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大包干”契约,按下红手印,将土地承包到户。小岗人被拿来当作先进典型,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也由此拉开。小岗村人也从此鸿运当头,好事连连。
1984年,为迎接万里视察小岗村,县财政出资为按红手印的带头的六个人每家建了三间瓦房。
1993年,领头按下红手印的严宏昌被选为省人大代表,他脑子管用,在省人大会上说:小岗这么穷,你们怎么向邓小平和万里交待?这可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于是,安徽省委作出承诺:支援小岗村1300万元!小岗村当时115口人,每人平均10多万元。那个时候的1万元比现在的100万还值钱。如果资金全部到位,小岗村真的发了。
1997年,安徽省规划院为小岗村做了第一张规划图纸。省市县总投资200万元,将小岗村到梨园乡的砂石路改造成柏油马路。江苏长江村投资200万元,给小岗建设了一条从村头到村尾800米长的“友谊路”。
小岗村的巨大变化是1998年后。中央领导人视察了小岗村,一场让小岗改天换地的工程很快拉开了序幕!
小岗村建了学校,吃上了自来水、刷墙、修路、改厕所,栽上830棵蜀桧等等。花了多少钱,不是小岗村投资,小岗村也不知道。为了保证蜀桧成活,政府还专门雇了两位懂业务的工人,吃住在小岗,精心浇水,培土,看护,高温植树,棵棵成活。
1999年,严宏昌规划要建一个小岗“工业园”,向省政府要来一台推土机的银行贷款,又从县公司要来一台旧机子。为给这两个机器安个窝,省农机公司投资二十万元,给小岗村盖了一处农机大院。接着常州柴油机厂支援小岗村一辆客货两用车,全椒县柴油机厂支援了四辆福田小货车。
日本驻上海领事馆乔木一男帮助小岗村建一个养鸭基地,一期投资一千万日元,把基地的管理中心大楼建好;二期投资三亿日元,建了冷库和加工厂。
村里欠下九万多元电费一直挂在帐上,县供电局多次催要,县政府一句话免掉了。
张家港市长江村党委书记郁全和给每家每户发了台彩电,共106台。
2002年,当地要修水库,严宏昌从北京跑来三千万,有功的小岗村也获得收益不小。
2004年,安徽财政厅下派干部沈浩赴任小岗村书记。为什么选省财政厅帮扶小岗村?省财政厅的优势是有钱呀。
2005年底,小岗村第一批住宅新区建好,26户村民搬进新区。还向上级要到50万元的资金修路。
2006年起,小岗村民每新建一个标准棚,财政补贴5000元。
2008年,举国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小岗村又收到一批大礼。友谊路两侧建设同一式样的两层楼,每户补助两万元。村东盖了四排整齐的楼房,二十多户村民迁入新居。村西建成商品化连体别墅式样的新型小区,紧邻一个大型集贸市场和一所卫生院,凡愿意在那儿买房的村民,都可以获得1万元的补贴。
国家拨款600万元在村里建了大包干纪念馆。还建成信息中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投资185万元。省政府又拨款200万元建成大型广场。
有人统计,仅2009年之前,国家、社会给小岗村先后提供的钱财物估计超过1500万元,以小岗村20来户计平均每户70万元。
2016年,国家更加重视这个改革的功臣村,小岗村的发展步伐加快。田地实现了流转,村民不种地也有一笔固定的租金收入。政府扶助办起土地入股合作社,村民土地入股,每年都能从合作社分红。
2018年小岗村接待国内外游客102万人次,收入1.6亿元。不少农户办起了农家乐,年收入二三十万元。
政府扶助建成了安徽小岗干部学院,办起了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收入颇丰。同时,让培训教育与旅游、农村电商一起,拉动了小岗村集体经济增长。
国内外不少大企业到小岗村投资,和小岗村联合发展。国家、省里不少相关三农的会议在小岗村召开。各种文艺团体到小岗村慰问演出。小岗村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核心,旅游业、培训教育、农村电商为支撑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如今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村民集中居住,一户一套房,家家都有小院子,自来水、天然气、网络全部通到位,水泥路铺到门口,绿化做得漂亮,环境优美,游客不断。小岗村人自古以唱花鼓戏为生,分田单干这出戏唱红了,唱火了,让小岗村天翻地覆,差不多过上了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
小岗村真让人羡慕,要是每个村都建设得像小岗村一样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