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酒驾的危害性:凯申公遭受的致命一击....
论酒驾的危害性:蒋介石遭受的致命一击
老蒋平生比较怕热,每逢夏天都要离开城市上山避暑,在大陆期间比较喜欢的是夏上庐山,甚至比较重要的会议也干脆搬到庐山召开,比如抗战爆发时的“最高国防会议”以及庐山军官训练团等等。
逃台后最喜爱的是阳明山,这是台北郊外原名“草山”的一座名山,也是他亲自改的名,取自明代王阳明的典故,然而就是这个习惯,最终加速了他的死亡。
老蒋逃台后建设了大大小小共47处豪华别墅和行馆,而留住次数最多的就是阳明山的“中兴宾馆”,据说是因为这个宾馆的建筑与其老家溪口的小洋楼极为相似,因此蒋氏夫妇把重庆黄山别墅的各种家具、备品和一些陈设均搬运至此。
1969年夏天,天气尤其酷热,老蒋再次前来中兴宾馆避暑,然而却遭遇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为其身死埋下了巨大的隐患。8月6日,由五辆轿车和七辆吉普组成的车队,由其士林官邸开往阳明山。
车队最前面是一辆坐着几名侍卫官的吉普作为开道车,老蒋的“凯迪拉克”座驾在第二辆的位置上。在盘山道上开道车遇见一辆公路局的班车,正在转弯准备错车时,突然在班车后面冲出一辆飞快的吉普车,开道车猝不及防只能紧急制动,那辆吉普擦着车队飞驰而过。
然而老蒋的车却躲不开了,毫无准备的座车一下子撞在前车上,手持拐杖的老蒋整个身子都撞到了前面的隔板上,已经82岁的他登时就昏过去了:假牙飞出,私处红肿,胸部重伤,腰伤复发,伤势还是比较严重的。
幸亏后面的车刹车及时,否则老蒋恐怕当场就得挂了,车祸发生后,当即被送往荣民总医院急救,这一住院就是两年多,可见伤势之重,而宋美龄不到一个月就出院了。
主管情治系统的小蒋第一时间命令警备司令和宪兵司令缉拿凶手,车号为“CE95001”的吉普车主人很快到案,原来是一名叫做李连升的少将师长,当天在阳明山宾馆喝了酒,又急着下山见“女朋友”,因此借着酒劲飞驰下山,没想到闯下大祸——也论“酒驾的危害性”。
联合调查组对李连升进行了严格审讯,估计没少修理这位少将军官,也确实查不出来有意谋害老蒋的证据,事实就是一场意外,最终进行了“撤职法办”的处理。
然而老蒋的身体却从此每况愈下,连续三年不能到“总统府”视事和接见外宾,引起了外界不断猜测。1973年,华盛顿邮报干脆援引一条来自台湾的消息发表快讯《台湾密不发丧,蒋介石确因猝遭车祸而死》,一时舆论哗然。
为此老蒋安排了多次公开露面活动,但都是用手段巧妙地掩饰了活动不方便的部位,不一一枚举。他的主要问题是严重的心脏病,期间又做了一次前列腺手术,到1973年右手已经完全不能动弹,
为了接见美国代表避免露出破绽,侍卫们在会见时把右手用透明胶带固定在沙发上。1974年病体略有好转,但是到了1975年突然沉重起来,经常发生睡梦中缺氧的情况。
1975年3月间,宋美龄请来一位美国专家,这个叫泰勒的医生检查完蒋介石的身体后,认为他的肺部三分之二浸在“水里”,最好的办法是用“肺部穿刺”手术,把肺内积水取出。
“总统府”的医疗小组反对这个方案,认为年事已高的老蒋禁不起这样的折腾,根本不合适做这样的手术,然而宋美龄力排众议,坚持按美国专家的办法治疗。
手术当时貌似很成功,从肺部取出来大约一碗浓血,然而当晚蒋的体温就从37度升到41度,并且小便时伴有严重出血,不得不输血补救。到3月29日,老蒋已自知来日无多,急召要员开会口述政治遗嘱。
4月5日清明节夜里,老蒋病情极度恶化,血压下降,心跳已不规则,经抢救无效死亡,时间是1975年4月5日夜里11时50分,葬于慈湖,享年88岁。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