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你,我的平民小学校

来源: 2020-04-02 13:30:1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学校
我心中
流淌不尽的歌
 

学龄之前,我是那么那么地想上学。

父亲工作的单位,专门开设有一所子弟小学校。而我们家就住在机关职工宿舍内,和子弟小学,切切实实就是可以用这个词形容,近在咫尺。
 
从我家里二楼窗户朝外看去,不仅能见到学校新崭崭的红色大楼,宽阔的大操场,还能清楚看见与我们家窗户正好相对的二楼教室,恰好是一年级甲班——老师在黑板前讲课,学生在课桌前朗朗读书。。。。。。
 
我姐姐是在这里小学毕业的。
 
学校的资源很好很好,学生的活动丰富极了。我常常在楼下看他们,看得出神:做操,翻杠架,乘坐全新的“松花江”牌大轿车出去搞活动。。。
 
好羡慕啊,去那里读书也成了我儿时曾经梦中的期冀。
 
然而,我并不属于那个堂皇的小学校。
 
当我该上学的时候,我妈妈让我去了单位外面,离家较远的一所平民小学。个中原因,就是现实使其然。
 
我每天去上学要赶好几站公共汽车。刚开始,我妈给我买了单线月票。三元钱一张,我自己乘车去。很快,我就舍弃了坐车,宁愿自己走路。不是不想坐车,是因为那时早上赶车人太多。一辆车来了,大家蜂拥扑上去。现在的人看见,一定吓坏。其实我真正害怕的却是等车。有时等啊等啊,车都不来。等几个小时,两三辆车一起来,是常有的事。上课迟到过好些次!这样,还不如走路,四十分钟就走到了。
 
学校的旧址上,现在已经立起了高高的民居公寓。
 
那一年我去的时候,记得先就看见一长堵矮矮的土墙上方,伸出俊茂的枝叶。校门不大,颜色是深红色,上面镶着一排青砖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里面就是街坊人家。走到里面,才意识到另有洞天。先是一大方青石打造的天井空地,周围是旧式却不乏别致的木房子,用做老师的教研室。经过这个类似川西大四合院后,后面就是学校的操场,后方紧连着一个不大的石舞台。围绕着操场,像是一个更大的四合院。一排排的旧木屋就是教室。每间教室两侧全是大片木头格子的窗户,很明亮。但好多窗上玻璃都打烂了,并没有装新的。
 
这个老套的学校和我在家天天面对的子弟校,一新一旧,形式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这里所有的时光中,从来没有乘坐过专有的大轿车。全部的活动,我们都是走路。然而,在这里度过的小学岁月却是那么美好。厚重的回味中,也满含着深深的感谢。
 
从这里开始的启蒙时,也正是寒流笼罩时。
 
那天,穿着棉衣独自去的学校。老师带着我走进了那寒碜些许的教室,里面学生密密麻麻的。后来知道全班有五十八人。我有些紧张地看着这些娃娃,他们都显出非常好奇,眼神中溢满着友善打量着我这个另类,几个人还悄悄私语着。一个姓韩的小朋友拉着我去了座位。老师姓李,她走到了讲台上,同学们突然都给我鼓掌了。
 
当时,虽然凄冷的寒风也从破窗里灌进,一颗抖动的童心,却是在这些穿着很有些褴褛的孩子们中间,感受到如春的温存。在那个学校经过的年代里,同学们都那么有爱我。也许我欺负过别人,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欺负过我。
 

466a83657431pbrD8wMg

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
 
李老师是班主任,教我们语文,也是最爱护我的一个老师。她对待学生,其实是严厉有加,又维护有加,慈爱有加。同学犯了错,她会大骂一顿,随之就风吹云散,不会对人留下成见。有一次,她对我最重的责骂是“你霉了”,差点挨一巴掌。在我们班上,有几个家里有问题的异类孩子,都受到老师的特别关怀。但是,无论谁违反原则,她都不会姑息。一个王姓女生,她父母是唱川剧的头角,当时说的是文化特务。老师平时也很关照她。但是有一次,大概是王同学将饼子扔了半个,老师看见了,对她雷霆怒火。李老师指着另一个男生说,"你问他,他们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费多少"。男同学低着头说 "两角"。老师说,"你听到没有?他们全家只有两角钱的伙食费。你再浪费东西就不要到我这儿上课"。
 
李老师教课的方法也很新颖,最爱让同学们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帮助。在她的班上,爱思考,爱发言的,爱做好事的学生,很受青睐。我来到这个班上的时候,就像一个惊恐的丑小鸭突然落进了平和友爱的港湾。老师逐渐给了我许多特别的任务,从收作业,带领早自习,到讲故事,组织班上的文艺活动等等。
 
另外一个我记忆特别深刻的老师也姓李,她教我们的音乐课。这个李老师是从师范专业毕业,她是单身,家就在教室旁边的一间很小的房间里。那一排有几间寝室的木房,就是三五个老师的宿舍。常常看见李老师在门口的小炉子上熬中药。
 
音乐老师大概比我妈妈年轻一两岁。那时她看上去仍然很有风姿。说话时眉眼中露出甜美的笑容,走路时亭亭玉立,泛出一丝暗成的清高雅致。我在网上读到学长们的文章,李老师至今还常常带着社区老人们歌唱。
 

466a83657576YKzbdrQ8 (1)

音乐文艺李老师
 
李老师(还有招老师)是我们学校文艺节目的负责人。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她给每个班分派演出节目的同时,又从各班挑出学生,统一排练几个比较大的节目。最后一个压场舞蹈是“手鼓舞”。我们一组四女,三男,装扮成维吾尔族孩子,身着艳丽飘逸的新疆舞裙,手持靓丽的小摇鼓,浓妆淡抹,款款出场。老师让我在第一排领舞,在欢乐的乐曲中,我们从台上舞到了台下的小伙伴们同学们中间。
 
那一刻,整个学校都沸腾了;那一刻,一个忐忑小人儿的自信,也在漫漫的人生中点燃了。
 
想念你们,远逝的平民学校,和那里亲爱的老师同学!
 
(后来才知道,我去的这所小学校在成都市,虽然街坊,却是不俗。待时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