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复片马的时候2000居民最后也只有500人留下来

来源: aebny 2019-01-02 16:41:3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582 bytes)
中国收复片马的时候2000居民最后也只有500人留下来.

1960年1月28日,我国与缅甸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缅甸政府自1961年6月4日,将片马、古浪、岗房归还中国。

一时间,片马,这个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边陲小镇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1961年初,为做好片马的接管工作,云南省委、省政府专门从怒江州、泸水县抽调40多名干部,由县委副书记沈锡荣带队,到昆明进行了2个多月的培训。回来后,他们全力以赴准备接管前的各项工作。

1961年6月4日清晨,一支由解放军、干部、筑路民工、马帮组成的队伍,冒着大雨从片马丫口东边的尧家坪出发,向片马开进。当队伍到达片马丫口时,缅方人员早已在此迎候。被任命为我国政府首席代表的沈锡荣和缅方代表举行交接签字仪式,双方在互赠纪念品后,缅方人员全部撤离出境。

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分离后,片马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经调查,片马地区在我接管前有500多户、2,400多人口。但令我方没有想到的是,接管人员走遍了片马所有村寨,看到虽房屋完好无损,却室室皆空,没见到一个人。当时,正是栽种插秧的农历“芒种”节令,但田野上除了开放着鲜艳花朵的大片罂粟之外,几乎没有其它农作物。

原来,在片马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前夕,一些亲英的敌对分子,打着“划界不划人”的旗号,采用威胁、欺骗等手段,强迫边民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全部外迁,留下的只是一座空城。但一些爱国爱乡的边民并没有相信这些人的欺骗和威胁,躲进深山老林,等待时机返回家园。

接管人员在进驻片马的当天,按照云南省委:“稳定人心,安定秩序,发展生产”的十二个字方针,以片马地区行政管理委员会的名义发布10条公告:保护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发展生产、实行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宗教寺庙、保护正当的宗教活动、免征税、免收公粮等。

公告贴出后,有些很快就被人揭走。几天后,开始有边民陆续回来。但他们一见到我接管人员就老远地躲开,而我接管人员则将盐巴、茶叶、火柴、布匹等边民急需的生活必需品用马帮运到片马,开办了商店、医院、电影院,免费给回来的边民看病、放映电影。很快,他们害怕的心理开始消除,一些上层头人也出现在街上,他们喜欢看电影,晚上不敢出来,我们的接管人员就白天给他们放映。有一次,一位教师的妻子来看电影,就她一个人,也给她放了一场,使她很感动。一些边民走在街上,开始主动上前与接管人员打招呼问好。当时,规定我军政人员不准随便进住民房,接管人员就将空房里的物品登记造册,妥善保管。摘水果、砍竹子都照价付钱,然后,通知主人来取钱,真正做到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些,边民们都看得一清二楚,各种谣言和中伤不攻自破。

 

有一位头人说:老百姓是“哑巴秤”,哪一个政府政策好,他们心里总会衡量的。

按中缅两国的协议规定,片马人民自由选择国籍的期限是3年。争取一部分边民分批分期地回来定居,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是我方工作人员努力的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些边民看清和认识了我党和政府的政策,他们怀念故土,思念祖国,开始回来与接管人员商谈回归的有关事宜。

傈僳族妇女普三才妈是第一个带头回迁的边民。她早年丧偶守寡,扶养着老母亲和一个孤儿,生活一贫如洗。她回迁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帮助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很快,她家的生活状况就开始好转。以后,她又被选为代表到昆明参观学习,让她大开眼界,更坚定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她积极向正处在彷徨之中的边民宣传自己所见所闻和党的政策,带动了更多的边民回迁定居。

工作最难做的是上层头人,他们怕我党的政策有变,担心搞阶级斗争,甚至担心回来后,把他们送到昆明有家不能回,经我方人员苦口婆心、推心置腹地做工作,终于消除了他们的疑虑,也争取到部分上层头人回迁定居。

到3年期限满,共有120户、500多边民回到祖国,宣告了亲英分子妄图在片马制造“无人区”阴谋的失败。改革开放后,片马修通了公路,百姓盖上新房,生活安康幸福。为此,当初一些因过多忧虑而贻误时机没有回来的边民感到万分遗憾,后悔莫及。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