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知乎:详细分析乾隆与继后乌拉那拉氏的关系

来源: 2018-09-03 20:51:3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作者:半夏微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307304/answer/4793029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了几个回答,大多数人都觉得那拉氏和乾隆感情不好,刚巧我最近对这个很感兴趣,查了一些资料,也来给大家张扬一下历史角落里的尘埃,或许会改变你的一些看法(以下月份都指农历)

1、我始终认为乾隆身为一代帝王,心中最爱不可能是个女人,要么是江山社稷,要么就是他自己。

两个理由:一是他一辈子风流得很,光是后妃都有40多个,要是算上大明湖畔夏雨荷那种,就数不清了;二是他在乎的是清朝千秋万代,至于后妃幸不幸福,根本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就算他特别宠爱谁,也是一时喜欢或相处得比较和谐而已。

2、富察皇后跟乾隆的感情比较特殊。

1727年,15岁的富察嫁给了16岁的乾隆,为嫡福晋,也算得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吧。那时乾隆还不是皇帝嘛,感情相对纯粹真挚。但也不要把这段感情看得太崇高了,因为早在富察氏前几年,12岁的乾隆就已经有侍妾(哲妃),后来又多了使女(高贵妃),他跟这两人也很有感情基础。哲妃和富察氏同在1728年生第一胎,到1731年为止,哲妃共生了两胎:大阿哥和二公主(1岁夭折);富察皇后生了三胎:大公主(2岁夭折)、二阿哥(9岁夭折)和三公主,这些孩子都是在乾隆登基之前生的,可惜哲妃在乾隆登基前两个月去世了。从入王府时间和生育时间来看,乾隆对哲妃和富察皇后的宠爱差不多,富察皇后胜在家世身份(嫡福晋)。

3、1734年3月,使女高氏突然被超拔为侧福晋,跟她爸治水升大官了有关(哲妃没家世超拔不了),也说明时为宝亲王的乾隆很喜欢高氏。注意,敲黑板,到了这一年的11月,16岁的那拉氏(继后)才进入宝亲王府成为侧福晋,这时候乾隆23岁了。《延禧攻略》和《如懿传》都是不符合史实的,前者说富察和那拉氏一前一后进王府,扯淡,她俩差了6岁好嘛!后者说那拉氏和乾隆青梅竹马,扯淡,乾隆娶富察氏时,那拉氏才9岁好吗!

除了那拉氏之外,这时候还有金氏(嘉贵妃)、苏氏(纯贵妃)和珂里叶特氏(愉妃)入府,三人都是乾隆的侍妾。只有苏氏(纯妃)在乾隆登基之前生了一个儿子(三阿哥),其他都没生孩子。《延禧攻略》里面说什么纯妃一直为傅恒守身如玉也是扯淡。必须提一下,那拉氏没生孩子算正常,因为她最小,16岁入府到乾隆登基才18岁,可能发育晚,也可能乾隆偏爱熟女。另外那几个都比她大4~5岁。

所以,那拉氏在乾隆登基的时候,被册封为娴妃,而高氏被封贵妃,属于正常,因为高氏确实在她之前入府,也在她之前成为侧福晋,而且有个得到重用的老爸。

4、1736年初,乾隆登基,这时候他已经有3个儿子1个公主(已夭折的不算)还有好多个嫔妃!你说乾隆对她们有真爱吗?也就是见一个爱一个,或者觉得哪个对自己做皇帝更有用罢了。不管如何,总之这一年他当上了皇帝,就算以前有过真爱,现在也都没有了。一切从零开始。

好了,乾隆爱谁?请看以下内容:

首先,高贵妃死得很早,要说乾隆多爱她也不见得,因为她死之后,乾隆把她家人都杀了。

其次,富察皇后死得也早(36岁),在高氏走后第3年去世了。死因估计是身体不好,加上心理受创,因为她的二阿哥9岁那年死了,1746年生了七阿哥,2岁不到又夭折了(生了4个,夭折了3个),而且她太早开始生孩子了(16岁第一胎),1728~1731三年生了3个,真太拼了,估计也是伤了身体。乾隆对她极可能是真感情,毕竟是发妻,

从王府就在一起,当时你十五我十六,都是最美好的年纪。可要说这爱有多深,那也未必。

别老拿乾隆在丧礼上的悲痛、暴躁来证明爱情了,他更可能是借着富察的葬礼来整顿朝野,巩固自己的帝王之位而已。也别老说乾隆给她写了多少诗了,如果这些诗是在富察皇后还活着的时候写的,还能够证明乾隆对她的爱,但她死后才写这么多,成百上千首?不觉得很刻意吗?这种诗与其说是写给富察皇后看,还不如说是写给全天下人看的,乾隆卖深情人设的嫌疑倒是比较大。

再次,必须说一下纯贵妃的事。自从高贵妃死了之后,她的位置就仅次于富察皇后,因为她生了2子1女,后来全部成年了,实在难得。1745年,在纯妃怀着公主的时候,乾隆册封她和娴妃为贵妃,册封典礼那天,纯妃名字可是排在娴妃前面的哦!当然很可能是因为这时候的娴妃还没生过孩子。只是很可惜,别人是母凭子贵,纯贵妃却被儿子拖累。1748年富察皇后去世,乾隆趁机发飙,发现大阿哥和三阿哥在丧礼上哭得不够认真,就取消了两个阿哥的继承权,至此之后纯妃再没生育,估计是被冷落了。

此外,还有嘉嫔,在富察皇后去世前,她已经生了3个儿子(只有第三个儿子夭折),本来生这么多儿子肯定能混个贵妃当当嘛,但是并没有,等到那拉氏晋升为皇贵妃之后,这个嘉妃才终于熬到了贵妃的位置,后来她在那拉氏当皇后期间又生了一个儿子(也成年了,牛!),但也就这样了,不过她因此获得了与乾隆合葬的入场券,成为最能生儿子且儿子最长寿(分别死于39岁、2岁、87岁和72岁)的英雄母亲。

王府里来的还有愉妃不错,虽然只生了一个儿子,但这个可是蛙哥呀!乾隆最欣赏的儿子。而且愉妃自己非常长寿,活到了78岁的高龄(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啊)!其他嫔妃大多是三四十岁就去世了。但乾隆对她也没多宠爱,一直都是妃位,去世后才被嘉庆以皇贵妃葬入妃寝园。可见,虽然乾隆喜欢五阿哥,但并没有爱屋及乌。

重点来了,乾隆宠爱那拉氏的实锤来了——

1、怀孕。

富察皇后去世不到半月,乾隆就下令把养心殿娴妃侍寝用的西耳房挪到了皇后所用的东耳房……还有这个骚操作?(根据装修档案记录进行的推测)如果说乾隆真爱富察皇后,但人走茶凉啊!要说乾隆不喜欢那拉氏,干嘛这么猴急呢?1750年娴皇贵妃封后,1751年怀孕,1752年生下长子,十二阿哥(继后32岁生头胎,且4年生三胎)。

继后和令妃有个相似的地方,与其他后妃都不同,都是先“快速”晋位,才开始生育。比如,哲妃、富察都是十几岁就开始生孩子,而纯妃、嘉妃则是因为好生养得到位份晋升,还有蛙哥的生母愉妃更不一样,即使五阿哥十分受乾隆看重,但愉妃自从乾隆十年(1745年)晋妃位后,一直到死也没再晋位份,就是死后才追封贵妃的,也没有与乾隆合葬。可见继后和令妃在乾隆心中,除了富察之后,也是格外不同的,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乾隆对女人的喜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从喜欢少女变成喜欢熟女。

2、封“摄六宫事皇贵妃”。

那拉氏被封为皇贵妃的礼仪十分盛大,颁诏恩款条数无人能超越。乾隆还令百官穿蟒袍补服庆贺她封皇贵妃,在清朝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这还能说乾隆不喜欢那拉氏吗?我看是非常喜欢,之前像是顾及富察皇后的情绪,掩饰住了自己对那拉氏的宠爱,等富察皇后一去世,就立马好上了。就连1745年还排在娴贵妃前面的纯妃,到了1748年就被挤到后面去了。

3、无子封后。

纯贵妃有2个儿子1个公主,嘉妃有3个儿子,而那拉氏皇后直到封后前一年1749年才生了一个公主,无子封后的情况非常少见,说是太后举荐她也挺莫名其妙,娘家虽然是大家族,但也没什么权势,她爹远不如高贵妃的爹官大,却照样一路升上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乾隆喜欢她,或者是其他嫔妃太差劲了。(提示:1745—1748仅仅三年时间,有个魏佳氏从贵人坐火箭升级成了令妃,同样是没生孩子。没孩子还升这么快的乾隆后妃只有那拉氏和令妃,真的很流弊!)

那为什么诏书上,乾隆要说封后是太后的意思呢?因为那拉氏封后那年是1750年,距离富察皇后去世还不满3年呢,才27个月,还在孝期呢,还天天说想念前皇后呢……这么快就大婚不好向天下百姓交代啊,那只好借太后过桥咯——大家好,我这么快续弦,是因为我孝顺,不是变心哦。乾隆还拼命写诗昭告天下——我真的真的真的很爱我的发妻的!看我写了成千上百多首诗可以作证啊,看我提拔了她全家也可以作证啊!但我个人觉得这份感情的真假也就五五开吧。毕竟皇帝嘛,是需要卖人设的,不然老百姓怎么崇拜你啊。

4、立太子的事。

乾隆可谓史上最克太子的皇帝,基本上他想要谁当太子,谁就会die得很快。先是富察皇后两个儿子,想立二阿哥,9岁夭折了,想立七阿哥,2岁夭折了,想立大阿哥,皇后葬礼上被剥夺了继承权,不到两年也die了,后来想立蛙哥,好吧,25岁也走了。等到真的要交接了,才发现二十几个儿子才剩5个了……

既然又提到了五阿哥,还得补充一句,那个《延禧攻略》真是扯淡,五阿哥养母怎么可能是令妃??传说是那拉氏哦。也就是说,如果五阿哥不是25岁就die了的话,熬过了乾隆就是他当皇帝了,那拉氏就会成为母后皇太后。所以是否立那拉氏的亲生儿子当太子对她来说都是无所谓的。很多太后都是这么操作得来的。

5、日常生活。

那拉氏1750年当上皇后,一共当了15年。1752年和1755年分别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3岁早夭),这位继后生孩子的节奏感不错,31岁第1胎,34第2胎,37第3胎,每隔三年生1个,没有霸占皇帝的宠爱,也不曾用生命去拼皇子。乾隆每次出去玩(南巡、狩猎、避暑)都会带着她,要是不喜欢也没必要带着,毕竟那时的那拉氏皇后也不年轻了。总之,在15年的皇后职业生涯里,那拉氏和乾隆一直合作愉快,后宫多了不少新人包括令妃、香妃这些,生了8个皇子4个皇女(那拉氏只占其中2个),足以说明那拉皇后不可能存在“嫉妒”之心,乾隆也确实做到了雨露均沾。仅从绵延子嗣这个业绩进行考核,那拉氏是非常称职的,难怪太后喜欢她,乾隆应该也是相当满意。

6、恩断义绝。

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还是带着那拉氏。这一年乾隆还给那拉氏办了一个隆重而盛大的48岁生日party。可是在南巡途中的某天,早上两人还一起吃早餐呢,晚上乾隆就让人把那拉氏偷偷送回皇宫去了。民间传说是当时已经56岁的乾隆不顾身体要zhao妓,那拉氏作为皇后履行了劝诫的指责,但乾隆不听反而当众打骂她,于是那拉氏剪断了自己的头发。那拉氏是满人,她当然知道断发的严重性了,但是她毅然决然这样做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估计两人之间的误会、猜疑早就存在了,只是这天出现了导火索。那拉氏可能是知道了某个真相?或者是乾隆做了极其荒唐的事?总之让她无法接受,宁愿放弃皇后的宝座,也要和乾隆恩断义绝。(难道她真的突然疯了?或者被人下蛊也是有可能的哟。)

根据南京博物馆“走进养心殿”特辑中展出的一份“十五阿哥请安折”的内容可知,那拉氏是清退身边的奴仆之后躲在房间剪发的。乾隆事后责罚了那几个宫女,斥责她们不能皇后说退下就退下,乾隆当时应该不知道具体原因或者装作不知道,只是说了句:“如此看来,她平日恨我极深。”

后来乾隆也做了一些挽回,比如送皇后回京途中依然以皇后礼相待,一个月后,给那拉氏的侄子升了官,但估计那拉氏不愿回头,于是三个月后,乾隆收回了皇后的所有册宝,并不是吵架之后马上就收回的。

7、死生不复相见。

1765年是那拉氏的人生转折点,她剪断了自己的头发,好像要出家为尼似的。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她发现了一些无法接受的事情,要么是她被人下蛊真的疯了,因为毕竟从1734年嫁入王府这31年来,她一直都很正常,当皇后的15年也算恪尽职守,也有自己的儿子,也不是嫉妒之人。如此刚毅敢“休了”皇帝的也就只有她和末代皇帝的妃子了,但溥仪的情况很特殊不能相比。

1766年三月,五阿哥去世,4个月后,那拉氏去世,据说死的时候很凄凉。他俩的死,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关系的。如果那拉氏真的是蛙哥养母的话,蛙哥的死讯就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了。乾隆只花了二百两就把她埋葬了,塞进了纯妃的墓室里。

关于那个墓穴的事,我今天看了国家宝藏节目,或许也是乾隆爱过那拉氏的证据吧。

话说纯妃曾经十分受宠,但后因儿子原因受冷落,1760年她病重,史官记载乾隆曾去探望,一次是在病重期间,一次是临终当日。其他妃嫔在这种时候都未得到过乾隆的探视,因为身为皇帝要避讳这些情况。可见乾隆对纯妃还是不一样的,但纯贵妃死后并没与乾隆合葬。据史学家称,因为乾隆裕陵只有7个馆位,除去乾隆自己那个,还有6个,当时已经葬入了富察皇后、高贵妃、哲妃和嘉妃了,只剩2个空位,一个空位要留给那拉氏皇后(当时还没被废),另一个空位是留给下一任皇帝的生母(以防万一不是嫡子继位的话),于是,乾隆给纯妃单独修了一个陵墓(真是不如死得早,晚了位置都没了……)

也就是说,乾隆的陵墓是预留了那拉氏位置的,但1765年那天继后突然“疯了”,她不当皇后了(类似闹离婚),乾隆挽回无效。第二年那拉氏就死了(估计是非正常死亡)。乾隆把她葬在了纯妃的陵墓里,看起来似乎是在羞辱她,但反观乾隆自己陵墓里那个空位,却也一直没给别人,最终与他合葬的只有5个后妃,而不是6个。

至于令妃合葬,完全因为她是下一任皇帝的生母。令妃太不要命,10年生6胎,而且那10年只有她一个人在生孩子,中间只有一个嫔生了个女儿,就没别人生的份。与那拉氏比起来,令妃并不具备“皇后”的素质,没能让乾隆雨露均沾。而且她一生下来就把孩子送给其他妃子养,过度生育把她自己的身体搞坏了,49岁就去世,跟那拉氏一样的年纪。也野史说是被毒死的,乾隆虽然宠爱她,但是发现了她的野心?怕她儿子当了皇帝以后出来作妖。

总之,历史上的令妃不可能跟魏璎珞那样大胆,她必定是一个特别能忍耐的人,是那种看起来特别柔顺的人,也可能是笑里藏刀的人,否则熬不到最后的。乾隆也总是以“柔嘉”来形容她。乾隆至死也没让她当皇后,不知道是因为发现了令妃的野心呢,还是怕她成了皇后的话,那裕陵里面的棺位就有可能要满了。

他最终在自己的墓穴里留下了一个空位,也许是因为心中某个人的位置,再也无人可以替代了。

---------------------------------------------------------------------------------------------------------------------------------------------------

原作者的回应:

富察皇后死后,娴妃挪寝殿的记录来自装修档案,有小伙伴说这不算证据,只是推测。是的,我想大声说一句:我这篇回答确实全部都是推测,谁要有标准答案麻烦发出来,好让大家解开这个历史谜团。

我也没当过大清的皇帝皇后,鬼知道他们想什么,我只能用自己的感情、生活经历和逻辑去猜想,能让俩夫妻闹得这么凶的事情,能让一个女人连至高的地位、家族的荣耀、子女的前途、丈夫的爱护都不要了的,只有那拉氏做到了,能让她这么毅然决然,要么是丈夫、婚姻、爱情、皇权都让她失望透顶直至绝望,要么是真的发疯了。

一句话,她曾经得到了全天下女人都梦想拥有的一切,却又亲手毁了这一切。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不是历史专家,只是对这段历史有兴趣,您有更完美的理解就直接再开一个回答,不必在评论里浪费口舌。大家有兴趣就看看,没兴趣就散了啊,千万不要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