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末年,天灾不断,内有西北中原一带农民军起义不断,外有女真八旗军队接连入侵。在这两股势力持续地摧残下,大明王朝在崇祯年间已经积重难返,濒临灭亡。在这行将国破家亡之际,大明王朝也涌现出很多杰出的将领,一心想要报效国家力挽狂澜,如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等一批名将。孙承宗、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孙传庭的陕西秦军;还有卢象升创建的大名府的天雄军;这三支军队堪称是明末明军中的精锐王牌部队,在明末对金以及对农民军的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募兵勤王,初露锋芒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初二,后金的皇太极率领八旗大军绕过宁锦防线(宁远--锦州防线),假道蒙古,从喜峰口突入关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京师(今北京)。京师危急,崇祯皇帝下令天下勤王,时任大名府知府的卢象升募兵一万余人北上勤王,引起了崇祯皇帝的注意。崇祯三年(1630年),卢象升任右参政,为防止后金军再次来犯,受崇祯皇帝重用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备,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人称“天雄军”。
卢象升以同乡、亲友关系招募军队,组建了天雄军。天雄军最大的特点是以亲戚关系为基础的军队,士兵们一般都是老乡、朋友、兄弟、甚至家人等,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团结紧密。在战争中往往一个人的战死,就可以激发大部分人的愤怒,所以战斗精神极强,一旦遇上敌人,就紧紧咬住打到底,穷追猛打。但是如果只要有一个人逃跑,就会有很多人逃跑,导致战斗溃败。但是以卢象升为核心的天雄军没有这种弱点,因为卢象升治军严谨,每次参战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因此将士都甘愿听令,天雄军也成为明末一支不可多得的精锐王牌部队。
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崇祯三年(1631年)建立天雄军后便领兵与流窜至京城南部和河南北部的农民起义军鏖战,并将之击溃。因为卢象升每次打仗时都身先士卒,亲自冲锋在前,而且死战不退,所以农民军都非常害怕遇到卢象升的天雄军,都称他为“卢阎王”。
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象升以是有能兵名。——《明史·列传》
崇祯七年,卢象升率天雄军于京城南下湖北,在黄龙滩,乌林关,太平河等地剿灭起义军,歼敌五千余众。 崇祯八年五月,闯王高迎祥率军30万进攻汝州,天雄军在城西与起义军交战,先以火器和连弩大量射杀敌方骑兵,后以重装骑兵直捣中军,击溃起义军,高迎祥、李自成败退,卢象升后以两千天雄军追击十余万农民军,在确山又将他们击败。卢象升所率领的天雄军,自崇祯六年(1633年)到崇祯九年(1636年)三年间与农民军数十战每战皆胜,将闯王高迎祥打到遁入山中,彻底扭转了朝廷对农民军不利的局势。
为国尽忠,全军尽墨
崇祯十年八月,清军以睿亲王多尔衮为左翼,贝勒岳托为右翼,分别从青山关毁边墙和密云处毁长城而入,两军在通州会师,京师危急。崇祯帝诏令卢象升和宣(宣府)、大(大同)、山西总兵入京拱卫京师。令卢象升总督天下兵马,赐尚方宝剑。
但因卢象升力主开战,与监军太监高起潜和内阁大学士杨嗣昌议和的意见相左,所以在卢象升调兵时处处阻挠,不听指挥。因此卢象升虽然名为督管天下兵马,但实际上掌握的军队,算上自己的天雄军,也不过两万。尽管如此,杨嗣昌还觉不够整死卢象升,竟然指使保定巡抚张其平“闭闉(城门)绝饷”,把卢象升晾在野外,断绝粮饷。又谎报云州、晋州有军情,让王朴带走了卢象升大部分的兵力。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卢象升所部五千天雄军在巨鹿贾庄遭遇清军铁骑,卢象升马上派杨廷麟向距离此地仅五十里的拥兵数万关宁铁骑的监军太监高起潜部求援,高起潜竟然“不应”,故意不救。以至于卢象升部被数万精锐清军铁骑层层包围,清军“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两军从辰时激战至未时,卢象升的天雄军战至弹尽粮绝,最后短兵交接,卢象升亲自冲击敌阵,手杀清兵数十人,最后身中三箭四刀,力战而亡,以身殉国,享年仅39岁。而卢象升所率五千天雄军,更是奋勇杀敌,无一退缩投降,全军尽墨。 卢象升的天雄军也是明末三大精锐王牌军中唯一一支在与清军作战中悍不畏死,整建制牺牲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