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贴失的部分补上。[3、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开放后比较]

来源: ur3180 2018-01-26 10:34:4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806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ur3180 ] 在 2018-01-26 10:50:0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3、毛泽东时代与改革开放后比较

前26年,在多数领域有很大的速度优势,后26年在经济总量扩大后发展速度降低,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人为地贬低和否定毛泽东时代的高速发展,或者故意压低过去的发展速度。必须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真正自觉地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不至于在前进道路上犯颠覆性错误,不至于上敌对势力的当。

下面比较的不是发展总量,而是发展速度,共3个表:一是各类产品在两个时期的增长倍数;二是倍数悬殊的产品,在同一表格中难以体现,另列一个表格;三是GDP与几个基础性产品比较。

毛泽东时代几乎所有基础性产业领域,都取得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中国其他时期的速度,怎么单单GDP数字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和中国其他时期呢?难道GDP真的会与产品产量、实物财富的生产和增长反向而行?

各类产品产量的情况,在下面展开的具体数据比较中。

六、人口、产品产量发展速度的数据图表比较

1、从人口数量来看:

中国前26年:人口数量,1950年55196万人,1975年92420万人,是1950年的1.674倍。年均增长人口1488.96万人。

印度:人口数量,1950年35493万人,1975年59222万人,是1950年的1.669倍。年均增长人口949.16万人。

美国:人口数量,1950年15227万人,1975年21354万人,是1950年的1.40倍。年均增长人口245.08万人。

苏联:人口数量,1950年18008万人,1975年25439万人,是1950年的1.41倍。年均增长人口297.24万人。

日本:人口数量,1950年8290万人,1975年11157万人,是1950年的1.35倍。年均增长人口114.68万人。

西德:人口数量,1950年4785万人,1975年5983万人,是1950年的1.25倍。年均增长人口47.92万人。

英国:人口数量,1950年5062万人,1975年5593万人,是1950年的1.10倍。年均增长人口21.24万人。

法国:人口数量,1950年4174万人,1975年5271万人,是1950年的1.26倍。年均增长人口43.88万人。

中国后26年:人口数量,1979年97542万人,2004年129888万人,是1979年的1.33倍。年均增长人口1293.84万人。

民国时期20年[4](1923年找不到数字):人口数量,1928年47478.74万人,1948年46349.34万人。蒋介石1927年政变上台后,从1928年到1948年20年间,战乱不已,民不聊生,民国政府统计的人口绝对数量减少1129.4万人,年均减少人口56.47万人,垮台前的总人口数量,只是他上台时的97.62%。

年均增长数量排位:1.中国前26年1488.96万人;2.中国后26年1293.84万人;3.印度949.16万人;4.苏联297.24万人;5.美国245.08万人;6.日本114.68万人;7.西德47.92万人;8.法国43.88万人;9.英国21.24万人;10蒋介石20年年均增长是负数,-56.47万人。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674倍;2、印度1.669;3、苏联1.41倍;4、美国1.40倍;5、日本1.35倍;6、中国后26年1.33倍;7、法国1.26倍;8、西德1.25倍;9、英国1.10倍;蒋介石20年0.98倍。

毛泽东时代,在毛主席亲自倡导计划生育的背景下,人口增长仍排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第一位。平均每年增长近1500万,却被一些人说成饿殍遍野,饿死了几千万甚至上亿人口。以此逻辑,那些从没计划生育且人口增长远低于中国的国家该饿死多少?蒋介石统治20年,每年人口绝对量减少56万多,竟然被一些舆论鼓吹成“黄金时期”,还培养出一批所谓的民国粉。荒唐离谱到极点的谣言,成了谣翻当今世界的共识,到底是毛泽东时代的悲哀,还是谁的悲哀?

2、从发电量看:

中国前26年:发电量,1950年46亿度,1975年1958亿度,是1950年的42.57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8.33度,1975年211.86度,是1950年的25.43倍。

印度:发电量,1950年51亿度,1975年856亿度,是1950年的16.78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14.37度,1975年144.54度,是1950年的10.06倍。

美国:发电量,1950年3887亿度,1975年20009亿度,是1950年的5.15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2552.7度,1975年9370.14度,是1950年的3.67倍。

苏联:发电量,1950年912亿度,1975年10386亿度,是1950年的11.39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506.44度,1975年4082.71度,是1950年的8.06倍。

日本:发电量,1950年449亿度,1975年4758亿度,是1950年的10.60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541.62度,1975年4264.59度,是1950年的7.87倍。

西德:发电量,1950年445亿度,1975年3018亿度,是1950年的6.78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929.99度,1975年5044.29度,是1975年的5.42倍。

英国:发电量,1950年565亿度,1975年2720亿度,是1975年的4.81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1122.59度,1975年4860.61度,是1950年的4.33倍。

法国:发电量,1950年330亿度,1975年1853亿度,是1950年的5.62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790.61度,1975年3510.13度,是1950年的4.44倍。

中国后26年:发电量,1979年2820亿度,2004年22033亿度,是1979年的7.81倍。人均发电量,1979年289.11度,2004年1696.31度,是1979年的5.87倍。

民国时期26年:发电量,1923年6.44亿度(1928年12.35亿度),1948年44.98亿度,是1923年的6.98倍。人均发电量,2.6度,1948年9.7度,是20年前的3.73倍。

美国前26年:发电量,1923年713.99亿度,1948年3368.08亿度,是1923年的4.72倍。

从人均发电量来看,1950年中国不到印度的60%,到1975年中国是印度1.47倍,在这个根本性指标上,中国发电量人均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印度,怎么人均GDP就远远不如印度呢?印度那些没有电力拉动的人均GDP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中国与发达国家发电总量、人均发电量,1950年几乎就是有和没有的差别,美国人均发电量是中国的270多倍,到1975年仍是中国44倍多。直到改革开放后26年的2004年,中国人均发电量仍只有美国1975年人均发电量不到1/5,并成几倍低于几乎所有发达国家1975年的水平。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毛泽东时代所面对的极大落后差距,接下的是旧中国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当时都存在这种极大差距。不认识或是忘记了建国之初这个极大的落后差距,只记得毛泽东时代结束时仍处在经济落后状态,动不动就指责那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由此断定那一代人无能,或是选择的制度与道路不对,要么是极端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

从发电量增长速度来看,毛泽东时代的发展速度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这种超高速增长的现象,在所有工农业生产的物质产品中几乎都存在。那一代人付出了艰辛的奋斗和智慧,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罕见业绩。即使与中国的不同发展时期对比,毛泽东时代只有极个别领域稍低于后26年,总体发展速度也是最高的。看看下面的排位特别是图表,完全能够清晰地感受到。

发电量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42.57倍;2、印度16.78倍;3、苏联11.39;4、日本10.60倍;5、中国后26年7.81倍;6、西德6.78倍;7、扎伊尔5.83倍;8、法国5.62倍;9、美国5.15倍;10、英国4.81倍。

发电量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5.43倍;2、印度10.06倍;3、苏联8.06;4、日本7.87倍;5、中国后26年5.87倍;6、西德5.42倍;7、法国4.44倍;8、英国4.33倍;9、美国3.67倍。

中国三个历史阶段发电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42.57倍;2、中国后26年7.81倍;3、民国时期26年6.98倍。

一般说来,基数越小增长翻番越容易。民国时期基数最小,起点最低,按一般逻辑应当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但增长速度却是最低的。民国时期1943年总量最高,包括了日本占领区的发电量,当时为支持侵略战争而加速运转的工业机器。毛泽东时代几乎是爆炸式发展,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时期所有国家,也远高于中国之前之后的历史阶段。如此超高速发展,竟被一些人贬低为不如兵荒战乱的民国,真不知那些人的依据是什么?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3、从铁路货运量看:

中国:铁路货运量,1950年9983万吨,1975年88955万吨,是1950年的8.91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180.86公斤,1975年962.5公斤,是1950年的5.32倍。

印度:铁路货运量,1950年8000万吨,1975年19664万吨,是1950年的2.46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225.4公斤,1975年332.03公斤,是1950年的1.47倍。

美国:铁路货运量,1950年122800万吨,1975年126688万吨,是1950年的1.03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8064.62公斤,1975年5932.75公斤,是1975年的73.57%。

苏联:铁路货运量,1950年83430万吨,1975年362110万吨,是1950年的4.34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4632.94公斤,1975年14234.44公斤,是1950年的3.07倍。

日本:铁路货运量,1950年13570万吨,1975年14169万吨,是1950年的1.04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1636.91公斤,1975年1269.97公斤,是1950年的77.58%。

西德:铁路货运量,1950年22930万吨,1975年30173万吨,是1950年的1.32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4792.06公斤,1975年5043.12公斤,是1950年的1.05倍。

英国:铁路货运量,1950年30280万吨,1975年17645万吨,是1950年的58.27%。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6016.29公斤,1975年3152.02公斤,是1950年的52.39%。

法国:铁路货运量,1950年17350万吨,1975年22760万吨,是1950年的1.31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4156.68公斤,1975年4311.42公斤,是1950年的1.04倍。

中国后26年:铁路货运量,1979年111893万吨,2004年249017万吨,是1979年的2.23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79年1147.13万吨,2004年1917.17公斤,是1979年的1.62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8.91倍;2、苏联4.34倍;3、印度2.46倍;4、中国后26年2.23倍;5、西德1.32倍;6.、法国1.31倍;7、日本1.04倍;8、美国1.03倍;9、英国58.27%。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5.32倍;2.、苏联3.07倍;3、中国后26年1.62倍;4、印度1.47倍;5、西德1.05倍;6、法国1.04倍;7、日本77.58%;8、美国73.57%;9、英国52.39%。

4、从铁路货运周转量看

中国: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194.1亿吨公里,1975年4255.6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21.92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35.17吨公里,1975年460.46吨公里,是1950年的13.09倍。

印度: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394亿吨公里,1975年1348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4.18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111吨公里,1975年227.62吨公里,是1950年的2.05倍。

美国: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9977亿吨公里,1975年11462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1.15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6552.17吨公里,1975年5367.11吨公里,是1950年的81.0%。

苏联: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6023亿吨公里,1975年32365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5.37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334.46公斤,1975年1272.23公斤,是1950年的3.17倍。

日本: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333亿吨公里,1975年466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1.40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401.69吨公里,1975年417.68吨公里,是1950年的1.04倍。

西德: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431亿吨公里,1975年565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1.31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900.73吨公里,1975年944.34吨公里,是1950年的1.05倍。

英国: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362亿吨公里,1975年210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58.01%。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715.13吨公里,1975年375.47吨公里,是1950年的52.5%。

法国: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424亿吨公里,1975年656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1.55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1015.81吨公里,1975年1244.55吨公里,是1950年的1.23倍。

中国后26年:铁路货运周转量,1979年5598.7亿吨公里,2004年19288.8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3.45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79年537.98吨公里,2004年1485.03吨公里,是1979年的2.76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1.92倍;2、苏联5.37倍;3、印度4.18倍;4、中国后26年3.45倍;5、法国1.55倍;6、日本1.40倍;7、西德1.31倍;8、美国1.15倍;9、英国58.01%。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3.09倍;2、苏联3.17倍;3、中国后26年2.76倍;4、印度2.05倍;5、法国1.23倍;6、西德1.05倍;7、日本1.04倍;8、美国81%;9、英国52.5%。

5、从钢产量看:

中国前26年:钢产量,1950年61万吨,1975年2390万吨,是1950年的39.18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1.1公斤,1975年25.86公斤,是1950年的23.51倍。

印度:钢产量,1950年146万吨,1975年788万吨,是1950年的5.40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4.11公斤,1975年13.3公斤,是1950年的3.24倍。

美国:钢产量,1950年8785万吨,1975年10582万吨,是1950年的1.2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576.94公斤,1975年495.55公斤,是1950年的85.89%。

苏联:钢产量,1950年2733万吨,1975年14134万吨,是1950年的5.17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151.77公斤,1975年555.6公斤,是1950年的3.57倍。

日本:钢产量,1950年484万吨,1975年10231万吨,是1950年的21.14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58.38公斤,1975年917公斤,是1950年的17.18倍。

西德:钢产量,1950年1212万吨,1975年4041万吨,是1950年的3.33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253.29公斤,1975年675.41公斤,是1950年的2.67倍。

英国:钢产量,1950年1655万吨,1975年2010万吨,是1950年的1.21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326.95公斤,1975年359.38公斤,是1950年的1.1倍。

法国:钢产量,1950年865万吨,1975年2153万吨,是1950年的2.49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207.24公斤,1975年408.46公斤,是1950年的1.97倍。

中国后26年:钢产量,1979年3448万吨,2004年28291万吨,是1979年的8.21倍。人均钢产量,1979年35.35公斤,2004年217.81公斤,是1979年的6.16倍。

民国时期26年:钢产量,1923年3万吨,1948年7.6万吨,是1923年的2.53倍。人均钢产量,1928年0.06公斤,1948年0.16公斤(人口下降1000多万),是1928年的2.67倍。

美国前26年:钢产量,1923年4566.5万吨,1948年8041.3万吨,是1923年的1.76倍。

英国前26年:钢产量,1923年861.8万吨,1948年1511.5万吨,是1923年的1.75倍。

日本前26年:钢产量,1923年95.9万吨,1948年171.5万吨,是1923年的1.79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39.18倍;2、日本21.14倍;3、中国后26年8.21倍;4、印度5.40倍;5、苏联5.17倍;6、西德3.33倍;7、法国2.49倍;8、英国1.21倍;9、美国1.2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3.51倍;2、日本17.18倍;3、中国后26年6.16倍;4、苏联3.57倍;5、印度3.24倍;6、西德2.67倍;7、法国1.97倍;8、英国1.10倍;9、美国0.86倍。

中国3个历史阶段与其他国家(1923-1948,只有下述几个国家的数据)总量增长速度比较:1、中国前26年39.18倍;2、中国后26年8.21倍;3、民国时期26年2.53倍;4、日本前26年1.79倍;5、美国1.76倍;6、英国1.75倍。

 6、从原煤产量看:

中国前26年:原煤产量,1950年为0.43亿吨,1975年为4.82亿吨,是1950年的11.21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77.9公斤,1975年521.53公斤,是1950年的6.69倍。

印度:原煤产量,1950年为0.33亿吨,1975年为0.99亿吨,是1952年的3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92.97公斤,1975年167.17公斤,是1950年的1.8倍。

美国:原煤产量,1950年5.08亿吨,1975年5.86亿吨,是1950年的1.15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3336.18公斤,1975年2744.22公斤,是1950年的82.26%。

苏联:原煤产量,1950年2.61亿吨,1975年7.01亿吨,是1950年的2.69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1449.36公斤,1975年2755.61公斤,是1950年的1.90倍。

日本:原煤产量,1950年0.40亿吨,1975年0.19亿吨,是1950年的47.5%。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482.50公斤,1975年170.30公斤,是1950年的35.29%。

西德:原煤产量,1950年2.02亿吨,1975年2.20亿吨,是1950年的1.09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4221.53公斤,1975年3677.09公斤,是1950年的87.1%。

英国:原煤产量,1950年2.20亿吨,1975年1.29亿吨,是1950年的58.64%。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4346.11公斤,1975年2306.45公斤,是1950年的53.07%。

法国:原煤产量,1950年0.53亿吨,1975年0.27亿吨,是1950年的50.94%。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1269.77公斤,1975年512.24公斤,是1950年的40.34%。

中国后26年:原煤产量,1979年6.35亿吨,2004年19.92亿吨,是1979年的3.14倍。人均原煤产量,1979年651.00公斤,2004年1533.63公斤,是1979年的2.36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1.21倍;2、中国后26年3.14倍;3、印度3倍;4、苏联2.69倍;5、美国1.15倍;6、西德1.09倍;7、英国0.59倍;8、法国0.51倍;9、日本0.48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6.69倍;2、中国后26年2.36倍;3、苏联1.9倍;4、印度1.8倍;5、西德0.87倍;6、美国0.82倍; 7、英国0.53倍;8、法国0.4倍;9、日本0.35倍。

7、从原油产量看:

中国:原油产量,1950年为20万吨,1975年为7706万吨,是1950年的385.30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0.36公斤,1975年83.38公斤,是1950年的231.61倍。

印度:原油产量,1950年为25万吨,1975年为828万吨,是1950年的33.12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0.7公斤,1975年13.98公斤,是1950年的19.97倍。

美国:原油产量,1950年26671万吨,1975年263538万吨,是1950年的9.88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1751.55公斤,1975年12341.39公斤,是1950年的7.05倍。

苏联:原油产量,1950年3788万吨,1975年49080万吨,是1950年的12.96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210.35公斤,1975年1929.32公斤,是1950年的9.17倍。

日本:原油产量,1950年29万吨,1975年61万吨,是1950年的2.1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3.5公斤,1975年5.47公斤,是1950年的1.56倍。

西德:原油产量,1950年112万吨,1975年574万吨,是1950年的5.13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23.41公斤,1975年95.94公斤,是1950年的4.1倍。

英国:原油产量,1950年16万吨,1975年122万吨,是1950年的7.63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3.16公斤,1975年21.81公斤,是1950年的6.9倍。

法国:原油产量,1950年15万吨,1975年102万吨,是1950年的6.8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3.59公斤,1975年19.35公斤,是1950年的5.39倍。

中国后26年:原油产量,1979年10615万吨,2004年17587万吨,是1979年的1.66倍。人均原油产量,1979年108.82公斤,2004年135.4公斤,是1979年的1.24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385.3倍;2、印度33.12倍;3、苏联12.96倍;4、美国9.88倍;5、英国7.63;6.、法国6.8;7、西德5.13倍;8、日本2.1倍;9、中国后26年1.66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31.61倍;2、印度19.97倍;3、苏联9.17倍;4、美国7.05倍;5、英国6.9倍;6、法国5.39倍;7、西德4.1倍;8、日本1.56倍;9、中国后26年1.24倍。

中国与印度比较:1950年印度原油产量是中国的1.25倍,1975年中国是印度的9.31倍,总量增长速度中国是印度的16.63倍。1950年印度人均原油产量是中国的1.94倍,1975年中国是印度的5.96倍,人均增长速度中国是印度的11.6倍。无论从总量看还是从人均看,中国的发展速度都远远高于印度。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极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总量差距近10倍,人均差距近6倍,GDP竟然比中国还高,这个数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中国与美国比较:1950年美国原油产量是中国的1333.55倍,1975年是中国的34.2倍,总量增长速度中国是美国的38.49倍。1950年美国人均原油产量是中国的4865.42倍,1975年美国是中国的148.01倍,人均增长速度中国是美国的32.85倍。无论总量还是人均,中国增长速度都大大超越美国。最初的差距几乎是天文数字,经过26年艰苦奋斗大大缩小了差距。

8、从天然气产量看:

中国:天然气产量,1950年0.07亿立方米,1975年88.5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1264.29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0.01立方米,1975年9.58立方米,是1950年的958倍。

印度:天然气产量,1950年没有统计,1975年9亿立方米。人均天然气产量,1975年1.52立方米。

美国:天然气产量,1950年1779亿立方米,1975年5465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3.07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1168.32立方米,1975年2559.24立方米,是1950年的2.19倍。

苏联:天然气产量,1950年58亿立方米,1975年2889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49.81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32.21立方米,1975年1135.66立方米,是1950年的35.26倍。

日本:天然气产量,1950年0.7亿立方米,1975年28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40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0.84立方米,1975年25.1立方米,是1950年的29.88倍。

法国:天然气产量,1950年2.5亿立方米,1975年76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30.4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5.99立方米,1975年144.19立方米,是1950年的24.07倍。

中国后26年:天然气产量,1979年141.50亿立方米,2004年414.60亿立方米,是1979年的2.93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79年14.51立方米,2004年31.92立方米,是1979年的2.2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264.29倍;2、苏联49.81倍;3、日本40倍;4、法国30.4倍;5、美国3.07倍;6、中国后26年2.93倍。(印度、英国没有完整数据)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958倍;2、苏联35.26倍;3、日本29.98倍;4、法国24.07倍;5、中国后26年2.2倍;6、美国2.19倍。

9、从水泥产量看:

中国:水泥产量,1950年141万吨,1975年4626万吨,是1950年的32.81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2.55公斤,1975年50.05公斤,是1950年的19.63倍。

印度:水泥产量,1950年266万吨,1975年1624万吨,是1950年的6.11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7.49公斤,1975年27.42公斤,是1950年的3.66倍。

美国:水泥产量,1950年3872万吨,1975年6182万吨,是1950年的1.6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254.29公斤,289.5公斤,是1950年的1.14倍。

苏联:水泥产量,1950年1019万吨,1975年12206万吨,是1950年的11.98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56.59公斤,1975年479.81公斤,是1950年的8.48倍。

日本:水泥产量,1950年446万吨,1975年6552万吨,是1950年的14.69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53.8公斤,1975年587.25公斤,是1950年的10.92倍。

西德:水泥产量,1950年1088万吨,1975年3350万吨,是1950年的3.08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227.38公斤,1975年559.92公斤,是1950年的2.46倍。

英国:水泥产量,1950年991万吨,1975年1689万吨,是1950年的1.7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195.77公斤,1975年301.98公斤,是1950年的1.54倍。

法国:水泥产量,1950年742万吨,1975年2971万吨,是1950年的4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177.77公斤,1975年563.65公斤,是1950年的3.17倍。

中国后26年:水泥产量,1979年7390万吨,2004年96682万吨,是1979年的13.08倍。人均水泥产量,1979年75.76公斤,2004年744.35公斤,是1979年的9.83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32.81倍;2、日本14.69倍;3、中国后26年13.08倍;4、苏联11.98倍;5、印度6.11倍;6、法国4倍;7、西德3.08倍;8、英国1.7倍;9、美国1.6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9.63倍;2、日本10.92倍;3、中国后26年9.83倍;4、苏联8.48倍;5、印度3.66倍;6、法国3.17倍;7、西德2.46倍;8、英国1.54倍;9、美国1.14倍。

10、从黄金和外汇储备量看:

中国:黄金储备,1950年14.15吨[5],1975年362.24吨,是1950年的25.6倍。人均黄金储备,1950年0.0000256公斤,1975年0.000392公斤,是1950年的15.31倍。外汇储备,1950年1.39亿美元,1975年8.99亿美元,是1950年的6.47倍。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0.25美元,1975年0.97美元,是1950年的3.88倍。

印度:黄金储备,1950年219.5吨,1975年209.2吨,是1950年的95.3%。人均黄金储备,1950年0.000618公斤,1975年0.000353公斤,是1950年的57.1%。外汇储备,1950年18.1亿美元,1975年8.41亿美元,是1950年的46.5%。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5.1美元,1975年1.42美元,是1950年的27.8%。

美国:黄金储备,1950年20279吨,1975年8295.3吨,是1950的40.9%。人均黄金储备,1950年0.1331779公斤,1975年0.0388466,是1950年的29.2%。外汇储备,1950年14.5亿美元,1975年0.8亿美元,是1950年的5.5%。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9.52美元,1975年0.37美元,是1950年的3.89%。

日本:黄金储备,1950年105.7吨,1975年637.2吨,是1950年的6.03倍。人均黄金储备,1950年0.0013公斤,1975年0.0057公斤,是1950年的4.39倍。外汇储备,1950年5.98亿美元,1975年106.27亿美元,是1950年的17.77倍。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7.21美元,1975年95.25美元,是1950年的13.21倍。

西德:黄金储备,没有1950年的数据,1975年3549.4吨。外汇储备,1950年1.9亿美元,1975年226.66亿美元,是1950年的119.29倍。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3.97美元,1975年378.84美元,是1950年的95.43倍。

英国:黄金储备,1950年2578吨,1975年632.8吨,是1950年的24.55%。人均黄金储备,1950年0.051公斤,1975年0.011公斤,是1950年的22.18%。外汇储备,1950年5.81亿美元,1975年34.29亿美元,是1950年的5.9倍。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11.48美元,1975年61.31美元,是1950年的5.34倍。

法国:黄金储备,1950年588.3吨,1975年3047吨,是1950年的5.18倍。人均黄金储备,1950年0.014公斤,1975年0.058公斤,是1950年的4.13倍。外汇储备,1950年1.29亿美元,1975年74.42亿美元,是1950年的57.69倍。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3.09美元,1975年141.19美元,是1950年的45.69倍。

中国后26年:黄金储备,1979年1280吨,2004年1929吨,是1979年的1.51倍。人均黄金储备,1979年0.013公斤,2004年0.15公斤,是1979年的1.15倍。外汇储备,1979年8.4亿美元,2004年6099.32亿美元,是1979年的726.11倍。人均外汇储备,1979年0.86美元,2004年469.58美元,是1979年的546.03倍。

黄金储备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5.6倍;2、日本6.03倍;3、法国5.18倍;4、中国后26年1.51倍;5、印度0.95倍;6、美国0.41倍;7、英国0.25倍。

黄金储备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5.31倍;2、日本4.39倍;3、法国4.13倍;4、中国后26年1.15倍;5、印度0.57倍;6、美国0.29倍;7、英国0.22倍。

外汇储备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后26年726.11倍;2、西德119.29倍;3、法国57.69倍;4、日本17.77倍;5、中国前26年6.47倍;6、英国5.09倍;7、印度0.47倍;8、美国0.06倍。

外汇储备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后26年546.03倍;2、西德95.43倍;3、法国45.69倍;4、日本13.21倍;5、英国5.34倍;6、中国前26年3.88倍;7、印度0.28倍;8、美国0.04倍。

11、从粮食产量看:

中国:粮食产量,1950年13212.5万吨,1975年28415.5万吨,是1950年的2.15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239.37公斤,1975年307.46公斤,是1950年的1.28倍。

印度:粮食产量,1950年为5865万吨,1975年为14070万吨,是1950年的2.4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165.24公斤,1975年237.58公斤,是1950年的1.44倍。

美国:粮食产量,1950年15235万吨,1975年29520万吨,是1950年的1.94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1000.53公斤,1975年1382.41公斤,是1950年的1.38倍。

苏联:粮食产量,1950年9890万吨,1975年15865万吨,是1950年的1.6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549.2公斤,1975年623.65公斤,是1950年的1.14倍。

日本:粮食产量,1950年1810万吨,1975年1890万吨,是1950年的1.04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218.34公斤,1975年169.4公斤,是1950年的77.58%。

西德:粮食产量,1950年1590万吨,1975年2350万吨,是1950年的1.48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332.29公斤,1975年392.78公斤,是1950年的1.18倍。

英国:粮食产量,1950年1010万吨,1975年1505万吨,是1950年的1.49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199.53公斤,1975年269.09公斤,是1950年的1.35倍。

法国:粮食产量,1950年1690万吨,1975年3730万吨,是1950年的2.21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407.52公斤,1975年707.65公斤,是1950年的1.74倍。

中国后26年:1979年33211.5万吨,2004年46946.9万吨,是1950年的1.41倍。人均粮食产量,1979年340.48公斤,2004年361.44公斤,是1979年的1.06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坦桑尼亚4.05倍;2、印度2.4倍;3、法国2.21倍;4、中国前26年2.15倍;5、美国1.94倍;6、苏联1.6倍;7、英国1.49倍;8、扎伊尔1.42倍;9、中国后26年1.41倍;10、西德1.18倍;11、日本1.04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法国1.74倍;2、印度1.44倍;3、美国1.38;4、英国1.35倍;5、中国前26年1.28倍;6、西德1.18倍;7、苏联1.14倍;8、中国后26年1.06倍;9、日本0.78倍。(坦桑尼亚、扎伊尔没有数据)

12、从棉花产量看:

中国:棉花产量,1950年69.2万吨,1975年452.1万吨,是1950年6.53倍。人均棉花产量,1950年1.25公斤,1975年4.89公斤,是1950年的3.91倍。

印度:棉花产量,1950年59.3万吨,1975年119.3万吨,是1950年的1.01倍。人均棉花产量,1950年1.67公斤,1975年2.01公斤,是1950年的1.2倍。

美国:棉花产量,1950年217.1万吨,1975年180.7万吨,是1975年的0.83倍。人均棉花产量,1950年14.26公斤,1975年8.46公斤,是1950年的0.59倍。

苏联:棉花产量,1950年118万吨,1975年264.8万吨,是1950年的2.44倍。人均棉花产量,1950年6.55公斤,1975年10.41公斤,是1950年的1.59倍。

中国后26年:棉花产量,1979年220.7万吨,2004年632.4万吨,是1979年的2.87倍。人均棉花产量,1979年2.26公斤,2004年4.87公斤,是1979年的2.15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6.53倍;2、中国后26年2.87倍;3、苏联2.44倍;4、印度1.01倍;5、美国0.83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3.91倍;2、中国后26年2.15倍;3、苏联1.59倍;4、印度1.2倍;5、美国0.59倍。

13、从灌溉面积看

中国前26年:1975年耕地面积149562万亩,灌溉面积64926万亩,占总面积的43.1%。

印度:1975年耕地面积250800万亩,灌溉面积48450万亩,占总面积的19.31%。

美国:1975年耕地面积313854万亩,灌溉面积24750万亩,占总面积的7.89%。

苏联:1975年耕地面积348311万亩,灌溉面积21750万亩,占总面积的6.24%。

日本:1975年耕地面积8360万亩,灌溉面积4013万亩,占总面积的48%。

西德:1975年耕地面积12089万亩,灌溉面积465万亩,占总面积的3.85%。

英国:1975年耕地面积10472万亩,灌溉面积129万亩,占总面积的1.23%。

法国:1975年耕地面积28215万亩,灌溉面积840万亩,占总面积的2.98%。

中国后26年:2004年耕地面积195058.8万亩,灌溉面积81717.6万亩,占总面积的41.89%。

耕地灌溉面积占比排位:1、日本48%;2、中国前26年43.1%;3、中国后26年41.89%;4、印度19.3%;5、美国7.89%;6、苏联6.24%;7、西德3.85%;8、法国2.98%;9、英国1.23%。

14、从化肥产量看:

中国:化肥产量,1950年1.5万吨,1975年524.7万吨,是1950年的349.8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0.03公斤,1975年5.68公斤,是1950年的189.33倍。

印度:化肥产量,1950年2万吨,1975年183万吨,是1950年的91.5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0.056公斤,1975年3.09公斤,是1950年的55.18倍。

美国:化肥产量,1950年426万吨,1975年1822万吨,是1950年的4.28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27.98公斤,1975年85.32公斤,是1950年的3.05倍。

日本:化肥产量,1950年64万吨,1975年215万吨,是1950年的3.36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7.72公斤,1975年19.27公斤,是1950年的2.5倍。

西德:化肥产量,1950年184万吨,1975年376万吨,是1950年的2.04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38.45公斤,1975年62.84公斤,是1950年的1.63倍。

英国:化肥产量,1950年56万吨,1975年153万吨,是1950年的2.73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11.06公斤,1975年27.36公斤,是1959年的2.47倍。

法国:化肥产量,1950年165万吨,1975年435万吨,是1950年的2.64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39.53公斤,1975年82.53公斤,是1950年的2.09倍。

中国后26年:1979年1065.4万吨,2004年4804.8万吨,是1979年的4.51倍。人均化肥产量,1979年10.92公斤,2004年36.99公斤,是1979年的3.39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349.8倍;2、印度91.5倍;3、中国后26年4.51倍;4、美国4.28倍;5、日本3.36倍;6、英国2.73倍;7、法国2.64倍;8、西德2.04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89.33倍;2、印度55.18倍;3、中国后26年3.39倍;4、美国3.05倍;5、日本2.5倍;6、英国2.47倍;7、法国2.09倍;8、西德1.63倍。

15、从糖产量看:

中国:糖产量,1950年24万吨,1975年341万吨,是1950年的14.21倍。人均糖产量,1950年0.43公斤,1975年3.69公斤,是1950年的8.58倍。

印度:糖产量,1950年124万吨,1975年505万吨,是1950年的4.07倍。人均糖产量,1950年3.49公斤,1975年8.53公斤,是1950年的2.44倍。

美国:糖产量,1950年226万吨,1975年568万吨,是1950年的2.51倍。人均糖产量,1950年14.84公斤,1975年26.6公斤,是1950年的1.79倍。

苏联:糖产量,1950年274万吨,1975年820万吨,是1950年的2.99倍。人均糖产量,1050年15.22公斤,1975年32.23公斤,是1950年的2.12倍。

日本:糖产量,1950年4万吨,1975年46万吨,是1950年的11.5倍。人均糖产量,1950年0.48公斤,1975年4.12公斤,是1950年的8.59倍。

西德:糖产量,1950年102万吨,1975年257万吨,是1950年的2.52倍。人均糖产量,1950年21.32公斤,1975年42.96公斤,是1950年的2.01倍。

英国:糖产量,1950年76万吨,1975年72万吨,是1950年的94.74%。人均糖产量,1950年15.01公斤,1975年12.87公斤,是1950年的85.76%。

法国:糖产量,1950年143万吨,1975年298万吨,是1950年的2.08倍。人均糖产量,1950年34.26公斤,1975年56.54公斤,是1950年的1.65倍。

中国后26年:糖产量,1979年250万吨,2004年1034万吨,是1979年的4.14倍。人均糖产量,1979年2.56公斤,2004年7.96公斤,是1979年的3.11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4.21倍;2、日本11.5倍;3、中国后26年4.14倍;4、印度4.07倍;5、苏联2.99倍;6、西德2.52倍;7、美国2.51倍;8、法国2.08倍;9、英国0.95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日本8.59倍;2、中国前26年8.58倍;3、中国后26年3.11倍;4、印度2.44倍;5、苏联2.12倍;6、西德2.01倍;7、美国1.79倍;8、法国1.65倍;9、英国0.86倍。

16、从水产品产量看:

中国:水产品产量,1950年91万吨,1975年441万吨,是1950年的4.85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1.65公斤,1975年4.77公斤,是1950年的2.89倍。

印度:水产品产量,1950年82万吨,1975年233万吨,是1950年的2.84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2.31公斤,1975年3.93公斤,是1950年的1.7倍。

美国:水产品产量,1950年260万吨,1975年280万吨,是1950年的1.08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17.07公斤,1975年13.11公斤,是1950年的76.8%。

苏联:水产品产量,1950年163万吨,1975年997万吨,是1950年的6.12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9.05公斤,1975年39.19公斤,是1950年的4.33倍。

日本:水产品产量,1950年337万吨,1975年1052万吨,是1950年的3.12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40.65公斤,1975年94.29公斤,是1950年的2.32倍。

西德:水产品产量,1950年55万吨,1975年44万吨,是1950年的80%。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11.49公斤,1975年7.47公斤,是1950年的64.98%。

英国:水产品产量,1950年99万吨,1975年98万吨,是1950年的98.99%。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19.56公斤,1975年17.52公斤,是1950年的89.58%。

法国:水产品产量,1950年51万吨,1975年81万吨,是1950年的1.59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12.22公斤,1975年15.37公斤,是1950年的1.26倍。

中国后26年:水产品产量,1979年430.5万吨,2004年4246.6万吨,是1979年的9.86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79年4.41公斤,2004年32.69公斤,是1979年的7.41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后26年9.86倍;2.苏联6.12倍;3.中国前26年4.85倍;4.日本3.12倍;5.印度2.84倍;6.法国1.59倍;7.美国1.08倍;8.英国0.99倍;9.西德0.8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后26年7.41倍;2.苏联4.33倍;3.中国前26年2.89倍;4.日本2.32倍;5.印度1.7倍;6.法国1.26倍;7.英国0.9倍;8.美国0.77倍;9.西德0.65倍。

17、从铁路营业里程看:

中国前26年: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2.22万公里,1975年4.86万公里,是1975年的2.19倍。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00004公里,1975年0.000053公里,是1950年的1.33倍。

印度: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5.58万公里,1975年6.03万公里,是1950年的1.08倍。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00016公里,1975年是0.000102,是1950年的63.8%。

美国: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36.42万公里,1975年33.13万公里,是1950年的91%。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002392公里,1975年0.001551公里,是1950年的64.9%。

苏联: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11.69万公里,1975年13.83万公里,是1950年的1.18倍。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65公里,1975年0.54公里,是1950年的83.08%。

日本: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1.98万公里,1975年2.13万公里,是1950年的1.08倍。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24公里,1975年0.19公里,是1950年的79.17%。

西德: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3.04万公里,1975年2.88万公里,是1950年的94.74%。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64公里,1975年0.48公里,是1950年的75.21%。

英国: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3.14万公里,1975年1.81万公里,是1950年的57.64%。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62公里,1975年0.32公里,是1950年的51.61%。

法国: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4.13万公里,1975年3.43万公里,是1950年的83.05%。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99公里,1975年0.65公里,是1950年的65.73%。

中国后26年:铁路营业里程,1979年5.3万公里,2004年7.44万公里,是1979年的1.4倍。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79年0.05公里,2004年0.06公里,是1979年的1.06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19倍;2.中国后26年1.4倍;3.苏联1.18倍;4.日本1.08倍;4.印度1.08倍;5.西德0.95倍;6.美国0.91倍;7.法国0.83倍;8.英国0.58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33倍;2.中国后26年1.06倍;3.苏联0.83倍;4.日本0.79倍;5.西德0.75倍;6.法国0.66倍;7.美国0.65倍;8.印度0.63倍;9.英国0.52倍。

18、从公路里程看:

中国前26年:公路里程,1950年9.96万公里,1975年78.36万公里,是1950年的7.87倍。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0.18公里,1975年0.85公里,是1950年的4.71倍。

印度:公路里程,1950年38万公里,1975年没有统计数据。

美国:公路里程,1950年533万公里,1975年618万公里,是1950年的1.16倍。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35公里,1975年28.94公里,是1950年的82.69%。

苏联:公路里程,1950年155万公里,1975年140万公里,是1950年的90.32%。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8.6公里,1975年5.5公里,是1950年的63.99%。

日本:公路里程,1950年没有统计数据,1975年107万公里。

西德:公路里程,1950年25万公里,1975年46万公里,是1950年的1.84倍。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5.22公里,1975年7.69公里,是1950年的1.47倍。

英国:公路里程,1950年30万公里,1975年34万公里,是1950年的1.13倍。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5.93公里,1975年6.08公里,是1950年的1.03倍。

法国:公路里程,1950年72万公里,1975年148万公里,是1950年的2.06倍。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17.25公里,1975年28.98公里,是1950年的1.63倍。

中国后26年:公路里程,1979年87.58万公里,2004年187.07万公里,是1979年的2.14倍。人均公路里程,1979年0.9公里,2004年1.44公里,是1979年的1.6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7.87倍;2.中国后26年2.14倍;3.法国2.06倍;4.西德1.84倍;5.美国1.16倍;6.英国1.03倍;7.苏联0.9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4.71倍;2.法国1.63倍;3. 中国后26年1.6倍;4.西德1.47倍;5.英国1.03倍;6.美国0.83倍;7.苏联0.64倍。

19、从民用汽车拥有量看:(国外统计叫商用车,不含个人轿车)

中国前26年: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5.43万辆,1975年91.77万辆,是1950年的16.9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00098辆,1975年0.00099辆,是1950年的10.1倍。

印度: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11万辆,1975年48万辆,是1950年的4.36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0031辆,1975年0.00081辆,是1950年的2.61倍。

美国: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883万辆,1975年2484万辆,是1950年的2.81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58辆,1975年0.116辆,是1950年的2.01倍。

苏联: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228万辆,1975年512万辆,是1950年的2.25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13辆,1975年0.02辆,是1950年的1.55倍。

日本: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17万辆,1975年1088万辆,是1950年的64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021辆,1975年0.098辆,是1950年的46.44倍。

西德: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56万辆,1975年129万辆,是1950年的2.3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12辆,1975年0.022辆,是1950年的1.8倍。

英国: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99万辆,1975年191万辆,是1950年的1.93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2辆,1975年0.034辆,是1950年的1.7倍。

法国: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74万辆,1975年213万辆,是1950年的2.88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18辆,1975年0.04辆,是1950年的2.24倍。

中国后26年:民用汽车拥有量,1979年155.49万辆,2004年2693.71万辆,是1979年的17.32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79年0.0016辆,2004年0.021辆,是1979年的12.96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日本64倍;2.中国后26年17.32倍;3.中国前26年16.9倍;4.印度4.36倍;5.法国2.88倍;6.美国2.81倍;7.西德2.3倍;8.苏联2.25倍;9.英国1.93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日本46.44倍;2.中国后26年12.96倍;3.中国前26年10.1倍;4.印度2.61倍;5.法国2.24倍;6.美国2.01倍;7.西德1.8倍;8.英国1.7倍;9.苏联1.55倍。

20、从棉纱产量来看:

中国前26年:棉纱产量,1950年43.7万吨,1975年210.8万吨,是1950年的4.82倍。人均棉纱产量,1950年0.79公斤,1975年2.28公斤,是1950年的2.89倍。

印度:棉纱产量,1950年53万吨,1975年103万吨,是1950年的1.94倍。人均棉纱产量,1950年1.49公斤,1975年1.74公斤,是1950年的1.17倍。

美国:棉纱产量,1950年180万吨,1975年110万吨,是1950年的61.11%。人均棉纱产量,1950年11.82公斤,1975年5.15公斤,是1950年的43.57%。

苏联:棉纱产量,1950年66万吨,1975年157万吨,是1950年的2.38倍。人均棉纱产量,1950年3.67公斤,1975年6.17公斤,是1950年的1.68倍。

日本:棉纱产量,1950年24万吨,1975年46万吨,是1950年的1.92倍。人均棉纱产量,1950年2.89公斤,1975年4.12公斤,是1950年的1.43倍。

西德:棉纱产量,1950年28万吨,1975年19万吨,是1950年的67.85%。人均棉纱产量,1950年5.85公斤,1975年3.18公斤,是1950年的54.28%。

英国:棉纱产量,1950年43万吨,1975年13万吨,是1950年的30.23%。人均棉纱产量,1950年8.49公斤,1975年2.32公斤,是1950年的27.38%。

法国:棉纱产量,1950年25万吨,1975年23万吨,是1950年的92%。人均棉纱产量,1950年5.99公斤,1975年4.36公斤,是1950年的72.85%。

中国后26年:棉纱产量,1979年263.5万吨,2004年1291.3万吨,是1979年的4.9倍。人均棉纱产量,1979年2.7公斤,2004年9.94公斤,是1979年的3.68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后26年4.9倍;2.中国前26年4.82倍;3.苏联2.38倍;4.印度1.94倍;5.日本1.92倍;6.法国0.92倍;7.西德0.67倍;8.美国0.61倍;9.英国0.3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后26年3.68倍;2.中国前26年2.89倍;3.苏联1.68倍;4.日本1.43倍;5.印度1.17倍;6.法国0.92倍;7.西德0.54倍;8.美国0.44倍;9.英国0.27倍。

21、从机制纸及纸板产量看:

中国前26年: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14万吨,1975年341万吨,是1950年的22.73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0.25公斤,1975年3.69公斤,是1950年的14.76倍。

印度: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9万吨,1975的88万吨,是1950年的9.78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0.25公斤,1975年1.49公斤,是1950年的5.94倍。

美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1094万吨,1975年4468万吨,是1950年的4.08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71.85公斤,1975年209.23公斤,是1950年的2.91倍。

苏联: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119万吨,1975年820万吨,是1950年的6.89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6.61公斤,1975年32.23公斤,是1950年的4.88倍。

日本: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69万吨,1975年1360万吨,是1950年的19.71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8.32公斤,1975年121.9公斤,是1950年的14.65倍。

西德: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115万吨,1975年529万吨,是1950年的4.6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24.03公斤,1975年88.42公斤,是1950年的3.68倍。

英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190万吨,1975年362万吨,是1950年的1.91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37.53公斤,1975年64.72公斤,是1950年的1.72倍。

法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106万吨,1975年410万吨,是1950年的3.87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50年25.4公斤,1975年77.78公斤,是1950年的3.06倍。

中国后26年: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79年493万吨,2004年5413万吨,是1979年的10.98倍。人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979年5.05公斤,2004年41.67公斤8.25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2.73倍;2.日本19.71倍;3.中国后26年10.98倍;4.印度9.78倍;5.苏联6.89倍;6.西德4.6倍;7.美国4.08倍;8.法国3.87倍;9.英国1.91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4.76倍;2.日本14.65倍;3.中国后26年8.25倍;4.印度5.94倍;5.苏联4.88倍;6.西德3.68倍;7.法国3.06倍;8.美国2.91倍;9.英国1.72倍。

22、从硫酸产量看:

中国前26年:硫酸产量,1950年6.9万吨,1975年484.7万吨,是1950年的70.25倍。人均硫酸产量,1950年0.13公斤,1975年5.24公斤,是1950年的40.34倍。

印度:硫酸产量,1950年10万吨,1975年133万吨,是1950年的13.3倍。人均硫酸产量,1950年0.28公斤,1975年2.25公斤,是1950年的8.02倍。

美国:硫酸产量,1950年1182万吨,1975年2938万吨,是1950年的2.49倍。人均硫酸产量,1950年77.63公斤,1975年137.59公斤,是1950年的1.77倍。

苏联:硫酸产量,1950年213万吨,1975年1865万吨,是1950年的8.76倍。人均硫酸产量,1950年11.83公斤,1975年73.31公斤,是1950年的6.2倍。

日本:硫酸产量,1950年203万吨,1975年600万吨,是1950年的2.96倍。人均硫酸产量,1950年24.49公斤,1975年53.78公斤,是1950年的2.2倍。

西德:硫酸产量,1950年145万吨,1975年416万吨,是1950年的2.87倍。人均硫酸产量,1950年30.3公斤,1975年69.53公斤,是1950年的2.29倍。

英国:硫酸产量,1950年183万吨,1975年317万吨,是1950年的1.73倍。人均硫酸产量,1950年36.15公斤,1975年56.68公斤,是1950年的1.57倍。

法国:硫酸产量,1950年122万吨,1975年376万吨,是1950年的3.08倍。人均硫酸产量,1950年29.23公斤,1975年71.33公斤,是1950年的2.44倍。

中国后26年:硫酸产量,1979年699.8万吨,2004年3928.9万吨,是1979年的5.61倍。人均硫酸产量,1979年7.17公斤,2004年30.25公斤,是1979年的4.22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70.25倍;2.印度13.3倍;3.苏联8.76倍;4.中国后26年5.61倍;5.法国3.08倍;6.日本2.96倍;7.西德2.87倍;8.美国2.49倍;9.英国1.57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40.34倍;2.苏联8.76倍;3.印度8.02倍;4.中国后26年4.22倍;5.法国2.44倍;6.西德2.29倍;7.日本2.2倍;8.美国1.77倍;9.英国1.57倍。

七、只有中国有同类产品统计的数据比较

1、从农业机械总动力看:

毛泽东时代:农业机械总动力,1952年18万千瓦,1975年7479万千瓦,是1952年的415.5倍。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1952年57482万人,人均0.31瓦,1975年80.92瓦,是1952年的261.05倍。

改革开放后:农业机械总动力,1979年13379万千瓦,2002年57929.9万千瓦,是1979年的4.33倍。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1979年137.19瓦,2002年128453万人,人均450.98瓦,是1979年的3.29倍。

2、从农村用电量看:

毛泽东时代:农村用电量,1952年0.5亿度,1975年183.1亿度,是1952年的366.2倍。人均农村用电量,1952年0.087度,1975年19.81度,是1952年的227.72倍。

改革开放后:农村用电量,1979年282.7亿度,2002年2993.4亿度,是1979年的10.59倍。人均农村用电量,1979年28.98度,2002年233.03度,是1979年的8.04倍。

3、从布产量看(国外是亿平方米,中国是亿米)

毛泽东时代:布产量,1950年25.2亿米,1975年94亿米,是1950年的3.73倍。人均布产量,1950年4.57米,1975年10.17米,是1950年的2.23倍。

改革开放后:布产量,1979年121.5亿米,2004年482.1亿米,是1979年的3.99倍。人均布产量,1979年12.46米,2004年37.12米,是1979年的2.98倍。

4、从油料(食用)产量看:

毛泽东时代:油料产量,1950年297.2万吨,1975年452.1万吨,是1950年的1.52倍。人均油料产量,1950年5.38公斤,1975年4.89公斤,90.93%。

改革开放后:油料产量,1979年643.5万吨,2004年3065.9万吨,是1979年的4.76倍。人均油料产量,1979年6.6公斤,2004年23.6公斤,是1979年的3.58倍。

5、从黄红麻产量看:

毛泽东时代:黄红麻产量,1950年7.9万吨,1975年69.9万吨,是1950年的8.85倍。人均黄红麻产量,1950年0.14公斤,1975年0.76公斤,是1950年的5.4倍。

改革开放后:黄红麻产量,1979年108.9万吨,2004年8.7万吨,是1979年的7.99%。人均黄红麻产量,1979年1.12公斤,2004年0.067公斤,是1979年的5.98%。

6、从糖料产量看:

毛泽东时代:糖料产量,1950年337.8万吨,1975年1914.3万吨,是1950年的5.67倍。人均糖料产量,1950年6.12公斤,1975年20.71公斤,是1950年的3.38倍。

改革开放后:糖料产量,1979年2461.3万吨,2004年9570.7万吨,是1979年的3.89倍。人均糖料产量,1950年44.59公斤,1975年103.56公斤,是1950年的2.32倍。

7、从茶叶产量看:

毛泽东时代:茶叶产量,1950年6.5万吨,1975年21.1万吨,是1950年的3.25倍。人均茶叶产量,1950年0.12公斤,1975年0.23公斤,是1950年的1.92倍。

改革开放后:茶叶产量,1979年27.7万吨,2004年83.5万吨,是1979年的3.01倍。人均茶叶产量,1979年0.28公斤,2004年0.64公斤,是1979年的2.29倍。

8、从水果产量看:

毛泽东时代:水果产量,1950年132.5万吨,1975年538.1万吨,是1950年的4.06倍。人均水果产量,1950年2.4公斤,1975年5.8公斤,是1950年的2.43倍。

改革开放后:水果产量,1979年701.5万吨,2004年15340.9万吨,是1979年的21.87倍。人均水果产量,1979年7.19公斤,2004年118.11公斤,是1979年的16.43倍。

9、从猪牛羊肉产量看:

毛泽东时代:猪牛羊肉产量,1952年338.5万吨,1975年797万吨,是1952年的2.34倍。人均猪牛羊肉产量,1952年57482万人,人均5.89公斤,1975年8.62公斤,是1952年的1.46倍。

改革开放后:猪牛羊肉产量,1979年797万吨,2002年4928.4万吨,是1979年的6.18倍。人均猪牛羊肉产量,1979年8.17公斤,2002年128453万人,人均38.37公斤,是1979年的4.7倍。

八、毛泽东时代从无到有产品的数据比较

这类比较,以新产品投产第二年产量为基点,以免倍数过大,终点仍是1975年。各国和中国改革开放后,也以同时代的相同年限比较。中国两个时期:中国毛泽东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后。有的产品国外没有相应数据,只用中国前后两个时期的数据比较。

1、从汽车产量看:

中国毛泽东时代:汽车产量,1956年0.17万辆,1975年13.98万辆,是1956年的82.24倍。人均汽车产量,1956年62828万人,人均0.0000027辆,1975年0.00015辆,是55.56倍。

印度:汽车产量,1956年3.2万辆,1975年7.5万辆,是1956年的2.34倍。人均汽车产量,1956年39081万人,人均0.000082辆,1975年0.00013辆,是1956年的1.59倍。

美国:汽车产量,1956年692.1万辆,1975年898.9万辆,是1956年的1.3倍。人均汽车产量,1956年16890万人,人均0.041辆,1975年0.042辆,是1956年的1.02倍。

苏联:汽车产量,1956年46.4万辆,1975年196.4万辆,是1956年的4.23倍。人均汽车产量,1956年19966万人,人均0.0023辆,1975年0.0077辆,是1956年的3.36倍。

日本:汽车产量,1956年11.1万辆,1975年694.8万辆,是1956年的62.59倍。人均汽车产量,1956年8995万人,人均0.0012辆,1975年0.062辆,是1956年的51.9倍。

西德:汽车产量,1956年107.5万辆,1975年319.1万辆,是1956年的3.64倍。人均汽车产量,1956年5078万人,人均0.021辆,1975年0.053辆,是1956年的2.54倍。

英国:汽车产量,1956年100.5万辆,1975年164.8万辆,是1956年的1.64倍。人均汽车产量,1956年5078万人,人均0.02辆,1975年0.029辆,是1956年的1.47倍。

法国:汽车产量,1956年82.7万辆,1975年329.7万辆,是1956年的3.99倍。人均汽车产量,1956年4384万人,人均0.019辆,1975年0.063辆,是1956年的3.29倍。

中国改革开放后:汽车产量,1979年18.57万辆,1998年163万辆,是1979年的8.78倍。人均汽车产量,1979年0.00019辆,1998年124810万人,人均0.0013辆,是1979年的6.87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毛泽东时代82.24倍;2.日本62.59倍;3.中国改革开放后8.78倍;4.苏联4.23倍;5.法国3.99倍;6.西德3.64倍;7.印度2.34倍;8.英国1.64倍;9.美国1.3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毛泽东时代55.56倍;2.日本51.9倍;3.中国改革开放后6.87倍;4.苏联3.36倍;5.法国3.29倍;6.西德2.54倍;7.印度1.59倍;8.英国1.47倍;9.美国1.02倍。

2、从乙烯产量看:

中国毛泽东时代:乙烯产量,1961年0.01万吨,1975年6.47万吨,是1961年的647倍。人均乙烯产量,1961年65859万人,人均0.00015公斤,1975年0.07公斤,是1961年的466.67倍。

美国:乙烯产量,1961年257万吨,1975年931万吨,是1961年的3.62倍。人均乙烯产量,1961年18376万人,人均13.99公斤,1975年43.6公斤,是1961年的3.12倍。

日本:乙烯产量,1961年11万吨,1975年340万吨,是1961年的30.91倍。人均乙烯产量,1961年9406万人,人均1.17公斤,1975年30.47公斤,是1961年的26.04倍。

西德:乙烯产量,1961年27万吨,1975年214万吨,是1961年的7.93倍。人均乙烯产量,1961年5403万人,人均5公斤,1975年36.31公斤,是1961年的7.26倍。

法国:乙烯产量,1961年9万吨,1975年124万吨,是1961年的13.78倍。人均乙烯产量,1961年4616万人,人均1.95公斤,1975年23.52公斤,是1961年的12.06倍。

中国改革开放后:乙烯产量,1979年43.49万吨,1993年202.7万吨,是1979年的4.66倍。人均乙烯产量,1979年0.45公斤,1993年118517万人,人均1.71公斤,是1979年的3.8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毛泽东时代647倍;2.日本30.91倍;3.法国13.78倍;4.西德7.93倍;5.中国改革开放后4.66倍;6.美国3.62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毛泽东时代466.67倍;2.日本26.04倍;3.法国12.06倍;4.西德7.26倍;5.中国改革开放后3.8倍;6.美国3.12倍。

3、从化学纤维产量看:

中国毛泽东时代: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0.03万吨,1975年15.48万吨,是1958年的516倍。人均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65994万人,人均0.00045公斤,1975年0.16公斤,是1958年的355.56倍。

印度: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2.9万吨,1975年13万吨,是1958年的4.48倍。人均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40722万人,人均0.071公斤,1975年0.22公斤,是1958年的3.1倍。

美国: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69.2万吨,1975年300.6万吨,是1958年的4.34倍。人均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17488万人,3.96公斤,1975年14.08公斤,是1958年的3.44倍。

苏联: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16.6万吨,1975年95.5万吨,是1958年的5.75倍。人均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20679万人,人均0.8公斤,1975年3.75公斤,是1958年的4.69倍。

日本: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37.2万吨,1975年145.2万吨,是1958年的3.9倍。人均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9155万人,人均4.06公斤,1975年13.01公斤,是1958年的3.2倍。

西德: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22.8万吨,1975年74.9万吨,是1958年的3.29倍。人均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5206万人,人均4.38公斤,1975年12.52公斤,是1958年的2.86倍。

英国: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19.1万吨,1975年56.3万吨,是1958年的2.95倍。人均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5165万人,人均3.7公斤,1975年10.07公斤,是1958年的2.72倍。

法国: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14.9万吨,1975年28.8万吨,是1958年的1.93倍。人均化学纤维产量,1958年4479万人,人均3.33公斤,1975年5.46公斤,是1958年的1.64倍。

中国改革开放后:化学纤维产量,1979年32.63万吨,1996年375.45万吨,是1979年的11.51倍。人均化学纤维产量,1979年0.33公斤,1996年122389万人,人均3.07公斤,是1979年的9.3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毛泽东时代516倍;2.中国改革开放后11.51倍;3.苏联5.75倍;4.印度4.48倍;5.美国4.34倍;6.日本3.9倍;7.西德3.29倍;8.英国2.95倍;9.法国1.93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毛泽东时代355.56倍;2.中国改革开放后9.3倍;3.苏联4.69倍;4.美国3.44倍;5.日本3.2倍;6.印度3.1倍;7.西德2.86倍;8.英国2.72倍;9.法国1.64倍。

4、从家用电冰箱产量看:

毛泽东时代:家用电冰箱产量,1957年0.16万台,1975年1.8万台,是1957年的11.25倍。人均家用电冰箱产量,1957年64653万人,人均0.0000025台,1975年0.000019,是1957年的7.6倍。

改革开放后:家用电冰箱产量,1979年3.18万台,1997年1044.43万台,是1979年的328.44倍。人均家用电冰箱产量,1979年0.000033台,1997年123626万人,人均0.0084台,是1979年的254.55倍。

5、从集成电路产量看:

毛泽东时代:集成电路产量,1968年8万块,1975年579万块,是1968年的72.38倍。人均集成电路产量,1968年78534万人,人均0.0001块,1975年0.0063块,是1968年的63倍。

改革开放后:集成电路产量,1980年1684万块(1979年没有统计数量),1987年9544万块,是1980年的5.67倍。人均集成电路产量,1980年98705万人,人均0.017块,1987年109300万人,人均0.087块,是1980年的5.14倍。

九、比较结果与问号

本来只想比较几个基础性指标性产业项目,但上述比较,已经把能找到可靠数据的基础产业产品基本都比较了。

比较之后深切感到,习近平总书记评价毛泽东时代“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定论极其准确,决没有半点溢美之词。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与印度、日本、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比较,基础性产品无论总量还是人均产量,在发展速度上都是遥遥领先的。中国两个时期的对比,毛泽东时代在绝大部分项目上也是大幅度领先的。

但在比较GDP数据时,我们却看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反差之大令人吃惊!因为权威数据是从1952年开始的,到1975年只有23年,改革开放后从1979年算到2002年。

毛泽东时代:国内生产总值,1952年679亿元,1975年3013.1亿元,是1952年的4.44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52年119元,1975年329元,是1952年的2.76倍。

改革开放后:国内生产总值,1979年4062.6亿元,2002年120332.7亿元,是1979年的29.62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9年419元,2002年9398元,是1979年的22.43倍。

改革开放后的GDP数据,23年间竟然比1979年翻了近30番,其中1989年比1979年10年间翻了4.12番,1999年比1989年10年间翻了5.2番,远远高出邓小平同志设想的20年“翻两番”,GDP增长速度高的不可思议,竟然是毛泽东时代的6.67倍,人均GDP增速更是毛泽东时代的8.13倍。但问题在于,事实真相是这样吗?GDP真的可以脱离主要产品产量的增长而增长吗?为什么反差会大得如此离谱?从中国人能够支配的国民收入来看,如果再减去1/3的外国资本,到底还有多少?希望能得到科学的权威说明。

附:

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公布(附2011-2017年数据对比)

1月22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了2017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包括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文中指出: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63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用电量44413亿千瓦时,增长5.5%;第三产业用电量8814亿千瓦时,增长1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695亿千瓦时,增长7.8%。

先来看2011-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统计:

以下为2011-2017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注 释:

[1]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7-108页。

[2]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3]中新网1月14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源于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

[4]《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民国时期全国人口统计数字的来源》一文附表:《民国时期全国户口统计数》中的内政部统计数。作者侯杨方,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

[5]统计资料汇编只有1952年以后的数据。1955年3月1日的《人民日报》社论:说:“国家掌握的黄金、外汇也在逐日增多,单只黄金储备一项1954年就比1950年增加了10倍以上。”统计资料显示:1954年为500万盎司,除以10得出1950年的大概数字。

【王立华,察网专栏学者,昆仑策研究院秘书长。本文原载于昆仑策网,作者授权察网发布。

所有跟帖: 

改开前后的数据比较着实令人意外。一直以为后三十年更厉害,没想到。。。 -ur3180- 给 ur3180 发送悄悄话 ur318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6/2018 postreply 10:43:15

最后,连作者都目瞪口呆,说 “ 但在比较GDP数据时,我们却看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反差之大令人吃惊!” -ur3180- 给 ur3180 发送悄悄话 ur3180 的博客首页 (214 bytes) () 01/26/2018 postreply 10:52:4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