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局势变动。美国参战后的方针是先欧后亚,因为德国的力量比起日本大多了,首先要保证把希特勒打败。如果希特勒把苏联打败了,调转头再去打英国,结果很难预料,起码美国和英国想登陆欧陆,就要难太多了。所以当时的方针是尽一切力量保证苏联不倒,能够抗住希特勒。亚洲放到次要的地位,对中国的支持仅仅是象征性的,因为即使中国完全被占领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美国最终也能把日本打败。战争中间,苏联自身难保,也不会有精力想占有满洲国的事,能保证日本不从后面捅刀子就不错了。
战争后期,苏联缓过气来了,当然想染指满洲。但如果美国对苏联无所求,老美也未必会答应苏联的要求,因为毕竟苏联要靠老美的物资支援,才能最终击败希特勒。把满洲给了苏联对老美有什么好?美国人早就意识到,苏联早晚是美国的敌人,这是意识形态决定的,而中国说实话,当时还没有资格成为美国的敌人,扶持弱者对付强敌,这是谁都会做的事。但国军44年打得实在是烂,对最终击败日本实在看不出能做出什么贡献。如果全靠美国,当时估计击败日本登陆日本本土要死很多人。肃清日本在大陆的军队老美不知又要牺牲多少人,因为在老美看来国军实在是不中用。在这种情况下,请求苏联出兵东北,能够减少老美的牺牲,反正牺牲的是中国利益,老美无所谓。苏军出兵东北前,还向老美提出要求,说车辆没法从欧洲部分运过来,要求老美提供所有车辆。老美答应了,为苏军提供了全套的车辆,运到远东。所以出兵东北时,苏军开的是全新的美国道奇车。
如果国军没有44年的溃败,美国的策略未必如此。那样国军在河南还有很多军队,一旦欧战接近尾声,美国就可以武装国军。如果国军能够配上驻印军那样的装备,从河南出发,扫清华北日军指日可待,关东军也不在话下。那样老美乐得看到国军拿回东北,总比让苏联拿去好。那样就没必要向苏联让步,苏联也未必有胆子去强占东北。
所以战后中国的厄运,还是因为中国自己实力不济。这个其实也怪不着老蒋,换了老毛也不会有什么办法。世界政治本来就是弱肉强食,指望别人帮助当然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自己有一定实力,能帮到别人,别人也会顺水推舟。
这里没有贬低国军将士的意思,只是想说明中国当时实力太弱,实在不能作为棋局的一个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