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风->反右->四清运动->文革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运动,又称四清运动,简称四清,是1963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以后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中国农村逐步推开的一场政治运动,意图“反修防修”,防止演变。四清运动最初是“清工分,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后来扩大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1]。
1963年2月毛澤東在中央会议上介绍了保定地区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务,清理工分(简称“四清”)的经验。后又发现东北局宋任穷和湖南省委的报告,具体讲述了当地社会主义教育经验。包括“正面教育”,“群众自我教育等”。[註 1]
1963年5月杭州会议,毛澤東把各中央局书记召集到杭州,举行包括部分政治局委员参加的小型会议。会中指出“要点就是阶级,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教育,依靠贫下中农,四清,干部参加劳动这一套。”在5月11日晚的讲话中毛澤東着重强调“不要性急,要搞稳一点,不要伤人太多。”12日凌晨又找到各大区的书记,再次强调。最终《关于目前在农村工作中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经5月1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5月20日正式发出,后来被称为“前十条”。杭州会议后,“四清运动”初步展开
......
到了1965年下半年,毛泽东基本放弃了“四清运动”,认为这场运动连同文化战线的批判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而转而筹划和发动“文化大革命”。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各地的四清运动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