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笑话杜钢建,他还有一个“伟大发现”:列宁是湖南人后裔(ZT)

来源: yuntai 2019-09-08 18:12:2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4980 bytes)

原标题:古希腊时期阿吉派伊人来自祝融后裔秃人族,列宁是秃人族代表

    

根据西方文献记载,阿吉派伊人Argipaei\Argippaeans是居住在斯基泰边境靠近北极的一个古老的原始民族。阿吉派伊人的居住地在伊塞冬斯人的西北方向。关于阿吉派伊人的来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以来,西方学者大都相信阿吉派伊人是当地的原始民族。所谓原始民族,就是自古以来一直居住在当地的古老民族。在西方学术界,没有人认为阿吉派伊人是来自中国南方的秃人族,更没有人知道阿吉派伊人是源自湖湘地区的祝融后裔八姓之一的彭族的一支。

根据希罗多德《历史》的记载,阿吉派伊人是秃人族。阿吉派伊人是位于斯基泰人居住区以东的高山脚下的民族。希罗多德所讲的高山没有明确的地点,有的学者认为是乌拉尔山脉,有的学者认为是阿尔泰山。阿吉派伊人无论男女从生下来开始,都是秃头的。他们鼻子扁平,下颌很长。他们的语言是他们特有的,但是着装与斯基泰人完全一样。这些人是以一种名为彭提康pontikon树木的果实为生。其树形与希罗多德时期古希腊的无花果树大致相当。它的果实类似于豆子,里面有一个硬核。当这种果实成熟的时候,秃人用布把其中的黑色浓汁挤压出来,秃人称这种黑色浓汁为Aschy阿斯基。他们直接用舌头舔舐这种黑色浓汁。或把它添加到奶中饮用。他们把剩下的果渣掺到糕饼中当肉食用。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由于阿吉派伊人那里没有良好的牧场,因而他们的羊为数甚少。他们每个人分别居住在一棵树下,在冬季,他们在树上覆盖一层不透水的白毡,到了夏季就把它掀掉。希罗多德对秃人族的评价很高,他说:“没有人加害于这个民族,因为他们被视为神圣的民族。秃人族甚至没有任何兵器。当他们的近邻诸族发生纠纷的时候,他们是纠纷的化解者。当有人逃到他们那里请求庇护的时候,他就不会再受到任何伤害了。这个民族被称为阿吉派伊人。”

根据希罗多德的说法,关于在秃头族以远地区的居民的情况,没有人提供过可靠的记载了。崇山峻岭挡住了人们继续前进的道路,没有人曾经翻越过此山。根据这些秃头族人的说法,居住在这些山里的人们,他们的腿长得像山羊的腿。希罗多德觉得此种说法是不可信的。希罗多德不相信有羊腿人的存在,但是他还是客观地记录了此种说法。秃人族的人们还说,翻过此山,那里居住着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在一年当中要睡半年。关于此种说法,希罗多德认为纯属无稽之谈。其实,古希腊时期的人们包括希罗多德对于北极地区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正如希罗多德所说:“众所周知,在秃头族以东的地方,居住着伊塞冬斯人,而在这两个民族以北的地区的情况,除了他们所谈及的以外,我们就一无所知了。”在北极点地区一年中有时间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的现象。所谓在一年当中要睡半年的说法源于北极点地区时间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现象。通过阅读希罗多德的《历史》,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希罗多德是一位十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者。中国古人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希罗多德为了给后人留下当时的历史记忆,的确记录了一些他本人不相信的现象。幸亏有希罗多德的记录,后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能够沿着希罗多德记录的历史路线寻求许多事件和现象的源头。特别是我在寻找华夏古人的迁徙路线和历史遗迹时,几乎要经常反复阅读希罗多德的《历史》,从中获益无穷。

希罗多德所记录的阿吉派伊人是来自中国南方的秃人族。秃人族的祖先可追溯到颛顼时期的老童和帝喾时期的祝融。帝颛顼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即老童。《史记》等史书上关于老童的记载没有说明老童名称的由来。根据近年考古出土的《安大简》,老童一出生就是满头白发,故称老童。老童出生时头部就有问题,不正常,其后裔出现一支秃人族可能有此基因关系。老童生重黎和吴回。[1]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2]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3]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在吴回之前,重与黎都做过祝融官。

重与黎虽然没有能够完成诛灭共工氏的任务,但是他们在宪法体制改革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国语楚语》记载,少皞朝后期治理混乱,官德衰败,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这种神人不分、巫师无度的现象,到颛顼朝时进行了宪法体制的改革。颛顼接班帝位后乃命南正重负责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负责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尚书吕刑》也说帝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绝地天通是政府宪法体制的重大改革,是从政府机构职能划分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政府决策体系和决策程序的重大改革。古代政府的决策离不开祭司主持的祭祀程序和傩师巫师的预测活动。在神人不分、民神杂糅、神狎民则、民神同位等混乱现象的背后是政府祭司们和民间祭司们的行为缺乏宪法规范和法律规范,从而被各种欲望和利益驱动,影响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颛顼本人是在湖湘地区与一些高人一起修炼的大傩师大巫师。他知道民神杂糅和祭司活动缺乏规范是导致政府决策混乱和少昊朝衰落的重要原因。我在讲课中讲到颛顼时期绝地天通改革的重要性时,有的学生不理解。只要熟悉太平天国后期诸神附体、各王都代表神意、政府决策的混乱与纷争现象,就容易理解颛顼时期涉及宗教事务的宪法性体制改革。谁代表了最高的神,谁就可以主宰一切。为了制约最高领导,大家都来充神附体,以神治神,以神治人。由于今人取消了重大决策的祭祀程序和预测程序,所以不容易理解绝地天通改革的意义。其实,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就知道,当任意成立的无数代表无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和领导都说自己最革命、马列主义水平最高、最能代表毛泽东时,都想把对方打到,再踏上一只脚,结果全国一片红,血流成河。缺乏法治规范的社会最终会丧失对人的敬畏和对神的敬畏。
 

继重、黎以后,重黎的兄弟吴回担任祝融官职。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4]其长一曰昆吾;[5]二曰参胡;[6]三曰彭祖;[7]四曰会人;[8]五曰曹姓;[9]六曰季连,琇姓,楚其後也。[10]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11]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彭祖是陆终的三子,也是秃人族的近祖。

秃人与一目人是亲族。陆终娶鬼方氏妹,名曰女嬇。鬼方氏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就是一目人。一目人在氏族上划分有两支。一支是少昊的后裔,威氏;一支是颛顼的后裔,诸稽氏。《山海经》海內北經曰:“鬼国在貳負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山海经》大荒北經曰:“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威姓的一目人是少昊后裔。一目人的另外一支是诸稽氏,诸稽氏与秃人都属于陆终六子之一彭祖的后裔。鬼方之所以被称为鬼方,与其人仅有一只眼有关。鬼国也被称为一目国。《山海经》还说:“一目国在其東,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山海经》的有关记载可以与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的记载相对应。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秃人与一目人在西北方的居住地点相距不远,都在阿尔泰山以西和以北地区。(关于一目人,请见大同思想网杜钢建文章“古希腊时期一目人是黄帝后裔”)

秃人族是祝融吴回后裔八姓之一大彭的支族。根据《国语》卷十六郑语记载,秃姓舟人,被周国消灭。“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于前代者,昆吾为夏伯矣。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当周未有。己姓昆吾、苏、顾、温、董,董姓鬷夷、豢龙,则夏灭之矣。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秃姓舟人,则周灭之矣。妘姓乌阝、会阝、路、偪阳,曹姓邹、莒,皆为采卫,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而又无令闻,必不兴矣。斟姓无后。”秃人族与舟人族是亲族,而且舟人族中以秃姓为主。在商朝末年,商王命令周族征伐秃人族舟人族。秃人舟人被迫大规模移居西方和北方。

关于秃字的理解,《说文解字》曰:“无发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声。”

秃字的构造在人头上如禾粟揷种。徐锴《说文系传》曰:“禾有实,梢垂,如秃者发种种然。”禾粟成熟后取其顶穗,留下蒿杆,若在头顶,稀疏如秃状。秃字的甲骨文金文等都很形象。头发稀少甚至无发是秃人族的特征。正如希罗多德所说,秃人无论男女从生下来开始,都是秃头的。所谓秃头,并非一点头发都没有,而是指如蒿杆插头,稀疏难看。因此,有的秃人族部落有法律规定,自幼必须髡首、髡头、髡发,即剃光头。那些全体男子或男女都髡头的氏族,基本上都属于秃人族部落。有的部落还实行髡钳制度,即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

秃人族作为大彭的支族与祝融吴回后裔八姓国一样在夏朝都是受尊重的方国,包括秃姓舟人国。但是,在夏朝太康失国和孔甲暴政时期,彭姓诸国受到迫害和征伐。在夏朝孔甲王统治时期,夏王孔甲废黜彭姓之豕韦,以丹朱裔子刘累代之。夏朝的秃人就开始向西方和北方转移。在商朝末期,商王命周国征伐和消灭秃人舟人,又迫使秃人舟人大规模远遁西方和北方绝远之地。

秃人族在向西北方迁徙时,曾经与亲族乌孙族和焉氏族等融为一体。秃人族是陆终第三子彭祖的后裔,属于彭姓大氏系。乌孙族和焉氏族是陆终第四子求言,也名会人的后裔,属于妘姓大氏系。在商朝晚期这几个氏族因受到迫害而一起逃亡西北方。焉氏族在西北建立了焉蓍国。秃人族加入乌孙族后在西北建立诸多乌孙国,包括古希腊希罗多德时期的阿吉派伊国。阿吉派伊国是秃人族聚集的地方。除了阿吉派伊国以外,其他乌孙国中也有散落的秃人族。周穆王西征时到达了焉居和禺知,即乌孙氏和大月氏的国都。

乌孙氏的一支最早在先夏时期向西北迁徙到昆仑山以南一带形成北乌孙。《淮南子时则训》论五位时说到北乌孙。根据《淮南子》记载,南方之極,自北戶孫(即北乌孙)之外,貫顓頊之國,南至委火炎風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萬二千里。这里,从北到南一万两千里路程是以北乌孙国以南开始计算的。治理南方的领导是炎帝和祝融。治理南方的宪令规定是爵有德,賞有功,惠賢良,救饑渴,舉力農,振貧窮,惠孤寡,憂疲疾,出大祿,行大賞,起毀宗,立無後,封建侯,立賢輔。与北乌孙相对应的应该是留在南方的南乌孙。南方乌孙人包括乌浦人、乌浒人以及黎的后裔黎族人。

乌孙人当中除了黄帝颛顼后裔以外,还有炎帝的后裔。《世本》中提及的三乌氏中有炎帝的后裔。乌氏、焉氏、赤乌氏等形成了乌孙人的部落方国联盟。赤乌氏在商周时期就已经迁徙到西北方。根据《穆天子传》的记载,周先公太王古公亶父嫁元女于赤乌氏。“甲戌,至于赤乌。赤乌之人丌献酒千斛于天子。食马九百,羊牛三千,穄麦百载。天子使祭父受之,曰:赤乌氏先出自周宗,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诏以金刃之刑,贿用周室之璧,封丌璧臣长季绰于舂山之虱,妻以元女,诏以玉石之刑,以为周室主。天子乃赐赤乌之人丌默乘四,黄金四十镒,贝带五十,朱三百裹。丌乃膜拜而受,曰:□山,是唯天下之良山也。珤玉之所在。嘉谷生之,草木硕美。天子于是取嘉禾,以归树于中国。曰:天子五日休于□山之下。乃奏广乐,赤乌之人丌好献二女于天子,女听、女列,以为嬖人。曰:赤乌氏,美人之地也。珤玉之所在也。”根据《穆天子传》的记载赤乌氏的祖先出自周宗,周之先祖是先夏时期的后稷。因此,赤乌氏也是黄帝的后裔,而非炎帝的后裔。周穆王西征时所见赤乌国在舂山即葱岭以西,即今帕米尔以西。

赤乌氏在后来迁徙到西北海之外、赤水以东地区。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东,有赤国妻氏。赤国当在西周之国附近。帝俊生后稷与台玺,台玺生叔均,叔均代父及后稷在西周之国播种百谷。根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有大比赤阴,是始为国。这里的赤国和赤阴国都是赤乌氏的国家。

乌孙氏中有黄种人,也有白种人。但是白种人居多。在赤乌氏中白种人应该占绝大多数。根据《新唐书》记载,乌孙人的外部特征是“赤发绿瞳”。 焦氏易林说“乌孙氏女,深目黑丑”。 颜师古注《汉书宣帝记》曰:“乌孙于西域诸戎,其形最异。今之胡人青眼赤须状类猕猴者,本其种也。”前苏联考古学者库沙耶夫(G. A. Kushaev)与伊犁考古队队长阿基舍夫(K. A. Akishev)合著的《伊犁河流域的塞人和乌孙的古代文化》(1963年)一书认为,在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发现的乌孙头骨,大约百份之八十属于长颅白种人。前苏联考古学家伊斯马戈洛夫发现巴尔喀什湖东南七河地区出土的60余乌孙头骨,其中大多数是长颅,属于白种人;少数是圆颅,属于黄种人。

秃人族虽然融入乌孙族,但是在希罗多德时期秃人族是还保留了黄种人的特征。正如希罗多德所说,秃人族鼻子扁平,不是高鼻深目。

希罗多德的《历史》所记载的秃人族的阿吉派伊人居住的具体地点在哪里,一直是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所关心的问题。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秃人族居住在伊塞冬斯人的西北方。根据托勒密和马利努斯的著作记载,古希腊时期伊塞冬斯人居住在大夏与赛里斯本土之间。托勒密和马利努斯的著作以马其顿商人Maes Titianosd的游记为基础。马其顿商人Maes Titianosd的商队到达大夏后继续向东走,在进入赛里斯本土之前,先到达斯基泰伊塞冬城Issedon Scythique和赛里斯伊塞冬城Issedon Serique这两个城市。最后到达赛里斯人的首都Sera。疏勒Kachgar和于阗在当时都是伊塞冬斯人的城市。伊顿城在今新疆地区。德经认为阿吉派伊人是汉人。黑伦认为是阿吉派伊人是卡尔梅克人Kalmouks,他们与汉人之间被伊塞冬斯人分开了。据此判断,秃人族的阿吉派伊人应该在今新疆以西以北地区,并且在北极圈附近或北极圈内,因为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来判断,只有秃人族的阿吉派伊人知道北极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秃人族在北方大约13世纪成为蒙古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的成员。土尔扈特部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土尔扈特部起先属于成吉思汗的义父克烈部王汗国统辖。土尔扈特部在元朝是蒙古皇家护卫队。后来土尔扈特与准噶尔部发生冲突,于年明崇祯元年(1628年)率部众西迁。土尔扈特部经过长期跋涉,从塔尔巴哈台到达伏尔加河至乌拉尔河一带草原地区。当时伏尔加河流域还没有被沙俄控制,土尔扈特人在此建立汗国。后来信奉喇嘛教的吐尔扈特部配合沙皇俄国攻打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蒙古各个汗国,受到沙俄的优待,接受沙皇的册封,成为沙皇俄国的属民。突厥人称其为喀尔玛克,俄罗斯人称其为卡尔梅克。

土尔扈特部一直记得自己的祖先来自中国,想回归故乡。1669年,和鄂尔勒克的曾孙阿玉奇(1641-1724)成为土尔扈特部首领。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敦罗布拉什遣使入贡。乾隆二十六年敦罗布拉什去世,其子渥巴锡继位。土尔扈特部难以忍受沙俄政府的盘剥和压迫,尤其不愿意接受沙俄政府强迫他们放弃藏传佛教而改信东正教。乾隆三十五年,土尔扈特部决定在伏尔加河冰冻时全体撤离东归,但是东归计划被泄露,只好提前行动,将所有宫殿、村落付之一炬。渥巴锡率领十六万余众突破俄军堵截,经过长达八个月的跋涉,回到伊犁地区,归顺清政府。乾隆帝谕旨安插土尔扈特部由新疆地区,称旧土尔扈特部,以原先附属于舍棱的部落为新土尔扈特部。旧土尔扈特部划分为南、北、东、西四路,称乌讷恩素珠克图盟。乾隆还下令在承德普陀宗寺庙竖起两块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在伏尔加河流域没有撤离的土尔扈特部氏族后来称为卡尔梅克人。在沙俄时期和前苏联时期,卡尔梅克人不断受到迫害。在苏德战争中,由于苏军将领指挥失误,致使3万多卡尔梅克士兵被俘。斯大林借机指责卡尔梅克人叛国,对卡尔梅克人进行种族迫害。1943年几十万卡尔梅克人被流放。卡尔梅克人1935年成立自治共和国,1943年自治共和国建制被撤消,1957年重设自治州,1958年重新恢复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成为俄罗斯联邦内的共和国。

如今俄罗斯地区的秃人族后裔主要集中在卡尔梅克共和国。在今卡尔梅克人中,秃人族的秃头特征在许多氏族中越来越不明显了。在卡尔梅克人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前苏联领导人列宁因为具有卡尔梅克人的血统,被视为卡尔梅克人在政界的代表之一。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省辛比尔斯克市(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市),列宁的父亲名叫伊利亚·乌里扬诺夫,母亲名叫玛丽亚·乌里扬诺娃。列宁兼有俄罗斯人和卡尔梅克人的血统。列宁头发稀少源于卡尔梅克人的血统。可以说,列宁是现代秃人族的形象代表之一。此外,在体育界和文艺界等领域,卡尔梅克人还有一些杰出人物代表,其中也有人头发稀少。

在蒙古秃人族中,除了土尔扈特部以外,还有蒙古厄鲁特四部之一的杜尔伯特部,隶属于科布多,在于今蒙古国西部。杜尔伯特部是瓦剌厄鲁特四部之一。根据《钦定皇舆西域图志》的记载,准噶尔四大卫喇特部是绰罗斯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和土尔扈特部。汉代兰田人卫律降匈奴后,被封为丁零王,四卫拉特部均起源于卫律领导的部落。杜尔伯特部原居住在准噶尔盆地北部额尔齐斯河一带。从氏族起源看,杜尔伯特部的秃人起源于祝融后裔彭祖的族系。关于杜尔伯特部的始祖,一说是忽儿忽答孙楚王。一说为也先长子博罗纳哈勒。一说也先次子阿失帖木儿有子四人,博罗纳哈勒居幼。博罗纳哈勒自绰罗斯分出后,为纪念四兄弟之情,称其部为杜尔伯特。

秃人族不仅在蒙古人和乌孙人中有,而且在早期乌桓人、鲜卑人和斯基泰人中也有秃人。乌桓人的习俗是无论男人和女人,从小就髡头,不留头发。女人只有到要出嫁时开始养发,分为髻。乌桓人以类似蒙古包的穹庐为屋。穹庐东开向日。百千邑落为一部,部有大人即官长。我在欧洲的考古博物馆中多次看到乌桓人的出土器物,包括彩陶穹庐和人物雕像。乌桓人曾经居住在丁零西南,乌孙东北。鲜卑人中的秃人也有髡头的习惯。秃人容易头顶稀疏,所以有的秃人部落会剃光头顶,保留两耳上侧头发。秃人在长期的历史迁徙中融入不同的民族。

根据古希腊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一书关于斯基泰人和阿吉派伊人交通往来的记载,有人认为秃头的阿吉派伊人是中亚地区的斯基泰人的游牧部族。还有人认为认为秃人的阿吉派伊人和一目人的阿里玛斯皮人以及伊塞冬斯人都是斯基泰人。其实,无论是秃头的阿吉派伊人,还是一目人的阿里玛斯皮人以及伊塞冬斯人,都不是斯基泰人。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的很清楚。他说:“从海岸直到我们所说的阿吉派伊人的居住地,我们作过全面的考察,对于居住在这一带的各个民族,我们都是颇为了解的。因为有一些斯基泰人经常穿行到他们那里,从他们那里是很容易得知一些情况的;而且,从波里克里斯提尼和黑海沿岸其他商埠出发的希腊人也经常去他们那里。到他们那里去的斯基泰人和当地人是借助7名翻译,用7种语言和当地居民进行交流的。”可见阿吉派伊人和一目人的阿里玛斯皮人以及伊塞冬斯人都不是斯基泰人。他们的语言与斯基泰人完全不同。甚至秃人的阿吉派伊人和一目人的阿里玛斯皮人以及伊塞冬斯人之间的语言都不一样。关于斯基泰人的来源,我会专门撰文讲清楚。关于一目人的来源,请见大同思想网杜钢建文章“古希腊时期一目人是黄帝后裔”。

关于秃头的阿吉派伊人居住附近的环境问题,有一处地点很值得中外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关注。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论及北方的阿吉派伊人和一目人等民族时说:“至于斯基泰人所说的那些漫天飞舞的羽毛,它使得人们不能进入到大陆北部的地方,甚至无法到那些地方去亲眼看看。我的看法是,在斯基泰亚以北,是一年到头都下雪的。当然,夏季的雪肯定比冬季要少些。下雪的时候,雪花飞舞,形同羽毛;任何见过大雪的人,都会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在这些北方地区之所以无人居住,原因就在于这里冬季的严寒。我认为,斯基泰人在和他们的邻人说起漫天飞舞的羽毛时,那是因为他们把雪花比喻为羽毛了。”可爱的希罗多德尽管不相信有漫天飞舞的羽毛现象存在,但是还是如实记录了田野考察时听到的言证。幸亏有希罗多德的记录,使得我们能够进一步相信中国古人的历史记录的真实性。

希罗多德所记录的关于漫天飞舞的羽毛现象是真实存在的现象。在《穆天子传》中记录了周穆王西征访问西王母以后到过此地。连西王母也知道有这个漫天飞舞羽毛的地方。早在穆王十三年穆王西征就到过一个地方名阳纡。《竹书纪年》记载:“十三年春,祭公帅师从王西征,次于阳纡。”此次西征是由祭公帅师,到达阳纡。阳纡应该是西王母时期三青鸟之类的青鸟聚集处。《类聚》九十一引《纪年》:“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穆天子传》记载:“天子西征,骛行至于阳纡之山,河宗柏夭先白囗,天子使○父受之。”阳纡山为青鸟所憩处,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地方。此地应该离漫天飞舞羽毛的地方不远。


周穆王拜访西王母发生在穆王十七年。该年穆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当年西王母来朝回访,宾于昭宫。《穆天子传》注引《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山海经西次三经》注引“穆王五十七年,西王母来见,宾于昭宫。”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山海经西次三经》注引“穆王五十七年,西王母来见”应该是穆王十七年。穆王十七年秋八月西征迁戎于太原。《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遂迁戎于太原。”《山海经大荒北经》注引《纪年》:“征犬戎、取其五王以东。”“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纪年》所云积羽千里的地方有可能离前述青鸟所憩的阳纡山不远。积羽千里的地方就是希罗多德记载的漫天飞舞羽毛的地方。《山海经》云“大泽方千里,群鸟之所生及所解”。千里群鸟换羽毛的地方也就是千里流沙以北的北极附近的地方。

根据《穆天子传》记载:穆王十七年,“孟秋丁酉,天子北征,□之人潜旹,觞天子于羽陵之上,乃献良马牛羊。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牢。柏夭曰:□氏,槛□之后也。天子乃赐之黄金之罂三六,朱三百裹。潜旹乃膜拜而受。”此处,羽陵也是需要重视的地方。穆王在羽陵赐给潜旹的黄金罂是黄金制作的盂。在乙丑日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以后的丁未日,天子饮于温山。穆王在告别西王母时,西王母曾经提醒他所回路线会经过有鸟的地方。

《纪年》曰:“穆王见西王母,西王母止之曰,有鸟人”。此句脱落不可知处,可能就是指温山的地方。离开温山以后,又到达溽水。溽水已经在积羽千里之处了。“己酉,天子饮于溽水之上。乃发宪命,诏六师之人□其羽。爰有□薮水泽,爰有陵衍平陆,硕鸟解羽。六师之人毕至于旷原曰:天子三月舍于旷原,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勤七萃之士,于羽琌之上,乃奏广乐。□。六师之人翔畋于旷原,得获无疆,鸟兽绝群。六师之人大畋九日,乃驻于羽陵之□,收皮效物,债车受载。天子于是载羽百车。”溽水旷原就是积羽千里的地方,也是羽陵所在之处。载羽百车说明此地羽毛之多。根据周朝宪法规定,十羽为箴,百羽为縳,十縳为緷。千羽为一緷。万羽十緷。载羽百车并没有把当地羽毛都捡拾殆尽。由此可知,希罗多德所记斯基泰人所说的大风刮起漫天飞舞羽毛的说法真实不虚。希罗多德把漫天飞舞的羽毛说成是大雪花,表明希罗多德对于稀奇古怪的现象不会轻易相信,他作的有关记录是十分谨慎的。

积羽千里地方的东边是智氏族所在之处。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己亥日天子东归。庚子日至于□之山,而休以待六师之人。庚辰日天子东征。癸未日至于戊□之山,智氏之所处。智氏之夫献酒于天子,天子赐黄金之罂二九,贝带四十,朱丹三百裹等,智氏之夫乃膜拜而受。这里的智氏族应该也是女王族。

《穆天子传》记载的周穆王所到的溽水旷原,就是希罗多德所记斯基泰人所说的漫天飞舞羽毛的地方,该地在北极附近。该地是飞鸟解羽换毛的地方。这里的飞鸟主要是候鸟类的北极燕鸥。北极燕鸥的学名是Sterna paradisaea,体型中等,体长33-39厘米,翼展76-85厘米。北极燕鸥的寿命一般在20年以上,最长寿命达30年以上。北极燕鸥在北极繁殖换羽毛,飞往南极过冬,迁徙路途达2万公里,每年来回4万公里。北极燕鸥平均一生飞行的路线等于地球往月球来回一次。积羽千里的原因在于北极燕鸥的数量如今在百万以上。古代生态环境优美,北极燕鸥的数量当在千万以上。古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远比现在多得多。

积羽千里的溽水旷原距离穆王所到的各地、特别是距离西王母所在之地究竟有多远,这也是寻找西王母处所的关键问题。《穆天子传》记载:“庚辰,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廟,乃里西土之數。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陽紆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陽紆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于舂山珠澤昆侖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于赤烏氏舂山,三百里。東北還至于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玉毋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毋之邦,北至于曠原之野,飛鳥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宗周至于西北大曠原,一萬四千里。乃還,東南復至于陽紆七千里。還歸于周,三千里。各行兼數,三萬有五千里。’”西王毋之邦到飞鸟解羽的溽水旷原大约1900里。前述周穆王告别西王母后是向北方行,溽水旷原在北极附近,往南1900里是西王毋之邦,西王毋之邦应该在古埃及。关于西王母,请见大同思想网杜钢建文章“西王母的故乡在大湘西”。

以上关于周穆王所到的溽水旷原即古希腊希罗多德记载的秃人族北方环境的考证,对于判断秃人族的具体地点是非常必要的。一些学者关于秃人族的地点已经作出多种判断,但是这些地点都与北极距离远,且与周穆王所到的地方有差距。我认为要找到秃人族的准确居住地,需要综合考察中外各种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

[1]【集解】:徐广曰:“世本云老童生重黎及吴回。”谯周曰:“老童即卷章。”【索隐】:卷章名老童,故系本云“老童生重黎”。重氏、黎氏二官代司天地,重为木正,黎为火正。案:左氏传少昊氏之子曰重,颛顼氏之子曰黎。今以重黎为一人,仍是颛顼之子孙者。刘氏云“少昊氏之後曰重,颛顼氏之後曰重黎,对彼重则单称黎,若自言当家则称重黎。故楚及司马氏皆重黎之後,非关少昊之重”。

[2]【索隐】:此重黎为火正,彼少昊氏之後重自为木正,知此重黎即彼之黎也。

[3]【集解】: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韦昭曰:“祝,始也。”

[4]【集解】:干宝曰:“先儒学士多疑此事。谯允南通才达学,精核数理者也,作古史考,以为作者妄记,废而不论。余亦尤其生之异也。然按六子之世,子孙有国,升降六代,数千年间,迭至霸王,天将兴之,必有尤物乎?若夫前志所传,修己背坼而生禹,简狄焜剖而生契,历代久远,莫足相证。近魏黄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兒从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数月创合,母子无恙,斯盖近事之信也。以今况古,固知注记者之不妄也。天地云为,阴阳变化,安可守之一端,概以常理乎?诗云‘不坼不副,无灾无害’。原诗人之旨,明古之妇人尝有坼副而产者矣。又有因产而遇灾害者,故美其无害也。”【索隐】:系本云:“陆终娶鬼方氏妹,曰女嬇。”

[5]【集解】:虞翻曰:“昆吾名樊,为己姓,封昆吾。”世本曰:“昆吾者,卫是也。”【索隐】:长曰昆吾。系本云:“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又曰:“昆吾者,卫是。”宋忠曰:“昆吾,国名,己姓所出。”左传曰:“收侯梦见披发登昆吾之观。”按:今濮阳城中有昆吾台。【正义】:括地志云:“濮阳县,古昆吾国也。昆吾故城在县西三十里,台在县西百步,即昆吾墟也。”

[6]【集解】:世本曰:“参胡者,韩是也。”【索隐】:系本云:“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参胡者,韩是。”宋忠曰:“参胡,国名,斟姓,无後。”

[7]【集解】:虞翻曰:“名翦,为彭姓,封於大彭。”世本曰:“彭祖者,彭城是也。”【索隐】:系本云:“三曰篯铿,是为彭祖。彭祖者,彭城是。”虞翻云:“名翦,为彭姓,封於大彭。”【正义】:括地志云:“彭城,古彭祖国也。外传云殷末灭彭祖国也。虞翻云名翦。神仙传云彭祖讳铿,帝颛顼之玄孙,至殷末年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西,非寿终也。”

[8]【集解】:世本曰:“会人者,郑是也。”【索隐】:系本云:“四曰求言,是为郐人。郐人者,郑是。”宋忠曰:“求言,名也。妘姓所出,郐国也。”【正义】:括地志云:“故郐城在郑州新郑县东北二十二里。毛诗谱云‘昔高辛之土,祝融之墟,历唐至周,重黎之後妘姓处其地,是为郐国,为郑武公所灭也’。”

[9]【集解】:世本曰:“曹姓者,邾是也。”【索隐】:系本云:“五曰安,是为曹姓。曹姓,邾是。”宋忠曰:“安,名也。曹姓者,诸曹所出。”【正义】:括地志云:“故邾国在黄州黄冈县东南百二十一里,史记云邾子,曹姓也。”

[10]【索隐】:系本云:“六曰季连,是为琇姓。季连者,楚是。”宋忠曰:“季连,名也。琇姓所出,楚之先。”琇音弥是反。琇,羊声也。

[11]【集解】:孙检曰:“一作‘祖’。”【索隐】:沮音才叙反。

所有跟帖: 

估计他有韩国血统。 -一唯- 给 一唯 发送悄悄话 一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8/2019 postreply 19:36: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