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潦潦草草迎高考
高一是一个转折点,从批判四人帮开始,到文革结束;从工农兵推荐上大学到应届毕业生考试上大学;从不念书到拼命学习。人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三个学期下来,之前荒废的学业好像也补回来了七七八八。
高二文理分班。高一的班主任老师蒋担任高二文科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那时候我挺粉他,因此想学文科。从写批判稿到写作文,我一直都是学校的”文胆“。高一看了一些文学作品,特别是鲁迅弃医从文,而那时候抽掉鲁迅作品语文课会武功尽费。老师说尊重我的选择,但学习理科也许更稳妥。转念一想,现在学理科,文科可以自学啊。人生重大选择就这样确定了。
进了高二,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换了,数学老学换了,化学老师忙于调动,从来不上课的,英语老师考大学走了,政治老师由校长兼任。只有物理老师未变。这一年除了物理课业有所进步,其它课业寸功未进。原因有很多,但当时却是人在迷途。
孙岗中学高中部是一九七二年创办的,带有浓厚的文革气息。高考对其他中学来说只是恢复以前的正常模式,对孙中则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对高考缺乏实践经验。恢复高考不久,一九八二年改成农业职中,结束了短暂的高考之路。
也许是营养不良,上学时特别贪睡。一天下午在男生宿舍大院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揪出四位午睡没有按时起床的学生,当场示众。我不幸也是其中之一。
后来高考成绩下来了,全校本科重点达线一人,普通达线一人。全在被揪出来的四人之中。也许说明睡好觉比苦熬更好?说来凑巧,这两位达本同学后来都读了博士。
《小欢喜》即将剧终了。要是我们那些中学同学能吃饱三餐、能有一所春风中学,达本也许不是两人,而是百人。
【后记】看着《小欢喜》,正是中学毕业40周年。这篇博文作为中小学学生时代的纪念,也是对当年物质生活艰难、政治运动泛滥、教育资源匮乏的痛惜。交待一下两班同学当年的高考:当年本科录取两人、大专录取一或两人。当年高考、中专招生考试两部分,因此一部分同学选择报考中专,不记得录取了几人。一部分同学第二年复读录取本科三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