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重庆国立交通大学本部成立后,共设电机系等五个学系。电机系设电力门和电讯门,属大学本科教育,当时学校还没有研究生教育。“但那时国际上电讯技术由于吸收了电子学、无线电学等学科的新发现和新发明而有许多新的突破,发展极为迅速。抗日战争的军事通信及后方的经济建设都迫切需要大批懂得高新通信技术并有独立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电信人才。本科教育难以胜任,研究生教育势在必行。当时重庆交大的正、副教授大都是刚从欧美各国留学归来的年轻学者,有些就是专攻电信技术的,他们带回了当时世界上电讯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交大如招收研究生,他们是研究生导师的合适人选。”1943年初,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交通大学与交通部电信总局、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中央电工器材厂合作,建立电信研究所。(教育部核准名称为“工科研究所电信学部,后改为电信研究所)”,张钟俊教授任主任。从此,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研究生培养基地。1943年为筹建期,1944年夏开始招收研究生。并陆续授予学位,领先于全国,在交通大学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大突破。
1943年电信研究所提出的培养目标是:“为配合时代之需要,养成有独立研究性之电工专才。”1948年具体化为“给大学电机系毕业生以二年电信工程学理上之训练,俾得有独立研究之能力。”电信研究所的培养方案参照国外大学研究院课程并结合国内电工界的需要。全部课程(当时称“学程”)分两年四学期完成(见表)。各课程(学程)讲授课程(共31学分),占学分总数的一半。专题研究论文必与各合作单位有关系并接受他们的委托进行。
课程 |
学分 |
修习学期数 |
总学分 |
磁电学(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
3 |
1 |
3 |
电磁波及天线(Wave Propagation and Electroacoustics) |
3 |
1 |
3 |
电声学(Electroacoustics) |
3 |
1 |
3 |
电信网络(Communication Network) |
3 |
2 |
6 |
工程电子学(Engineering Electronics) |
3 |
2 |
6 |
近代物理(Introduction to Modern Physics) |
3 |
2 |
6 |
无线电设计(Radio Design) |
2 |
2 |
4 |
专题研究(Seminar) |
5 |
4 |
20 |
论文(Thesis) |
3 |
3 |
9 |
总学分 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