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54:二十七、花港观鱼(下)

来源: 龙剑 2020-05-18 07:35:4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034 bytes)

                                                                     花港观鱼(下)   

    红鱼池通向小南湖的水道,上面有一座桥,为防止杂鱼潜入红鱼池,桥下设有网眼很小的铁丝网。但是一些西湖里的小鱼还会溜进红鱼池,以前每三年需要清理一次杂鱼。2002年以后,因为西湖水质改善,直到2010年冬至2011年春红鱼池才分片清淤,又清理了一次杂鱼,保持池中都是颜色鲜艳的鱼类。

    红鲫鱼是品种繁多金鱼的源头。我国在宋代就开始从异化的红鲫鱼培养各种金鱼。杭州是我国金鱼的发源地之一。红鲤,也叫火鲤,鲤科,分布广泛,可在各类水域生活。红鲤作为观赏鱼类,在明代已非常普及。红鲤在中国代表财运、福气等等一切好运。锦鲤是由杭州金鲤等红鲤品种,早年传入日本,后经日本人民的长期人工选育而成,现已有一百多个品种,成为日本的国鱼,属于出口转内销的观赏鱼类。这几种鱼寿命长,颜色美,容易繁殖和饲养,食性较杂,对养殖水质、水温要求不高,故受到人们的欢迎。锦鲤据说平均年龄可达七十岁,其中有记录的最长寿者超过了二百岁。红鲤、锦鲤体型大,体长可达一米,重10公斤以上,更适宜于在水池中饲养观赏。

    牡丹园以迂回小径将牡丹园划分成18个小区,拱环制高点上的牡丹亭。栽种牡丹的小区上方,结合地形辟设一处平台,以黑白鹅卵石铺成梅树形状图案,台边植梅椿一株,图案犹如梅树之倒影,著名学者马一浮题名“梅影坡”。路面低隐于小区之间,远望看不见路面,避免因道路而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保持了牡丹园艺术构图的完整画面。园内栽培四百多株色泽鲜艳,奇香异常的牡丹,其中不乏魏紫、姚黄、绿玉、酒醉杨妃和娇容三色等名品,多数则是安徽省宁国县的“玉楼春”品种,花呈粉红色。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号称国色天香,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南北朝时已成为观赏植物,栽种历史至少有一千五百年。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阳花。杭州自白居易就任刺史时开始有了牡丹。《西湖游览志余》中说:“白乐天为杭州刺史,令访牡丹。独开元寺僧惠澄近自京师得之,植于庭。”。

    牡丹在杭州是四月开花,一株牡丹能同时开很多朵花,但花期较短,一般只维持七至十天,故有“养花一年,看花十日”的说法。芍药花型很像牡丹,开花稍迟,花期也比牡丹要长,芍药圃挨着牡丹园,就延长了赏花的时间,所以通常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牡丹园里还因地制宜地配置了较多观花、观叶、观茎的植物,如春有杜鹃;夏有栀子;秋有紫薇;冬有腊梅。观花的有海棠、碧桃、白玉兰;观叶的有红枫、羽毛枫;观茎的有五针松、白皮松、赤松、罗汉松、匐地柏等。“最是江南春好处,一番风信一番新”,这里四时花事不断,无月不花。从整体上来看,牡丹园好比是用湖石、假山、亭台、花木和卵石小径构成的一个大盆景。

    蒋庄主楼建于1901年,是无锡人廉惠卿所建,原名“小万柳堂”,旧称廉庄。根据小万柳堂这个名字可以推知廉惠卿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廉希宪的后人。廉惠卿的祖上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主要谋士廉希宪,维吾尔族人,他出生时,正值其父拜燕南诸路廉访使,遂以官为姓,子孙皆姓廉。廉希宪(1231-1280),字善甫,祖上为高昌国世家,其父布鲁海牙投附蒙古,追随成吉思汗征战四方。廉希宪出生时,他的父亲正担任燕南诸路廉访使一职,因此以官职为姓,子孙俱称廉氏。廉希宪自幼熟读儒家典籍,是当时的儒学名家,十九岁入侍忽必烈王府,颇受赏识,在拥戴忽必烈登上汗位、平定关陇等重大事件中屡立战功,官至中书右丞、中书平章政事(相当于副宰相),至元十七年(1280)病故,身后追封为魏国公,谥号“文正”。在拥戴忽必烈和平定关陇的过程,不仅显示了廉希宪的军事才能,而且表明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远见,善于审时度势,临事镇定,处理问题果断的政治家。廉希宪官至从一品中书平章政事,其位仅次于中书令和左、右丞相。他一生清贫廉洁,为政刚直不阿,忠于职守,深察民间疾苦,并致力于除暴安良,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和赞扬。公余,他常在自己庄园中和文人雅士欣赏诗文书画,当时最有名的书画家赵孟頫就是座上常客之一,这个名气很响的庄园叫做万柳庄。所以廉惠卿把他的西湖别墅命名为“小万柳庄”,表明他是廉希宪的后人。廉希宪政绩卓著,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深察民间疾苦,并致力于除暴安良,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和赞扬。他在右安门外草桥建了一处别墅叫万柳堂,常和著名画家赵孟頫等在此相聚。廉惠卿把他的西湖别墅命名为“小万柳庄”的原因就在于此。

    廉惠卿的夫人吴芝瑛是名门之后,读经书万卷,有才女之称。她爱国、反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秋瑾志同道合,互为挚友。1907年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后,吴芝瑛等四处奔走呼号,将秋瑾遗体运回杭州下葬于白堤旁,并修建“悲秋阁”和“风雨亭”纪念秋瑾的仗义忠贞。吴芝瑛的革命活动一直得到丈夫支持。廉氏夫妇为各地忠义之士排忧解危,不惜变卖家产,筹款资助民国革命之需。

    宣统年间,小万柳堂转售给南京人蒋苏盦。蒋得此楼后,改建屋宇,并易名为兰陔别墅,杭州人还是按习惯称它为蒋庄。蒋庄的主人蒋苏盦是南京豪富,解放前执我国桐油业牛耳。他重金购得此园后,将其母亲接到此处养老,事母至孝。

    《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雅”和“颂”以十篇为一“什”,所以诗章亦称“篇什”。另有六篇有题目无文辞。其中《南陔》﹑《白华》﹑《华黍》出自“鹿鸣之什”,《由庚》﹑《崇丘》﹑《由仪》出自“南有嘉鱼之什”。宋朱熹于集传中称这六首诗为“笙诗” 。“笙诗”之称,可能源于它们用笙演奏,本就“有声无辞”,属于“过门曲”之类。但多数人认为是原本有辞,后来散失了。《诗经》 毛传说:“《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晋代的束晳根据毛传这段话为之补作:“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陔”即台阶,李善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显然,兰陔两字出典于此。

    蒋庄占地面积近五亩,建筑面积约一千三百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宽十五米,三开间,进深十二米,单檐歇山顶,四周是回栏挂落走马廊。东楼和西楼是蒋苏盦(ān)购得小万柳堂后新建的。西楼是客房,通过走廊与主楼相接。建筑样式上挑檐栏杆都是中式的,但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西式建材,耐久性得以提高,可算中西合璧,当时是罕见的。东楼在1923年建成,正面重檐,南、北为观音斗式山墙。

    蒋庄的布局,按照“郊园贵野趣,宅园贵清新”的美学原则作指导,先在东南角水际安亭,名寂照亭,又以长桥与苏堤相接。在湖畔广植垂柳,不加修葺。每当春花秋月之际,清风徐吹,人们可尽情享受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闲适;南面则直接湖水,不起墙垣,只设石栏,外借小南湖和湖南远处的山峰入景,视野极其开阔。从居室向外眺望,可收到“远山含苍水,近水入楼台”之效果。“远山含苍水”一语双关,还可指远望南屏山荔枝峰下民族英雄张苍水墓。坐在室内凭几而观,“春见山秀,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西楼是以楼代墙,既挡烈日西晒,又可克服“淡雅之园难深”的缺陷,并给人一种“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意境。综观蒋庄,把园中景物和园外大千世界融为一体,“借得山水秀,添来气象新”,从而得到了“两面长堤三面柳,一园山色一园湖”的极佳艺术的效果。

    蒋庄主楼楼下现在辟为马一浮纪念馆。内分生平、诗学、书法和书房四部分,以实物、图片、手稿和文献资料,介绍马一浮的生平事迹。马一浮生前任浙江文史馆馆长和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他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蒋庄主人蒋苏盦是他的入室弟子。1950年延请乃师居住蒋庄,从事学术研究,自己可以就近请教。后来周总理也指示让马老安静住此,不要打扰他,直到文革前,他的弟子、名流常集于蒋庄。文革中,马老也受到了迫害,被迫搬离蒋庄,住到了安吉路的寓所,1967年离世,享年八十五岁。 蒋苏盦比马一浮小十岁,一生爱好收藏古书字画。在马老住蒋庄的十六年中,收集整理马老近六十年的著作和书信及马老撰写的诗文十多万字,辑为《马一浮集》;另有师生的诗词唱和共十四长卷。1980年,拥有蒋庄六十多年的蒋家把蒋庄产权交公。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