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31日在中国国民党北平守军将领傅作义投诚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进入北平城,平津战役结束。
北平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或北平沦陷(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政府方面)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平津战役的尾声。1949年1月15日,天津的中华民国国军(下简称“国军”)守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下称“解放军”)歼灭,北平的国军守军陷于绝境。16日,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邓宝珊代表总司令傅作义与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会面商谈和平,双方于21日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22日傅作义在协议上签字。22日,北平傅作义所部25万守军按协议陆续撤出市区,准备接受解放军改编。31日,解放军和平入城,平津战役结束。至此,中国共产党控制了华北主要城市及大片地区。毛泽东2月2日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2月3日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傅作义缺席(看到这里难以理解,一个打了败仗的家伙还闹情绪?后来再查查野史才明白了一点...)
傅出身晋军,在抗战中接触了共产党后被共产党的许多优点所吸引,治军开始模仿共产党(他根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制定了政治工作守则和十项纪律,在部队中设立政工干部...),引起阎锡山的猜忌,准备明升暗降,革去傅的兵权,蒋介石趁机分化晋军使得傅作义得以独立,从此傅对蒋感恩戴德,在内战中为他卖命,蒋也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在解放战争中从开始就以少胜多,多次击败占优势的解放军,大同集宁,张家口两次战役扭转了华北战场国民党军不利的局面,蒋介石在傅夺取张家口后认为内战大局以定,召开了伪国大,傅当时也得意忘形发表公开信致毛泽东,其中提到解放军自张家口撤退时狼狈不堪,很多战士口鼻喷血累死于道旁,对共产党挖苦讥讽无所不用其极,毛当时怒道:此仇不报非君子。这里补充一句:傅治军极严,每次军事会议后部下就不许回家,作战计划都是傅亲自坐飞机送蒋介石批准,所以没有发生过泄密。此战之后,聂荣臻由于屡次作战失利,刘少奇派彭真剥夺了他的指挥权。傅又派小股部队长途奔袭冀中军区,以一匹战马的损失,7战7捷,杀伤俘虏数百人,公审处决中共党政干部,销毁分发粮食6万余吨,炸毁各类工厂20座和工厂内的军火,被服等大量物资,又留书于司令员孙毅给毛泽东准备的卧室,无礼已极,并把此事拍成纪录片公之于众(执行此事的傅作义部骑兵旅长鄂友三因为有残害冀中军区非武装党政干部的罪行,因此在改编后仍被判处死刑,傅虽不满,也无可奈何),毛泽东为此批评了孙毅。涞水战役再次重创解放军,以7000余人的伤亡造成解放军超过一万人的损失,此战双方均拼全力死战,战斗结束后双方伏尸方圆几十里,两军战士在肉搏中刺死对方后两人尸身站立不倒的都有很多。傅部主力35军损失4000余人,一个师师长阵亡,丧失战斗力,全军重炮全毁,军长鲁英麟因此自杀;解放军则展开三查三整运动,杨得志做了检查,处分了师,旅级的干部多人。由于解放军在损失冀中的所有兵工厂后又在此战中损失大量重武器无法补充,傅作义却可以得到补充,因此解放军主力不得已退往察哈尔南部,傅大为得意,公开宣扬:无论如何今后和共产党作战可比当年和日本人打仗容易的太多了,认为将能够全歼晋察冀解放军,傅派出政工干部到各处训练民团,准备以点连线,建立包围网,由河北,绥远扩张蚕食解放区,解放军曾试攻由傅部政工干部白震驻守的宝昌(今太仆寺旗)以打破封锁,几千名野战军竟被一千民团依托工事击败(由于此前没有把握好政策,将驻守崇礼的国民党民团所有成员在投降后一律处决,所以宝昌和其他各地的民团才决定顽抗到底,白震解放后被委以重任,任内蒙古人民政府委员,参事,也体现了共产党的宽宏大度),如果不是林彪在辽沈战役后立即入关后果不堪设想。蒋介石希望傅撤往江南,傅不同意,认为可以把林彪打回东北(傅觉得自己以不到5万人从绥远起家,打得聂荣臻22万野战军,10万地方武装找不着北,那么现在以40万人对付四野应该不成问题),但傅军在和四野作战中则屡战屡败,不堪一击,嫡系35军被全歼和天津解放使得傅彻底放弃了继续顽抗的幻想,由于以前的战绩傅顾虑很多(傅名列战犯名单),但终于被宽大的政策感召放下了武器,这一事件体现了当年共产党的宽宏大度,当时傅军已经被孤立于几个据点,淮海战役已经结束,无处可逃,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北平和平解放也保护了这一历史古城。不过国共双方从此都不再提起傅的战功,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果国民党再出一个傅作义式的人物,有可能改写历史。
1月底,傅部开始撤出北平,部队换防时受到解放军的羞辱,一些部下向傅哭诉并前往南京,傅一怒之下,决定不出席入城式,从此闭门不出,2月8日,林彪、聂荣臻、叶剑英于北京饭店宴请傅作义、邓宝珊,叶安抚傅作义。1949年2月23日下午,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傅作义表明不想再做军事工作,想去黄河河套搞水利建设,毛泽东表示赞许。本来邓宝珊已经决定绥远起义,因北平解放时出城无故被扣数小时,受到羞辱,回到绥远后又受国民党的拉拢,思想动摇,因此8月28日,傅作义将军出行绥远组织投诚,9月19日,绥远投诚。这段时间傅作义会见了国民党代表徐永昌,徐永昌企图策反傅作义,但傅作义因为美国援助无望而不愿在美苏战争(即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贸然投向蒋中正。9月19日,即徐永昌在绥远最后一日,傅作义再度会见徐永昌,对徐痛哭,且为自己预留后路,向徐永昌递交了一份上蒋中正的呈文,在呈文以及和徐永昌的系列谈话中,傅作义称中共卖国,美苏战争的爆发不会远,建议轰炸电厂,认为中共不可能成功,还准备利用合作农场,将自己手下的干部放入农村,以寓兵于农,保存实力,待中共遇到困难时再打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作义任水利部长。此后傅部被编为人民解放军36,37军,抗美援朝时前往朝鲜作战,最后两个军拆散编入其他几个兵团。傅作义刚任水利部长时,水利部领导中却有人认为他是非共党人士,有意贬低、刁难他。傅作义到水利部会堂开会,有人故意把他的汽车转停到偏僻远处;对他以部长名义批示的文件,有不同意的表示。于是,傅作义对所有文件在看过之后,不加任何批示,而由钱正英批示,并形成惯例。
在“文革”初期,为保护傅作义的安全,周恩来建议他去住三零一医院或到外地去休养。但是,傅作义不愿意离开家。红卫兵来抄家,第一次抄家时,还用皮带抽打傅作义。周恩来闻讯后,立即派公安人员、警卫部队和水利部的人前来保护,才免于凌辱。 后来,傅作义因病住进医院。但是,医院造反派不让傅作义住高干病房,1966年12月的一天,周恩来亲自给北京医院打电话说:“应允许傅作义住高干病房,并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周恩来和毛泽东都多次指示保护傅作义所以他在文革中能够善终。傅作义始终精明过人,与人谈文革时说:“我不怕,我愿意在家里接受红卫兵的教育...其实我心里清楚,这场运动不是冲着我们这些人来的,和我们没有关系。” 傅的旧部在解放军各部队担任各级领导职务,但傅的弟弟留美水利专家傅作恭被他召回大陆后,被打成右派,在西北夹边沟劳改时饿死,死后大雪,几天后才被发现(幸好如此才留个全尸,当时被打成右派的哈佛大学博士董坚毅饿死后尸身即被分吃只剩一头),傅为此深恨共产党,曾秘密致书蒋介石表示愿协助蒋反攻大陆并附上大陆的机密情报作觐见礼(此事载于蒋的日记),但蒋表示不信任此人,最后无疾而终(可见叛徒到哪里都不招人待见)。傅的女儿傅冬菊当年秘密加入中共并劝父亲投降,文革时受到迫害向父亲求援,傅作义一口回绝并告诉女儿不要再来找他,1974年傅作义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