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忆旧(五)

                                                                百里坊(续)

信河街是旧温州城仅次于大街的南北向街道,向南经过松台山西侧山麓,通到三角门。东西两侧有多条小巷,从百里坊口进来的西侧第一条小巷叫珠冠巷(温州话珠、鸡发音相同,从前也叫鸡冠巷,现在统一写成珠冠巷)。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旧城改造大部分已完成时,急忙想到需要保存城市旧貌留下来的一处旧时社区。另一处是北大街北端东侧的永宁巷社区,是现在仅存的两个旧温州城区社区,可以见识那时温州城区街道的模样。

从信河街口沿百里坊继续向西走几十米,北侧是通向瓯江边的麻行新街。为什么叫新街?是新开辟的街道?还是重新改造的旧路?不得而知。我有一位中学同学住在街上,当时她家的房子是比较新的。麻行新街终点是麻行码头,坐船摆渡到江心屿景区最近,所以就成了到江心屿的专用码头。

一九四九年温州师管区司令叶芳(1911--1986),黄埔军校7期,第5军200师少将师长,于5月7日,在浙江温州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三五支队)副司令,浙江省政协常委,民革浙江省委副主委,1986年在杭州病逝。我外婆弟弟的儿子,表舅洪水平时任三五支队司令龙跃秘书,参加了起义谈判整个过程,从游击区进城谈判前还在我家换了一套整齐衣服。

在大陈岛、一江山岛和南麂列岛这些瓯江口外的岛屿未解放的时候,蒋军的飞机常来温州骚扰。为了减少遇到轰炸时震碎玻璃,掉下碎片伤人的可能性,家里玻璃窗的玻璃上都贴了纸条。有一次百里坊麻行新街丁字路口那座盖了没几年的房子被炸了,我和小朋友们都跑到现场看废墟。不过飞机骚扰市区次数有一些,扔炸弹记忆中好像只有这一次。

继续往西路北侧是一座小学,因为进校门有一个荷花池而叫莲池小学,是温州一座较好的小学,后来成为温州市第八小学,再后来叫百里小学。它的西面不远是“福禄林”食品厂,生产各种点心有点名气,供应全市。解放前的百里坊没有直通到底到九山河,而是在离九山河约二百米处向北拐了一个小弯后再继续向西。因为靠近温州城西城门,这一段约二百米的街道就叫城门底,有好几间商店,是一处比较热闹的地方。城门底西头可见到九山河,拐向北二、三十米是一座横跨九山河的石板桥。为了方便黄包车、板车过桥,上下桥没有阶梯,但坡度较大,又靠近九山河河口,跨度也比较大,就叫大桥,附近地方跟着叫大桥头。

解放初百里坊经过一次大规模改造,填没南侧通往九山河的明渠。从北大街的百里坊口到大桥头,全部用烧制的砖头铺就。重新建造一座没有上下坡的大桥,大大方便了车辆通行。现在百里坊以信河街为界,东段叫百里东路,西段叫百里西路加在一起全长约四公里。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