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国第二任国主孟昶的《木兰花》(又名《玉楼春》)(冰肌玉骨清无汗)

后蜀国第二任国主孟昶的《木兰花》(又名《玉楼春》)(冰肌玉骨清无汗)

 

    孟昶的《木兰花》词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釵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昭岷等《全唐五代词》正编卷三,未收录孟昶此词(或此诗),而收录了孟昶的《洞仙歌》。《洞仙歌》全文如下:

 

   《洞仙歌》

 

(南宋赵闻礼所编的《阳春白雪》中这样记载):宜春潘明叔云:蜀王与花蕊夫人避暑摩诃池上,赋《洞仙歌》,其辞不见于世。东坡得老尼口诵两句,遂足之。蜀帅谢元明因开摩诃池,得古石刻,遂见全篇。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贝阙琳宫恨初远。玉阑干倚遍,怯尽朝寒,回首处,何必流连穆满。  

芙蓉开过也,楼阁香融,千片红英泛波面。洞房深深锁,莫放轻舟、瑶台去,甘与尘寰路断。更莫遣,流红到人间,怕一似当时,误他刘阮。(《阳春白雪》卷二)

 

 

   《全唐五代词》姑且把这首《洞仙歌》当作孟昶的作品,而未收录《全唐诗》卷889本来就有的孟昶《木兰花》词。

 

   【清】宋翔凤《乐府余论》认为《洞仙歌》“明是南宋人伪托”的观点,而认为《木兰花》(冰肌玉骨清无汗)才是孟昶的作品。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诗人、词人、经学家朱彝尊《词综》卷2收录了孟昶的《木兰花》词,词谱为《玉楼春》(而不是《全唐诗》卷889所说的《木兰花》),词谱云“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末尾注云:“按,苏子瞻《洞仙歌》本櫽括此词,然未免反有点金之憾。”

 

(【原创】人世间最猛的爱是什么样——孟昶《木兰花·冰肌玉骨》解析

lzx73672 发布于2019-04-15 22:46   点击:220   评论:0   手机浏览

 

 

    宋词中有一种文体,叫“櫽(yǐn) 括体”,“櫽括”一词的原义是矫正曲木的工具,而词的櫽括则是将其他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櫽括词是非常有特色的文体,它不但丰富了宋词的表现方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的文学观念和文体观念。

 

       苏轼《洞仙歌》词前有小序: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轼的《洞仙歌》,是憑记忆,将七岁时听到的前两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补足成一词。后蜀国第二任国主孟昶,只有他的《木兰花》(又名《玉楼春》)流传。至于孟昶的《洞仙歌》全词,则因“蜀帅谢元明因开摩诃池,得古石刻,遂见全篇”可能是伪作,有待考证。

 

    无论如何,花蕊夫人是“冰肌玉骨”的大美人,确定无疑。深得后蜀国第二任国主孟昶的宠幸,并为她创作了夏夜纳凉的《木兰花》。苏轼憑七岁时记忆,补足成《洞仙歌》。

 

    渔翁曰: 宋太宗辣手摧花,灭了花蕊夫人和小周后。亡国之君,后蜀国第二任国主孟昶和南唐后主李煜,都会写诗作词,但都保不住自己老婆。可见他们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更无一个是男儿”。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