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初建时,军部干部阵容非常豪华,为何发展却遭受挫折?

来源: 2020-06-08 10:48:5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新四军初建时,军部干部阵容非常豪华,为何发展却遭受挫折?

  新四军初建时,军部成员有叶挺的老部下,南方游击队成员,还有延安派来支援的干部,人员阵容豪华。

军长叶挺,广东名将,孙中山的爱将,北伐名将,我军第一任总司令。1928年后,留洋德国,成为素食主义者。1931年,他结束海外流亡生涯,回到澳门,开始参与抗日有关工作。抗战后,他满怀热情,投入工作:

1、利用自己影响,在编制、经费、防区等方面,与国民党有关当局进行了许多交涉和斗争。

2、向爱国人士、海外华侨、国际友人和国民党内的朋友等进行抗战宣传,募集物资、枪支、款项。

3、妻子李秀文从家里拿出了父母的养老金,又筹集到一些钱,从广东、香港一带买了3600支手枪,亲自押送这批货物,供给新四军抗日。

4、动员一批学者、故旧、亲属参加新四军,壮大抗日力量。

从游击队编为正规军,新成立时,装备极其落后。部队在岩寺集合整编的时候,战士们手里拿的,还大多是梭镖和套筒枪,汉阳造的“中正式”都很少,机关枪就更不用说了。叶挺费了很多心血,从国民党一些老部属中要来了好几百支全新的匣子枪,以后,又从日军手中缴获了不少新式的武器。

1938年10月,广东沦陷后,在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配合下,说服广东军阀余汉谋同意,他在东江一带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在他的号召下,香港及海外的华侨青年积极报名,此外又收容了1000多名国军溃兵,以曾生、王作尧两支我党武装力量为核心,组建了游击部队,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后来,发展为东江纵队。


政委项英是一个老革命。1922年到1926年,在武汉、上海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1923年平汉铁路“二七”大罢工、1925年沪西日商纱厂工人二月罢工。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成为党内重要负责人。

1931年1月起,他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3年5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主席。他在纠正苏区肃反扩大化、发展根据地、完善根据地制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确定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之日,为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主持制定《中国工农红军誓词》,建立红军中的奖励制度。动员和组织群众发展生产,筹措给养,保证前线供应。

红军时期,他与毛泽东、朱德并称为“中华苏维埃的三巨头”。三年游击战,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评价:“项英是从坟墓里爬出来的铁人。

游击战异常艰难,他坚持了三年,保存了革命火种。后来又与陈毅奔赴各地,将分布于8个省14个地区的星星之火汇集起来,编组成一支抗战铁军。 


为了打造一支精锐部队,延安派来了很多干部,在军部中充当骨干:

参谋长,张云逸(大将),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

副参谋长,周子昆(牺牲),红军总司令部一局(作战局)局长。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

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根据地财政部部长。

参谋处处长,赖传珠(上将),陕甘宁省委军事部代部长。

政治部顾问,朱克靖(1947年牺牲),南昌起义后失去联系,抗战后重返党组织。

组织部部长,李子芳(牺牲),红1军团组织部部长。

宣传部部长,朱镜我(牺牲),上海中央局宣传部长,抗战时营救出狱。

宣传部秘书长,黄诚(牺牲),组织过学生运动。

供给部部长,宋裕和(食品工业部副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局长。

教导大队大队长,赵希仲(被俘叛变),红25军教导队军事教官。

军需处处长,叶辅平(叶挺之弟,1939年牺牲),1928年入党。 


军长战功赫赫,政委身经百战,主要干部也都是我军精英,然而这支部队的发展却有些曲折。1941年终于遭受了重大挫折,军部被消灭,大部分干部牺牲,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