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糊汤的传说

本帖于 2019-12-11 13:22:55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日暮乡关 编辑

说来中国人对付痛恨的人还是有办法的,大家都知道油条的由来。据说是南宋的人痛恨秦桧和王氏,将他们捏成面人,放在一起下油锅炸着来吃,就这么着我们现在有了油条这个美味早点。

皖北大爷骑三轮卖麻糊汤

 

在河南鹿邑,好多人们习惯称妈糊为‘妈糊子’。其实这与隋朝开挖运河的麻叔谋有关系哩。

过去,鹿邑人们哄小孩哭闹时要哄不好,就吓小孩子说:别闹啦,再闹‘麻胡子’来了。小孩听后立马不敢哭闹了。其实,‘妈糊子’应该为麻胡子,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

当年隋炀帝下诏开汴渠,麻叔谋被任命为开河督护。他到达宁陵后患病,卧床不起,求医诊治。医生说必须用肥嫩的羊肉蒸熟后加入药物,一起服食。麻叔谋让人找来几只羊羔,同杏酪、五味子一同蒸食,名为“含酥脔”。乡村百姓前来献羊羔约有数千人,麻叔谋收下羊羔,给了他们优厚的报酬。宁陵县下马村有个叫陶榔儿的地主,家财万贯却为人凶暴,他家的祖坟靠近河道,害怕挖河时被发掘,就偷了别人家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杀死后砍掉头和脚,蒸熟装入食盒献给麻叔谋。麻叔谋吃着这肉,香美异常,和羊羔肉味道不同,十分满意,就下令让河道在经过陶家坟地时绕了个弯。陶榔儿兄弟感谢麻的恩德,继续偷盗小儿蒸熟献给麻叔谋来讨赏。

结果麻叔谋吃上瘾了,其他什么也不想吃了,非吃蒸的小孩子肉不可;可是宁陵一带小孩子被他吃了好多,吓得当地百姓都把小孩子藏起来了,就这还有丢失小孩的,但麻叔谋就有断餐的时候了,就有人给他出主意,去鹿邑偷小孩吃,结果麻叔谋就派人去鹿邑偷小孩回来蒸着吃。就这样鹿邑当时好多人家的小孩接二连三的丢失,报官官不敢过问,老百姓苦不堪言,只有把小孩子藏起来,并哄吓小孩子:别哭,麻胡子来了,听见就不能抓去蒸蒸吃,结果小孩听说麻胡子三字吓的一声也不敢哭了。

后来鹿邑老君爷显灵施法告知了隋炀帝,隋炀帝大惊,立马派大将来护儿把他逮捕,以“食之人子,受人之金,遣贼盗宝,擅易河道”等罪名惩治麻叔谋,陶榔儿兄弟也同时正法。

麻叔谋处死后尸体交给鹿邑的老百姓处理,鹿邑老百姓对麻叔谋是千仇万恨,没有一个不想吃他肉喝他血的,可是人太多分不过来,就有人想个法子,把麻叔谋剁碎炖汤喝就人人有份了,就这样,把麻叔谋剁碎扔进大锅,可是人太多,加水多汤就稀了,人们又想个法,把浸泡的黄豆、小米磨碎成沫,取汁放入这个大锅,于是人们都喝上了麻胡子汤,才解了一些心头之恨。

自那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就把浸泡的黄豆、小米磨碎成沫,取汁煮成的汤叫麻胡子汤,即好喝又解气,所以鹿邑人民都爱喝这个,后来慢慢把‘麻胡子’写作‘妈糊子’(本来这个汤色味不亚乳汁,称妈(俗指奶水)糊也不为过),不在提‘麻胡子’了,以防恶心人的胃口。

现在河南的南部和安徽的北部,麻糊汤也是一道流传很广的美味早点。

参考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A%BB%E5%8F%94%E8%B0%8B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传说,不是由来 -- 给 吾 发送悄悄话 吾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1/2019 postreply 12:54:04

好的,改了标题 -日暮乡关- 给 日暮乡关 发送悄悄话 日暮乡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1/2019 postreply 13:03:09

只喝过一次,不是我的口味. -最接近太阳的人- 给 最接近太阳的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1/2019 postreply 14:29:13

陕西一带有一种小吃,叫“白起肉”, -Hollyhog- 给 Hollyhog 发送悄悄话 Hollyho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1/2019 postreply 14:56:46

“白切肉”谐音吧? -- 给 吾 发送悄悄话 吾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1/2019 postreply 15:38:17

觉着应该跟白起有关,就像东坡肉,左宗鸡那样的。。。 -401.king- 给 401.king 发送悄悄话 401.ki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1/2019 postreply 18:02:42

不是肉,其实是豆腐,痛恨白起坑杀40万降卒 -Hollyhog- 给 Hollyhog 发送悄悄话 Hollyho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1/2019 postreply 20:16: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