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意识形态因素 (杨奎松)

来源: 千里 2020-03-21 09:42:3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2075 bytes)
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意识形态因素 (杨奎松)
 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意识形态因素 *****

 

杨奎松


  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无疑是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一种结果。其中,身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自身安全利益的考量自然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注意到在出兵问题上中共党内高层所发生的争论[1],和周恩来在中共高层出现争论,尚未做出出兵决定前夕,代表中国政府,通过印度驻华大使告诫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2]等情况,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如果美国政府当时了解中共中央领导人内心里对国家安全界限的具体界定,来自北朝鲜的求援并不一定会导致中共最高层下决心向朝鲜出兵,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 *****

 

  但是,新中国的出兵决策首重自身安全利益,并不意味着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人在最终做出出兵决定的问题上,仅仅是因为对国家安全的考量,而没有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 *****

 

  恰恰相反,毛泽东决心出兵以及他所用以说服党内同志的重要理由中,依旧有许多意识形态的因素在起作用。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即是,如果中朝之间没有这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一致性,我们也很难设想中国共产党会在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任务极其沉重的当时,不惜动用那样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派军队到境外去帮助朝鲜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 *****

 

  那么,毛泽东及其中共领导人在出兵援朝的问题上为什么会那样重视意识形态,以及视意识形态的考量又是怎样影响着他们的出兵决策的呢?本文仅试作如下分析。 *****

 

  一阶级情感的本能反应 *****

 

  中国共产党是信奉阶级革命,并依靠阶级斗争起家和成功的一个革命政党。它对阶级斗争及其阶级分析的理论,自始就坚信不移。阶级斗争和阶级革命理论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不仅相信一个社会,而且相信整个世界,都应当是以阶级来划分的。世界上的民族和国家,同社会上的人一样,说到底,其实都是附属于某个特定的阶级,因而是有着不同的阶级利害关系及其政治倾向的。同一个阶级的人,或被同一个阶级所统治的国家,势必会与相同阶级背景的人和相同阶级所统治的国家,具有大体接近的利害关系,同时又势必会与不同阶级的人,或与被不同阶级所统治的国家之间,因为阶级利益的不同,而存在冲突和斗争。特别是在压迫阶级与被压迫阶级、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这种冲突和斗争更是必然会超出民族和国家的范围,形成激烈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世界范围的阶级斗争或阶级革命。 *****

 

  依据这样一种观念,以及因长年受到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党的帮助和指导而形成的经验,使得自信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的中国共产党,不可避免地会对列宁和斯大林所倡导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深信不疑。毛泽东所谓“革命时外援,胜利后援外”的说法,就很典型地反映出他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在他看来,过去莫斯科及其各国共产党所给予中国革命的援助,既在情理之中,也是理所当然。同样的道理,新中国胜利后,也同样应当肩负起革命的道义,为尚未完成解放斗争任务的各国共产党及其被压迫民族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是因为,面对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各国的无产阶级只有以国际主义作为自己的信条,相互支援,才能确保自己在争取胜利或巩固胜利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正是基于这种国际主义的考量,新中国正式宣告成立前夕,中共就毫不犹豫地宣布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取向;新政府刚刚建立,毛泽东为达到抗衡美国的目的,更是公开与苏联缔结了军事互助条约,为自己早早请好了一个用以对付美国干涉的重要帮手。同样的情况,当越南劳动党为抗击法国殖民主义者的进攻而向中国党求援时,毛泽东也毫不含糊地承担起了直接援助越南党的义务与责任。[3] *****

 

  上述情况清楚地显示,不论中苏两党围绕着朝鲜战争的问题可能存在怎样的意见分歧,一旦战争成为既成事实,中共势必会把它视同于中国1947-1949年的三年解放战争。依照国际主义的思想原则,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理智上,它都会给朝鲜党以有力的支持。 *****

 

  从已经披露出来的史料来看,从朝鲜战争的酝酿开始,一直到北朝鲜战败,中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具体介入其间。这似乎给人以中共开始时并不特别关心朝鲜战争的印象。 *****

 

  但是,情况并非如此。中共没有在朝鲜战争最初的进程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仅仅是因为北朝鲜方面基于历史上中朝两国的藩属关系,和抗战期间及其以后苏联与朝鲜党关系的特殊状况,自主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与决断。[4]问题上,这并不会影响到中国党对这场战争的性质和自己在这场战争中应处位置的基本判断。不仅如此,事实上,从战争开始,美军大举介入之初,中共中央就确信朝鲜人民军并不能完成统一朝鲜的既定目标,估计到必须要把中国的力量加上去。因此,严格来说,北朝鲜的失利以及朝鲜党领导人突然转向中国求援,并不太过出乎中共中央的意外。换言之,毛泽东所以会有得到朝鲜党的求援时之后很快作出自己的决定,并写信给斯大林表明自己的态度,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反映。[5] *****

 

  需要了解的是,中朝两国之间当时并没有军事互助的条约关系,作为对邻国的极大同情,哪怕是考虑到自身安全的因素,中共都没有选择出兵作战的必要,何况还是以一个久经战乱、极其落后的穷国,去抗衡由世界最强国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的军事力量。毛泽东等人之所以会做出这种极端危险的决定,仅仅是因为他们相信,中朝两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邻国,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种远胜于邻国关系的“同志加兄弟”的阶级关系。从阶级关系乃至于阶级革命的角度来看国家关系的问题,难免会有不同于一般的独特视角和决定。换言之,在毛泽东等人看来,北朝鲜的胜利,就是无产阶级在亚洲的胜利;北朝鲜的失败,也必然会带来共产党的力量在东亚地区的极大削弱。两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毛泽东的出兵设想受阻时,他会反复讲:“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而彭德怀等人也不能不承认:“让朝鲜亡国,是很痛心”等等。[6]可以肯定,中共中央领导人最终听从毛的劝告,一致同意出兵,毛泽东对革命道义和国际主义原则的强调,是起了重要的鼓动作用的。 *****

 

  二推广自身经验和实践政治承诺的必然选择 *****

 

  阶级斗争和阶级革命的观念,不仅仅会使共产党重视国际主义的相互援助义务,而且很容易使共产党人相信阶级革命具有世界革命的性质与前途。自从共产国际把马克思欧洲革命的思想发展成为一种世界革命的思想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就长期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从早期的共产党人因看不到革命动力而寄希望于苏联干涉[7],到1930年中共中央因自信时机已到,明确要求苏联红军配合中国革命掀动世界革命,到毛泽东注意到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9月以后一再宣称:“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走到尽头了,大变化大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各国无产阶级应当共同起来“用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战争,打倒战争祸首,推翻资产阶级”[8],可以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人始终对世界革命寄予期望。[9]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以及中共革命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爆发世界革命的可能方式的看法。还在1944年,中共就开始以自己的以农村为根据地,最终夺取城市的革命经验充满了自豪。对于这种经验的自信,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达到了一个高潮,并且明显地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 *****

 

  按照刘少奇在新政权宣布成立一个多月之后在亚洲工联理事会上的报告中的说法,亚洲各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取得自身解放的唯一出路,只有坚持暴力革命的方式。具体的作法,就是应当学习中国的经验,不仅应当实行武装斗争,而且应当在各国广泛建立人民解放军,展开夺权斗争。[10]而中共的这一主张,还明显地得到了斯大林的强有力支持与认可。不仅原本已经建立起武装力量的越南、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共产党进一步得到了援助,而且那些原本毫无武装斗争基础的东亚和南亚国家的共产党人,比如日本和印度,也因此被莫斯科要求展开武装斗争。 *****

 

  毫无疑问,北朝鲜劳动党用人民军的武装行动来统一朝鲜半岛的方案,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形成的。用金日成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已经完成了它的解放事业,下面就看朝鲜如何实现它的统一了。显然,中国革命的成功鼓舞了北朝鲜人,因此,他们所选择的方式也是最直截了当和最合乎中共所提供的经验的。尽管,中共中央刚刚进入北京城时,对朝鲜党所提出的这一方案还不大能够同意,但是,毛泽东反对的并不是武力解放的这种方式。朝鲜党的代表金一当时的报告对此说得很明白,那就是:毛泽东十分赞赏朝鲜劳动党准备像中国党那样,用战争的办法来统一朝鲜半岛。他并且愿意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由朝鲜人编成的几个师转交给北朝鲜,以增强人民军的战斗力。不过,他认为,目前中国的解放战争尚在进行之中,北朝鲜现有的兵力和装备也还不足以对南方进行作战。因此,最好是等到中国完成了最后的统一,可以抽调出精锐之师迅速援助北朝鲜时再来采取这种行动。因为,必须对战争延长和国际干涉有周密的准备。中国的问题解决之后,即使战争持久,并有日本卷入,也不必担心,“必要时我们可以给你们悄悄地增派中国士兵去,都是黑头发,谁也分不清”。[11] *****

 

  十分明显,基于中国革命的经验和国际主义的观点,毛泽东不仅完全赞同朝鲜党的想法,而且早就决心要以实力来援助朝鲜党了。随着1950年5月中旬斯大林正式同意了朝鲜党的方案,毛泽东在与金日成的谈话当中更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党的态度。尽管,金日成当时对此毫不在意,但是,当战争于6月25日正式打响,美国开始大举干预,并推动联合国通过了组成联合国军的决定之后,中共中央领导人几乎都相信,要战胜联合国军,达成统一朝鲜的目的,必须要把中国的力量加上去才行。一向稳健的周恩来这时就曾断言:朝鲜战争要取得彻底胜利,“一定要加上中国的因素,中国的因素加上去后,(才)可能引起国际上的变化。我们不能不有此远大设想。”[12]由此不难了解,当朝鲜战争形势发生逆转后,毛泽东何以会坚持要出兵帮助朝鲜党了。1950年10月初,除了台湾岛和西藏之外,中国的解放战争已经基本上告一段落。在毛泽东看来,这时不仅有条件,而且也必须要实践自己的承诺。否则,一旦朝鲜完全落入美军之手,无论中共怎样宣传自己的成功经验,都必定会极大地挫败落后国家的党走中国革命的路的信心。 *****

 

  三、向莫斯科证明意识形态正统的重要机遇 *****

 

  除了上述考虑之外,中国出兵朝鲜的决定中也包含着毛泽东等人彻底解决苏联党领导人内心疑虑的重要考虑在内。 *****

 

  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在亚洲的延伸。对朝鲜战争的态度,毫无疑问是考验共产党人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中采取何种立场的最重要的试金石之一。中共虽然始终都以莫斯科为其项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但是,由于毛泽东执掌大权之后,双方在许多具体的策略问题上存在分歧。尤其是在对国民党的策略和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支援苏联的问题上,毛泽东对莫斯科的指示阳奉阴违的态度,令莫斯科方面怀疑中共已渐渐蜕化为民族主义政党。[13]苏联领导人不仅在外交场合公开否认与中共有联系,声称中共不过是“人造奶油式的共产主义者”,而且在东欧各国共产党内部散布毛泽东是“半个铁托”的言论,使坚信马列主义的中共在以莫斯科为首的各国共产党人中间,地位十分尴尬。 *****

 

  一方面坚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相信帝国主义和各国资产阶级必以自己为敌;一方面又不被莫斯科所信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处境尴尬,这种情况不能不使毛泽东深感不安。 *****

 

  特别是在美苏冷战格局已经形成而美国始终坚持援助国民党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事实上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向莫斯科证明自己在意识形态上的正统性,以取得各国共产党人的认可。中共为此已经做了不少努力。比如还在延安时期就再三规定以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为干部必读书;在建国等许多问题上主动要求莫斯科的指导和意见;当共产党情报局宣布开除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之后,尚未弄清原委,就迅速表态站在莫斯科一边,不仅由刘少奇出面发表长篇文章批判民族共产主义,而且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情报局的各种相关文献。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公开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批判中间道路的思想,宣布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更是向莫斯科宣示自己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人民民主阵营一边。然而,斯大林始终对毛泽东及其中共在苏德战争期间的表现有些耿耿于怀,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妙。还南斯拉夫事件出现后,他就明确要求在毛泽东身边的联络员科瓦廖夫密切注意中共领导人在苏南冲突问题上的表现,注意中共党内“铁托主义”或民族主义的倾向。[14]1949年底斯大林一度拒绝毛泽东关于签订一个新条约以取代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对与中共关系的不放心。[15]直到朝鲜战争的爆发,特别是北朝鲜战败求援,才为中苏之间恢复信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 *****

 

  其实,还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中苏之间就已经加强了勾通与协商。根据已知的俄国档案,还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中苏之间就已经频频地交涉到过必要时由中国方面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了。最明显的几则史料就是,朝鲜战争爆发一周后,即7月2日,中苏之间就已经就朝鲜战局可能的发展问题进行过协商了。注意到美军的大举介入,中共方面显然怀疑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能力,担心战场形势可能发生逆转。周恩来显然是在经过中共中央授权的情况下告诉罗申说: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中国军队将装扮成朝鲜人进行抵抗,为此,中国将集中3个军总计12万人到沈阳地区。[16]中国愿意为北朝鲜人民军提供军事保障,是斯大林求之不得不的事情。因此,他很快告诉周恩来称:“我们认为,在敌人超过三八线时,集中9个中国师在中朝边境以便入朝作战是正确的。”他并保证说:“我们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17]但是,斯大林对中国人的承诺显然并不放心。他几天后再度去电询问毛泽东:“我们不清楚,您是否已决定部署9个中国师在朝鲜边境。如果您已做出决定,我们准备给您派去一个喷气式歼击机师-124架飞机,用于掩护这些部队。”而且他表示,一旦中国的飞行人员掌握了这些飞机,这个飞行师以及已经在上海担任防空任务的另外一个飞行师的所有装备,都可以移交给中国方面。[18] *****

 

  果然,正像许多著作都已经谈到过的一样,当朝鲜战场形势真的发生了逆转,朝鲜党被迫向中国要求援助的时候,中共中央的态度一度曾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几乎放弃了自己的承诺。在10月2日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毛泽东电告斯大林称:“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表示谨慎是必要的。……如果我们派去几个师,敌人却迫使我们后退,同时还导致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么,我们整个的和平建设计划就会被彻底破坏,这会引起国内很多人的不满(人民受到的战争创伤尚未恢复,我们需要和平)。因此,目前最好还是耐心一些,不派出军队,积极准备力量,这样做在把握同敌人作战的时机上将比较有利。”[19] *****

 

  中共中央态度的这种重大的转变,不可能不再度引起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的极大不满。这也恰恰是毛泽东始终怀疑这一决定的正确性,和必欲劝说中共领导人同意出兵的的根本所在。事情非常明显,面对美苏在东亚的第一次军事较量,中国方面如果不能采取坚定的立场,眼看着苏联在这场较量中遭到惨败,结果不仅在中苏关系问题上,以及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可能陷入更大的困扰,而且也势必导致苏联日后在援助中国,实践互助条款的时候,采取同样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最终还是千方百计说服了政治局全体成员和军事领导人,做出了出兵的决策。 *****

 

  中国决定出兵朝鲜一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使得中苏两党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使斯大林最终认可了毛泽东和中国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性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了解。一是当斯大林去世之后,毛泽东曾明白地告诉人们说:正是这个决定,根本改变了中苏两党关系。他说:在此之前,即使是在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后,斯大林依旧不信任中国党,直到朝鲜战争,中国决定出兵之后,两党之间的关系才得到了根本改善。陈毅后来甚至肯定地说:斯大林得知中国志愿军出兵后感动得掉下了眼泪。二是已经披露的大量俄国档案清楚地显示,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毛泽东与斯大林之间的来往电报大量增加,几乎每天都有电报往来,有时甚至一天数电。这和此前的情况大相径庭。如果说此前的朝鲜战争纯粹只是苏联和朝鲜党之间的事情的话,那么,此后的朝鲜战争明显地变成了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事情。斯大林对中国党的尊重和对毛泽东意见的支持,在双方的来往电文中表现得极其明显。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正是通过朝鲜战争,斯大林最终从内心里接受了中共,并认可了中共在意识形态上的正统性。 *****

 

  四、动员教育民众和巩固阶级政权的现实需要 *****

 

  中共下决心出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量。但是,相对于这个时候的国家利益而言,让北朝鲜落入美国人之手,使中国东北处于一个敌对国家的威胁之下,与援朝抗美,甘冒马上与美国全面冲突的危险,究竟哪一种危险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危害更大,这在今天可能还是一个颇难讨论清楚的问题。不过,任何一种安全政策的选择,都只能是以计算人们所能了解的现实条件下应付最大风险的可能代价成本为考量。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可以确定无疑的是,使东北处于美国的威胁之下,与直接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乃至于彻底破坏整个经济重建计划,两者相比,以前者为代价无疑要大大小于以后者为代价。当然,只要不出兵,出现前者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百;而出兵,由于我们已经获得了出兵后的经验,可以断言,出现后者的可能性远小于出现前者的可能性。只是,如果考虑到在当时条件下,作为决策者的中共中央未必有我们今天的后知之明,就应该了解到,当时决策者准备承担的风险大不同于我们今天的认识。根据前面所引的毛泽东10月2日决定暂缓出兵的电报,中共中央显然并没有做美国不会与中国全面冲突的估计,恰恰是做了出兵朝鲜可能造成与美国的全面冲突,以致使新中国战后的经济重建计划被彻底破坏掉的充分估计的。也正是因为中共中央几乎所有领导人都相信,这样一种危险要比东北地区日后受到美国威胁要来得现实得多和严重得多,这也才出现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共中央在承诺出兵援朝问题上的一度“出尔反尔”。 *****

 

  既然如此,中共中央为何最终还是选择了这样一种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具有更大风险的政策呢?显然,这无论如何不合乎通行的利益取向的原则。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这时决定出兵朝鲜,并不纯粹是基于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出兵决策,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受到意识形态作用的一种政治抉择。 *****

 

  换言之,面对国际冷战格局,中共早已在美苏之间做出了明确的选择,并且确信美国是新中国最大和最危险的敌人,必须与苏联结盟以抗衡之。故其宁愿遵守承诺出兵援朝,冒与美国全面冲突的风险,也不愿让美国今后陈兵鸭绿江边,长期威胁中国的东北。何况,在当时条件下没有人能够了解,在占领了朝鲜之后,美国接下来的目标不会又盯上了中国。依照毛泽东的性格,与其拖上一些年,经济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再来承受与美国全面较量的风险,到不如乘一切建设尚未开始,先与美国一较高下。而中共中央这时很清楚的是,一旦中国实践了自己的承诺之后,苏联必定也会实践它与中国之间的互助条约。美国如果对中国采取全面冲突的战略,苏联决不会袖手旁观。若中苏共同对美作战,不仅有利于加强中苏之间的信任关系,战争的结果也未必就对中国不利。 *****

 

  导致中共决心甘冒与美国全面冲突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它对内政的考量。新中国如此强烈地担心来自美国的威胁,以至于不得不在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之际,就下决心不惜与美国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毫无疑问是中共与美国在意识形态上和社会制度问题上根本对立的一种反映。毛泽东很清楚,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国家安全,是建立在维护中共的领导地位和巩固根本区别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这一政治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和非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制度,就没有新中国,也就谈不到新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但是,中共及其新政权和新制度,恰恰是美国必欲反对和颠覆的。关于这一点,被中共领导人奉为圭臬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和列宁斯大林关于阶级专政的理论,早就给在意识形态上指出了这一危险性。更何况,中共与美国打交道的历史经验,和新政权建立后的政治现实,也都在在证明了这种情况。 *****

 

  意识形态的分野,决定着国与国关系的性质,关于这一点,自从抗战结束之后,中共领导人就在美苏对国共根本不同的态度上,获得了极其深刻的切身体验。新中国建国后,围绕着美苏对新旧两个政权的不同政策,更进一步印证了国家关系中意识形态的作用力。而摆在中共领导人面前的现实政治,是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尚未被彻底消灭,拥护国民党的社会基础依旧存在。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公开介入国共冲突,以台湾地位未定为由,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共进攻台湾,消灭退守的台湾岛的国民党政权。这种情况导致大陆上各种旧势力如同被打了强心针,公开以美国为后盾,对新政权进行反抗。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加强共产党人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敌视态度。再加上新中国这时实行的还是联合政府的体制,过去大批接受英美教育,对美国充满幻想,有着明显的亲美、崇美和恐美心理的中间派及其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中程度不同地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使得毛泽东等人对美国更加排斥。还在1949年建国前夕,毛泽东不顾民主人士的反对,提出“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坚持实行“一边倒”政策。特别是美国对华政策白皮书公布之后,毛泽东更是一气写下5篇评论员文章,痛斥美国及其国内的追随者,要求一切仍然对美国抱有幻想的“中间派”、“中间阶层”、“落后分子”,或者“自由主义分子”、“旧民主主义分子”、“民主个人主义”的拥护者们,彻底改变态度,这再清楚不过地反映出了共产党人害怕美国会利用这些敌对势力和亲美的中间派人士,学孙悟空钻进牛魔王肚子的办法,从内部来破坏新政权的强烈心理。[20] *****

 

  建国之后,由于百废待兴,情况复杂,为了安抚经历了长年战争之苦的社会各个阶层及其民众,收拾和争取人心,中共中央没有马上采取清除美国影响的政治行动。毛泽东甚至还一度发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政军部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恢复经济等问题上来。[21]显然,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面对中国要不要出兵援朝的问题,毛泽东等人明显地注意到这将是彻底清理整顿整个国内政治的一个“千载一时之机”。[22]用刘少奇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抗美援朝的锣鼓响起来,响得很厉害,土改的锣鼓、镇反的锣鼓就不大听见了,就好搞了。”否则这里打死一个地主,那里杀掉一个反革命,到处搞,会引起很大的震动。[23]由此不难了解,中共中央的出兵决定,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基于国内政治斗争需要的一种选择。关于这一点,出兵决定作出后中共中央在内政上的各项重大举措也是明显的例证。比如,就在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出兵两天多之后,毛泽东就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了大规模镇压反革命的指示,并亲自监督实施。[24]不过一年左右时间,毛泽东就督促各地一举杀掉了71.2万人,关押和管制了250万人,此举彻底断绝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复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利用镇反运动之机,动员民众拒听“美国之音”的广播,驱逐外国教职人员,断绝国内一切医疗文教机构与国外的联系等等,更是再清楚不过地显示了中共中央利用抗美援朝战争之机,来清除政治隐患,包括美国在华影响的良苦用心。不仅如此,在实行抗美援朝运动短短的3年时间里,中共中央还接连发动了“三反”、“五反”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在社会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政治清理工作。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其矛头指向之一,也依旧是要彻底打碎知识分子及其各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头脑中的亲美、崇美思想。一场抗美援朝运动,带来从土改,到镇反,到“三反”、“五反”,到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以及在文化思想方面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斗争,显然不是偶然的。 *****

 

  --------------- *****

 

  [1]参见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下),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736页;《罗申致菲利波夫电》,1950年10月3日,APRF,45/1/334/105-106. *****

 

  [2]转见《周恩来外交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5-27页。 *****

 

  [3]参见拙作:《新中国从抗法援越到争取印度支那和平的政策转变》,《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

 

  [4]参见沈志华:《中朝在韩战期间的矛盾、分歧及其解决》,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台北),第40期,2003年6月。 *****

 

  [5]关于毛泽东得到朝鲜党求援信后很快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并于10月2日凌晨写信给斯大林的情况,可参见拙作《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一书。但该电没有发出。 *****

 

  [6]参见王焰等著:《彭德怀传》,第402-403页。 *****

 

  [7]转见马列所、近代史所编译:《马林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第页。 *****

 

  [8]毛泽东:《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讲演提纲》,1939年9月14日。 *****

 

  [9]转见拙作:《立三路线的形成及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和远东局的争论》,《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 *****

 

  [10]参见《谢巴耶夫关于亚洲国家工会和妇女大会事宜与刘少奇的会谈备忘录》(1949年12月26日);刘少奇在《在亚洲澳洲工会会议上的开幕词》(1949年11月16日),《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138页。 *****

 

  [11]《什特科夫关于金日成通报金一在北平谈判情况致维辛斯基电》(e="False"IsROCDate="False">1949年5月15日);《科瓦廖夫关于毛泽东通报与金一会谈的内容致菲利波夫电》(1949年5月18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研究室编印:《关于朝鲜战争的俄国档案文件》,北京1996年印,第25-27页。 *****

 

  [1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43页。 *****

 

  [13]参见前引《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

 

  [14]符拉基米尔·彼得洛夫:《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新的诠释》,转见《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观点与新资料》,北京1996年印,第155-156页。 *****

 

  [15]斯大林在与毛泽东签订中苏条约问题上态度前后变化的情况,可参见拙作:《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4-129页。 *****

 

  [16]巴加诺夫:“对朝鲜战争策略的评价:1949—1951”(Assessing the Politics ofthe Korean War,1949-51),《冷战国际关系史项目公报》第6—7期,1995/96年冬季号,第88页。 *****

 

  [17]《菲利波夫致苏联大使转告周恩来电》,1950年7月5日,APRF,45/1/331/79;《菲利波夫致罗申电》,1950年7月8日,APRF,45/1/331/82. *****

 

  [18]《菲利波夫致苏联大使转告周恩来、毛泽东电》,1950年7月13日,APRF,45/1/331/85. *****

 

  [19]《罗申致菲利波夫电》,1950年10月3日,APRF,45/1/334/105-106. *****

 

  [20]《毛泽东选集》(合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487-1520页。 *****

 

  [21]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1950年6月5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397-400页。 *****

 

  [22]转见《罗瑞卿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1年5月19日)。 *****

 

  [23]《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1年5月7日)。 *****

 

  [24]《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950年10月10日),《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2)》,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235-236页。

所有跟帖: 

二战结束形成东西方二个阵营,中共加盟共产国际,朝战是双方打群架,中共担任主打。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1/2020 postreply 10:17:40

老商没赶上, -最接近太阳的人- 给 最接近太阳的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1/2020 postreply 11:12:48

我小学一年级 ,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1/2020 postreply 11:35:55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