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姑娘,小小姑娘,手提花篮上街卖花,朵朵花儿多鲜艳,快来买快来买鲜花,……”
我小时候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看的是黑白片,没有字幕,所以,当主题曲响起、歌声响起的时候,我只能是自己给它编词。看的次数太多了,我就编出来了上面的歌词。
《卖花姑娘》这部电影,迄今为止应该是赚取了至少3亿人的眼泪,当然包括我的眼泪。不过我的眼泪是我刚刚流出的。小时候的我,没有那么多愁善感。
后来我才知道,《卖花姑娘》这部电影的编剧是金日成、排名第二的导演是金正日,……。
这部电影,我估计当初在故乡看过不下8遍,后来自己在网上看过至少1.5遍。
在我们那里放映这部电影,应该是在1973年和1974年。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周围都是抽泣声和擤鼻涕声,当然这些声音是来自哪些大姑娘、小媳妇、孩子妈、老太婆们的鼻腔。散电影回家的路上,一个中年妇女还在讨论,说“还有这么坏的地主?我妈家庄里的大地主宋子阳(总理南开中学时的同班同学)也没有这么坏呀?”。
当时十岁上下的我,很是喜欢那个花妮。
一是因为她的脸型完全符合我的审美观。
前几天去大理前,把杨丽坤主演的电影《五朵金花》也又看了一遍,演副社长金花时的杨丽坤和演花妮时的洪英姬都才十七八岁,可是她们的脸型和表情是那样的成熟,那样的招人喜欢。
不可救药的我就是喜欢杨丽坤、洪英姬、刘晓庆那种青春时的脸,看不上现在的冰们幂们的脸巴掌脸、锥子脸、狐狸精脸。现在这些明星脸,按我们哪儿的地方审美标准叫克夫妨人。
二是因为她接过母亲手中磨盘能把它使的飞快。
我当时想,花妮若再长大一些,她通过自己的劳动就可以养活妈妈和被地主婆用正熬着的药罐子烫瞎双眼的妹妹顺姬了。
三是因为她勇敢地反抗了白地主家,反击了地主婆,这让我解气。我小孩子家的正义感还是很强的。
《卖花姑娘》里面当然我最恨的就是那地主婆了,最后地主婆魔怔了(得神经病(精神病)了),银幕上净是他们一家虐待花妮一家片段的集中回放,然后她一边蒙头缩进被窝一边大喊有鬼。小孩子家的我,一边看着心里面害怕的同时一边觉得过瘾,觉得坏人就是应该有恶报。
让我对《卖花姑娘》这部电影情有独钟的原因还包括我得过的第一个奖励就与它有关。那时候已经上小学四年级的我们已经开始要学写作文了,要写电影观后感。先后写过观后感的电影有《向阳院的故事》、《卖花姑娘》、《闪闪的红星》。
写《向》的观后感的时候,我的笔法最嫩,把“缺乏”简直写成“缺之”;写《闪》的观后感时,老师要求写成儿歌的形式,那可能是我第一次写诗,现在我早把那个类似顺口溜的诗给忘了,倒是至今还记得一个同学的大作“潘冬子春伢子,他们都是党的好孩子,恨透胡汉三这个贼小子。潘冬子,拿刀子,砍死胡汉三这个贼小子”。
我写的《买》的读后感得到了老师的赏识,要我抄了放在学校的玻璃窗宣传栏,这很让我美了一番。
领导(逗号!),当然也是看过《卖花姑娘》的。
领导唱给我听的《卖花姑娘》歌词是“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提着花篮上市场,走过大街,穿过小巷,卖花卖花声声唱”。领导唱的比我的正宗很多,至少它押韵(尽管c 和ch、s 和sh,我家领导有些不分)。
我来自父亲挣34.5元人民币月薪的单职工家庭,母亲算是农民,上高中之前是纯农村经历。而领导家呢,领导父亲是研究生毕业,工资有80多,母亲工资也有60多。
但是来自火星的我和来自水星的领导俩个人谈恋爱时的共同语言特别多。
领导爱写散文,我爱读;我喜欢写古体诗,领导觉得有点那意思。
领导拿出来俩豆子,我马上会吟出“红豆生南国,……”。我去趟北京香山,带回来两片叶子,领导就会来个红叶题诗
领导爱吃饺子,我会包;领导爱吃皮皮虾,我会剥;我爱吃螃蟹,领导会煮。
她喜欢连环画《小黑鳗游大海》,me too。
领导特别同情穷人、弱者,me too。我们都曾经拿出自己当时衣袋里的所有来帮助自己认为可怜的人。但是领导不知道,我小时候同情的弱者还包括挨批斗挨揍的地主富农分子、受歧视的地主崽子、富农羔子。
虽然,领导和我都最恨小人书《一块银元》里面的恶霸地主李三刀,但是我没有听到过周围这些黑五类有这些劣迹。
在我在北方沿海一隅的一村庄看《卖》黑白片前几个月,领导就在南方城市的电影院里看过了《卖》彩色影片,也可能是看了两遍或更多遍。
领导爸爸工作的研究所里有一位高工,我们就假设他姓高吧。他有个儿子假设他叫高峰,比领导早两年考上著名大学,高峰有个小妹妹,我们假设她叫高琴吧。
有一天,邻居家的高家妈妈把高家小妹妹高琴打扮的非常漂亮。这一下就让领导瞧见了,领导用她那双有如“眉间尺”般的黑葡萄眼睛盯着比她还小两岁的高琴由衷地夸奖道,“阿姨,你把高琴打扮的这么漂亮,送去当窑姐啊?”
《卖》里面白家地主婆第一次出场,就是穿着绫罗绸缎坐着人力车回家,管家在大门口恭候她进门。地主婆一进大门就去了下房,到哪里去训斥花妮她妈,“你把丫头养那么漂亮,送去当窑姐啊?哼!”。
领导妈妈正在旁边洗菜,听到领导这样说,赶紧起来训斥她,“你又开始胡说八道,滚一边去”。领导见妈妈突然勃然大怒,虽然不知道又闯了什么祸,但也是吓了够呛。高家妈妈听领导这么讲当然觉得尴尬,但是一想是领导是单纯的小孩子家根本不懂什么是窑姐,只得忍着不快赶紧给领导打圆场。
高峰本校(目前排名前十的大学)研究生快毕业时,美滋滋跑到领导这里。领导心里刚好有了个他(就是我爱丁二酸钠),正心里充满对未来两个人的遐想时,来了这么个并不是十分高的高峰(我本人一米八二,才是领导心目中的高峰),领导当即是气不打一处来,几次对这个高峰甩脸子、恶语相加。把那个千里迢迢跑过来的高峰弄得十分的尴尬加一百分的莫名其妙。高峰是兴冲冲而来灰溜溜而去。
幸亏领导及时遇见我并嫁给我!
假如领导真的是嫁给了高峰,这婆媳姑三者关系可是不知咋相处。高琴这小姑子若时不时想起九岁时的嫂子就骂她这个六岁的未来小姑子是窑姐,…………。
快打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