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忆旧十二

来源: 2019-12-29 10:44:5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温州话

温州话,是中国温州市一带汉族本地居民所使用的语言,归属于汉语中的吴语。说吴语的人数很多,通行区域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因此地域不大,还分为北部吴语和南部吴语。北部吴语尽管有些地域差异,基本上可以相互沟通,但和南部吴语如同鸡和鸭讲。南部吴语不仅和北部吴语无法沟通,其内部相互之间也难沟通。温州话属于南部吴语的一种次方言,称为南部吴语瓯江片或瓯语,在发音、用词和语法等方面都与普通话有极大差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把吴语分为六片,瓯语为吴语瓯江片。温州话是南部吴语的代表方言,属正统的古汉语“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语古音,很接近华夏祖先的语言。

纯正口音的温州话严格地说只限于温州市区的鹿城区。百度百科上说包括温州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永嘉、及乐清局部,人口230万。其实没有那么多,纯正口音只在鹿城区的几十万人有,哪怕是离市区很近的龙湾区的永强,市区的人也听得出口音已有所不同。温州话叫做“腔款弗一色”(腔调不一样)的永嘉场人,从前被认为是乡下人。瑞安话相差更大,比如“瑞”这个字,鹿城人读作ri,瑞安人读作rei。因为很难用汉语拼音注音,举例相当不容易,这个“瑞”字已经可以说明百度百科说法有误。令人奇怪的是欧江北岸略朝西的青田县(属丽水市)温溪镇,口音和鹿城区却很接近,一般人还难以区分。

因为温州话(瓯语)内部地区差异性很大,包括语音差异和词汇差异,以至于两种不同温州话之间的通话有时会很吃力。温州方言的纷繁复杂程度可谓“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曾有一个传说,中越自卫反击战时,为了避免步话机口头通信被敌方听懂通信内容,选用了温州籍战士用温州话通话。我本来有疑惑,听懂温州话的人还是能够找到的,后来才知道用的是流通范围很小的平阳钱库(现在可能属龙港)一带的蛮话。

即使同一温州话念同一个字,还有书面用语(文读)和口头用语(白读)的区分。比如水龙头的“龙”用文读long,端午节划龙船的“龙”用白读lie。又如茅棚厂儿(茅屋)的“棚”字用文读peng,葡萄棚(葡萄架)的“棚”字用白读pie。什么场合用文读,什么场合用白读却没有规律,这就使得温州话更不容易懂。

南部吴语由于地理原因,成为古吴语的继承者。温州话与古闽语、古楚语、古江东语都有密切的联系,对研究汉语语音史和语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留传的南戏作品都含有不少温州话。由于南戏对元曲及元明小说的影响深远,学者们在注释考证这些作品时都需要大量引用温州话。由此可见温州话在学术研究上有其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