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重演钓鱼城一幕:清军停战时,俄军送来16公斤大饼宣示胜利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20-10-21 05:38:1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44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 在 2020-10-21 05:45:0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雅克萨之战,是清朝为保卫东北地区的领土,与沙皇俄国进行的一场有历史意义的战役。在这场战役后,清朝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保了清朝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

我们一般都认为,雅克萨之战是清军战略胜利。但历史细节是复杂的,第二次雅克萨战役如果说是“俄军的战术胜利”,也许更接近事实。

雅克萨停战之日,残存俄军送上一张16公斤大馅饼,作为炫耀

清军对雅克萨的围攻战,先后发生了两次。第一次围攻战是1685年4月-5月,清军约3000人在彭春(朋春)统率下,用重炮逼降450名沙俄守军,俄军在托尔布津率领下撤出雅克萨。清军平毁雅克萨城并撤退后,托尔布津率军很快又返回雅克萨,并重建城防,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围攻战。

第二次是1686年7月-11月,清军2400人在萨布素指挥下对雅克萨进行了长达数月围困战。经过困守,736名沙俄守军仅剩下66人。由于两国准备在尼布楚准备谈判,雅克萨攻守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清军撤离雅克萨。直到《尼布楚条约》签订,俄军才于1689年后撤离雅克萨。

从这里可以看出,清军第二次围攻战并没能攻克雅克萨,俄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成功守住了要塞。

另外雅克萨之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当萨布素与俄军达成停火协议时,城内俄军指挥官——普鲁士人阿法纳思·拜顿竟然送来一个重达一普特(沙俄计量单位,等于16.38公斤)的大馅饼,以炫耀雅克萨的存粮充足,还能继续坚守。事实上,当时雅克萨城内残余的66名俄军仅有20几个人还有战斗力。

但是,就在雅克萨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清军却主动撤走。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思考。

面对坚固的雅克萨城墙,清军火炮虽强,但兵力和火枪都不足

清军第二次围攻雅克萨,未能获得第一次围攻时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条件看,清军兵力和装备不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缺陷。

第一次围攻战,清军投入了3000余人的部队,面对俄军是450人。然而,第二次围攻战面对人数增加到736名的俄军(另外城内还有不少妇女儿童等俄国居民),清军兵力却下降到了2400人。如此一来,清军的兵力优势明显下降。究其原因,还是清军未能及时掌握俄军情报,不仅没能预测到俄军突然返回雅克萨,而且对俄军兵力也估计不足,导致清军第二次出兵比较仓促。

从装备角度看,第二次围攻战的清军在火炮数量上有所增加,清军曾宣称拥有“轻型炮百门、重型红衣炮四十门”,但实际应该拥有30门红衣大炮,以及10多门轻型炮。相比之下,俄军在火炮方面处于劣势,仅有11门火炮(第一次围攻战只有三门),但火枪数量众多,包括100支火绳枪,850支燧石手枪。正是火枪数量多,有效提升了俄军的坚守能力。另一方的清军据称只有50-100支火绳枪,而且未能集中使用,并没有在战斗中发挥决定作用,大部分士兵用的还是弓箭和刀枪。

但是,最具有决定性的还是雅克萨重建的要塞防御体系。虽然清军在第一次占领雅克萨后破坏了城防,但返回后的俄军很快重修了这座城,而且不少地方改进了堡垒设计。虽然雅克萨城墙仍是木料材质,但俄国人将草灰、灰浆混入树干中间,使墙体不仅坚固而且有韧性。新城墙高度更是达到5.5米,厚度达到7.5米,已能有效抵御清军红衣大炮轰击。而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俄军木质城墙和塔楼在清军大炮轰击下脆弱不堪,直接导致了失败。

不仅如此,新的雅克萨城还采用了先进的棱堡设计,在四个方向上建造了凸出的棱角工事。当清军攻到城墙下方时,会遭到棱堡从侧翼射出的枪弹。虽然雅克萨城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但已经属于火器时代的新式要塞。再加上要塞四周全都挖出了壕沟,对于仍以冷兵器为主的清军步兵而言,雅克萨变成了一座极难攻克的坚城。

一个普鲁士人带着俄军守城,但大部分人死于坏血病

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在7月18日打响,清军在7月23日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攻城战。萨布素、郎谈等人指挥清军,首先在雅克萨的北边用红衣大炮猛轰,然后试图声东击西,在南边发起了步兵冲击。

这次攻城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清军大炮未能像上次一样轻松击破城墙,冲击部队也在壕沟和城墙一带遭到俄军枪炮大量杀伤,攻城最终失败。

清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俄军最高指挥官托尔布津在这场战斗中被炮弹打死。俄军二把手阿法纳思·拜顿接任了指挥,成为了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中俄军的真正灵魂人物。阿法纳思·拜顿是一位普鲁士人,作为托尔布津的副手,主持了雅克萨要塞的重建,在筑城技术方面水平很高。

在随后的日子里,清军虽然又发动了多次冲击,但均被坚固的要塞所击败。于是,萨布素等人指挥清军在城外建设多道围墙,并挖掘了长长的壕沟,将雅克萨团团围困起来,完全阻断了俄军的内外水陆交通。

不过,在俄军在战役开始前完成了一项最重要工作——及时收割了城外的庄稼。这些庄稼是俄军哥萨克们种植多年的,主要作为驻军口粮。清军第一次占领雅克萨后虽然破坏了城防,但没能烧毁城外庄稼,是非常失策的。俄军在1585年7月返回雅克萨后,不仅收割完了这些庄稼,而且在第二年继续种植,并在清军第二次到来前再次完成了收获。这两年收获的粮食,成为了俄军能够长期固守的一个关键因素。

俄军从1686年7月一直固守到12月,期间曾多次主动出城袭击清军围城部队。据俄方史料称,清军在几次袭击中损失很大,曾经一次就被打死150人,并被破坏了部分火炮,俄军则损失轻微,自称只有21人战死。

但实际上,清军虽然付出了一定损失,但几次战斗都将俄军赶回了要塞,打破了拜顿突破封锁线的希望。另外,萨布素在雅克萨南面也修筑了一座堡垒,作为清军包围圈的支撑点。拜顿多次派遣俄军偷袭这座清军堡垒,但均被清军炮火击退。

尽管俄军在战斗中总体损失少于清军,但是清军的围困战术最终发挥了作用。俄军虽然粮食充足,但是长期的困守导致守军严重缺乏维生素补充,大部分人陷入了坏血症的折磨。另外,雅克萨很快进入了冬天,躲藏在屋内的哥萨克们由于室内便溺等卫生恶习,各种疾病流行,也加剧了非战斗减员。

到了11月初,雅克萨的俄军士兵就只剩下了150人,死亡率已经达到了80%。“到11月底,健康的男人不超过115人,儿童和妇女有55人。”(据俄罗斯史料记录)

战役最后结束时的12月份,俄国守军的人力已经基本枯竭。俄罗斯学者威特森曾写道:“30人在守望,15人在工作。”他将雅克萨的最后阶段称为“一场奇迹”,而且最大的功劳是普鲁士籍军官拜顿——“只剩下12个健康的人,拜顿创造了奇迹。他和这几个人一起让大炮继续开火,使人觉得堡垒里还有很多人。”

雅克萨战役的终结:虚弱的俄军迷惑了清军,还重演了钓鱼城一幕

第二次雅克萨围攻战,是以清军主动撤退为结局的。1686年10月,俄国特使达到北京,告知俄方谈判使团已从莫斯科出发。康熙皇帝出于和谈需要,传令前线萨布素等人“撤围雅克萨之兵,任城内俄军出入”。双方最终于12月初停战。

从这个结局看,清军并未能攻克雅克萨要塞,也未能逼迫俄军投降。雅克萨之战不能称是清军的“战术胜利”,反而应该算是俄军防守的成功。

事实上,11月后的雅克萨,对于清军来说已经是“唾手可得”。此时要塞内的俄军不足百人,而且多数疾病缠身。拜顿只是凭借仅剩的几个健康士兵,通过不断操作大炮和火绳枪开火,让清军误以为雅克萨守军人数仍然很多。如果此时清军发动一次像样的攻势,俄军是肯定没有力量抵抗的。

但是,清军确实被俄军制造的假象蒙蔽住了。不仅如此,清军自身的境况也不太好。

雅克萨处于高纬度地区,9月份就会开始降雪,冬季最低气温会降低到-40℃以下。清军在野外驻扎,防寒能力实际上还不如躲在屋内的俄军,因此同样会出现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虽然清朝史书没有记载,但种种迹象表明,雅克萨前线的清军粮食补给并不乐观。当时黑龙江已经封冻,中俄两军都不可能通过水运补充物资,只能依靠初期携带的粮草过冬。不过,俄军由于严重减员,反而减少了粮食消耗。

据俄方史料宣称,曾经有一名清军逃兵叛变到雅克萨,告知清军营地出现了粮荒,不少人冻饿而死,这个细节未得到清朝史料证实。不过,俄方守军认为,到11月底清军已经死亡达到1500人,超过了总人数的50%(俄军一直认为清军有3000人)。但俄方史料是非常可疑的,实际上清军总数是2400人,如果真的因饥饿死亡这么多,攻城一方早就崩溃了。

尽管如此,清军的战斗力也确实严重下降,以至于没能在11月-12月尝试发动最后一次攻城。

12月初,雅克萨城外的清军接到康熙圣旨后,后撤了大约10里,派出使者向城内俄军宣布了停战。在康熙的旨意里,甚至下令清军向俄军提供食品和药品,以显示天朝上国的“仁慈”。但是,俄军客气地拒绝了。

俄军指挥官阿法纳思·拜顿在派出使者回复时,特意送来了一个特大的馅饼宣示自己的“胜利”,这个饼足有一普特重(16.38公斤),以证明城内俄军的粮食充足。这个举动,让我们不由想起了宋蒙战争中的钓鱼城之战,钓鱼场南宋守军也曾经故意向城外蒙古军抛出十几斤的大鱼,还有几十张大饼,显示钓鱼城的继续坚守能力。

钓鱼城和雅克萨,可以说都是孤城困守的模范战例。

雅克萨之战的遗憾

尽管如此,进入雅克萨的清朝使节,已将城内的窘况看得一清二楚。此时,雅克萨城内仅剩下66名俄军还活着,其中只有22人还有战斗力。拜顿送来的大馅饼,不过是强撑着做戏,城内俄军也即将断粮,包括拜顿等人在内也都患了疾病。

但是,康熙的圣旨是不能违背的。萨布素等人即使看到了战机,也无法抗旨重新发动攻城。就这样,仅仅几十名俄军成功保住了雅克萨要塞。在清军的允许下,俄军可以出城寻找食物,从而渡过了危机。

1687年2月底,清军全部撤离雅克萨。此后,俄军一直牢牢占据着雅克萨,并且继续在当地开荒种田,做好长期占领的物资储备。

直到1689年8月,清朝和俄国才开始在尼布楚进行谈判。9月7日,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俄军放弃了雅克萨,清军才能重新进驻了此地。

客观来讲,正是由于清军未能攻克雅克萨,才给了俄方谈判代表重要筹码,导致俄方敢于要求获得黑龙江流域大片土地。另一方面,当时准噶尔正进犯喀尔喀蒙古,清朝急于和沙俄达成和平协议,所以谈判一度陷入被动,在条约中做出了不少让步,让俄国获得了尼布楚一带大片土地。

《尼布楚条约》虽然奠定了清朝和俄国一百多年的和平,但清军围攻雅克萨未获最终胜利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否则历史的后续也许会有很大不同。

所有跟帖: 

好文 -Redcheetah- 给 Redcheetah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21/2020 postreply 11:48:25

被称为战斗民族是有历史背书的 -iCall- 给 iCal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21/2020 postreply 20:11: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