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胜多他第二,谁敢称第一?
开国将帅中能打的都是有定论的,具备独当方面的战区统帅级别的就是彭林刘徐粟,但是这其中要说大兵团作战指挥能力展露最早的,就要属徐帅了。因为早在红军时期,他就已经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了,而且无论是在鄂豫皖反围剿,还是在川西北反六路围攻,他的这种能力都显露无疑,而当时彭林刘粟还都不是独当方面的战区统帅级别。
徐帅初到鄂豫皖根据地的时候,是中央派过去的军事干部,是为了加强鄂豫皖红军的作战指挥能力,当时一起去的还有陈赓,都是在当时红四军下面担任师长,但陈赓负伤后被送回上海治疗,徐帅留下来了,之后张国焘先后杀掉了许继慎等原鄂豫皖根据地的高级将领,无人可用,于是性格温和,为人实在的山西人徐帅就被扶上了四方面军总指挥的位置。
论资历,其实徐帅当时并不算太高,再许继慎等人被杀之后,如果按照资历论资排辈,那么最应该顺位上位的其实并不是徐帅,而是后来担任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开国大将王树声,因为王大将是参加过黄麻暴动的老资格,在四方面军中威信也高,资历也老,但是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一般,又是鄂豫皖的老人,所以不符合张国焘整个重组四方面军指挥体系和领导班子的要求,于是徐帅被推上了总指挥的位置。
从这个角度说,徐帅的人生早期其实和张国焘息息相关,可以说是成也张国焘,败也张国焘,如果没有张国焘在鄂豫皖根据地大肆滥杀,也轮不到徐帅直接上位,如果没有张国焘跟陈昌浩的支持,徐帅也不一定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尤其是陈昌浩,长期和徐帅搭档,工作能力也强,对徐帅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很多时候,都需要陈昌浩拿出政委的身份开压制下面的悍将们。
但也是因为张国焘和陈昌浩,徐帅后来受了很大的影响。两军会师之后合编,总司令当然依然是朱老总,张国焘任总政委,而前敌指挥部总指挥就是徐帅,这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唯一一个前敌总指挥,当时彭林都在徐帅指挥之下,这应该也算是徐帅的人生巅峰之一。但当时徐帅对在四方面军工作感到有些委屈,所以曾向中央提出,能否由刘帅担任四方面军总指挥,他则调回中央红军工作。
兵败祁连山之后,徐帅和陈昌浩化妆离开部队,陈昌浩走到半路上不肯走了,徐帅则带着陈昌浩分给他的十二个金戒指当盘缠,一路乞讨回到了陕北,金戒指分文不动,全部上交给了组织上。然而也是在这之后,徐帅的地位有一段边缘化的时期,抗战时在一二九师当副师长,后来去山东独当方面也是有声有色,却被调回了陕北学习,解放战争前期他又在养病,一直到1947年之后他才又奉命负责解放山西。
纵观徐帅一生,不仅是我军中较早具备大兵团指挥能力的高级将领,而且很擅长在不利条件下以少打多,无论是鄂豫皖反围剿还是川西北反六路围攻,都是以少胜多,反六路围攻更是以五万人的部队创造了歼敌六万的神迹,这也是红军时期单次歼灭敌人数量最大的战役。解放山西更是用六万人的部队硬是一点一点的吃掉了盘踞山西多年的阎锡山的二十多万军队,尤其值得称道。
正史九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