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英语校名在1949年以前是Peking. 1949年后北京市的英语名已经改为Beijing, 但北大直到2007年还装13

来源: 2020-10-25 19:52:11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我亲口问过当事人原因,告知是领导觉得外国人知道Peking的很多。现在西方国家很少有人知道Peking是什么了, 北大不是自己找别扭嘛。不知道他们是否后悔。

------------

北京大学校徽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北京大学校徽最早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1]  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正式发布《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并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标志中心“北大”二字饱含篆刻风韵,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标志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标志中间部分用英文,体现了兼容并蓄、饱满深厚的内涵;外圈简洁明了,展现了广博开放、常为新的姿态。 [2]  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CMYK色值C0M100Y100K45 [3]  ,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4]  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2014年9月3日,《北京大学章程》正式核准生效,其第八章《标识和校庆日》对北京大学校徽进行了阐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