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波兰案例--孔田平

来源: 最接近太阳的人 2019-02-14 16:55:2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7883 bytes)

 

东欧的经济转轨开始于1990年,经济转轨面临的困难是史无前例的。东欧是在没有市场经济制度基础的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日本从统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面临的条件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暂时中止”,拉美国家20世纪80年代改革面临的条件是扭曲的市场经济。经过15年的转轨,中欧国家与巴尔干国家的差异愈来愈大。中欧国家在经济转轨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了欧盟的成员国。波兰作为中欧国家的典型值得深入研究。首先,波兰是中东欧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次,波兰是1989年东欧剧变的先驱,圆桌会议开启了东欧变革的先河;再次,波兰是苏联集团中第一个实行“休克疗法”的国家,是中东欧国家中率先摆脱经济衰退实现增长、并最先恢复到转轨前水平的国家。1990年1月1日,波兰实行“巴尔采罗维奇计划”,开始了全面的经济转轨进程。经过15年的转轨,波兰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由一个“欧洲病夫”转变为展翅飞翔的“中欧之鹰”。本文将就波兰经济转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休克疗法”与波兰的经济转轨

  应当说,波兰统一工人党和团结工会对于1989年的政局变化都缺乏准备,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派都对政治发展的结局感到意外。1989年4月5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及其执政联盟与团结工会反对派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漫长谈判后终于达成了协议,签署了《关于政治改革问题的立场》、《关于社会和经济政策以及体制改革问题的立场》、《关于工会多元化问题的立场》和最后议定书。圆桌会议在波兰以及中东欧的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如果没有圆桌会议,就不可能有波兰政治和经济的全面转型。在当年6月4日的议会选举中执政联盟失败的结局彻底改变了波兰的政治形势。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纪念议会选举15周年的谈话中坦言,波兰人就开始转轨做出了决定,社会主义改革已不可能,需要进行根本的变革(注:http://www.onet.pl.)。

  在政治局势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建立新的经济体制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圆桌会议关于社会经济问题的协议既有合理的成分,又有乌托邦的成分。圆桌会议强调要建立基于多元所有制结构、自治和职工参与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秩序,发展竞争,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实行统一的财政政策(注:Wladyslaw Baka,Ekonomiczne idee"Okraglego Stolu"po pietnastu latach.Wnioski na przyszlosc,Strategia szybkiego wzrostu gospodarczego w Polsce,Warszawa 25~26 marca 2004 r.www.tiger.edu.pl)。议会公民俱乐部和团结工会领导人求变心切,萨克斯等外国顾问也就乘机到波兰推销“大爆炸”的转轨战略,团结工会活动家库伦甚至要求萨克斯一夜之间提出一个改革的方案(注:Jeffrey Sachs,"Reformy gospodarcze w Polsce:transformacja i co dalej?",12 listopada,2001,Warszawa.)。在波兰独特的社会政治条件下,“休克疗法”成为了波兰的经济转轨战略。

  萨克斯向东欧国家建议的“休克疗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他担任玻利维亚等拉美国家的经济顾问,从事有关经济政策的咨询。1985年,他担任玻利维亚总统顾问,协助玻利维亚政府制定克服严重经济危机的激进的经济纲领。这一纲领内容广泛,不仅包括贸易自由化,而且也包括行政和税制改革以及私有化。其主要内容是:实行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限制政府支出,缩减有关部门的工资支出;改革行政和税收制度,取消补贴;取消价格管制,实行价格自由化;取消对进出口的限制,实行贸易自由化;实行私有化;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上述政策实行不到一周便已奏效,恶性通货膨胀得到遏制,月通货膨胀率从50%转为价格稳定。1986~1987年7月,年通货膨胀率为21.51%,1989年为16.56%,恶性通货膨胀受到遏制是“休克疗法”取得的最大成就。1989年萨克斯在波兰谈到了玻利维亚的情况时说:“4年前我当上了玻利维亚总统顾问,当时年通货膨胀率为24000%,而生活水平在1980~1985年之间下降了30%,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崩溃的边缘。如今价格稳定,并克服了债务危机。”萨克斯还指导了重新安排债务的谈判,使玻利维亚的外债形势有所缓解。“休克疗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失业增加和经济下降等。玻利维亚实行的“休克疗法”实际上是一种危机管理手段,是在经济处于严重不均衡,如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巨额外债的情况下实行的应急措施(注:关于玻利维亚实行“休克疗法”的详尽讨论,参见拙作《“休克疗法”:从政策改革到经济转轨》,载刘悌和主编《东欧市场经济走向》,时事出版社1993年版。)。玻利维亚的“休克疗法”属于政策改革手段,而萨克斯建议中东欧实行的“休克疗法”则具有明显的经济转轨色彩,其目的在于实现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是,由于玻利维亚的情况与中东欧国家的情况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存在着庞大的经营不善的国有部门;政府的财政赤字引起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巨额外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包袱;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发展成了恶性通货膨胀。所以玻利维亚1985年的改革可以视为中东欧实行的“休克疗法”的起源。正因为玻利维亚与中东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萨克斯才有机会把他在玻利维亚的经验应用到中东欧。在他看来,取消预算赤字、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和减少外债应成为一个负债国稳定经济纲领的组成部分。萨克斯建议波兰实行激进的经济纲领。马佐维耶茨基政府组成后,萨克斯被聘为波兰政府经济顾问。他提出了如下建议:取消补贴,放开价格;外贸自由化;兹罗提自由兑换;国有企业私有化;创办企业完全自由;停付外债;争取外援等。由当时的波兰政府副总理巴尔采罗维奇制定的政府激进改革纲领基本采纳了萨克斯的建议,经济体制过渡采取了激进的、一步到位的方式即“休克疗法”。

  “休克疗法”强调要以激进的方式快速地向市场经济过渡。就经济转轨的要素而言,不外乎稳定化、自由化、私有化和制度化。1990年1月1日,波兰的巴尔采罗维奇计划正式实行。政府实行了限制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试图通过减少补贴、削减开支、提高利率、抑制需求和取消税收优惠等措施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一步到位,全面放开了90%商品的价格,解除了进口的数量限制,实行了统一20%的关税(除对奢侈品加征附加税和对一些商品免税外),同时取消了出口的大部分数量限制,降低了出口税收;兹罗提大幅度贬值,使官方汇率接近于平行市场的汇率,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1990~1991年曾被科沃德克教授称为只有“休克”没有“治疗”的时期(注:参见格泽戈尔兹•科勒德克著《从休克到治疗——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政治经济》,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6月文版。)。事实上,“休克疗法”实行的时期恰恰是波兰奠定市场经济基础的时期。

  笔者认为,关于“休克疗法”只有“休克”没有“治疗”的看法并不客观。波兰在1989年出现了严重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尤其是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而宏观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源在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定值过高的货币、预算赤字的货币化和工资管理的失控。而波兰1990年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限制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确立合理的汇率水平,纠正本国货币定值过高的偏差;实行限制性的财政政策,政府不再对居民和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提供补贴;对工资增长加征重税。由此可见,波兰政府的稳定化政策是非常对症的。此外,价格自由化有助于恢复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价格的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和经济自由的恢复促进了新生的私营部门的发展。显然,“休克疗法”只有“休克”没有“治疗”的看法难以成立。

  关于“休克疗法”的代价,经济转轨一定会付出代价,科尔内所言的“转轨性衰退”是不可避免的。波兰的经济衰退持续了两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8.6%,而匈牙利的经济下降则持续了4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24%。渐进式转轨付出的代价并不比“休克疗法”小。经济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转轨后出现限制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约束;经济转轨造成无销路产品产量的下降;经互会解体使得企业丧失了传统的市场。

  一些学者对波兰1990年实行的“休克疗法”大加鞭挞,认为波兰经济转轨战略的设计师巴尔采罗维奇教授奉行的是自由主义的政策,而忽视了波兰经济转轨中的“库仑因素”(注:Marek Belka,Lessons from Polish Transition,paper pressented to the Seminar on Lessons and Challenges in Transition,Prague,22 September 2000.)。社会学家库仑是经济转型初期的劳工部长,他实行了提前退休和养老金指数化等政策。库仑曾不无幽默地说,巴尔采罗维奇是主刀的大夫,他则是麻醉师。应当肯定,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收入不公的进一步发展。提前退休政策从积极方面看有利于国有企业的裁员和减负,有助于企业的改造、减少转型的阻力。但是提前退休使得养老金支出剧增,加大了预算负担。波兰在经济转轨初期(1990~1993年),收入不公事实上有所缓解,政府用于社会方面的转移支付从约占GDP的10%增加到约20%。应当说,波兰经济转轨初期的“库伦因素”缓解了波兰社会因转轨而带来的阵痛。

  巴尔采罗维奇是波兰经济转轨之父,是波兰的爱哈德。正是巴尔采罗维奇计划为波兰建立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休克疗法”实行后,恶性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短缺现象迅速消失,宏观经济趋于稳定。如果没有巴尔采罗维奇采取果敢措施遏制恶性通货膨胀,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高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科沃德克在出任财政部长后,事实上也继承了巴尔采罗维奇计划的一些因素。1994~1997年间,科沃德克提出了“波兰战略”,强调制度改革和发展政策的结合,国家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应当承认,在“休克疗法”实行的初期,波兰社会弥漫着类似摩尼教的善恶之分的教条,如强调私人财产优于社会财产、自由市场优于国家干预、中产阶级优于工人阶级等,将国家的作用贬低到了极其荒谬的程度。尤其是团结工会政府背弃了圆桌会议确定的各种所有制形式平等的原则,事实上,这是歧视国有部门,导致了许多大企业的破产。私有化战略是基于尽可能快地卖掉最好的国有企业的良好愿望,但对交易的条件缺乏适当的关注(注:Wladyslaw Baka,Ekonomiczne Idee"Okraglego Stolu"po pietnastu latach.Wnioski na Przyszlosc,Srzyszlosc,Strategia Strategia Szybkiego Wzrostu Gospodarcago w Polsce,Warszawa 25~26 Marca 2004 r.www.tiger.edu.pl)。

  波兰在1990年选择“休克疗法”并不是历史的错误,而是历史的必然。剧变前渐进式的经济改革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波兰社会在1989年人心思变,整个社会赞同在经济转轨中走激进道路;同年出现的恶性通货膨胀不可能以渐进方式得到治理;同年成立的团结工会政府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不可能选择渐进改革,因为担心统一工人党东山再起,担心戈尔巴乔夫改革会逆转。

  转轨15年来,我们可以对颇受争议的“休克疗法”进行重新思考。在经济转轨初期,“休克疗法”作为一种转轨战略具有独特的价值。在巴尔采罗维奇所称的“非常政治”时期,必须就经济转轨战略做出明确的选择。从波兰的案例看,“休克疗法”主要是一种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同时也兼有制度改革的因素。“休克疗法”强调速度主要是针对经济危机的严峻性,以渐进的方式遏制恶性通货膨胀并不是可行的政策选择。针对人们对“休克疗法”的批评,萨克斯近年来强调他是从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休克疗法”的。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休克疗法”。当存在货币混乱,无论是恶性通货膨胀还是极度的商品短缺(由于价格管制)时,需要结束货币混乱,使货币能够购买商品,使供需和正常的市场交易能够发挥作用。这可以非常快地进行。另一种意义上的“休克疗法”,这不是在一天或一周可完成的,而是需要许多年的艰苦努力和许多的政治和制度变迁(注:http://www.pbs.org/wgbh/commandingheights/shared/minitextlo/int-jeffreysachs.html)。科沃德克认为稳定化和自由化可以尽快实行,而私有化和制度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斯蒂格利茨认为,在反通货膨胀计划上与“休克疗法”没有争论,存在争议的问题在于将“休克疗法”作为制度改革的方式。从对经济转轨各要素的分析看,稳定化和自由化可实行“休克疗法”,而私有化和制度化则是一个相对渐进的过程。

  二 波兰经济转轨的成就

  经过近15年的改革,波兰已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波兰是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中经济转轨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根据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的资料,可以对转轨国家的经济实绩进行比较。如果199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0,那么到2000年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47,捷克为99,匈牙利为109,斯洛伐克为82,俄罗斯为64,乌克兰为43。转轨国家一般都经历了“转轨性衰退”。从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的年份看,波兰仅下降了2年,捷克下降了3年,匈牙利下降了4年,俄罗斯下降了7年,乌克兰下降了10年。

  具体而言,波兰经济转轨的成就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成功控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实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1989年,波兰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2000%。1990年政府实行了紧缩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经过数届政府的不懈努力,通货膨胀持续下降,到1998年通货膨胀已降到1位数。2001年,波兰的通货膨胀率为5.5%,2003年通货膨胀率仅为0.8%。

  (二)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波兰经济在经历了两年的衰退后,1992年实现了经济增长。尤其是1993~2000年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波兰一度成为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被称为“展翅翱翔的中欧之鹰”。由于国内和国际的一些因素,2001年以来波兰经济增长减缓。2001年波兰经济只增长1%,2002年增长1.3%,2003年增长3.7%。据波兰政府预测,2004年波兰的经济增长率将为5.8%。

  表1 波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资料来源:波兰中央统计局。

  (三)波兰在欧洲的经济地位有所改善。从以市场汇率的绝对值来计算,波兰已赶上了欧盟成员国希腊和葡萄牙。1991年,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总和多7%,1998年则比三国的总和多21%。波兰人均收入从相当于希腊人均收入的46%提高到54%。中东欧国家中在剧变后与西欧发展差距没有扩大的国家只有波兰和斯洛文尼亚。1990年波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30美元,到了2002年则达到了4803美元。而捷克和匈牙利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要低于波兰,1990年捷克斯洛伐克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126美元,2002年捷克达到了6742美元,匈牙利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179美元,2002年达到了6220美元。

  (四)结束了短缺经济,波兰成为了消费者购物的天堂。波兰已告别了短缺经济,超级市场和大型超市的发展非常迅速。华沙和其他城市的大型超级市场可以说遍地开花。现在在波兰经营的大型超级市场都是国外的零售企业。西方大型零售企业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导致了波兰人消费习惯和消费预期的变化。

  (五)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接近于几个欧盟成员国的水平。以2000年为例,波兰的服务业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1.4%,而工业和农业分别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34.9%和3.7%;西班牙服务业、工业和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5.9%、30.5%和3.6%;葡萄牙的数字分别为65.6%、30.6%和3.8%。

  (六)私有经济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私有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另一方面可归功于新生的私有经济的崛起。目前,波兰有350万个企业,中小企业成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波兰私有经济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为75%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私营企业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约89%。2001年中小企业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3.9%,进口占进口总额的59.4%。根据波兰经济部的资料,2002年私人部门占总投资的72.4%,而公共部门的投资占总投资的27.6%。这表明波兰的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表2 1993~2002年波兰私营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 

  注:*为9月底的数字,**为预测

  资料来源: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Statistical Yearbooks 1997,1998,1999,2001;Statistical Bulletins 1998~ 2002;Concise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2.

  (七)形成了健全而稳定的银行体系。自从放弃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后,波兰尝试银行的合并和资本结构的改变,这导致了1997年银行的稳定化和私有化。到2000年年底,公共部门的银行只占银行系统总资产的21%。而同时外国银行占有波兰银行总股权的54%,其中外资多数股控制的银行占总股权的70%。波兰银行部门的集中接近于欧盟的水平。2000年年底,波兰银行自有的资产比例超过了12%,超过了国际清算银行规定的8%的标准。多年来从资产的平均收益衡量的波兰银行的盈利状况较好,2001年达到了约15%(而德国为5%)。此外,波兰实行了存款保障制度。不良资产占拖欠贷款总额的13%。从内部稳定的角度看,波兰银行体系符合国际标准。

  (八)经济开放程度加大,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经济开放程度提高,以1999年进口和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看,波兰为26%,葡萄牙为34%,西班牙为18%,希腊为22%,波兰经济开放的程度已接近于欧盟不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投资环境的改善,波兰吸引外资呈逐步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波兰成了中东欧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1990~1992年,波兰只吸引了15亿美元外资,而1993~2003年,波兰累计吸引外资653.65亿美元。

  表3 1993~2003年波兰吸引的外资(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PAIiIZ

  (九)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与捷克和匈牙利相比,波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较高。如果1990年的劳动生产率为100,那么到1999年捷克的劳动生产率为159.5,匈牙利为172.4,波兰则为195.7。波兰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如果1992年工业劳动生产率为100,那么到2001年劳动生产率则为218.7。

  (十)居民实际收入提高,社会指标有所改善。波兰在转轨期间除个别年份外,居民的实际收入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990年每千人拥有小汽车138辆,1999年增加到240辆。与俄罗斯等国社会指标恶化形成鲜明对比,波兰的社会指标在转轨期间有所改善。1989年男子的平均寿命为66.8岁,1998年为68.5岁;1989年妇女的平均寿命为75.5岁,1998年为77岁。波兰人的平均寿命从1990年的71岁提高到2002年的74岁。1989年婴儿的死亡率为19.1‰,1998年下降到9.6‰,2001年下降到8‰。

  三 波兰经济转轨的问题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一定会付出代价,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波兰的经济转轨付出了很大的社会代价。波兰科学院科瓦利克教授坦言,波兰的经济转轨有其“丑陋的一面”。波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出现的问题值得关注。

  波兰经济转轨面临如下问题:

  (一)失业率偏高。自1990年开始经济转轨后,失业率在1993年达到了16.4%,此后有所下降,到1997年下降到10%左右。2000年以来,失业率急剧上升,2001年至今,失业率达到了17%~18%。目前,波兰有300多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对那些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就业的压力非常大。

  (二)贫困问题突出。1998年进行的一项比较研究的成果表明,1993~1995年,人均收入不足平均收入一半的家庭所占的比例在波兰为18.3%,斯洛伐克为6.7%,捷克为6.1%,匈牙利为9.3%。在波兰经济持续增长5年后的1996年,工人的平均收入比1989年低20%。经济转轨后,波兰农民的贫困化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三)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从1989年的0.28增加到1999年的0.34。企业经理的收入是居民平均工资的60倍。公共服务部门的工资差异也非常大,护士的月平均工资只有500~700兹罗提,仅相当于医疗改革后新成立的地区性医疗保险基金经理工资的1/30。

  (四)劳资关系紧张。在一些新成立的私营企业中,工人缺乏必要的卫生和安全保障条件,就业合同得不到履行。在一些高失业地区,工人的工资低于法定的最低工资,工人不允许建立工会或从事工会活动。一些波兰学者认为,波兰目前的劳资关系类似于19世纪时的劳资紧张关系。

  (五)私有化过程中舞弊盛行。私有化过程中有两种舞弊方式:一是以低价出售国有资产,或在缺乏必要的招标程序的条件下出售国有资产;二是以国有银行的优惠贷款购买实行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股份。2002年5月,由TNS OBOP进行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大多数波兰民众对私有化的看法是负面的。关于私有化对于经济的影响,86%的被调查者认为私有化的影响不好,7%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影响是好的,7%的被调查者认为难说。关于如何描述私有化,41%的被调查者选择“掠夺”,33%的被调查者选择“低价出售”,18%的被调查者选择“出售”,8%的被调查者选择“难说”。

  (六)灰色经济的现金流量相当可观。关于波兰灰色经济的规模,估计不一。社会学家卡尔平斯基认为:“保守地估计,(波兰)灰色经济的现金流量约为2000亿兹罗提,但灰色经济的现金流量也可能为4000亿兹罗提。”

  波兰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波兰的经济转轨已经结束。这一说法尚难成立,因为波兰国有石油化工企业、煤矿和钢铁企业的改造尚未结束,银行部门的重组仍在进行。已私有化的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财务问题,如一度的私有化样板什切青造船厂由于负债过多而陷入破产。

  四 波兰经济转轨成功的奥秘

  波兰是中东欧国家中经济转轨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波兰经济转轨取得成功的原因值得探讨。波兰经济转轨的成功得益于下列因素:

  (一)波兰的经济转轨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它在1990年实行了痛苦的经济改革,放开了90%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波兰社会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变化。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普通民众都表现出了致力于经济改革的决心。波兰左右两股政治力量虽然在经济政策上不尽相同,但都致力于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无论是民主左翼联盟,还是团结选举联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市场改革的方向。波兰在1990年之后更换了11个总理,但都没有影响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二)波兰在经济转轨中注意听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看法,但并未完全照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张。曾任波兰政府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的科沃德科认为,这是波兰转轨成功的秘密。波兰并没有听从外国顾问的简单忠告,如波兰不赞成大规模私有化,不赞成固定汇率。尽管一些学者将东欧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国际金融组织的错误的药方,但是在制定经济政策的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本国政府。波兰现任总理贝尔卡也认为,波兰在经济转轨中没有照搬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对于转轨的简单化教条。波兰在经济转轨中实用主义占了上风,如在转轨初期实行贷款限额、工资增长税等政策。波兰的大众私有化的范围有限,而且受到了严格的监督。波兰在资本流动自由化上非常谨慎,采取了逐步放开的方式。

  (三)波兰在经济转轨中非常重视宏观经济的稳定,宏观经济的稳定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波兰成功遏制了恶性通货膨胀,保持了货币的稳定。1995年货币改革去掉了兹罗提的4个零,表明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目前,波兰的通货膨胀率已降到了一位数。

  (四)波兰在经济转轨中放开了价格,实行了贸易的自由化,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企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微观经济环境。1990年1月1日,波兰放开了90%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同时政府取消了外贸垄断,对国际贸易实行开放。波兰面对经互会解体和东方市场萎缩的状况,成功实现了贸易方向的重新调整。目前,波兰70%以上的贸易是与欧盟国家进行的。

  (五)波兰在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同时,鼓励新生私营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私有化和新生私营经济的发展提升了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私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中小企业成为了促进波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波兰国内虽然对外资参与战略性部门的私有化存在争议,但政府对此持开放的态度。目前,外国投资者控制着波兰银行资产的70%。波兰中央银行前行长曾指出人们不应当对此担心,因为重要的不在于归谁所有,而在于存款的安全。《金融时报》称波兰的银行部门成为了中东欧效率与稳定的典范。此外,波兰在国有企业改造中强调预算约束的硬化,迫使企业将非核心资产出售以求生存。

  (六)波兰转轨的外部环境较为有利。国际金融组织为波兰的转轨提供了10亿美元的稳定基金,促进了波兰经济的稳定。伦敦俱乐部和巴黎俱乐部减免了波兰所欠债务的50%,使波兰偿债负担大为减轻。欧盟等组织提供的技术援助有助于波兰的制度改革,使波兰的法律制度更接近于欧盟的标准。从1991年12月波兰与欧共体签署联系国协定到1998年3月波兰开始加入欧盟的谈判直至波兰2004年5月正式加入欧盟,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成为了促进波兰经济转轨的重要因素。贝尔卡认为,欧洲取向是波兰成功的主要动力,是制度演化的引擎。与欧盟签署的联系国协定和欧盟的共同法事实上限制了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主权,减少了犯严重错误的自由(注:Marek Belka,Lessons from Polish Transition,paper presented to the Seminar on Lessons and Challenges in Transition,Prague,22 September 2000.)。

  (七)波兰在经济转轨中强调政府的作用,尤其是政府在确保市场激励的有效性中的作用以及政府作为制度改革的领导者的作用。波兰政府注重经济学家的作用,巴尔采罗维奇和科沃德科两位经济学家都曾主导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于波兰经济体制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巴尔采罗维奇虽然在言词上强调其经济政策的自由主义特性,但在实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上采取了实用主义态度。例如,1990年实行的贷款限额、超额工资增长税等政策都偏离了正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注:Marek Belka,Lessons from Polish Transition,paper presented to the Seminar on Lessons and Challenges in Transition,Prague,22 September 2000.)。1993年年初,波兰实行了银行和企业金融改造法,国家介入了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改造进程。在科沃德科任副总理期间,“波兰战略”得以出台。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虽然来自左翼,但在经济政策上能够超越党派利益。2000年12月他任命自由联盟的巴尔采罗维奇为波兰中央银行行长,这项任命被波兰媒体称为是波兰人所获得的最好的圣诞礼物。2004年1月,巴尔采罗维奇对本届货币政策委员会工作进行了评价。他认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完成了宪法赋予的任务,保持了波兰货币的价值。价格的稳定有助于经济当事人做出适当的经济决策。货币政策委员会顶住各种压力,保持了央行的独立性,维护了货币的稳定,波兰社会对此评价颇高。

  波兰经济转轨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波兰经济仍面临许多问题,如近20%的失业率、农业部门的低效率以及未竟的社会领域的改革。两位数的失业率依然很高,创造就业机会的任务仍很艰巨。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1/4,但农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不足5%。1999年开始的养老、医疗和公共行政改革尚未完成,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公共财政的改革仍在继续。2004年5月1日,波兰正式加入欧盟,但这并不意味着转轨的结束,波兰的经济转轨将会持续下去,波兰在加入欧盟后能否实现经济的赶超尚有待观察。^

所有跟帖: 

波兰经济现在怎么样?这篇文章似乎只到2002年 -mingxiaot- 给 mingxiaot 发送悄悄话 mingxiao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4/2019 postreply 17:16:52

他们的目标:2020 年使波兰成为一个高效现代型经济国家, 人均收入水平将达到欧盟 27 国平均水平的 74% ~ 79% 。 -最接近太阳的人- 给 最接近太阳的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4/2019 postreply 17:21:43

好像人均GDP比中国高不少 -mingxiaot- 给 mingxiaot 发送悄悄话 mingxiao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4/2019 postreply 17:28:48

波兰是比较成功的例子,人均GDP比中国高一点。 -最接近太阳的人- 给 最接近太阳的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4/2019 postreply 17:33:06

小国转型还是相对容易一些,日本就比中国快得多。 -mingxiaot- 给 mingxiaot 发送悄悄话 mingxiao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4/2019 postreply 17:46:37

不过大国转型一旦完成,后劲儿要大得多 -mingxiaot- 给 mingxiaot 发送悄悄话 mingxiao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4/2019 postreply 17:49:18

波兰: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人口約3,863萬人; -bebe2014- 给 bebe2014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4/2019 postreply 18:24:2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