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1978高考

来源: 2017-12-23 14:23:2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977年,承蒙研究所的照顾,选派我成为了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我们当年初中还没有上完,就已经应征入伍,数学唯一会的是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中学的课程几乎一窍不通。临行前,一个同被选中的同事由于有一些家庭背景,走后门取代了原来我可以得到的位置,我被降格参加了大学中的一个所谓短训班。学制一年,按后来的学制,也许算是一个大专班。当年的老师也有水平,学生这种水平,他们居然可以开出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电工原理,晶体管电路几门课。我们在校期间,全国恢复了高考。在校生不允许参加高考,只有等到来年。实际上,七七届高考时,我们已经结业回到了北京,但由于错过了报名时间,没有能赶上。七七年高考,是各省市分别出题,难易程度参次不齐。真正的全国统考开始于七八级。短训班毕业回到研究所,身份仍然是工人。当年所里正在修建办公楼,所有年轻人都在为建筑公司当小工。当年政府给了一个很好的政策,任何参加高考的学生给了三个月复习时间,无论成绩如何,三个月带薪自习,起码不用去搬砖。想一想自己的根底,数学只会一些刚学过的代数,知道分数加减法。其它数学分支几乎是白板一块。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的知识几乎为零。物理只知道刚学过的一点儿电工,知道能量守恒。化学连酸碱都不知道。当年就连教科书都找不到,完全没有今天的条件。花费了许多努力,终于找齐了一套文革前中专的教材,从序言看到最后一页。幸好是中专教材,如果是高中教材,每个学期一本,是肯定看不完的。后来,有人提供了一份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的高考辅导材料,那可是救命的稻草。当年不知道是什么力气,考试六门课中,语文和英语是根本没看,花费时间最多的是数学和政治。物理和化学,从头到尾也许就是一个月事件,不过,那一个月每天至少有十五六个小时在那几本书中。好不容易熬到了高考的日子,是在炎热的夏天,那几天留下的印象记忆深刻。本来以为语文撑死就是一篇作文,现场发挥吧。没想到,1978年没有作文,大题是一段文章改写,说明要不超过几百字。文章原文中有华国锋啰里啰唆讲的一大段,当时领袖的语录是不能够改的,可他那一段就有几百字,原文抄录就没有地方发挥了。鼓足勇气,将那一段全文删去,那是需要胆量的。数学一开始就是一个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原则是计算a+d和a-d,但由于没经验,设了一个a+d和a+2d,死活算不出来。好在最后一题是一个曲线求极值,刚刚学过多项式求导数,使用在那里恰好。几何题挺难,好几问,本来是没戏的,可发现最后一问与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辅导材料中的一道题几乎完全相同,结果先证明了最后一问,返回来推导前面的几问,迎刃而解。印象中,还担心判卷老师不懂导数,写了一大段文字解释导数的含义。化学现买现卖,但也遇到了麻烦,无论如何忘记了酸和碱哪一个PH值大于7.从兜里掏出一个五分钱翻花儿,结果满拧。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通通答成了什么被氧化什么被还原。物理还算顺利,只是最后一题遇到麻烦,一个结果除不尽。一颗子弹打入木块,问木块温度升高几度。以常理,考试题的答案都应当可以被整除,但我得到的结果是七百零三点几度,回想起来,我忘记了动量守恒,子弹打入木块,木块会运动,我以为木块静止。考试出来,与其它考生对答案,有人说七百多万度,那不是子弹,是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