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则鼎立,足坏则鼎崩——浅析贾府的成败兴衰

来源: 微语红楼 2020-10-25 10:21:2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1739 bytes)
 

作者:张生宝

贾府分为宁国府和荣国府,此两处是《红楼梦》中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作者用精妙的艺术手法和高超的情节设置将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放入眼睑。然而,“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历经百年”、可谓是“烈火烹油,不可一世”的贾府,最终“忽喇喇似大厦倾,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贾府的成败兴衰究其原因,还得从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说起。

一、政治基础:较高的阶级地位和庞杂的社会关系

如果说《红楼梦》第四回是全书的总纲,那么《护官符》就是全书的总纲诗。[1]“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一总纲诗是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既富甲天下又权倾朝野的集中反映,贾府又作为四大家族之首,足以说明其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

1、 世袭爵位

从《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及其后文可知,宁国府和荣国府均有世袭爵位,父子相承,代代相传。宁国府乃当日宁国公所创,今由贾珍袭着 ;荣国府乃当日荣国公所创,今由贾赦袭着。且当日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第七回焦大的醉骂中“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再者,从贾氏祠堂内的皇帝御笔牌匾和对联来看(第五十三回)。当日贾府的祖上宁、荣二公屡获战功、为国肝脑涂地,立下汗马功劳,功名贯天、勋业昭著,于是皇帝封爵赐赏福泽儿孙。由爵位等级公、侯、伯、子、男来看,宁国公、荣国公是最高等级的爵位。同时宁荣二公位列八公,如此来看,贾府祖上受封的爵位是至高无上的。难怪贾雨村说“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第二回)。 

2、 朝廷实职

虽然世袭爵位只是一种虚职,但是贾府子孙中有实职的朝廷官员大有人在。“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学习,如今现已升员外郎了。”(第二回)可见,贾赦因是长子袭了爵位,贾政也封了工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有多大的权力呢?且看“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第三回)那贾雨村本在知府任上“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第二回)但贾政仅凭工部员外郎便“轻轻”为御批革职的有罪之官谋了个地方高官,可见贾政的实职权力有多大!之后更是让家生的奴才赖嬷嬷之子赖尚荣入仕做官。再者说,贾琏现捐的是个同知,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休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一日路程,两日功夫俱已妥协。”正是假托贾琏这一小小的同知之名,竟命得长安节度使云光制造了一出悲剧。以上种种足以可见,贾府在朝廷中的实职官员等级虽不高,但是实际权力运用中还是能够翻云覆雨、左右逢源的。

3、 社会关系

在石头城宁荣街“路北,东是宁荣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可见贾府的繁华富贵、权势之高,社会关系也不会是稀少的。且看《护官符》中描写胡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正是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代表。四大家族通过联姻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社会关系链基础,牵一发而动全身。老太太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一母所生的王家小姐,其兄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就连贾宝玉最后娶的也是一个根本没有爱可言的皇商薛家的小姐。其次,皇帝南巡接驾过四次的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与贾家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再言,秦可卿葬礼上“四王八公五侯”及其赊者王孙公子不可胜数,竞相吊唁的盛况更足以说明贾府庞杂的社会关系网。

4、 皇亲国戚

贾府的世袭爵位、贾氏子孙的当朝为官、百年贾府的社会关系所形成的阶级地位、社会关系如果还不够烈火烹油、花团锦簇,还不足以形成贾府雄厚的政治基础的话,那就要看今天了!贾府最大的政治基础不是其他,而是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做女历,后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的贾元春。正是元春的得宠加封使贾府在世袭爵位的头衔之外增加了一个更加辉煌的皇亲国戚的政治身份,这个身份显然更加显赫。受封那日“宁荣二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第十六回)就连王熙凤也向护送林黛玉归来的贾琏开玩笑称道“国舅老爷大喜。”如果说当日宁、荣二公时期是贾府的开创时期,则元妃受封省亲就是贾府的鼎盛时期了。借着那浩荡皇恩,贾府从此也有了更大的政治靠山,皇恩不断、受封加赏也接踵而至。殊不知,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

二、经济基础

贾府之大“竟将半条街占了”;贾府人口之多,主子丫鬟竟有一千多人;贾府社会关系之广,礼尚往来络绎不绝。烈火烹油、火红鼎盛、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面对如此大的开销,经济收入究竟从何而来?

1、 宁、荣二公在世时得到的赏赐

贾府宗祠大门的长联写道“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烝尝之盛”(第五十三回)。可见,当日宁、荣二公在世时为皇帝立下汗马功劳,皇帝又是封爵位又是赏赐,金银钱财、田庄房舍均不在话下,这也算作是贾府的第一桶金吧。元妃省亲,贾府采办物资时从江南甄家支取寄存的白银三万两留下两万两,可见当日宁、荣二公创办的家底还是很雄厚的。

2、 世袭爵位和在职官员的俸禄

第一百〇七回中写道查抄后的贾府银子空虚,贾政说:“若是这两个世奉不动,外头还有些挪移。”“两个世奉”即是指宁国公和荣国公这两个世袭爵位,同时这两个爵位还有俸禄。从贾政的话中来看俸禄是不少的,至于多少书中没有说。但是,根据清朝的规定世袭爵位公爵每年的俸禄为660两至700两不等。贾府位列八公之爵,这近七百两银子已不少了。

康乾时期,江南土地每亩三两,中原土地每亩七两,亦可购买百亩土地[2];而贾府太太月例20两,姨娘月例2两,大丫头月例一两,小丫头月例500钱,如此一算倒还能雇佣一些丫鬟小厮等;再者,贾府始祖所立学堂皆由贾氏家族中有官爵者按俸禄之多寡供给银两以助学中之费。如此的一缸水,一下分出一瓢,亦可足乎?况那在职官员工部员外郎、同知等俸禄对安富尊荣的贾府之人又何足乎?

3、 元春从宫中的赏赐

元春加封贤德妃,举家莫不欣然踊跃,言笑鼎沸不绝。紧接着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先是赏赐了戏子龄官,接着“贾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指仗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富贵长春’宫缎四匹……其余彩缎百端,金银千两,御酒华筵,是赐东西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诸人的。外有清钱伍百串,是厨役、优伶、百戏、杂行人丁的”(第十八回)。上至老太太、下至丫鬟杂行人丁皆是金银玉石、绫罗布匹。再后来,端阳节打平安蘸、唱戏献供,元妃命夏太监送至贾府白银一百二十两、香如意、玛瑙枕、宫扇、纱、罗等,太太、老爷、小姐、公子等俱有份。第五十三回中贾珍和乌进孝的对话中“岂有不赏之礼?接时按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玩意儿,就是赏也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一千多两银子。”可见,元春每年从宫中给的赏赐也是不少的。

4、 田庄租税

第一百〇六回中被查抄后的宁荣二府账房竟无项可支,贾琏只得“暗暗差人下屯,将地亩暂卖千金,作为使费,家奴见主势败也将东庄租税指名借用些。”可见贾府是有田庄地亩的,并且田庄租税是贾府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早在秦可卿临终嘱托王熙凤时就提到“以我定见、趁今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那么贾府到底有多少田亩,这些田亩的年收入如何呢?

第五十三回年关之际,黑山村庄头乌进孝带领车队走了一个月零两天的雪地,赶到天子脚下的宁国府交纳地租。交纳来了鹿、獐、狍共计130只、各种猪100个、各类羊60个、各色鱼200斤、鸡鸭鹅1200只、干果4口袋、薪炭33000斤、米粮200斛1002石,还有虾、熊掌、海参、干菜……,外卖粱谷、牲口各项折印二千五百两,孝敬哥儿玩意共14对。这些东西价值多少作者没有明说,却借贾珍之口说出:“我算定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作为贾氏族长、宁国府当家人每年都要收租,他的估计和实际价值应该不会有多大的差别,也就是说黑山村今年的地租价值五千两。再者,宁国府一共有八九个庄子,一年的租税收入也就是四万多两。而荣国府呢,“他现管着那府里八处庄地,比爷这边多着几倍,今年也只有这些东西来,不过多两三千两银子。”可见荣国府一年一个村子地租收入七千多两,一共八处庄地,一年收入也有近六万两。按刘姥姥一类庄稼人来说二十两银子就是“阿弥陀佛,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的了。”何况贾府一年地租的收入竟十万两之多,足以支撑起整个贾氏家族了,是贾府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三、文化教育

贾府人口多且杂,但是对于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来说上至主子、下至下人,文化教育对家族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1、 男子:为仕途经济而读书

贾府是一个世家大族,世袭爵位只有嫡长子一人承袭。然而众多的男子要想显身成名只有一个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贾政作为次子不能承袭爵位,但其“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第二回)。教育其子贾宝玉更是“哪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是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第九回)。可知,读“四书五经”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不断提高与巩固家族政治地位是贾府文化教育之根本!为此,贾家始祖开办义学“恐祖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者,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学中都是本族人丁与些亲戚的子弟。”贾氏始祖在百年之前已认识到:要想家族永兴,必兴教育。足见其高瞻远瞩,然具有高瞻远瞩的非独始祖。秦可卿临终前对王熙凤说:“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并嘱托王熙凤:“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事业,亦可能常保永全也。”为此,秦可卿建议多置田庄房舍地亩,设家塾于此。“便败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秦可卿只是宁国府的一个孙媳,亦可见读书走仕途可保家业永继,足见贾氏始祖重教育、设义学的重大意义。

另外,男子读书只依靠贾氏义学是不够的。况学堂之中也有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耳目、斗鸡走狗、赏花玩柳之辈。因此家庭教育也极为重要,“那宝玉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2、 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于是读书便也没有什么作用,人们普遍信仰“女子无才便是德。”就连薛宝钗也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第六十四回),大观园里才华出众的女子对读书在思想上竟有这样的认识。再者林黛玉见贾母问及三春念何书时,贾母亦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认得几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就罢了”足以见贾府是不注重女子教育的。更严重的是,第七十四回王熙凤携众人抄检大观园时,有一段写道“凤姐因理家,每每看帖看账,也颇识得几个字了。”多么可怕的的一个“了”字!一位威重令行、管理整个荣国府、协理过宁国府、不可一世的“凤辣子”文化水平居然也是这么低,女子无才便是德多么深入人心啊。

3、 大众文化

作为“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虽然文化教育资源被上层男子所占有,但是丫鬟下人亦有一定层次的文化。夜宴办灯谜、开诗会、行酒令、占花名……一系列的娱乐方式足见贾府下人的文化水平还是挺高的,那么他们是怎么学习的呢?首先,是与主子长久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日有进益、逐渐熏陶来的。其次,是通过听戏。《红楼梦》中听戏的情节多达几十处,每当有重大节日均搭台唱戏,无论主子还是下人都能欣赏,且戏中多有教化之意。通过听戏,培养并提高了贾府所有人的文化水平。再者,住进大观园中的儿女们结社联诗更是非同凡响。先后建立的海棠诗社、菊花社、赏雪社、桃花社、柳絮社等大大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贾府的衰败

拥有稳定的政治基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文化教育的贾府,历经百载、烈火烹油、赫赫扬扬。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最终,树倒猢狲散,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百年大族,何以至此?第七十四回探春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是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可见,原因还得从家族内部分析。王蒙曾说“整个贾府呈现出贵族子弟消极颓废的精神面貌,寄生享乐的生活方式,严肃的尊卑礼教掩盖下的腐烂堕落,以及升平、恢宏、四世同堂、五世同昌的家族共同体中的各怀鬼胎,互控并共挖家族共同体墙脚的这一大潮流、大趋势的组成部分。”[3]

(一)政治的倒台

1、子孙不肖,后继无人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提到贾府子孙“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宁、荣二公也借警幻仙子之口说道“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者。”如此看来,贾府走到现在已出现衰败之势,纵观贾氏子孙确实如此。贾敬沉迷炼丹长生,辞去爵位不问家事;贾赦沉湎酒色,胡子苍白竟还让老婆去贾母跟前讨要丫鬟鸳鸯为妾;贾政不通庶务,家族事务从不过问;到贾珍贾琏贾蓉则堕落为一群无耻乱伦、肉欲淫威、人所共恶之徒;那贾宝玉厌恶读经,不思功名进取,弄性常情“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第三回)。面对读书走仕途以不断提高家族政治地位的贾府子孙,却堕落糜烂、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也难免最后遭人弹劾,查抄宁国府的下场!

、元妃的病逝

元妃入宫被晋封为贵妃,使贾府有了一座巨大的政治靠山,整个贾氏家族看到了希望。借着浩荡皇恩,贾府确实也兴盛了两年,但是谁曾想到,元妃竟死去,贾府的政治靠山轰然倒了。祸不单行,紧接着宁、荣二府先后被查抄,树倒猢狲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社会关系网的破裂

四大家族相联系构成了贾府社会关系网的基础。但是,王子腾死后王家没落,薛家惹上人命官司入狱,史侯家被抄,江南甄家被抄,一损俱损,贾府的社会关系网彻底破裂。不可一世的四大家族刹那间横祸降临,构成了家族集体悲剧。

(二)经济的耗竭

、生活奢侈,挥霍无度

贾府的日常生活是极其奢华的,吃的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穿的是金戴的是银。公子姑娘的华丽衣着暂且不说,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吃的一桌螃蟹价值二十多两银子,够他庄稼人过一年的了;秦可卿的葬礼,贾珍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接下来一副樯木棺材一千两银子也买不到,为了使丧事更风光,花了一千五百两银子捐了个龙禁尉;宝玉挨打后喝的荷叶汤竟用四副一尺多长的银模子来做成,类似的铺张挥霍不胜枚举,家大业大的贾氏子孙个个像大蛀虫一样蛀蚀着贾府的经济大柱,最终“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接驾的空耗

皇上隆恩,准元妃省亲。为此贾家从上到下各处忙碌,光一座省亲别院占地便是三里半,“下姑苏合聘教习,采罗女孩子买办乐器行头等事”支银便是三万两,“置办花烛彩灯并色帘栊帐幔的使费”又是两万,园中香烟缭绕,华彩缤纷,真是“天上人间诸景备”。元妃省亲之日更是三次说道“太过奢侈靡费了。”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狩,贾府接驾更是惊人。那时“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河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像海水似的”。贾府怎么就这么富贵呢?正像赵嬷嬷说的:“不过拿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从省亲来看不是这样的。元妃省亲以来“这两年哪一年不多赔出几千两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园子,你看看那一座花了多少钱就知道了,再两年省一回,只怕就穷精了”(第五十三回)。可见,无论元妃省亲还是皇帝南巡接驾,虽然给些赏赐,但赔进去的更多,最终身受其害,空耗家产。

、管事人的侵吞

贾府家大业大,各项费用繁多,且管理者本身有缺陷,财产被人侵吞在所难免。锦衣军查抄荣国府,从王熙凤屋中搜出两箱房子地契,一箱借票,全是依靠管家奶奶的身份盘利重剥,拿府里的月例钱放贷克扣与办事受贿得来。贾府被查抄,账房无银可使,贾母开箱倒笼,将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了出来,一一分派,竟达千金;贾芹因管理着尼姑的月银,便夜夜得空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贾芸因管理园中植花种草也从中捞的不少;贾府被抄,家奴更是趁此弄鬼,将东庄租税指名借用。从上到下,个个有机会便从中大捞一把,贾府财产再多也会被挖干!

(三)教育的失败

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进入仕途是贾府祖上的期盼,然而到目前,贾府子孙中肯用功读书的寥寥无几。贾宝玉成天混在女儿之中“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气逼人。”谁提让他读书走仕途经济和谁生分。贾琏、贾环、贾蓉更是不喜读书,贾蔷、贾菌借读书之名大闹学堂;贾兰尚小,到这里贾府 已没有人通过读书而功成名就。

贾氏始祖通过战功建立家业,可谓政治上至高无上,经济上实力雄厚,文化教育上高瞻远瞩。然而子孙内部崇尚富贵尊荣,不思进取,使贾府逐渐走向衰败。百年世家大族最终树倒猢狲散,酿成了一出悲剧……

《红楼梦》博大精深,百年贾府复杂多变,非我如此文学工笔泛泛而谈所能道清。且前人之述备矣,如此赘述,不成文章,仅以玩赏。

参考资料:

[1]惠国忠,试论《红楼梦》的“谈政”[J],掬红一叶,2009。

[2]二月河,二月河妙解红楼梦 [J],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一辑。 

[3]王蒙,贾宝玉论,[J],红楼梦学刊,1990年第二辑。

[4]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5]红楼梦中贾府没落衰败的十大原因,河南健康教育网,读书心得,2013年11月20日。

[6]张宜平,从贾府的收入与支出推究贾府败亡的根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所有跟帖: 

满口仕途经济混账话!如果曹公在,也早和你生分了 ;-p -tatama- 给 tatam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25/2020 postreply 13:32:28

我则为作者的数学点赞。 -tatama- 给 tatam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25/2020 postreply 21:56: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