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配君是杨开慧保姆的女儿,询问毛主席升学事宜,回复:不要忧虑

来源: williamsteng 2021-01-23 14:17:5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1914 bytes)

1957年5月,在长沙的一户普通家庭中,一个15岁的小女孩正在写一封在她看来很重要的信,她叫孙配君,是一个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

因为毕业后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上学了,初中的老师知道她喜欢音乐,就建议她报考音乐专科学校。可是她连音乐专科学校的门朝哪里开都不清楚,更不懂得报考的手续和科目,所以她打算写一封信寄到北京去问问毛主席,要毛主席替她了解一下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规定等。

孙配君认为,自己“不知道的事,毛主席肯定都知道。”

在信中,孙配君写道:

您好,

我现在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面临着投考学校的问题,我们的老师劝我去考音专,听说音专在武昌,我想请您老人家为我写一封信给学校,问一问他们到底要考一些什么科目。

还有我的这种情况考不考得取,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说我唱歌还可以,如果只考唱歌,还是可以的,如果要考其它的,还是希望主席您为我了解一下。

孙配君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六日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女孩子胆子也未免太大了,“走后门”都走到毛主席那里去了。

这个孙配君到底有什么来头,为何敢让毛主席帮忙询问升学事宜呢?

其实,孙配君跟毛主席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真正与毛主席有联系的是孙配君的母亲陈玉英。

陈玉英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时经人推荐到毛泽东的家里给杨开慧做保姆。

当时毛泽东正在进行紧张的革命活动,杨开慧的大儿子毛岸英只有4岁,二儿子毛岸青只有3岁,杨开慧又怀有身孕,家庭负担实在太重,毛泽东就托人找来陈玉英做保姆。

孙配君是杨开慧保姆的女儿,询问毛主席升学事宜,回复:不要忧虑

杨开慧与幼年毛岸英、毛岸青

旧社会时期保姆在雇主家里是没有任何地位的,但是在毛泽东的家里不一样,大家都是一样的,刚来到毛泽东家里,陈玉英有些拘谨,毛泽东就说:“你就是我们家里人一样。”

有了陈玉英在家里帮忙照顾杨开慧,毛泽东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

在杨开慧家里,每次毛泽东与同志们开会,陈玉英就和杨开慧坐在一旁做针线活,对于他们说的那些大道理陈玉英听不懂,但是她知道毛泽东一家都在为老百姓谋福利,是在干大事,她这个保姆做得也是津津有味。

1927年,杨开慧最小的儿子毛岸龙出生后,家里又多了一口人,陈玉英和杨开慧一块照顾三个孩子,虽然辛苦一点,但是两个女人却撑起了半边天。

在毛泽东家做保姆的日子是很愉快的事情,杨开慧从来不把她当佣人,只是当亲人来对待,没有谁伺候谁一说,都是一样的做事情。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担心到前线有危险,孤身一人前往农村领导了秋收起义,后来又上了井冈山。

考虑到杨开慧的安全,毛泽东决定让其回到杨开慧的老家板仓,这个时候陈玉英已经知道毛泽东在闹革命,而闹革命是最危险的事情,但是陈玉英并不惧怕危险,毅然前往帮助杨开慧照顾子女,因为她知道杨开慧母子已经离不开自己了。

陈玉英在杨开慧的身边工作了四年,几乎成了杨开慧的亲人,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1930年因为遭遇叛徒出卖,杨开慧母子与陈玉英一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

在长沙监狱中,敌人对杨开慧进行了严刑拷打,却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于是敌人把目标对准了陈玉英,他们认为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可以为革命牺牲,这是说得通的,而陈玉英不过是一个毛泽东家里的一个佣人,只要威逼利诱,就不怕她不招。

让他们失望的是,无论他们是如何施展计谋,始终无法从陈玉英的嘴里套出有用的消息。

孙配君是杨开慧保姆的女儿,询问毛主席升学事宜,回复:不要忧虑

狱中的杨开慧母子画像

1930年11月14日,当敌人把杨开慧押赴刑场时,陈玉英用身体堵住牢门,大声地喊着:“不要带走她,要杀就杀我,让她回去带孩子”。

就连这些刽子手听了也都感觉到不可思议和震惊,一个保姆为何会这样勇敢?毛泽东一家到底给了她多少好处?

杨开慧牺牲后,陈玉英及毛岸英等人被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营救了出来。

为了躲避反动派的抓捕,陈玉英也不得不离开杨家,回到老家务农。

新中国成立后,陈玉英不再担心被人抓捕,于是打算回到长沙继续给人做保姆,后来找到了一份看家的工作。

1950年,在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太太80岁大寿即将到来之际,毛主席由于公务繁忙无法亲自祝寿,就安排儿子毛岸英代替自己回湖南省亲。

在毛岸英出发之前,毛主席特意嘱托毛岸英一定要找到陈玉英一家,然后邀请他们去给杨老太太拜寿。

毛岸英到长沙第一件事,还没有来得及去杨老太太那里,就去打听陈玉英的下落,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陈玉英。

当初分别之际,毛岸英只有9岁,如今一晃已经过去20年,不过他并没有忘记陈玉英当年的照顾,见到陈玉英时,两人抱头痛哭。

随后毛岸英告诉陈玉英:“我这次回湖南有几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找到你,这是父亲反复交代的,同时要安排好你的生活。”

陈玉英听了之后十分感动,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毛主席还没有忘记她。

陈玉英说:“我没有什么困难,只有一个女儿,她的父亲也死了,现在在乡下她伯伯处,我放心不下。”

毛岸英当即拿出钱给陈玉英,让她作为车费,到乡下去接女儿来长沙。

第二天,陈玉英就回乡下接自己年仅8岁的女儿孙配君来长沙,并且住到杨家。

孙配君是杨开慧保姆的女儿,询问毛主席升学事宜,回复:不要忧虑

毛泽东与毛岸英、刘思齐、李讷合影

看着这个小女孩,毛岸英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

孙配君有点认生,怯生生的回答说:“配君。”

毛岸英又追问道:“哪一个配字呢?”

在一旁的陈玉英笑着解释说:“我们家小配配的名字是一个大富大贵的名字,刚生下来,孙家便去抽了支签,说这个娃有命,是个配君的福,我们就取了这个名字。”

在杨老太太大寿期间,毛岸英对孙配君很照顾,像亲哥哥一样关心她,临走的时候,还告诉陈玉英,有事情一定要给他们写信。

陈玉英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并不想麻烦毛岸英,但是孙配君已经8岁了,正是入学的时候,当时陈玉英想送配君去长沙“育才学校”读书,但是很多条件不能满足,因此就想着去保育院学习,不过这需要一些手续,她却没有办法解决,因此就给毛岸英写了一封信,反应入学的困难情况。

毛岸英在1950年8月19日回信中写道:

“你女儿进保育院一事,组织上已经答应代你办,不需要你自己出钱(因为你自己没有钱),如果一定要你出钱,而你确实没有钱,那么请你拿着这封信,要舅母同你一起去见外交处刘道衡部长,他会正确处理问题的(他是个老革命同志)。”

随即,毛岸英又给舅舅杨开智写信,请他们协助陈玉英办理孙配君上学问题,不久,孙配君顺利进入到保育院学习。

1951年,陈玉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感谢主席的关心,同时表达了想去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想法。

毛主席于12月23日给陈玉英写了亲笔回信,在信中写道:

陈玉英同志:

十二月十八日给我的信收到了,很高兴。

已有人告诉我,你过去在反革命面前表示很坚决,没有屈服。这是很好的。

为了节省,你不要来京。你在长沙做工很好。你如果有困难,可告诉我,设法给你一些帮助。

祝你身体健康!

毛泽东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孙配君是杨开慧保姆的女儿,询问毛主席升学事宜,回复:不要忧虑

毛泽东给陈玉英的回信

虽然没有同意陈玉英到北京去,但是对她的关心却是热切的,她也不想给毛主席增添麻烦,就好像当初在家里照顾杨开慧时一样。

1955年夏天的时候,只有13岁的孙配君想起母亲曾经想去北京的事,就自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并且希望趁着暑假能够“到北京一看。”

本来,配君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写的信,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出乎孙配君意料的是,1955年8月3日,毛主席竟然给她回了信,并且称她为同志,在信中毛主席写道:

配君同志:

你的信收到,很高兴。

你们想到北京一看,是可以的;但今年不要来,明年再说罢。你母亲在何处工作。情况如何?如有困难,可告之。

祝你进步

毛泽东

一九五五年八月三日

这是孙配君第一次与毛主席通信,当时她只有13岁,这可是打破了纪录的,孙配君应该算是毛主席通信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所以,孙配君后来有事就给毛主席写信,每一次毛主席不管多忙,都会给她回信,两个人竟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毛主席在回信中,也以同志相称呼。

于是才有了文章开篇时,1957年孙配君给毛主席写信,询问升学的事宜,她的本意并不是让毛主席为她“走后门”,只是询问一些相关事宜而已,大概是毛主席理解有误,认为是她想要通过自己的关系,安排她升学。

1957年6月8日,毛主席给孙配君回信,在信中写道:

佩君同志(毛主席的回信中,有时会写成佩君):

五月十六日的信收到。

已在初中毕业,甚慰。升学的事,我不宜于向学校写信。能否考取,听凭学校。如不能升学,可以在家温课。寄上三百元给你母亲,以后还可寄一些。不要忧虑。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

孙配君是杨开慧保姆的女儿,询问毛主席升学事宜,回复:不要忧虑

毛泽东

毛主席也看出了当时15岁的孙配君在升学方面的迷茫,因此在信的最后告诉孙配君“不要忧虑”,安心在家温习功课。

接到毛主席的回信后,孙配君终于静下心来,认真的温习功课。

正在孙配君温习功课期间,毛主席邀请陈玉英到北京去,尽管毛主席之前一再拒绝陈玉英进京的请求,并不代表他不挂念这个曾经为了杨开慧以死相拼的人。

1957年的6月,陈玉英来到北京,毛主席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隔了三十年了,你还是这个样子,还好健康啊!你同开慧同甘共苦,我今天看见你就像看到了开慧一样,你以后就是我的家人了。”

毛主席与陈玉英亲切地交流了两个多小时,听陈玉英陈述杨开慧遇害的经过,当讲到杨开慧在遭遇敌人严刑拷打时却没有屈服时,毛主席情不自禁的掉下眼泪说道:“开慧是个好人哩!岸英是个好伢子哩……你以后每年到北京一次,看看这里的建设变化情况。”

四天后,毛主席再次邀请陈玉英,在临别时,还送给她和孙配君每人一张亲密签名照片。

回到长沙后,陈玉英将照片给了孙配君,让孙配君高兴了好一阵。

但是不久后的一件事让陈玉英母女再次陷入困境当中,当时长沙市制定了闲杂人员下放的规定,户口不在长沙的要下放;家庭生活无来源的要下放;本人一时无法找到工作的要下放。

按照这个规定,孙配君应该回到老家宁乡去劳动,可是陈玉英家不同于别人的家,陈玉英的丈夫已经去世,只有她们母女相依为命,任何一个人回老家,都会拆散这个家庭。

孙配君与母亲商议完后,还是寻求毛主席的帮助,给毛主席去信。

在信中,孙配君解释了自己一家要被下放,而她们是不符合下放标准的,因为她们每个月都有20元的生活费,她在学校当代课老师,妈妈在街道做妇女主任。

孙配君是杨开慧保姆的女儿,询问毛主席升学事宜,回复:不要忧虑

陈玉英

毛主席在收到孙配君的来信后,立即给回信:

配君同志:

来信收到。我同意你的意见,不去乡村。你母亲年已六十,不能劳动,当然不宜下放。你年小,你母亲需要照料,可以不去。但此事应由党作决定。你可持此信和你母亲一道,去湖南省委统战部,找那里的负责同志谈一谈,请他作出决定。我这封信只是建议,不是决定。

问你母亲和你好。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本来信已经写好,可是毛主席还是不放心,因此又写道:“去统战部时,可把你母亲照顾杨开慧同志的历史谈一下,使那里的同志了解情况。”

了解毛主席家书的人都清楚,不管是谁跟毛主席求情办事,寻求特权,不按程序办事,都会遭到毛主席的拒绝。

然而对于孙配君的来信,毛主席也十分为难,一方面他同意了孙配君的意见,认为不应该下放,但是自己又不能干预地方政府做事,所以只能是建议,最后也只能是“建言献策”,让她们到统战部去找找关系。

这面毛主席为这件事绞尽脑汁,殊不知在孙配君的信刚发出不到两天,户籍民警就来到她们家,告诉她们,因为孙燕获得了模范教师称号的代课老师,所以不属于下放对象。

毛主席的回信寄到孙配君手上已经是一段时间之后的事了,事情已经过去,孙配君也就没有拿着这封信去统战部,而是珍藏了起来。毛主席对她们母女的关心,孙配君还是由衷感激的,所以她也时常想到北京去看看他老人家,只不过毛主席每天的工作都很忙,连续拒绝她几次了。

让孙配君没有想到的是,在1958年2月,毛主席邀请她到北京去。

原来毛主席从来没有忘记孙配君要来北京的愿望,特意派人接孙配君来的北京。

孙配君是杨开慧保姆的女儿,询问毛主席升学事宜,回复:不要忧虑

毛泽东

1958年2月3日,毛主席在书房接见了孙配君,见面之后,那个在信中啥事都敢说的小丫头却拘谨起来了。

毛主席笑着说:“我们也是老朋友了,书信通了几年,今天才看见你,还是这么个娃娃呀。”

毛主席又拉着孙配君的手跟旁边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就是上次来的陈老太太的女儿,叫配君,是个很苦的孩子。”

随后两个人开始拉起了家常,就像父亲对待女儿那样跟孙配君谈了很多内容。

毛主席问她在课堂上喜欢发言嘛,孙配君说:“我就是怕发言,也很少发言,有时候答案背熟了,可一站起来就忘了。”

毛主席和蔼地说:“你还是害羞呵,有什么害羞的呢?女娃儿,就是有这个毛病,不好哩!上课应该积极发言,认真思考问题。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争取发言。”

为了鼓励孙配君,毛主席又说:“这里有个勇气的问题,要超越自己,才能克服这些缺点。”

想想当初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慷慨激情的演讲,以及后来发动学生运动,发动农民运动,没有勇气怎么可能办到。

当毛主席得知孙配君喜欢唱歌时,就让她唱一首歌听一听,可是因为紧张,孙配君没有唱,毛主席就教导她说:“你的胆子太小了点,做事要大胆,唱歌要大胆,不能扭扭捏捏,要多锻炼自己,要敢于实践。”

两个人就像父女一样,聊了一上午,毛主席一再嘱咐孙配君不要怕苦,你妈妈和开慧同志一起坐牢,就受了很多苦,现在没有战争,但以后还要经受多种考验。

后来主席发现孙配君穿得很单薄,因为长沙的冬天没有北方的冷,所以孙配君穿得很少,毛主席就让秘书带着孙配君去街上买一套新衣服,然后又游览了北京的很多名胜古迹。

2月11日,在北京待了半个月后,孙配君想要回家,因此就穿着毛主席给买的新衣服来向主席辞行,毛主席看着她穿的新衣服说:“呵哟,好精神呀!”

孙配君是杨开慧保姆的女儿,询问毛主席升学事宜,回复:不要忧虑

毛岸英写给陈玉英的书信

临行之时,毛主席又给陈玉英写了一封信,让孙配君转交给她母亲。

在信中毛主席写道:

玉英同志:

几次来信。均已收到。

此次看见配君,她说暂时不做工作,继续补习,将来再讲工作问题。我看这个主意不错,故让她回长沙。她还年轻,目前学习一时期有益。

由她带上二百元。不足之数另寄。

祝好!

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一日

对于毛主席做的这一切,陈玉英是十分感动,但是她却不想什么事都去麻烦政府,麻烦主席,由于她在革命初期为革命作出过贡献,政府每个月都会补助20块钱,陈玉英在领了几个月后就放弃了。

一直到后来有了大病才重新领取了这份待遇,后来陈玉英年过花甲,又要供孙配君读书,家庭条件十分苦难。

毛主席知道她的困难,每个月都会让秘书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一些钱来资助给她们,帮助她们度过了艰难的时光。

1958年8月,孙配君经过刻苦的复习,考入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她兴高采烈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毛主席,可惜毛主席并没有收到这封信,孙配一直以为毛主席很忙,而没有回信。

比较有意思的是,三个月后孙配君已经在武汉读书,碰巧在街上遇到了毛主席的秘书高智,感觉很不可思议,因为上一次见面还是在北京,当时就是高智领着她到北京各处去转转的。

高智告诉她,毛主席正在武汉开会,并且问她想不想见主席,孙配君当然想见。

孙配君是杨开慧保姆的女儿,询问毛主席升学事宜,回复:不要忧虑

毛主席

高智就把孙配君带到毛主席那里去看主席,一见面,毛主席愣住了,惊讶地说了一句:“你为什么在这里?”

孙配君也诧异地说自己在这里读书啊!

毛主席想了一下,就笑着说道:“怎么呀?考了学校就不告诉我了?”

孙配君就把写信的事情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说自己并没有收到,原来搞了一场乌龙,由于下午要继续开会,毛主席在询问了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后,就回去开会了。

1960年,孙配君想利用毕业前夕的最后一个假期再去北京看望一下毛主席,却受到毛主席的回信:

孙佩君同志:

你妈妈的信和你的信,都收到了,感到高兴。望你们好,有困难告诉我。不要来京,我很忙的。

问你妈妈好,祝她健康。

毛泽东十二月廿九日

从信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在三年困难时期的繁忙,虽然没有同意她们进京,却能在百忙之中写下这封信,担心孙配君毕业后有困难,还特意寄来100元钱。

毕业后,孙配君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踏踏实实工作,先后在长沙市文化馆、图书馆和艺术馆工作。

在毛主席的心里,孙配君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和自己的小女儿李讷差不多大,和自己的女儿没两样。

因为陈玉英在困难时期保护了他的儿子,所以他也要照顾好陈玉英的女儿,这就是毛主席与杨开慧保姆女儿之间的故事,虽然很平凡,却很温馨。

所有跟帖: 

对普通百姓重情重义 -XYZ94538- 给 XYZ94538 发送悄悄话 XYZ9453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3/2021 postreply 16:38:12

照顾保护毛泽东的妻儿本就是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毛多次寄钱给她,一老一小母女返乡务农确有困难,何况毛的信也没用上,户籍民警根据政 -XYZ94538- 给 XYZ94538 发送悄悄话 XYZ94538 的博客首页 (77 bytes) () 01/23/2021 postreply 20:25:00

她女儿要上音乐学院,毛泽东就没有帮忙走后们,坚持原则。 -XYZ94538- 给 XYZ94538 发送悄悄话 XYZ9453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3/2021 postreply 20:28:25

这要是拜登总统给哈佛大学写封推荐信,哈佛敢不录取吗? -XYZ94538- 给 XYZ94538 发送悄悄话 XYZ9453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3/2021 postreply 20:37:33

拿着太祖的亲笔信去找统战部,这本身的分量就很重了,是给统战部一个很强的暗示了。 -大阿牛- 给 大阿牛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3/2021 postreply 16:41:21

如果我现在手上有一封Xi的亲笔便条:“XX是我的发小,在你们地区做生意,希望你们坚持党的原则,秉公接洽。“想象一下吧。 -大阿牛- 给 大阿牛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3/2021 postreply 16:57:03

些许的人性流露 -清迈- 给 清迈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3/2021 postreply 19:45: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