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李志绥的说法,他记录整理了六二六指示。

来源: 萧岚 2019-06-25 11:53:4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95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萧岚 ] 在 2019-06-25 13:18:5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六二六指示千里2019-06-25 10:11:07

“626指示”,要点是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为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开了两个具体的方子,一是把城市的医疗资源挪到农村去,二是要培养一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于城市的医生,农村养不起也留不住,而且城市也需要医生,实际上落实到位的只有第二条,即为农村培养一批“农民也养得起”的医生。

 

第一条主要通过组织城市医生下乡巡回医疗队来实现。一阵风过去了。

 

第二条就是后来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主要由当时生产队干部,从政治思想好的贫下中农子女里选出,多数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然后送到公社卫生院或是县人民医院进行短期培训,长则培训半年,短则只有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回到生产队上岗。他们只掌握了注射、止血、人工呼吸及发点去痛片、阿斯匹林、黄莲素、磺胺类药的工作,只能应付感冒发烧之类的常见病小病,对于慢性病和大病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

一般社员根本享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就是处于农村上层的大队干部也是如此。 这当然和当时的医疗条件普遍较差不无关系,但是赤脚医生与城市正规医生医疗水平的差距,以及城乡之间医疗设施之间的差距,怎么也是否认不了的。另外,农村合作医疗还是要收费,并不是免费提供。

 

许多人对赤脚医生的认知是:“赤脚医生两件宝,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治疗靠银针,药物山里找。”有关赤脚医生的文艺作品里,赤脚医生确是这样的形象,但这些作品因为时代的关系,很多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而与真实的情况相去甚远。实际上,赤脚医生主要职责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消灭传染疾病。除此之外,赤脚医生在其他方面的作用显然被夸大了。

 

但是赤脚医生依然靠生产大队多记工分作为收入来源,国家并没有提供财政保证。也没有制度化的培训。没有长期的财政和制度来支持赤脚医生。公社取消以后,挣钱的渠道多了,也没有人愿意干乡村医生了。

 

至于城市老爷卫生部一直存在。中南海的特供医生并没有撤。都是全国最好的医生,现在还是这样。

 

1971年,因为毛泽东长期大量吸烟而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这是一个不能逆转的疾病。 为了这个疾病的治疗找出突破性的进展, 中国发动了全国性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研究实验运动。在北京召开研究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全国专家会议。《人民日报》发表短评,号召把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的工作抓到底。

    70年代中期,毛泽东被诊断为双眼白内障,需要作摘除手术。在给毛泽东作手术以前,先找来和毛情况相近的40名病人做实验。这些病人是由北京市政府找的,然后分成两组,一组做白内障摘除术,一组做白内障针拨术。最后,医生用针拨做手术,做完手术才发现是毛本人。文革结束时,这是作为正面报道,报上公开发表的回忆文章。

 

江苏还有城市医院迁往农村的特例,北京协和都没有迁。60年代初新建的“江苏医院”,在69年整体迁到与安徽交界的盱眙县。70年代初我在高中休学,到那里治病,住在医院的亲戚家。全新的医疗设备和一流的医生,放在江苏的贫困县,交通不便,病人很少。文革结束迁回南京,改为江苏肿瘤医院。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