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没有水泥,为什么明城墙600年依然坚不可摧?
判断古文明的一个重要条件便是城市,市是交易,城市保护人们的城墙,可见,城墙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人们的生死存亡。从古代保留到现在的城墙有很多,比如说的南京的明城墙等等。
就拿南京城墙来说吧,它们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开始修建了,为了保证南京的安全,朱元璋还用了要修建皇宫费用,还调动了二十八万民工,共计使用三点五亿块砖,经历了二十七年之久,才得以修建成功。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城墙到现在已经超过了六百年的时间,还保留有二十五公里多,仍旧坚不可摧,是怎样做到的?
第一,是用了夯土砖石,和现在的红砖不同,是青石砖和夯土,在城墙内部使用的是夯土,夯土就是将土夯实,而夯土外面包裹的是砖石,这样的结构可以低档炮石的攻击。那时为了防止有人偷工减料,砖石上都会有负责人的名字,要是出了问题可以直接找负责人。
第二,城墙也使用“混凝土”。虽说古代没有现如今的混凝土,但是有粘合剂,那便是糯米。古人把糯米熬成汤再与沙土、石灰等混合,便可以制造出超强的粘合剂。那种加入糯米汁的三合土便是糯米灰浆,韧性好、强度大而且防渗性能也好,用这样的灰浆来粘合石砖的话,可以保持数百年不会变质。在现代技术的分析下,这样的糯米浆堪比现如今的水泥混凝土!
还有福建地区的土楼,有的楼内还会使用蕨粉来增强土楼的防御性,要是在极端情况下,蕨粉还可以填饱肚子。再者城墙上的角楼、箭楼以及女墙还极大地提高了防御系统,为了避免雨水浸泡,墙体两侧还设计有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