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上大学 (1978–1982)上大学,我准备好了吗?

来源: Froginwell 2019-10-11 21:28:3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976 bytes)

我的回忆

 

(六十年的轨迹)

 

江育林


 

 

 

 

第五部分:上大学

(1978–1982)



 

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地面的摩擦力非常之大,要有足够的能量来克服这些阻力。一旦离开地面,空气的阻力与这摩擦力相比微不足道,飞机就可以自由飞翔了。最难的是在起飞之前的那一段。







 

 

 

目  录

   

第五部分:上大学(1978-1982)

 

上大学,我准备好了吗? .................................

3

上学啦! .........................................................

6

恍如梦中的第一学期 .......................................

8

恋爱、结婚、再恋爱 .......................................

13

拼命的大学二年级 ..........................................

14

结 婚 ...........................................................

17

极其考验人的大学三年级 …..............................

21

搬家,如此令人心碎 .......................................

24

过日子 ..........................................................

26

江帆出生了 ....................................................

28

艰难的日子 ....................................................

31

筋疲力尽的大学四年级 ....................................

33

弹尽粮绝:最后的坚持 ....................................

35

毕 业 ............................................................

38

   


 

 

上大学,我准备好了吗?

 

当我拿到通知书后,仔细读了几遍,才发现这其实是一份录取“征求”意见通知书。上面说:“……你已经作为走读生被录取到武汉大学生物系病毒专业。如果你同意,请于四月十五日前带此通知到武汉大学学生科报到……”就是说,如果在十五号之前没去报到,或者不愿意去报到,就表示,你将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拿着通知书,我首先就想到小樊。再过两个月我就满三十岁了。如果真如我先前跟她在信中所说,要等到大学毕业后才结婚的话,我将已过三十四岁,而她也有三十三了。这对她似乎太迟了一些。我想,既然报纸上刊登的高考通知里面已经说了“婚否不限”。就是说,如果我是“已婚”,也可以上大学,为什么不能先打了结婚证再去报到?

于是,我立刻到办公室开了一张单位的结婚证明。要知道, 在那个年代,虽然婚姻法规定中国公民有婚姻的自由,但打结婚证是没有自由的。没有经过单位批准并开出一张证明,你根本无法结婚。单位对个人有至高无上的管理权利。甚至一个老头如果就站在你面前,也不能证明他还活着,一定要单位开张证明证实他“活着”,他才算是“活着”。这些荒诞的事情在那个年代的神州大地上随处可见。

接着,我赶在下班前跑到无线电器材厂。小樊还没有下班,我把录取通知和单位证明一起递过去。小樊看到录取通知,高兴地睁大眼睛:“武汉大学,这可是很好的学校啊!”接着看到我开好的单位证明,脸一下子红了。但还是很沉得住气的,转身就到他们单位的办公室,也开了一张一样的单位证明。我对小樊说:“那明天我们就去办手续吧,办好了再去学校报到。以后什么时候办婚礼再商量行吗?这样我们就比较主动了。”小樊点点头:“嗯,这样是比较好。”

晚上,小樊来到我们家里,准备第二天去办手续。爸爸妈妈听说我们准备打结婚证了,当然高兴得很。大概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吧。

回到家里我问爸爸:“病毒系是学什么的?”爸爸看到我很失望的样子,就对我解释了一通什么叫病毒。我一点也听不懂,唯一听进去的就是:这是生物学中最深奥的一门学问。不过我仍然有些失望。我多么想去搞自动控制啊,或者搞无线电也行!怎么跑来跟生物打起交道来了?

四月四日,我跟小樊高高兴兴地来到珞珈山街道办。在去之前还买了一些糖果,准备请开结婚证的干部吃。走进办理结婚手续的办公室,我们恭恭敬敬地递上两份单位证明。那人看了看问:“你们的体检报告呢?”我们一怔:“啊,还要体检?”她把手一挥:“嗯,赶快去体检吧,随便哪个医院都行。”我有点着急了:体检倒没有什么,但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拿到结果?万一来不及,耽误了报到怎么办?我想到四爷爷在湖北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化验室工作,去找他可能会快一些。对,就去那里吧!

我们来到中医院,爷爷听说我们要结婚,高兴坏了。赶快帮忙联系医生体检。医生很认真地问:“你们是想来真的还是假的?”我啼笑皆非地说:“无论真假,快就行!我相信我没有毛病。”于是,一路绿灯,不到两个小时就搞定了。爷爷一定要留我们吃中饭,婆婆知道了也非常高兴。她身体不行,不能在家做饭,爷爷就在食堂打来了好些菜。婆婆很严肃地告诫我们:“育林啊,小两口一辈子不吵架不可能的,难免总有些磕磕碰碰。那不要紧。但吵架可以,千万不能动手啊!这个头不能开,一旦开了就很难收手,千万不要开这个头啊!”

晚上,在小樊休息以后,爸爸到下面房间里找到我,很认真地和我谈话:“你知道,我们现在也不是很宽裕。如果下次小林也考上了大学,你们上学又都不带工资,我担负不了两个大学生的生活……。我默默地看着爸爸,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如果?需要我应当为这个“如果”做些什么?爸爸非常谨慎地,一字一句斟酌地说:“你们马上要结婚成家了。要不要上学的事情,你们自己要认真考虑……”虽然没有再往下说,但我已经完全明白爸爸的意思。我惊讶地看着爸爸。但是,经过回武汉后几年的磨练,我已经冷静多了。我现在已经快三十岁了,确实,这么大了还要依靠家里生活,本来就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这实在不能怪我,应当功归文革和老毛吧?而且,要是真有“如果”的话,家里每月不到二百元的工资要负担四个人的生活加上两个人上大学,压力确实很大,这也是实际情况。我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三年来,我已经积蓄了有三百多元。如果除掉假期,每月十元的伙食费勉强够。至于其它的如文具书本等开销,我确实没有办法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到时候再说。于是我很冷静地告诉爸爸:你们已经尽力了。我会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尽量不要你们负担。爸爸听后舒了一口气。看来他很清楚我的想法,觉得也只能是这样了,他等的就是我这句话。

四月五号一早,我们再次来到街道办。管事的干部拿着体检报告单又问:“你们的户口本呢?”我一听着急了:“你昨天没有说啊,我的户口好办,一下子就能拿来。可她家在汉口,一下子拿不来。怎么办?”那人可能也觉得自己有点责任。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小樊,就说:“我看你们也不像是二十五岁以下的人了,就省了吧。”原来他要户口本只是看看我们是否合乎法定结婚的年龄。虽然当时的婚姻法规定男二十女十八就能结婚,但实际政策并不是这样,要求男女年龄加起来大于五十岁才能结婚,二十八岁以上才算是“晚婚”。然而我们即便按照二十八岁晚婚这个门槛,我们也早就超过年龄了。看看我们的模样就不像是才二十过点的年龄啊。

这一关算是过了。那人看了看小樊:“你没有军婚吧?那是受保护的,你在这里签个字吧。”于是,小樊在单位开的介绍信上签上“没有军婚”几个字。唉,结个婚真麻烦啊。然后,那人给我们每人开了一张结婚证。

那个年代的结婚证,外面没有壳子,里面没有照片,所以我们也没有照结婚照。我看过很多种结婚证,我们父母的结婚证是贴有照片的,后来我儿子结婚,他们的结婚证也是有照片的。像我们这种没有照片的结婚证大概也只有那个年代才有的吧?当时还没有实行身份证制度,户口本上也没有照片。嘿嘿,这种结婚证恐怕谁都可以拿去说是自己的。

 

七十年代的结婚证

 

拿到结婚证后,我立即朝武汉大学走去。武汉大学坐落在珞珈山,临近东湖,到处是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在武汉大学老校园的设计上,建筑很巧妙地把中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处处都体现出建筑的对称带给人的庄严和皇家气派。而且校园内的建筑都是根据周围的环境设计,和周围融为一体。四月初,樱花刚谢,地上到处是散落的花瓣。难怪很多人一见到武汉大学,就对她那令人窒息的美丽所倾倒。不过,可能是我长期以来就住在东湖边上,离武大非常近的缘故,对它太熟悉,已经看习惯了,以至于感觉不到它的美丽。

学生科在大操场旁边。我走进办公室,那里的老师接过我递过去的通知单,仔细看了看我:“你就是江育林?欢迎啊!先来填张表吧。”于是,我又填了一遍情况登记表。不过在“婚否“一栏里,我就填上“已婚”二字。他们看看我填的表,大概对像我们这样大龄的人“已婚”都习惯了。连问都不问一下。我指着“是否需要申请困难补助”一栏问到“要什么条件才能申请啊?”他们看看我:“你没有带工资?”我摇摇头:“工厂里规定要满三年以上工龄的人才能带工资上学啊。我的工龄是三年差一个月。”老师们同情地看看我:“这样啊。当然,还是上学重要。”接着又安慰我说:“你先上课再说吧,以后可以申请困难补助的。还有,你是以走读生的名义录取的,所以没有床位住宿。你能接受吗?”看到我点点头,又说:“那现在我先带你去生物系办公室吧,给你开个证明买教科书。”于是,一个老师带着我,沿着操场走了半圈,来到生物楼。这是一栋有点旧的四层楼房,办公室在二楼。那里非常安静,一个可能是值班的老师坐在那里:“啊,是新来的同学啊?这样吧,这几天在搞劳动和打扫清洁,也没有什么课。你就在家准备准备,先把教科书、练习本和文具准备好,周一再来上学吧。”老师给我开了一张购买这学期课本的证明和清单,叫我自己先去武大印刷厂的书店买教科书。同时递过来一张课程表。我问道:“我们班的教室在哪里?”老师摇摇头:“每个班没有固定的教室。”我拿过课程表一看,上面不仅写着哪天上什么课,还密密麻麻的标明了在什么楼哪个教室上课。我惊讶地问:“每次上课都不在一个地方?”“嗯,是上大课,几个班在一起”老师很详细地跟我介绍了各个教室的位置,都零零散散分布在武汉大学的各个角落。我根本记不住哪是哪,头都晕了。原来不是每个班一个教室啊!而且经常是上大课,就是好几个班在一起上课。这跟原来在中学时完全不一样呀。

 

美丽的武汉大学

 

带着一大包课本回到家,我拿出存折,算了又算。这第一学期买课本就花了几十块钱!要坚持四年确实非常紧张。我该怎么办呢?下午,我又来到文具店。看着各种各样的本子,犹豫再三,买了一叠最便宜的本子。不买不行,做作业总得需要啊。至于课堂上要做笔记怎么办?我想了半天,找出一些用过的废纸,反面是白的,就把它们装订起来用,先做几本凑合用吧。这样,四年后,我就得到这样一堆破破烂烂的笔记本和作业本,并且一直伴随我三十多年。

 

我在武大期间的笔记本和作业本 

 

看着存折里已经不到三百元了,我不由得心里开始着急起来:上大学,我准备好了吗?该怎么准备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