自己已经拟定的电报草稿给了毛泽东曾经的校友苏缙如老师。

"延安,毛润之学弟勋鉴:抗日获胜,建国弥艰,万恳应召赴渝,赞襄国政,幸勿固执,致失人望。"

苏缙如谨慎道:"这'固执'用词恐怕不是很妥当吧。"

张干想了想:"作为老师,我知道毛泽东的脾气,他一固执起来,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图|1945年9月,重庆,毛泽东和蒋介石互相敬酒

苏缙如叹了口气,他深知张干固执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动。几位同事都在说着意见,张干几乎没有什么改动,就定了下来。

当时邵阳是没有发电报的地方的,张干请一位工友拿着电报的底稿,赶到了50多里以外的蓝田电报局,就这样拍发给了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之后,66岁的张干看到自己曾经的学生当上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高兴、骄傲,但也惶惶不安,因为这两件事整日唉声叹气。

毛泽东能原谅自己这个曾经要开除他的校长吗?他是否还记得那份"不礼貌"的电报,是否还愿意认他这个曾经的老师呢? 

现在周世钊来寻他,他有一肚子的话想和毛泽东说,奈何根本开不了口。最后只能道:"你就代我向他问好吧。"

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图|徐特立和毛泽东

10月5日,毛泽东设家宴,邀请青年时代的师长徐特立、谢觉哉、熊瑾玎和同窗好友周世钊等客人。

多年不见面的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回忆着学生时代的生活。聊到一半,毛泽东突然认真问周世钊:"我们的老校长张干还健在吗?"

周世钊见毛泽东主动提起了老校长,马上向他介绍起张干的情况:"他一直在教书,现在还在妙高峰中学……" 

毛泽东听完,放下筷子,沉思了片刻:"他还在吃粉笔灰?张干这个人办事果断,很有魄力,是个很有才干的人,才三十几岁就当上了我们一师的校长,不简单。" 

毛泽东也想起了当年张干校长处分他们的事:"我原本估计他要向上爬,结果没有。解放前吃粉笔灰,解放后,还在吃粉笔灰,难能可贵。" 

老先生们见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当年的事情留下埋怨,而是感动于一位老教育者的情怀和坚持,也纷纷说起了张干。 

曾经阻止张干开除毛泽东的徐特立说:"润之啊,张干年轻有为,而且有股韧劲。"

熊瑾玎道:"当年我常说'张干张干,肯干肯干'。他有一种湖南人特有的蛮子精神。" 

王季范接下话头:"润之,当年你与萧三他们一起在君子亭起草驱张宣言,张干怒发冲冠,我看啊,是因为你们触犯了他的威严。如果说他有什么明确的政治目的,我看倒不见得。" 

少年时,因为冲动常常片面地评价一个人,情绪调动起来,便会不顾一切地去弄得两败俱伤,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之中都会犯的错。毛泽东带着愧疚说:"当时规定每个学生多交十元学杂费,其实不能归罪于他,至于让我们多读了半年书,这是一件好事嘛!我现在只恨自己当年读书少了呢!"

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图|张干旧居

几位老先生见毛泽东毫不避讳当年的冲动和不妥,还煞有其事地站在张干的角度上讲道理,他们欣慰而又敬佩,都释然地笑了起来。

一会儿,周世钊对毛泽东说:"润之,张干一家六口现在很困难,他现在重病在身,整日卧在床上,有时候,竟然几天无米为炊。"

毛泽东没想到老校长现在过得这般清苦,他站起身,责备地看着老同学:"惇元,你怎么不早说呢?张干这样的老教育家,应该照顾,应该照顾啊!" 

几天后,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就接到是了毛泽东的来信。

"张次仑(张干别号)、罗元鲲两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现在平均七十多岁,一生教书未做坏事。我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张为校长,罗为历史教员。现闻两位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至少给津贴米若干,借资养老。" 

王首道收到信后,立刻分两次为张干家中送去了600公斤的米粮和旧币50万元。

张干那段时间正是惆怅苦闷,见到粮食和钱,激动地双手颤抖,泪流满面。

曾经有很多次,张干提起笔,想要给毛泽东写一封信,但始终没有鼓起勇气。这次,他在灯下提起笔,含泪给毛泽东写下了一封问候信。

写完之后,张干默默拿出了一方手帕,将眼角的泪都擦干。

张干家中实在太拮据了,他写好信,在书桌上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一张完好的信封。还好他翻出了一张旧的牛皮纸,仔仔细细做了一个方正的大信封,这才端端正正写下地址。

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图|张干旧居

封好信封之后,张干左看右看,又在信封的左上角写了"急件"二字,还在"急件"下面加上了两个重点符号。

做完这些,张干才把儿子喊过来,将信郑重地交给儿子,让他寄走。

毛泽东收到张干的信,第二天就亲自写了回信,说心中一直惦念着他的生活情况。

这封信寄出之后很久才到张干家中。张干日夜盼望着,终于见儿子拿着印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毛缄"等字样的来信,张干激动地打开信,多日不展的眉头也终于舒展开来。

张干把全家都召集起来,把毛主席的信高声念了一遍,随后小心翼翼将信收好,对儿子说:"孩子,这是一字千金哪!" 

张干从前从不和儿子说起他给毛泽东记过一次大过的事情,他埋在心里纠结了很多年。那天,他终于可以解开心结,唠叨起当年在一师给毛泽东记大过的事情:"只有毛主席这样伟大,才不记前怨啊!"

人们听说毛泽东亲自给张干回信之后,都纷纷到张干家中来,想要看一看。张干不厌其烦地接待着来访者,一遍遍说着当年他在一师做校长的时候见到的毛泽东。

原来除了"固执",毛泽东还给他留下了很多回忆。他博览群书,学习刻苦,遇到问题能够认真思考,每天风雨无阻地锻炼身体。

其实在张干心中,毛泽东一直是个好学生。只是那时候的他也是年轻气盛,刚刚当上校长,经验不足,思想也转不过弯,面对各方势力,他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学生利益的选择,有一些委屈,也只能咽进肚子里。 

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图|毛泽东给张干的信

1951年暑假,张干收到了一张从北京寄来的请帖,邀请他前往北京小聚。

张干刚刚到北京的时候,毛泽东正在日夜为抗美援朝的事务繁忙着,暂时不能接待他。 

9月26日中午,毛泽东在家宴请张干、罗元鲲、李漱清等师友。

张干乘坐着小轿车停在丰泽园前,他老远就看到了正在门口等待着的毛泽东。在和毛泽东握手的那一瞬间,张干还是没有忍住泪水:"你好,润之!" 

毛泽东看着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校长,亲切道:"您好啊,张校长。"

在客厅里,毛泽东谦让着,一定要张干和李漱清坐在上座。 

席间,张干主动和毛泽东说起了当年的那场学潮,对于要开除毛泽东的那个决定,他内疚了许多年,也自责了许多年,也算有机会正式和毛泽东道歉了。 

毛泽东缓缓摆摆手,真诚说道:"我后来才知道,那是军阀汤芗铭逼迫你做的。你也是为了保护学生才没有把内情告诉大家。我那时候年轻啊,还没有深入了解情况,看问题也很片面,一时冲动伤害了校长,在这里深表歉意。" 

说完,几乎不怎么喝酒的毛泽东举起了酒杯,向张干敬了一杯酒,爽快地一口喝下。

几人谈了一会儿,毛泽东将自己的子女喊了出来,向子女们介绍张干:"这是我的老师!是你们的太老师!"

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图|毛泽东和他的师友在中南海留影。从右至左为:邹普勋(塾师邹春培之子)、李漱清、毛泽东、张干、罗元鲲

毛泽东的子女们恭敬地朝张干鞠躬,毛泽东和子女们开起了玩笑:"你们平时常常跟我说你们的老师怎么好怎么好,我的老师也很好。"

饭后,毛泽东陪着老师们一同参观了中南海,还看了电影。

晚上,张干回到了招待所,毛泽东派人给他们送来了礼物。张干打开一看,都是些生活物品,包括布鞋、褥子、盖被、毛呢服、枕巾、香皂、牙刷等等。 

送来礼物的工作人员对几位老人解释,这些东西都是毛泽东用自己的稿酬买的,并没有用公家的钱。张干看着这些实用的东西,连连点头:"还是青年时期的那个脾气,一丝不苟,一尘不染。" 

第二天下午,一位穿着军装的中年人来找张干,原来他就是和毛泽东一同长征的傅连瞕先生,是一名医学家。按照毛泽东的要求,他专门带着仪器来给几位老人仔细检查身体。 

在毛泽东心中,老师们的生活和身子骨是他最牵挂的事情。张干感受到了暖心的关怀,心中的感动无以言表。 

国庆节那天,张干和其他的老先生们都收到了天安门国庆观礼的请帖。站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张干看着下面欢呼的群众,再看向台上的挥手的毛泽东,曾经意气风发的学生离自己很近,少年时期的理想成为了现实,中国不再水深火热,百姓也有了安定的家,他成了老百姓们崇敬的"红太阳"。 

张干吃粉笔灰吃了一辈子,这一次,他无比庆幸自己是一位教师,无比庆幸自己曾经带过毛泽东这个学生。 

张干在北京停留了两个月,毛泽东派专车送他们去游览北京和天津的名胜古迹。陪同他们参观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和他们说,毛泽东因为太忙没有空亲自陪他们游玩,非常抱歉。

11月8日,毛泽东再次派人将老师们请到了中南海,和他们一起合影留恋。

在拍照的时候,毛泽东还特意把张干拉到自己身边,照完相之后,他哈哈大笑:"这是我第一次和自己这么多老师一起照相,值得纪念!" 

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图|1954年毛泽东写给张干的亲笔信原稿和信封

11月12日,张干准备回到湖南。一位工作人员又送来了毛泽东准备的礼物,这里面不仅有150万元旧币,还有一瓶鹿茸精。毛泽东让工作人员带话,说自己最近太忙,实在没有时间来送各位。

张干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信纸,这封信他写好半个月了,天天放在身上,已经被揉皱了。 

工作人员接下信件,送到了毛泽东的手中:

"干此次来京,荷蒙殷情接待,食用兼全,被褥衣裳,全部赠给。给干以彻底自新之鼓励。愧受之余,感佩无极。兹干于参观此间办理较优之各校后,即行南返,继续学习,后蒙不弃,委以重任,自当尽力完成,以符厚意,决不以年老家贫有所顾忌而误事也。"

张干回到湖南之后,确实如信中所说,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热情且认真地参议湖南大事。 

20世纪60年代初,80多岁的张干致信给毛泽东,希望毛泽东能够将其外孙女从陕西调回到长沙来工作,"以便侍养"。

毛泽东在他信上批示:"请中央组织部商陕西省委,酌情处理。" 

同时,毛泽东还给周世钊写了信,多年未见老先生了,毛泽东不知张干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他让周世钊代他去看看张干,如生活上还有困难,一定要告诉毛泽东。 

周世钊收到信之后立刻去看了张干老先生,询问情况之后马上写信给毛泽东汇报。 

几天以后,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亲自来到张干家中,给张干带来2000元钱,那是毛泽东自己的稿费。

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图|张干晚年

张干耳朵已经听不清楚了,张平化贴在老人的耳边,大声说:"毛主席特地让我带点钱给您老用!"

张干连连推辞,张平化将钱塞到他的手中,向他解释道:"主席请您老人家一定要收下,如果您不够用,可以再给他写信告诉他。" 

张干双手微微颤抖:"我身体老朽,再也不能挺起腰杆来为人民做点工作了,这钱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1967年1月2日,张干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他把儿子喊到身边,用尽最后的力气,留下了遗言:"替我给毛主席写信,谢谢他对我的照顾,我是多么想再见他啊……"

《恰同学少年》之中,张干的出场,带着一把油纸伞,拿着一只公文包,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当他一年后离开的时候,手上依旧拿着他的油纸伞和公文包。他把办公室又好好清理了一遍,没有矫情的留恋,也没有无法释怀的怨愤。

他一直是这样沉默的形象,固执得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一师的学生们,不想孩子们撞到汤芗铭的枪口上。他以为学生们骂完他就消气了,可他错了。 

当他乘着黄包车离开,少年毛泽东站在一师门口,向来自信满满的他,却显得很自责,很内疚。 

这个桥段,留在观众心中的印象太深刻了。 

毛泽东曾被校长张干记大过,晚年才知他用心良苦,数次以稿酬资助

图|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张干是毛泽东的老校长,他又何尝不是我们少年时不能理解、不能好好沟通的"老师"、"校长"呢?

当我们回忆起少年时,最深刻的除了美好的记忆,还有无法释怀的误会和怨恨。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站在父母或者师长的角度,站在那个社会大环境下,体会他们的心酸、不容易,谅解他们因为疏忽或不慎重而留下的错误和遗憾呢? 

30多年前的误会和冲突,在毛泽东的宽广胸襟和无私温情之下顺其自然地解开。一位是亿万人民敬仰的国家主席,一位是兢兢业业辛苦大半生的人民教师,一位站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一生,一位为打天下走过千山万水。这一对曾经固执的师生,到了晚年却时时牵挂着对方的生活,隔着半个中国,默默耕耘着,默默守望着。

所有跟帖: 

这个故事讲得好啊。。。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4/2021 postreply 00:01:25

金鼎!谢谢!-:) -有言- 给 有言 发送悄悄话 有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4/2021 postreply 01:11:16

感动! -华章- 给 华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4/2021 postreply 06:02:36

张干看了《驱张宣言》甚为气惱。但私下为宣言文采和思路佩服不已。 -akc- 给 akc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4/2021 postreply 07:13:16

good story! -jiajiashui- 给 jiajiashu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4/2021 postreply 07:55:4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