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读书】启之推荐:王大宾回忆录

来源: jianadaren 2019-06-28 21:11:2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793 bytes)

【读书】启之推荐:王大宾回忆录

 启之 高和分享
 
 
 

推荐语

启之

 

 

过来人都知道,王大宾是“五大领袖”(聂元梓、蒯大富、韩爱晶、谭厚兰、王大宾)之一,当年是地质学院的大学生,造反组织《地质东方红》的头头。在蒯大富、聂元梓的回忆或传记问世后,王大宾回忆录的出版给人们以新的期待。

 

此书的看点有四,第一是抓彭德怀。这件事媒体上有多种版本,作者廓清讹传,还其本面。而最值得注意的是,揪彭的学生们,在与彭的接触中,先后被事实打动,转变了思想,对毛时代的历史,对眼前的革命,有了不同的认识。彭在他们眼里,也不再是“三反分子”,而是可敬的英雄。这说明一个问题,妖魔化是要看对象的,有的人容易化,比如江青。有的人不容易,比如彭德怀。撒谎欺骗是需要条件的。有些历史真相无论怎么高明的谎言,也是无法掩盖的,比如像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人,要想不让人知,完全是痴心妄想。

 

此书的第二个看点,是以更加详确的事实展示了红卫兵运动与发动者的关系。这种关系让人想到猫呀狗呀一类的宠物,打一个让好多人不高兴的比喻,红卫兵造反派说到底不过是某种宠物,比方说一群尚未完全驯化的狗。他们看主人的眼色去打倒、去炮轰,以为自己是紧跟伟大领袖。他们揣摩主人的好恶去揪斗、去批判,以为自己牢牢掌握了运动的大方向。但是,毕竟未经驯化,野性犹存,有时不那么好使唤,甚至会反戈一击——回过头来咬主子一口两口。比如专门跟中央文革叫板的聂元梓。两年后,发动者不得不换上了另一种靠谱的宠物。

 

此书的第三个看点是朱成昭。此人是大学造反派头头中的另类。与蒯大富、王大宾、谭厚兰等一干人等一样,他也是先被工作组被打成反革命,后被发动者解放,而投身到宠物的时代洪流之中。但是,他很快发现中央文革是左倾,以至怀疑这场革命来。让他走上这条不归路的是两个因素,其一是叶剑英的女儿叶向真,此女当初是首都戏剧学院的造反派头头,是她揪斗彭真,揭开了批斗中央高层的新篇章。也是她把“二月逆流”的动向观点带给了朱成昭。朱从此站到了老帅们的立场上去。其二是彭德怀的万言书。在彭德怀被转移到卫戍区之后,他打开了彭的箱子,发现了里面的“万言书”,连夜读罢,大彻大悟。遂令人传抄。并公开了反中央文革的观点。中央文革强令其检查。他痛感国内无法容身,遂与叶向真潜逃广西,企图到缅甸参加革命。结果被抓入狱。“五大领袖”在文革后判刑坐牢,只有他,在文革后平反。

 

此书的第四个看点,是干部阶层在群众运动中的自救——1967年的地院成为来自十多个省市的老干部的避难所,其中包括邓小平的弟弟,后来官至湖北省第二把手的邓垦。这些避难者在地院吃住看病都要花钱,他们自己带的钱早用光了,家属也不敢寄钱来,地院的经费又是上面拨的,也没有钱为这些人垫付。于是,王大宾就找到李先念,李给地院东方红批了八万特别支出款。

 

而在台上的老干部们,为了使本部门能够正常运转,也来走王大宾的后门。当他在小汤山养病的时候,王震亲自登门拜访,请他跟农口的几个学校的头头打招呼,要尽早解放王观澜等人。余秋里则请王大宾到鞍山汤岗子疗养院,由石油部出钱享受高干待遇。这些活动揭示了官僚阶层与群众运动的微妙关系。

 

跟他的同伴们一样,王大宾用他的后半生领教了充满了荒诞感的冤屈,然而,这如山高似海深的冤屈,给予他的启示仅仅是:“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收走了,没背景的妖怪都被孙悟空打死了。”

 

作者 启之,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声明 本推荐语属于高和分享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来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谢谢介绍。朱成昭是个有独立思考敢干的人。叶家的孩子个个不简单,有头脑。 -一唯- 给 一唯 发送悄悄话 一唯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9/2019 postreply 11:43:42

“比如像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人,要想不让人知,完全是痴心妄想。”我看你在卖假货。证据呢?别那胡乱帮的统计年鉴说事 -桃花源主- 给 桃花源主 发送悄悄话 桃花源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9/2019 postreply 11:56: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