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泥)

来源: 2019-06-27 11:16:24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台灣日治時期建立的「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工場」(後來的台泥高雄廠,部分改為士敏公司[2])、「臺灣化成工業株式會社」(台泥蘇澳廠)、「南方水泥株式會社」(台泥竹東廠)與「臺灣水泥管株式會社松山工廠」(台泥臺北水泥製品廠)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先後由行政院資源委員會(資委會)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礦處合組的「水泥監理委員會」接管,之後在該年5月成立了由原四川水泥公司負責人徐宗涑擔任總經理的台灣水泥公司來經營管理這些廠房,該公司在資委會與台灣省政府共同管理下接受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美援加拿大貸款的資助來修復生產設施[3]

 

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11月11日時,在耕者有其田政策下,中華民國政府將台泥股權釋出,台泥由國營改為民營[2]。台泥的創始股東包括當時台灣各大家族,如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新光集團吳家、國產實業集團林家、嘉新水泥張家、永豐餘何家、霖園集團蔡家等。台泥首任董事長為板橋林家的林柏壽,副董事長為高雄陳家的陳啟清。鹿港辜家的辜振甫,在進入台泥時原擔任協理,後以其良好的政商關係獲得各家族的支持成為台泥董事長,鹿港辜家逐步獲得台泥經營主導權。

 
台泥臺北製品廠
 
「品牌水泥」是台泥的水泥品牌

台泥民營化後,由於戰後大量基礎建設的推動與1970年代起臺灣經濟成長等因素,水泥生產供不應求,台泥的事業遂因而繁榮,後來更逐漸進行多角化經營,發展成台泥企業團,其水泥產量占臺灣產量三分之一以上;且除了水泥上下游如預拌、倉儲、營造、房地產等事業外,也有延伸至石化與橡膠等產業[2]

 

以台灣水泥為中心組成的台泥企業團(又稱台泥集團),旗下關係企業包括香港水泥、萬青水泥、鳳勝實業、光和耐火、士敏工程、和平港灣、東成石礦、和平電力、達和環保服務、達和彰北環保、達和大豐環保、台灣通運倉儲、達和航運、信昌化工、台泥化工、TCC Int'l Ltd.、台灣光和建設、台泥資訊、信昌投資、富品投資、中國合成橡膠、能元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