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有人说李克用的13太保:认义子是五代各朝短命的一个因素

来源: 2018-09-17 13:49:09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中国古代为维持稳定的一大基础是儒家的君君臣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横行,君君臣臣一套思想没有多少人信奉。
很多将军都以认义子的方式来统领军队,特别是李克用。义子确实帮他很多。

可惜认义子, 可共苦,不能同甘,利益分配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他儿子的失败固然咎由自取,但这么多义子的存在也是一大因素。因为父亲的 义子们对继位的亲生儿子并没有多少感情, 反倒对义父传位给功劳少的亲儿子心存怨恨。就像李存勖,继位时年轻、没有多少功劳,只不过继位后确实有雄才大略。这种权利结构,使儿子的执政很难,优待义子们,义子们可能贪得无厌;不善待,被骂忘恩负义。更至命的是:这些义子往往像私家兵一样掌控一部分军队、镇守一个地区。

更可怜的是:义子一上台,经常是屠杀尽义父的亲生子孙。

另一例是:当时扬州一带的吴国由杨姓立国,后期徐温就像曹操一样掌权,徐温已传权给义子徐知浩(后改名李升,李煜的爷爷)。义子当权后还是屠杀尽徐温的亲生子孙。

总结来说:认义子可以锦上添花,使事业快速做大, 但埋下了个人血脉被灭绝的祸根,不如一开始就认命小局面。要做大就得有堂堂正正做大的理论体系,不然宁愿保持中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