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一家,运10下马和航空发展根本无关,中国一直在自主发展军机

来源: hhspiny 2019-01-22 06:57:1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840 bytes)

作者并没有说应该一直做Y-10, 让Y-10商业化,而是说搞c919的第一步是重新开发Y-10来练手,降低风险

航空永远是军用带民用。决大部分核心技术都是为军用开发然后转用到民用上。发动机的核心机,电子控制,复合材料,更别说更基础的科学技术和技术人员了。没有美国军方和nasa就没有波音的民用飞机。中国下马了民用机,因为技术,人员,市场都没有,不可能有商业价值。但是从八十年代初,军用技术一直再做,不计成本,不计时间。我们仿照ws-10花了20年。我们也同样走过仿照(J-7 J-8 Su-27 H-6), 改进,自主设计(H-7,J-8II, J-10, J-31, J-20, H-x),一步一步摸索到现在的J-20.  所有的技术,所有的部件都是我们自己的。集中资源搞技术开发为军用,在市场技术成熟的时候转军用到民用,在这个之前,通过给波音空客生产部件来学习民机的经验,这是个非常正确的长期战略。 为什么我们能在几年吧C919搞出来,因为我们军用的技术和人员积累,航空部的研究所,生产厂,用的技术基础,核心人员都是从航空部各个地方调来的。我们能拿来就拿来,再拿来的基础上啃透,然后自己开发。

这中间我们犯的错误和问题是,对发动机的难度预期不够。电子控制,我们机缘巧合,通过以色列拿到了f-16那一代的四余度控制技术(所以美国禁止出口F-22)和鸭式前翼。 611拿到了幼狮的控制系统源代码,是一行一行啃出来(远比windows的源代码要长),然后再设计J-10的。但是发动机我们只拿到了60年代的英国斯贝的技术,对难度估计严重不足,花了20多年才仿照出来,而且可靠性不够,再花了近15年才拿出自己的设计,然后是90年代末俄国的AF-31,但是那也不是个好设计,特别是可靠性不行,不合适改为民用。所以发动机还是个短板。军用的都没有,何谈民用。软件你拿到代码,读懂了,就知道怎么搞你自己的,发动机你就是拿到了图纸和发动机,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搞,跟不知道如何造出来,更不知如何去改进. 只有一点一点的去试. 

军机拼得是技术,民机用的都是现成的技术,拼得的系统工程,可靠性,和成本。没有技术储备,你谈什么商业。如果你说中国放弃自主航空技术开发,那你就对不起航空部两代的技术人员的一辈子的心血.  我们当然走了弯路, 沈飞和西飞都在90年代有过一个飞机总装车间在造H-7 SU-27, 隔壁的在造大客车的历史, 但是随着国家有钱了,这样的日子早就过去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