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 包括欧洲和美加等。
南方, 澳大利亚等。
各方, 顾名思义。
关于1950年代中国政府欠苏联债务总额有多种数据,中苏政府均未公布过详细情况。大部分债务是军事贷款,因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所产生。小部分为经济贷款,亦直接或间接用于朝鲜战争。
必须说明:用于抗美援朝的所有物资,主要是军用物资,苏联本来是无偿经志愿军援助给朝鲜的, 可是后来苏联变卦,要中国归回这笔债务。
一种说法,债务总额约在86亿人民币左右。
另一种说法,债务总额含利息共为57.43亿元人民币。1960年之前,归还33亿元人民币,尚欠24.43亿元人民币。
中苏关系经过1950年代初期的蜜月期,在1950年代底,逐渐产生矛盾。后逐步走向对立、冲突。1960年,苏联政府撤回援华专家,撕毁经济合同。而1959年至1961年间,中国经历着全国性的大饥荒。
实际上在1960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对苏联的访问,缓解了中苏关系。
1961年苏联部分恢复对华援助。
2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表示愿意借给中国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蔗糖。中国政府接受蔗糖,是否借用粮食日后再作决定(后来未用)。【鹅注:不是借给, 而是贷给,】
4月,中苏协议:“1960年中方贸易欠款可在5年期间分期归还,中方借用的50万吨蔗糖欠款,可在1967年以前归还,均不计利息。”
10月,中苏正式决裂。同年,中国政府决定加速归还欠苏联债务。
1965年,提前还清欠苏联债务。
1965-5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
1961年,尤其是在苏共召开二十二大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中苏双方经济、科技、技术合作部分恢复。中苏双方都停止了公开争论;两党中央信件往来增多;苏联领导人活动的一些情况也都向中方通报;在一些国际问题上,中苏两党、两国能够交换意见,进行协商,真正执行了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期间,中苏两党达成的关于协商一致的原则。
对于1960年苏联政府撤销同中国签订的合同及合作项目,1961年苏方决定向一些尚未建成的项目补足设备(其总量未超过原定水平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
2月27日,刘少奇接见苏联大使契尔沃年科。契尔沃年科交来当天赫鲁晓夫给毛主席的信。信中表示,苏联愿意借给中国一百万吨粮食和五十万吨蔗糖,帮助中国度过困难时期。
这里还出现了一次失误。我们翻译组在翻译这封信的时候,译错了一个字:“B”,即“借给”,我们理解为“贷款方式”,译成“以贷款方式给中国提供一百万吨粮食和五十万吨蔗糖”,也就是将来要以货币来偿还。致使中央领导无法准确理解苏方的原意。
3月8日,周恩来接见契尔沃年科。周恩来对他说,当我们面临粮食供应的暂时困难的时候,我们首先动员自己的内部力量,其次利用当前的国际条件,争取以延期付款的形式从国际市场再多进口一些粮食,从而把苏联建议提供的粮食留作后备。只有在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发生困难的情况下才向苏联提出粮食贷款的要求。至于以贷款方式和转口五十万吨古巴糖的问题,如果苏联国内市场不甚急需,我们拟同意接受这批援助。
两天以后,周总理便派外贸部副部长周化民前往莫斯科商谈以贷款方式提供五十万吨古巴糖的具体事宜。
又过了几天,总理秘书马列打电话问我们,当时赫鲁晓夫的信是怎样讲的。我照实说了,信上用的是“B”。马列告诉我们:周化民在莫斯科谈判时发现,你们把苏方信中的“B”译错了,不是以“贷款方式”,而是“借给”。我们听后感到有些紧张,把这样一个关键词译错了,深感愧疚。马列没有责怪我们,反而一再安慰说:你们不要紧张,翻译错了,以后吸取教训就是了。
https://3g.china.com/act/military/62/20160119/21214642.html
---------
借给 俄语 ссужать , 贷款 俄语 кредит , 二者差别很大,怎么会发生翻译错误的呢 ???【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