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全耀: 当年工农兵小吃店破旧立新的四大举措

来源: 2019-03-03 12:44:09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文革的初起是破四旧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而带了这个头的不但有红卫兵还有三轮车合作社的三轮车夫。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没过几天,东城区登三轮车的大爷大叔们就有组织地集结到北京市委大楼前集体请愿,要求转业加入国进民退的队伍,长无产阶级志气,灭资产阶级威风,打死也不再为资产阶级臭小姐、阔太太拉车服务了。从那天起,北京没了三轮车,连拉病人去协和,都一准变成了平板车。

至今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文革要废了三轮车?其实道理很多简单,文革的全称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三轮车夫和坐车的人都是无产阶级,是平等的。如果谁坐了三轮车就会产生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就会产生不平等。文革就是无产阶级革剥削阶级资本主义的命,那谁还敢坐三轮车呢?坐了三轮车不就成了剥削阶级资本主义者了吗?会被揪斗、游街、开批斗会。三轮车没人坐自然要被取缔。

三轮车消失后,又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北京最著名的四联理发店终于被迫改名“新风理发馆”低下了高贵的头:可以推秃瓢了,一毛伍。

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服务业落后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和过问下,上海的“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名店集体迁到北京。

1956年7月27日,“四联理发馆”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正式挂牌营业,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乐松生给理发馆起了“四联”这个名字,寓意取其“四家联合”之意。

四家名店迁京后,在北京理发同行中,逐渐形成了女活儿的四大名旦、男活儿的四大名派,后来又有了女活儿的四小名旦。女活儿四大名旦:陈寅良、王锦裕、高在宏、陈才厚男活儿四大名派:杨敬贵、田永源、吴少卿、于忠萍女活儿四小名旦:吴永亮、姜长余、于志纯、刘文荣 。

从1956年到1966年不过十年功夫,红卫兵一闹文革,好端端的四联理发馆就易名“新风理发馆”门前被贴上“剪刀不留情专裁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的对联,横批是“兴无灭资”。

可以说也是老秦目睹,不论“反帝医院”、“反修路”,四联变新风,北京服务业的破旧立新都是东城区开始带的头。就拿老秦住家的隆福寺来说,东四剧场改名井冈山影剧院,蟾宫影院改名文革影院,东华和光陆照相馆分别改名东风和燎原。就连北京城最大最牛逼的隆福寺回民小吃店也改成了工农兵小吃店。

改名工农兵小吃店后相继推出了破四旧立四新的四大改革举措:

一、时时刻刻观注阶级斗争新动向,店内的资本家和小业主一律在胸前戴上黑布条挂牌上岗。

二、为预防阶级敌人报复投毒,店内的资本家和小业主严禁食品制做和柜台售货,他们的工作只能是刷盘子洗碗筷和打扫卫生。

三、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终于在京城推出了二两粮票三分钱一个的贴饼子和窝头,一举填补了先前棒子面不上餐馆的空白。


四、不惯着就餐者沾染上资产阶级的坏习气,用餐后必须将盘子碗筷亲自送到指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