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挚友之女陈文新,留学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长谈,终成院士

来源: williamsteng 2021-02-02 17:21:1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7164 bytes)

适说新史2021-01-21

 

1951年5月初,武汉大学农学院大三女学生陈文新收到一封从北京来的信,拆开一看,信的落款赫然写着“毛泽东”。一时间,整个武汉大学都沸腾了,同学们争相传阅这封信,仔细核对信上的笔迹,最后都说:跟报纸上主席字迹一样,真是毛主席寄来的。

毛泽东在信上写道:

文新同志:

 

你的信和你母亲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们姊妹们努力学习或工作,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

 

问候你的母亲。

 

祝进步!

 

毛泽东

 

四月二十九日

毛泽东挚友之女陈文新,留学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长谈,终成院士

毛泽东写给陈文新的信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封回信。就在不久前,陈文新利用春假的机会回到家里,那是她解放后第一次回家。母亲跟她讲述了父亲跟毛主席的关系,并让她代写一封信给毛主席。陈文新听了很高兴,回到武汉大学后就代母亲写了一封信,自己也写了一封,放一起寄给了毛主席。

陈文新在信里讲述了一下家里的情况,送上母亲的问候,同时也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在武汉大学农学院的一些简单情况。信寄出去后,陈文新对于母亲说的话还是不敢相信,更不敢期待毛主席会给自己回信。

直到收到毛泽东的这封回信后,陈文新才敢相信母亲说的是真的,父亲真的跟毛泽东是好朋友,母亲也跟他相识。陈文新想到自己的母亲,马上收起激动的心情,赶紧回了老家,把信交给母亲,将信上的内容一字一句念给母亲听。母亲也向她讲述了更多关于父亲跟毛泽东的往事。

陈文新的父亲叫陈章甫,又名叫陈昌,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年纪比毛泽东小一岁,年级却是高了两级。陈昌是个才子,17岁便考取了长沙中路师范学堂,也就是后来的湖南一师;而毛泽东,是在1913年考入湖南第四师范的,后来这所学校也并入了一师。

毛泽东挚友之女陈文新,留学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长谈,终成院士

陈昌

两个年轻人在学校里交往甚密,经常是朝夕相处,跟他们一起交往的还有蔡和森、何叔衡等人。毛泽东在报纸上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征求志同道合的朋友时,特别标注“来信由第一师范附属小学陈章甫转交。”

“征友启事”贴到了好几所学校的门外,当时湖南女子师范的校长还以为陈昌在给谁征女朋友,专门找到陈昌询问“二十八画生”到底是什么人。陈昌急忙告诉她:“不是征女朋友,是征志同道合的朋友,‘二十八画生’就是毛泽东,是一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又有鸿鹄之志的学生!”

最终,毛泽东仅仅征得“三个半朋友”,其中三个都先后叛变的革命,另外的半个是李立三。李立三一度成为党的领导人,但据毛泽东后来跟斯诺描述,“我们的友谊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但是,毛泽东跟陈昌的友谊是一直延续下去,算是真正的志同道合。

陈文新的母亲叫毛秉琴,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毛泽东在长沙周边农村考察时,陈昌提议去他老家浏阳,毛泽东就在陈家住了40多天,毛秉琴就是在那时候结识的毛泽东。

毛泽东大学毕业后,在一师附小当主事,陈昌是那里的教员。那时候还有两个教员,都带着家属。他们四家人合租了一个院子,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四家成立革命家庭,一起做饭,一起吃饭,由毛秉琴负责伙食。

那时候就毛泽东一个单身汉,毛秉琴对他颇为照顾,又因为两人都姓毛,毛秉琴年长半岁,毛泽东便认了她当姐姐。当时,陈昌跟毛秉琴的大女儿也就管毛泽东叫“舅舅”了。

毛泽东那时候每周末都跑出去搞调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有一天回到家里,毛泽东对毛秉琴说,“开慧要跟我结婚了”。毛秉琴听了也挺高兴,这个弟弟也算是有个人照顾了。杨开慧早已说明,嫁给毛泽东不坐花轿不吹吹打打,更不要彩礼,大家一起吃个饭也就好了。

毛泽东挚友之女陈文新,留学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长谈,终成院士

 

虽然说是简单的婚礼,也还是有些事需要张罗的,毛泽东的父母还在老家,身边也没什么亲人。婚礼的事,就由陈昌毛秉琴夫妇操劳了,准备了一些必要的床上用品,张罗了两桌饭,一场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就办下来了。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陈昌参加新民学社,一度受毛泽东委托,回浏阳筹办浏阳分社,从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之后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党,一路成长为党的革命干部,参加了南昌起义。

毛泽东挚友之女陈文新,留学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长谈,终成院士

新民学会合影

1930年1月,陈昌以中央特派员身份,赴湘鄂西根据地工作的途中,在澧县不幸被捕。敌人企图以高官厚薪拉拢,遭严词拒绝;继而施以酷刑,亦始终坚贞不屈,决心“献身党的事业,死而无憾”。1930年2月23日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36岁,临刑前高呼:“革命一定成功!劳苦大众一定要解放!”

陈昌牺牲后,留下毛秉琴及三个女儿,大女儿12岁、二女儿8岁、小女儿陈文新仅3岁。毛秉琴含辛茹苦带着三个女儿,千方百计让她们多读点书,以后也像她们的父亲那样有文化。因生活所迫,大女儿无奈辍学在家自学,15岁的时候,冒充17岁考取了小学教师资格,从此担负起养活全家的任务,才让三妹陈文新也终于有了上学的机会。

毛泽东挚友之女陈文新,留学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长谈,终成院士

纪念陈昌烈士

1930年夏,毛泽东带兵打长沙,毛秉琴还去长沙郊外见过毛泽东一次,并把陈昌牺牲的事情告诉了他,他听后十分悲愤。陈昌牺牲时其女儿陈文新才3岁。从那以后,她们家就与毛泽东失去了联系。

一直到解放后,毛泽东对于陈昌,仍是念念不忘。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期间,陈昌的学生宋任穷在毛泽东处谈起陈昌、夏明翰,说他们是他在金江高小的老师。又一次勾起了泽东对于老朋友的思念之情,他特别称赞陈昌是一位杰出的宣传鼓动家

收到陈文新寄来的信,毛泽东真是高兴,好朋友陈昌烈士的后人还在,而且还考上了武汉大学,真是出息得很。更重要的是,当年的“姐姐”毛秉琴也还活着,而这个跟自己交情如此深厚的“姐姐”,一个人含辛茹苦带着三个女儿,却在解放后那么久才给自己来一封信。要知道,建国后,毛泽东的名字家喻户晓,凡是沾上一点关系的人,都想方设法要来攀亲。

而毛秉琴托女儿寄来的这封信,从头到尾都无求助之意,更像是跟一个很久不见的老朋友报个平安。毛泽东是由衷地佩服这个老姐姐啊,陈昌牺牲21年了,留下孤儿寡母,她一个女人,也没什么文化,硬是在战乱年代把3个女儿都抚养成人。

本文开头提到那封信,便是毛泽东给陈文新的回信。在信中,毛泽东难掩自己的高兴,以一个自家长辈的口吻,希望陈文新姊妹努力学习或工作,“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勉励她们进步。

毛泽东挚友之女陈文新,留学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长谈,终成院士

 

之后,毛泽东还亲笔写信给毛秉琴,给她汇去300元,以让她作为生活补助。他知道,毛秉琴姐姐的生活依然还很困难,她比自己还年长一些,也是年近六十了,陈文新还在上大学,都需要花钱。可见,毛泽东对陈昌烈士的革命情谊是很深的。

让陈文新没想到的是,就在她收到毛主席的信不到半年后,自己还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1951年夏天,陈文新跟6个同学一起到北京做毕业实习,她将这一消息写信告诉了毛主席。7月的一天,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突然来找她,把她接进了中南海。

一见到陈文新,还没等她开口,毛主席就问:“你就是陈昌家的伢子啊?你大姐小时候还喊我舅舅呢!”接下来,毛泽东拉着陈文新聊了许久,问了很多关于她母亲的情况,也聊了她父亲生前的事迹。当晚,毛泽东留陈文新在中南海吃了晚餐。

1954年,陈文新第二次见到了毛主席,当时她已经大学毕业,正在北京外语学院学习俄语,准备到苏联去留学,她照例写信给毛主席,告知了自己到北京的消息。一个周六,毛泽东的保健医生王鹤滨带着陈文新那封信过来,毛泽东委托他带陈文新到毛家做客。

这次,王鹤滨直接将陈文新带到了毛泽东女儿的卧室,陈文新对卧室的陈设记忆犹新:

那是典型的湖南农民家最简单的那种陈设,一张双人床,很旧的,颜色都是黑的。旁边是一张吃饭的方桌,也是黑的。方桌旁边是四条板凳,还有两张湖南农村的靠背椅,矮矮的,木头做的那种。

毛泽东在陈文新面前还是那么亲切,那天他们在桃园里散步,边走边聊天,当陈文新说起母亲毛秉琴想知道毛泽东的现状,毛泽东心领神会,善解人意地特意与陈文新合了一张影,让她将照片带给毛秉琴。

毛泽东挚友之女陈文新,留学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长谈,终成院士

毛泽东跟陈文新合影

照完相后,毛泽东跟陈文新及王鹤滨坐在藤椅上说话,聊起了陈文新正在学习的农业。陈文新清楚地记得,她那天被毛主席批评了。那时候,大家在很多农业理念上都是跟苏联学习,有一条耕作经验叫“草田轮作”,陈文新认为那是先进理念,就跟毛泽东说了。没想到,毛泽东反问了一句:

“我们农民才几亩地,都拿去种草,吃什么呀?我们又没有什么畜牧业,种的草拿去干什么?”

陈文新听明白了,毛主席这是在教导她理论必须跟中国的实际结合,学习农业,主要是为了让农民吃饱肚子。这次见面长达六个小时,因为陈文新是学土壤专业的,毛主席主要同她谈了土壤的结构、土壤里面的植物营养、植物怎么吸收营养及土壤怎么改良等问题,并具体问到在中南地区怎么改良土壤、怎么提高农业生产。

不久后,陈文新就去了苏联,让她没想到的是,在苏联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1957年11月份,毛泽东在访问苏联时,专门抽空接见了所有在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陈文新就是其中一员。在那次接见中,毛泽东说出了一段著名的语录: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挚友之女陈文新,留学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长谈,终成院士

毛泽东接见留苏学生

在毛主席的多次鼓励下,陈文新后来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土壤微生物学家,一辈子致力于改良中国土壤的结构。2001年,75岁的陈文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毛泽东挚友之女陈文新,留学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长谈,终成院士

陈文新院士

当年,陈昌计划去日本留学,在毛泽东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因为中国当时的革命更需要他。为此,陈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毛泽东本人也放弃了去法国留学的机会,他认为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终于让他探索出一条合适的革命道路,但也付出了六位亲人的性命。

建国后,陈文新代表的新一代知识青年,被送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毛泽东对他们寄望颇高,而他们也大都没让老一辈革命者失望。虽然毛泽东主席没能亲眼见到,但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已经让中国日渐富强,可以骄傲地说一句,这盛世,如您所愿。

所有跟帖: 

那时留苏的人成千上万,怎能说是“闭关锁国”? -XYZ94538- 给 XYZ94538 发送悄悄话 XYZ9453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2/2021 postreply 18:53:53

你不懂,要块方的, 块方, 知道什么叫”块方“? -立竿见影-1- 给 立竿见影-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2/2021 postreply 19:35:06

只有留学西方才是开放?哪家子逻辑?毛时代也与西方国家做生意,进口了大批西方生产线,那也不叫开放因为中国还站着,只有跪着才叫开放? -XYZ94538- 给 XYZ94538 发送悄悄话 XYZ9453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2/2021 postreply 22:20:52

毛泽东当年能跟这么多老师才子结识,那是很会做人的。污蔑毛主席的无聊之说比如动动小指头就能打倒你等,真是小人之见啊。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0:35:07

有幸成为毛泽东的朋友同学故人,此生无憾矣! -whalx- 给 whalx 发送悄悄话 whalx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2:47:21

彻夜长谈。。。呵呵。 -- 给 铱 发送悄悄话 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5:09:3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