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一张报纸定方向
关于“一张报纸定方向”,有不同版本的说法(但共同点是看到了关于陕北红军的消息):
李维汉回忆——在到哈达铺前,在河边的一个圩场上,我看见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等同志在一起休息。毛泽东向我打招呼:罗迈(即李维汉),你也来休息一下!我就下马休息,看到他们正在翻阅一张国民党的地方报纸,上面登了蒋介石派大军“围剿”陕北“共匪”刘志丹的消息。我们才具体得知有这样大的红军在陕北苏区积极活动。党中央随即决定到陕北苏区与陕北红军会师。
梁兴初回忆——陕甘支队到了哈达铺后,9月18日,一军团直属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接到通知:“有大任务,好像是毛主席亲自布置的。”梁兴初和指导员曹德连来到军团指挥部。“你们到哈达铺,具体任务是侦察敌情、筹集粮食和物资。”左权同志说。随后,毛泽东幽默地告诉梁兴初:“我补充一点:给我找点精神粮食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要近期和比较近期的,各种都给搞几份来。这是一个特殊任务哟!”梁兴初和曹德连带1个排赶到了镇东头的邮政代办所。战士们把有字的东西都收集起来,带了回来。从中,毛泽东看到了各地一些报纸刊登的有关陕北红军的消息。其中《大公报》上报道了徐海东、刘子丹(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在陕北活动的情况,《晋阳日报》上刊登了山西军阀阎锡山部“围剿”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消息。看到这些报道,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同志很兴奋,毛泽东十分高兴:“陕北有红军呢!刘志丹、徐海东搞了一块根据地,功劳大得很呐!”
聂荣臻回忆——9月19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7月份的),其中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消息。我说,赶紧派骑兵通信员把这张报纸给毛泽东同志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耿飚回忆——“在哈达铺时我们借宿在一个农民家里,主人腾出了准备娶儿媳妇的新房给我们住。我躺在老乡的土炕上,发现墙上糊满了新报纸,便浏览起来。无意中,我发现有张报纸上登着一则消息,说什么‘共军进攻直罗镇,未克而逃……’我大喜过望。国民党的报纸报道的消息是否准确,且不管他,但陕北有红军,而且与敌人战斗着,是毫无疑问的。我向房东说明要买下这张报纸,给了他们一块光洋作赔,便用小刀仔细地从墙上起下了那块巴掌大的消息。老乡大惑不解,一再问:‘有甚用?’我说:‘这可比拣个金娃娃还宝贵哩。’我写上一封信连同那块报纸一起,派人送到军团部转报中央。”
事实上,说一张报纸决定了红军长征的方向,虽有道理,但也有失偏颇——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之前,对陕甘地区的情况已有大致了解。1933年底,陕西省委曾派出一个叫贾拓夫的干部,前往江西瑞金向中央汇报过西北的情况。后来由于得知陕西省委遭破坏,贾拓夫没有回陕西,而是随中央红军长征。长征途中,贾拓夫曾向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介绍了陕北红军的历史及当地的地理民情。他说陕北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那一带多属黄土高原,人民生活凄惨,一向有反抗和斗争的传统,刘志丹在那一带很有影响。因此1935年6月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便确定了继续北上,在川陕甘地区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在高吉村中共中央发布的《为执行北上抗日告同志书》里,最后一句是“你们应该坚决拥护中央的战略方针,迅速北上,创造川陕甘新苏区去!”而且,中央红军改编为“陕甘支队”,目标都是奔陕甘,因此,在哈达铺得知陕北根据地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从鄂豫皖苏区突围出来的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也提前到了陕北,使中央“到陕北去”的决定更加坚决了,去往陕北的方向更加明确了。
如今,在纪念馆里陈列着那几份“改变红军长征走向”的天津《大公报》、西安《西京日报》。报纸上有大量关于刘志丹陕北红军、徐海东(红二十五军)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