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来源: 2020-03-05 11:08:0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中央工委到晋察冀后,在家闲置半年的郭天民找朱德申诉,介绍了自己和聂荣臻的冲突之后,要求离开晋察冀到晋冀鲁豫去,朱德劝阻不住,就给自己的这位爱将写了封介绍信,到晋冀鲁豫军区当副参谋长去了。

  三、我军高级将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直在一支部队里工作,从开始加入这支部队就没换过地方,只是随着部队的扩大番号不断改变而已,这种将领山头痕迹比较明显,比如刘震,还有陈锡联、杨成武,王震等,尤其是二方面军将领特别多。再一种是被调来调去,在很多部队都干过,而这些部队大都是非主力,甚至是地方部队,或者杂牌部队。这类将领资历老、地位高,但不怎么被重用,(其中也有受过重用的,比如程子华、张宗逊等,但那有特殊原因)比如李聚奎、陈伯钧等。郭天民也属于这一类。

  郭天民先后待过的部队和担任的职务有:

  红军时期,红四军、红12军、红三军、江西军区独立师师长、红21军师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红军大学部长、红九军团(红32军)参谋长,四方面军红大科长、作战局长、西路军作战局长,30军参谋长。

  抗战时期,军委作战局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二分区司令、冀察军区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二纵司令兼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鄂豫军区副司令、四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

  认真分析一下郭天民的经历,还是挺有意思的。

  红军时期,他虽然遭受过几次挫折,两次被降职,但总体而言还是呈上升趋势。从红四军的营级干部一直做到江西军区参谋长、红九军团参谋长,这可是准军团级职位,55年和他一起站在上将行列里授衔的许多人此时还都是营团级干部呢。当然,红军时期也是他一生最艰苦的一段岁月,他曾在战斗中负过重伤差点没命,长征时期爬雪山过草地艰苦备至,因为后来到了四方面军,还过了三次草地,直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还经历了一段炼狱般的西路军征战,可以说尝遍了人间的苦难。

  抗战时期,这是他一生最辉煌也是最舒心的一段时间。红军时期他虽然地位很高,但大都是幕僚角色,虽然也当过军事主官,都是在地方杂牌部队。而抗战时期他担任晋察冀的二分区司令、冀察军区司令,都是有职有权的军事主官,因为有地盘,还可算是一方诸侯。一个多年在杂牌部队和幕僚圈里打转转的将领终于熬出头扬眉吐气了。这也跟当时的大环境有关。抗战爆发后,我军作战区域扩大,部队扩编,需要大量军事干部,尤其是晋察冀,作为一个新开辟根据地,军事干部严重匮乏,像赵尔陆这样长期搞后勤的将领都改行当了军分区司令,何况郭天民这种有资历有能力又是科班出身的军事干部呢,自然更成了香饽饽。此外,抗战时期我党已经逐渐成熟,残酷的党内斗争大大减少,他只需要专注搞好对敌作战和发展根据地就行了。

  四、解放战争初期,郭天民的军政生涯达到了顶峰,当时晋察冀野战军下辖四个纵队,一纵队杨得志苏振华,三纵队杨成武李志民,四纵队陈正湘胡耀邦,只有二纵队是郭天民司令政委一肩挑,而且兼冀察军区司令员,地位高过其他几个纵队的首长。而且二纵是当时晋察冀部队中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张家口就是他们纵队赶在傅作义部队到达之前抢占的。后来的张家口保卫战,只有郭天民指挥的东线取得了胜利,这也是解放战争爆发后晋察冀部队取得的第一场胜利,郭天民由此被誉为“郭铜墙”称号,表明他打阻击像铜墙一样坚固。如果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后来整编时他很可能会当上十九或者二十兵团司令,毕竟他资历比杨得志杨成武要老的多,他当师长时,二杨还只是连排级干部呢。可惜,一场涞源会议使这一切都化为乌有。

  郭天民因为性格直爽,敢于放炮,在晋察冀有郭大炮之称,杨成武知道他这个脾气,从来不跟他争论,就连聂荣臻也要让他三分。但这次会议上郭天民的批评实在让聂下不来台,郭说他犯了重大错误,被国民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口号所蒙骗,裁减那么多主力部队,自毁长城。傅作义打过来之前又盲目轻敌,导致被傅作义偷袭成功。张家口的丢失损失极其惨重,不仅大量后勤物资被傅作义缴获,延安通往东北的线路也被阻断,影响了延安跟东北的联系。最重要的是,部队士气受到严重打击,许久缓不过气来。郭发言时态度激烈,有些用词不够注意,过于偏激,结果惹恼了聂荣臻,当场宣布把郭一撸到底,永不起用。这个场景似乎有点像后来的庐山会议。其实,杨成武李志民都和郭天民观点一致,都对聂的裁军行为不满意,但他们态度没有这么激烈,结果没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