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战的一场惨败:砥平里战斗 (续-8)

来源: 千里 2019-10-15 13:52:5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0048 bytes)
朝战的一场惨败:砥平里战斗 (续-8)


 

写在前面: *****

 

这是关于砥平里战斗的最后一章了。想说几据感想。 *****

 

  *****

 

关于历史,战史,给我最震撼的一件事是卡廷森林屠杀。 *****

 

当时苏联政府指责纳粹,而纳粹已被绑在耻辱柱上。就是波兰也相信是纳粹干的。(起码一部份)。几十年后,真像大白。 *****

 

从此,我相信历史真像只有一个。跟立场无关。而解读和立场有关。 *****

 

  *****

 

朝战的历史,应以苏,中,朝,美四方的文件资料为根据来讨论。无论你占在哪一方,你要有根据。 *****

 

  *****

 

苏联的资料,中国的沈志华,手里有前苏联的文本资料。你就不能说他撤谎,但可能有遗漏。你反驳也是对的,请拿证据。说“美帝”率先入侵,麦克阿瑟就是瞒着美政府要灭中国。你的证据在哪?像沈志华那样呈出原文资料和翻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论。如网友所论:逻辑。如你拿不出来,只好说你是:胡说八道了。没有其他。 *****

 

  *****

 

中国的,很多没有解密。比如损失数字,老将军们说30多万,现在更正后,还是比那个小。有一天吧,真像会大白。 *****

 

  *****

 

朝鲜的资料,看金家王朝的命多长了。否则,你是得不到了。 *****

 

  *****

 

相对来说,美国的最真实。他有保密期,也有解密期。对他的伤亡数字,中国都没有意见吧? *****

 

  *****

 

我引的这篇文章,作者有一个自述。 *****

 

西点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校,为美军培养了大批优秀将领。每年10000人报名。只有1400人入学。 *****

 

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就像越战的每一场战斗和战役,美军都赢了。但越战输了。这里有政治问题。 *****

 

这是作者汉伯格的自述,较长,我作了删节。 *****

 

  *****

 

-------我初次来到第82空降师时,还只是一名刚毕业的中尉。炮兵营副官办公室的一张彩色油画,使我首次知道第23步兵团和砥平里战斗。美国陆军为使士兵们了解部队的辉煌历史,印制了一些关于著名战斗的招贴画。 *****

 

在我的记忆中,画的基调是蓝色,战斗场面繁杂混乱—在冰雪覆盖的战场上,激动的士兵们正在肉搏。这幅画贴在办公桌后的墙壁上,每当我被召去第一眼就会看到它。 *****

 

当时我很纳闷儿,是否所有战斗都象画上描绘的那样混乱不堪? *****

 

几乎整整20年后,当我作为炮兵营长驻防韩国时,发现当地许多办公室仍然贴着那幅画。后来到了西点军校,为开设关于朝战和越战的选修课,我开始着手认真研究朝鲜战争,才将这幅画与战史资料联系起来。 *****

 

我发现,砥平里战斗原来是那场战争中最著名的作战行动。我越深入研究,就越感兴趣,同时也深感困惑。 *****

 

这场战斗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数量不多且四面被围的联合国军是如何获胜的*****

 

对我而言,更重要的问题是,古往今来的人们是如何鼓起勇气以面对极端不利的形势*****

 

领导者应如何引导并鼓励士兵们英勇战斗? *****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往往会形成牢固的纽带,可以使人们为战友和事业而牺牲生命。 *****

 

这同时也是军事史上难以解释的一个谜团,甚至曾经亲历战斗的老兵们也说不清楚。在本书中,我试图对此问题作一番探索性研究。 *****

 

他想的是探索,而不是首先要为谁说话。这就开阔了思路。有的人先所谓的把立场站稳,其实就是想妄顾事实。请问,如你的立场对,难道怕事实?*****

 

在西点军校历史系期间,我曾尽可能详细地研究这场战斗,并利用一次教官假期,集中精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

 

历史系主任及教授罗伯特·道蒂(Robert
Doughty)上校积极支持该项课题,“西点军校毕业生协会”则提供了研究经费。 *****

 

驻汉城的第8集团军军史专家汤姆·瑞安(Tom Ryan),陪我踏勘了战场,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

 

美国陆军训练和理论司令部驻巴黎联络办公室,协助我对联合国军法国营的档案资料进行了调研,该营当年曾隶属于第23团。 *****

 

当我在法国期间,斯蒂夫·阿拉塔(Steve
Arata)和丹尼斯·阿拉塔(Danise Arata)热情招待了我,斯蒂夫提供的法军资料尤其重要。 *****

 

《下面略去很多人名字。》 *****

 

然而,关于双洞和砥平里战斗的资料,主要应归功于那些参战的老兵。由于我曾经答应他们保守秘密,所以在文稿中没有标出具体引用了哪封信件或采访记录。 *****

 

我将把在写作本书时所使用的全部信件和笔记都存放在美国陆军战史研究所,以供其他历史学家使用。在回忆半个世纪前发生的事件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诸多冲突,但大多数内容仍令人惊奇地一致。 *****

 

无论本书到底有何价值,其荣誉应归功于这些老兵。美国陆军有不少人都提供了资料,包括。。。 *****

 

《人名略去》 *****

 

*****

 

我想强调的是,这些提供回忆录的老兵,对我如何使用资料及作出何种解释不负任何责任。我几乎可以肯定,书中部分观点甚至会遭到某些老兵的坚决反对。任何事实上的出入或理解上的错误,都由我负完全责任。 *****

 

《略去》 *****

 

*****

 

双洞和砥平里战斗的故事,使我们能够对在极端条件下拼死作战的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唯一的希望便是忠实地纪录参战者的功绩,并能为未来战斗的领导者提供一点有用的借鉴-------- *****

 

  *****

 

《还有一点。对任何事情,只攻击一点,是愚蠢的办法。比如说自由是毒药。他不是充份的条件,也要有其他的制约。中共都还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他想中毒? *****

 

那么北欧那些很“社会主义化”的民主社会,都是毒药喂大的。那的人民都爱吃毒药,还过的很好?这不是混蛋说法吗?》 *****

 

下面是最后一章了。 *****

 

*****

 

 

第12章战斗尾声及反思

 

*****

 

 

 

 

*****

 

 

就这样,结束了血腥的一天                        —荷马

 

*****

 

 

战斗将决定一切                               —克劳塞维茨

 

*****

 

 

我祈求上帝,这是我参加过的最后一场战争。持续不断的作战是件糟糕透顶的事情。在激烈的战斗中,我根本来不及去想其它事儿;结束后的感觉也很糟糕。根本不可能想到“光荣”一类的东西……输掉战斗固然糟糕透顶,赢得胜利也强不到哪儿去。                                      —威灵顿

 

*****

 

 

完全依靠历史例证来教授战争艺术……是个极了不起的成就;但这不仅需要毕生的辛勤工作:任何人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以丰富的战争体验武装自己。

 

*****

 

 

任何渴望承担这一使命的人,都必须象去远方朝圣一般做好准备。他必须珍惜点滴的时间或精力,不惧世俗权力或高官显贵,超越虚荣心或虚假的谦逊,正如《拿破仑法典》所说,只承认三样东西:第一是真理,第二是真理,第三还是真理。                                          —克劳塞维茨

 

*****

 

 

 

 

*****

 

 

1951年2月15日傍晚,克罗姆贝茨特遣部队的抵达,戏剧性地结束了砥平里之战。不过,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指挥官们仍然没有什么把握。第23团战斗群的弹药已经减少到了极端危险的境地,特遣部队的坦克实际上并未增强该团的火力。如果当晚敌军重新集结并发动攻击,他们很可能会冲垮防线并全歼守军。因此,梅斯扎尔中校作为实际上的指挥官,要求上级紧急空投弹药补给。直到23时40分,19架运输机才用降落伞空投了轻武器和迫击炮弹药

 

*****

 

 

然而,中国人已无意再战。他们除了手持马灯在战场上到处搜寻伤员以外,整个晚上再无其它行动。直到16日清晨,防御圈内只挨了几发炮弹。守军出动巡逻队在村庄周围搜索,但在1英里范围内都未发现敌军。

 

*****

 

 

16日16时30,第5骑兵团的补给车队抵达。车辆卸空后,伤员们被抬上卡车,随后通过医疗运输渠道撤退。[1]  2月20,麦克阿瑟将军由东京飞进砥平里,再次授予第23团和法国营以“总统部队嘉奖”。

 

*****

 

 

战斗评估

 

*****

 

 

从某种意义上讲,砥平里战斗令人回想起威灵顿公爵对滑铁卢战役的评价:“一件见鬼的好事儿—你一辈子也难得遇上一回,这样在最后关头反败为胜的事情。”正如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率骑兵于当天下午飞马赶到拯救了英军一样,克罗姆贝茨特遣部队隆隆而至的坦克群也挽救了联合国军。毫无疑问,李奇微的部队非常可能陷于灭顶之灾。或许可以说,联合国军在双洞和砥平里最终获胜,主要依赖于敌军的严重失误。如果敌军的指挥、控制和联络能力再强些,他们就能够在这两次战斗中更好地协调攻击行动,并肯定能够打垮四面被围的守军。例如,如果攻占G连阵地的敌军能够及时将成功的消息上报,其指挥官就可投入更多部队一举冲破防御阵地并取得决定性胜利。

 

*****

 

 

如果敌军稍稍注意一下情报搜集,就能判断出战斗第二天守军弹药已极度匮乏,并可立即抓住这一弱点采取行动。在整个防御战期间,至关重要的迫击炮弹不断消耗,
但却从未进行过重新补给。任何人只要站在周围高地上用望远镜瞭望,都会轻易地发现迫击炮弹屯积点不断缩水,已经到了令守军绝望的地步。如果他们具备监听电 台通话的能力,很容易就能听到弗里曼正疯狂地哀求上级空投弹药。
 《为什么没有观察和判断?那么就是在此战中,不是后勤的,或不是主要原因。指挥员没有了解美军是主因。》

 

*****

 

 

如果中国人在第三天晚上能够投入生力军,第23团战斗群根本不可能顶住最后的进攻,虽然克罗姆贝茨特遣部队已经进入防御圈。

 

*****

 

 

尽管如此,美国兵及其法国战友最终仍然取得了胜利。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他们获胜呢?
   指挥是关键性因素,
   再加上高昂的士气和卓越的领导。
   保罗·弗里曼上校和拉
尔夫·蒙克拉尔中将不但都是出类拔萃的领袖人物,而且两人的默契合作在整个军事史上都是不多见的。他们不但私交不错,作战指挥合拍,而且其风格都是既积极又理智。他们要求部下绝对忠诚、行动高效,并且也成功地达到了这一目的。这往往是通过强有力的下级指挥官,包括弗兰克·梅斯扎尔中校、莫里斯·巴托罗缪少
校(他们本身也是出色的领导者)以及称职的营连长们实现的。在战斗中,这些指挥官的表现都十分优异。

 

*****

 

 

由于全体指挥官的出色领导,士兵们都愿意随时挺身而出,哪怕需要付出超人的努力。士兵们相信,他们的领导者不会拿他们的生命无谓地冒险。正是这种对领导者的
信任,使他们的命令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这种高度的信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默契—在克罗姆贝茨特遣部队的上下级之间就要差劲得多。

 

*****

 

 

尽管存在天气寒冷、敌军猛攻和伤亡惨重等不利因素,由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存在着默契,使得第23团战斗群士气极为高昂。它还在各部队之间培养出健康的竞争意识,各部队都拼命要比兄弟部队表现得更加出色。士兵们都明白,伤员在任何时候都会得到尽可能好的照料,他们的领导者会尽最大努力搞到完成任务所需的口粮、弹药和装备。

 

*****

 

 

质疑命令的困境 《这是一个极关键的问题。他和一切行动听指挥如何理解?》

 

*****

 

 

士兵们知道,他们的指挥官,特别是弗里曼和蒙克拉尔,决不会一声不吭地执行那些不合理的战术命令。这是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即到底在何时应提出质疑以及哪一
级指挥官有权—或者说有责任—对上级下达的命令提出质疑而非机械地加以执行。
   许多优秀的军官都认为,下级永远不应质疑上级的命令。李奇微将军在不止一个场合提出过这种观点,
   然而他本人就曾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几次采取过类似行动。例如,李奇微在二战中曾任第82空降师师长,艾森豪威尔命令该师于1943年9月空降罗马。李奇微认为,此次行动将导致灾难性后果,遂前往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部,并且提出了反对性意见:“我说道,按照我的看法,在目前条件下,这一行动违背了我们在训练中总结出的所有战术原则,良心迫使我必须提出反对意见。”
[3]李 奇微很清楚,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正如他后来所说:“很可能会自毁前程。”然而,随后一系列行动证明,李奇微的担心十分正确,拟议中的空降行动风险很大。最后,艾森豪威尔取消了空降行动。
   李奇微在退休后,对自己当年敢于质疑和反对不当命令感到十分自豪。后来,在意大利战役中,李奇微还对要求第82空降师强渡沃尔图诺(Volturno) 河的命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回忆道:“在我看来,这种事情在战争中极为常见,往往发生于指挥官的前程面临风险、他的行动和决策将直接决定部下生死的关头。
历史上的类似事件比比皆是。荣誉的诱惑、担心被视作懦夫、害怕失去权力和威信、糊涂地认为除了盲目服从便别无选择,都将导致悲剧性的后果,大批官兵将毫无 意义地牺牲。”[5]
  为了说明这一点,李奇微引用了乔治·C·马歇尔将军—所谓“华盛顿后最伟大的美国军人”—的名言:“要让人们做到这一点极其困难。因为,你是拿自己的前程冒险,甚至可能被开除军职。”[6]


 

*****

 

 

显然,弗里曼在质疑命令时,有可能会自毁前程,而且肯定有丧失团长位子的风险。仅仅因为一处小小的伤口,阿尔蒙德便急不可耐地派人取代他,尽管第23团的军医表示强烈反对,弗里曼本人也强烈要求坚守岗位直到解围。这似乎意味着阿尔蒙德为尽快除掉弗里曼,正在不择手段地寻找借口

 

*****

 

 

一 般而言,在任何军队中,下级质疑上级命令应是偶然现象。但是,反过来讲,如果领导者的命令经常遭到忠诚部下的质疑,那他是否还应留在军中就很值得怀疑了。
特定级别,大约可以确定为营级或团级,领导者有责任对他们认为不明智的命令提出质疑,才算是对部下官兵尽到了责任。如果参谋或指挥官下达的命令不尽合 理,而作战部队主官确信自己更了解战场态势,那他就有责任至少是提醒一下上级。同样,领导者在权衡极其危险的行动时,如果缺乏促使斯巴达人在温泉关战至最后一人那种生死攸关的必要性,那么他自己必须首先确信这种自杀性任务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这种任务过去是,今后也将是战争的一部分,但绝不应成为一种常态。正如一个笑话所说:“伏剑自杀可能没错,但无论如何只能一次。”

 

*****

 

 

领导艺术

 

*****

 

 

弗里曼和蒙克拉尔要求部下体格健壮,同时他们自己的身体也很棒。正因如此,两位指挥官才能给部下树立榜样。例如,双洞战斗前一天,58岁的蒙克拉尔亲自攀登极其陡峭且冰雪覆盖的453高地。甚至对最年青强壮的法国营士兵而言,此次攀登也称得上是艰巨的挑战。这也使两位指挥官都能够亲临战地,熟悉他们的部下将要战斗的地方,理解所有阵地将
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漏洞。他们还可借此预见危机,并且正如威灵顿所说,当危机出现时能及时“赶到现场”。弗里曼受伤后,在次日清晨便拄着手杖,一瘸一拐地 走遍阵地。士兵们看到此情此景,对士气的鼓舞是难以估量的。所有见到弗里曼的士兵都明白,他们的指挥官是真诚地关心自己的部下。

 

*****

 

 

两位指挥官及其下级军官,都能够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对不断变化的局势进行评估,不断消化吸收大量经常自相矛盾的情报。他们将这种能力与经验、情报和勇气相
结合,便能灵活地适应所处的环境。正是这种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看透“战争之雾”。通过平时和战时所获得的经验,所有军官都明白在决策时有许多消息可能毫无用处、许多情报将被证明完全错误、意外失误和偶然事件可能导致出乎意料的战斗结果。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能够坚定不移、保持勇气、沉着镇定,率领部队去夺
取胜利。

 

*****

 

 

弗里曼和蒙克拉尔要求部下,应积极、大胆、坚定地执行命令。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部下官兵,都拒绝接受在战斗中失败的命运。在伤亡累累、损失惨重和缺乏补给之时,他们仍然率领部下执着而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

 

 

第23团 战斗群和法国营都紧随其领导者而行动,并从他们身上汲取了信心和勇气。毫不夸张地说,弗里曼和蒙克拉尔都是各自部队凝聚力形成的最关键因素。虽然两人都是
在参战前不久才指挥各自的部队—弗里曼是在部队启航前,蒙克拉尔是在部队组建时。但是,两人对于部队凝聚力的形成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当第23团突破釜山包围圈、法国营投入原州战斗时,两支部队都已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

 

 

在士兵们看来,弗里曼、蒙克拉尔在职责问题上诚实正直,在作战问题上坚持原则。两人都严于律己,勇敢无畏。部下和同僚对他们的尊敬,甚至超过了对更高级指挥
官的尊敬,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对部下的绝对忠诚。在士兵们看来,两人绝非汲汲于名利之徒。相反,他们都是竭尽全力率领士兵去夺取胜利。

 

*****

 

 

领导者们应准备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迎接挑战。两支部队的部分军官毕业于著名军校,如美国西点军校和法国圣西尔军校,此外还参加过专门培训班或自修军事课程。其他军官则是在实战中接受的军事教育,比如第23团中大量的“火线军官”。他们原先是士兵,因在二战中或朝战初期表现优异而升为军官。普通士兵同样发挥了领导作用,中士和下士们在双洞、砥平里战斗中,对于最终胜利也作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

 

*****

 

 

 

 

*****

 

 

个人和战斗经验

 

*****

 

 

没有追随者,领导者将一事无成。而在一支民主国家的军队中,每个领导者在一定级别上又都是其他人的追随者。第23团 战斗群和法国营的士兵们与他们的领导者一样,都对胜利作出了贡献。他们都以各自特有的方式理解到,战斗将会最大限度地检验其作战技巧和承受能力。作为有血
有肉之人,大多数士兵内心深处都怀疑自己能否尽到职责。但所有人都在努力改进自己的作战技巧、增强自己的战斗信心,以确保在残酷的战争中生存下去。他们的 努力大多是无意识的,但其价值决不会因此而降低。当士兵们相互谈论各自的窘境时,其实是想通过旁人的看法,对自己的处境进行评估。当他们谈论领导和同事
时,同时也是在评判这些人能否经住未来的考验。为了给自己打气和树立信心,士兵们往往会大肆吹嘘各自的部队是多么优异,而敌人却是多么蠢笨无能。

 

*****

 

 

从未经历过实战的士兵将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所有人都听老兵讲过战斗故事,许多人都读过一些战史,不少人在电影里看过二战的战斗场面。然而,所有作战行动的
共同特点,就是各有各的特点,而且往往不可重复。对老兵们而言,虽然可能更为熟悉即将到来的战斗,但也不会因此而稍感轻松。无论老兵们参加过多少场战斗, 但每次战斗都各具特点甚至是独一无二。老兵们知道,永远无法向旁人解释清楚,战斗到底是怎么回事。无论他们多么想做到这一点,但相对于一场生死较量而言,
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

 

*****

 

 

大多数士兵在面对战斗时,都担心自己是否拥有足够勇气,能否在即将到来的考验中顶得住。有些人求助于虔诚的宗教信仰,祈求神灵的保护。其他人则认为自己无法
把握个人的命运,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尽其所能地争取在任何环境中生存下来。许多人只是简单地希望,无论发生任何情况自己都能勇敢面对,他们的勇气将使自己度 过危机。

 

*****

 

 

勇气是个不稳定的概念。洛德·莫兰(Lord Moran) 根据自己在一战中担任军医的经验,撰写了《解剖勇气》一书。他将勇气比作银行存折,每名士兵都有一本。勇敢士兵的存款较多,而胆怯士兵的存款要少些。在各
次战斗的间隙,士兵们通过休整和相互关心,可以使他们的“银行存款”有所恢复。但无论如何,战斗将不断消耗士兵们的“存款”,直至最终消耗殆尽。正如莫兰 所说:

 

*****

 

 

勇气即意志力,没有哪个人拥有无限的储备;当在战斗中耗尽后,他这个人也就完了。一个人的勇气即是他的资本,并且在不停地消耗。这笔存款可能会在前线的日常
行动中一点点消耗,也可能会突然全部支取以至消耗净尽。他的意志力可能会因猛烈打击而被彻底摧毁,比如猛烈的炮击、大规模的轰炸、单调乏味的行动、长期暴 露于野外、精神支柱的消失、肉体上的疲惫不堪以及对于危险、伤亡、战争或死亡本身的错误观念。[7]

 

*****

 

 

有些人曾对此剖析提出异议,还有些人试图从其它角度阐述勇气的概念。在许多研究者眼中,勇气可能不过是一种宿命观,认为任何事情都会圆满地结束;或者,只不过是对自己、手中武器或所属部队抱有盲目的信心,认为不可能遭到失败。[8]从 关于双洞和砥平里战斗的记录中可以看出,士兵们往往会担心自己和战友们的勇气。他们会尽其所能地采取措施,确保考验来临时不至过于狼狈。许多人祷告上帝;
少数人则写家信或日记,详细记录战斗过程;大多数人则有意地反复检查装备、擦拭武器、搜集任何可能有利于生存的东西。树立个人勇气的最重要因素,则是对自 己身边战友抱有信心。

 

*****

 

 

研究者们认识到,纵观整个军事历史,一个小战斗单位的凝聚力,对于战斗胜败至关重要。但这又是个捉摸不定的因素,企图将军事效率定量化的现代研究者对其毫无
办法。人们很难超越蒙克拉尔在《作战原理》“凝聚力”一章中所表述的观点。他认为,共同的生活和训练会使士兵们相互熟悉并亲如一家。他发现,这种强迫性的 共同生活,能使部队产生信心,帮助士兵们增强自信。军史专家马歇尔准将研究了大量战例,他认为:“这是战争中最简单的一个真理,一名步兵之所以能够坚持战
斗,多半是因为有战友在身边,或至少是他以为有战友在身边。”[9]如果没有身边战友的帮助,没有人能够在战斗中幸存下来。

 

*****

 

 

部队和事业

 

*****

 

 

士兵们对战斗的回忆总是与其所属部队紧密相联。对他而言,自己所属部队即便不是本国派出参战的最好部队也是其中之一。对于没有军旅生涯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很难理解一名军人与战友之间的牢固纽带。战友往往要比亲人还亲,这种战友情谊要比平民所能体验到的人际关系深厚得多。第23团 和法国营的士兵们成为了真正的“战友”,这种在朝鲜战争中形成的友谊甚至一直持续终生。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生存,往往围绕着他所在的班、排、连,与所在营、
团、师的关系要稍微疏远一些。许多人可能会忘了自己属于哪个军或集团军,但是没人会忘记自己所在的小部队,因为那些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要比亲兄弟还亲。在 无休止地谈论战斗经历、回忆战前生活和描绘战后蓝图时,可以毫无保留地坦露内心深处的信念、秘密和恐惧。当士兵们所在部队投入战斗时,他们能否生存将取决
于指挥官的计划和战友们的行动。

 

*****

 

 

对战友情谊的珍视往往会超越排、连范围,正如在第23团 和法国营的情况那样。老兵们对自己部队的信心,往往会鼓励他们采取超乎寻常的勇敢行动。在战争中结下的战友之情极其深厚。过去曾有不少人试图用文字来描述
这种深厚感情,莎士比亚可能是其中做得最好的一个。在《亨利五世》一剧中,国王在阿金库尔战役前发表了一段堪称不朽的演说辞:

 

*****

 

 

如果我们注定牺牲,

 

*****

 

 

我们现在就为国家慷慨赴死;

 

*****

 

 

如果我们注定活下去,

 

*****

 

 

那人数越少,荣誉就越高……

 

*****

 

 

如果谁对这场战斗不感兴趣,

 

*****

 

 

让他现在就走;

 

*****

 

 

他的护照会丢给他,

 

*****

 

 

当盘缠的金币也会扔进他的腰包:

 

*****

 

 

这种人害怕同我们战死沙场,

 

*****

 

 

我们也不愿同这种人并肩赴死……

 

*****

 

 

我们人不多,我们很快乐,我们是帮亲兄弟(band of brothers);

 

*****

 

 

今天伴我喋血疆场

 

*****

 

 

明天即我骨肉同胞;

 

*****

 

 

只要他能一如既往,

 

*****

 

 

今天让他受益终生:

 

*****

 

 

英格兰的绅士们,

 

*****

 

 

会后悔自己未上战场,

 

*****

 

 

当奋战圣克里斯本节的老兵们回忆往事时

 

*****

 

 

那些家伙将会追悔莫及。[10]

 

*****

 

 

近些年来,政治家们试图利用这种牺牲精神和战友情谊,来号召人民参加其它事业,例如“向贫穷开战”和“禁毒战争”。但是,在这种战友情谊的形成过程中,危险
因素似乎是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那些曾在洛东江、双洞和砥平里并肩作战的士兵们,才能够体验到这种极其深厚的感情,甚至可以一直保持数十年之久。正是通 过激烈的战斗,才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亲兄弟,与莎士比亚对阿金库尔战役的描述并无二致。

 

*****

 

 

在任何作战行动中,小部队凝聚力的重要意义在于,除非连、排级部队能够具有使命感并成功地完成任务,否则任何大部队都无法获得胜利。第23团的15个 步兵连队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坦克、火炮和飞机的支援非常重要,有时甚至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如果小部队不能热情而高效地完成任务,再多的支援兵器
也将无用武之地。弗里曼和蒙克拉尔都明白这一点,并且都认真督促手下所有连队,力求防止任何微小差错。他们知道,如果步兵排或步兵连不能履行其使命,李奇 微所调集的所有作战资源都将浪费得一干二净。

 

*****

 

 

毫无疑问,联合国军为之奋斗的高尚理想,对于士兵们的头脑而言十分重要。如果问他们,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自己是为南朝鲜的自由以及击败共产主义而战斗。或者,正如李奇微于1951年1月 份致士兵书中所称,“为我们自己的自由、我们自己的生存而战,为我们国家的荣誉和独立而战。”不过,朝鲜战争对大多数士兵而言,仍然象从前战争中的老兵们
所说,是“一个散兵坑的战争”。他们的生存依赖于部队大家庭里其他士兵的生存,他们不会自己挖自己的墙角。如果一名士兵弃阵而逃,敌军便可能突破防线,其 他战友就会完蛋。每个人的生存都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动,同时还取决于左右两翼战友们的行动。没人会为了拯救民主而扑向一颗“嗤嗤”作响的手榴弹,但却有无
数士兵为了自己的战友而抛头颅洒热血。

 

*****

 

 

第23团战斗群的凝聚力

 

*****

 

 

23团和法国营的士兵们形成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坚定果敢的团队。他们相互信任,他们信任领导者,他们也相信自己的事业。为击败敌人,他们相互信任与合作,结果便形成了强有力的团队,其实力远远超出所有个体力量单纯相加之总和。

 

*****

 

 

这种精锐团队在任何一支军队中都非常罕见,尽管每个高级指挥员都梦寐以求希望拥有这样的部队。第23团的领导者知道,如果他们下达一个命令,士兵们将不惜一切代价加以执行,甚至甘愿去冒生命危险。在另一方面,第23团的士兵们也知道,他们的领导者除非必要,决不会无谓地浪费他们的努力和牺牲。这也使得领导者和追随者的能力发挥到了罕有其匹的水平。

 

*****

 

 

导致精锐团队诞生的各种因素大多难以捉摸。一支军队可以为士兵们提供鲜衣美食,以及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武器、弹药和装备。但是使一支精锐部队真正出类拔萃的关
键,则是上下级之间的水乳交融。这是任何参谋部门都无法提供的,无论参谋们有多么能干。这需要一支部队里的士兵、班长和军官们,都能掌握完成作战任务所需 要的各种能力。此外,还需要足够的时间、良好的训练以及实战的机会,才能将一群个体锻造成一支团队,坚固紧密如同一个大家庭。每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能力充
满信心,而且要对战友以及领导者的能力都充满信心。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克服挑战和艰苦后的成功感受。共同分享危险和成功,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们之间的纽带, 并使他们相信没有集体无法克服的困难。这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往往仅仅存在于小团体中,比如一个班、一个排或一个连,但是也可以扩散到整个营、整个团甚至整
个师之中。[11]

 

*****

 

 

正如其它战争中的士兵们一样,在朝鲜战争结束半个世纪后,第23团战斗群和法国营的官兵们仍清楚地记得自己的作战行动,仿佛就象发生在几天前那样栩栩如生。他们的故事到此即讲述完毕,希望会对新一代军人起到一点教育和启发的作用。

 

*****

 

 

 

 

*****

 

 

注释:

 

*****

 

 

1. 参见《第23团战斗群作战行动后报告》,P6;《第23步兵团指挥报告,1951年2月份》。

 

*****

 

 

2. 参见布莱尔著《被遗忘的战争》,P719。

 

*****

 

 

3. 参见马修·邦克·李奇微撰写的备忘录,《巨人行动进展情况》(Development
of Operation Giant
),1943年9月9日,转引自克莱·布莱尔著《李奇微的伞兵们》(Ridgway’s
Paratroopers
),纽约花园城,Doubleday出版社,1985年版,P136。

 

*****

 

 

4. 这个故事的具体细节来源同上,P135-143。

 

*****

 

 

5. 参见马修·B·李奇微所写“领导艺术”(Leadership),《军事评论》(Military
Review
),46,no. 10,1966年10月份,P40-49;罗伯特·L·泰勒(Robert L. Taylor)和威廉·E·罗森巴赫(William E. Rosenbach)编《军事领导艺术:追求卓越》(Military Leadership: In Pursuit of
Excellence
), 科罗拉多州石头城:Westview出版社,1996年版,P111。

 

*****

 

 

6. 同上,P112。

 

*****

 

 

7. 参见洛德·莫兰著《解剖勇气》,1945年版,纽约花园城:艾弗里出版社,1987再版,所引内容在第16章。

 

*****

 

 

8. 关于这一话题,还可参看威廉·伊安·米勒(William
Ian Miller)著《勇气的秘密》(The Mystery of Courage),马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9. 马歇尔准将引自威廉·达利·亨德森(William
Darryl Henderson)著《凝聚力:战斗中人的因素》(Cohesion: The Human
Element in Combat
),华盛顿:国防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P5。

 

*****

 

 

10. 参见威廉·莎士比亚著《亨利五世》(1599年),第4幕,第3节。

 

*****

 

 

11. “打造高素质部队”的现象,与80年代流行的所谓“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或“卓越理论”(theories of excellence)理论十分相似。本书仅限于对一个步兵团所作的历史性分析,为避免晦涩我没给这个概念贴上一大堆理论标签。读者们如果对“变革型领导”感兴趣,可以参看凯文·S·多诺霍(Kevin S. Donohue)和列奥纳多·洪(Leonard
Hong)合写的“对变革型领导的理解和应用”(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军事评论》(Military
Review
),P74,no. 8,1994年8月号:P24-41,摘自泰勒(Taylor)和罗森巴赫(Rosenbach)所编《军事领导艺术》(Military Leadership),P42-52。

所有跟帖: 

据考证此话出自于老革命阿扒泥的谣言录。 -方家胡同- 给 方家胡同 发送悄悄话 方家胡同 的博客首页 (468 bytes) () 10/15/2019 postreply 14:11:24

继续说谎,造谣吧! -方家胡同- 给 方家胡同 发送悄悄话 方家胡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5/2019 postreply 17:07:17

原句cool,篡改造假的一点都不cool。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5/2019 postreply 20:18:36

从志愿军方面说,攻击过程中遭美军火力重大杀伤,已经失去了进攻的意志。到最后一天,也没有什么生力军可以投入了。 -hkzs- 给 hkzs 发送悄悄话 (575 bytes) () 10/15/2019 postreply 22:58:22

卡廷大屠杀是纳粹德国嫁祸于苏联的伪造事件 -thetruth111- 给 thetruth111 发送悄悄话 (31299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11:27: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