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只有四人参加,两位本校65届学兄已板上钉钉。只在我和另一位选一人。那位是北大68届天体物理,上海人。

来源: 2017-12-14 09:40:2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工作在贵州。复试那天,我俩住同一房间(校招待所)。复试分笔试和口试。笔试后,导师让我两在招待所等口试电话。我有电话,他没有。

此老兄一看就是个好人,腼腆,诚实,待人和气。他说他有一个一岁半的小孩,脚烫伤。他没有一点时间学习“四大力学”。(“四大力学”通常在大四和大五教授。那时的北大好像是六年?最少也是五年。68届在校上了三年课)。

第二年(79‘),系上招了很多研究生(我老师未招)。但老师很是后悔78年没有招上那位北大68届的上海人。老师曾前后三次说过:“带三个研究生是带,带四个,五个研究生也是带。早知79年要招这么多,78年就该招上他“。

但我相信,那位北大68届的上海人,79年会考入其他大学(也许另外的专业)。他太想回上海了。(我完全理解,考研是他走出贵州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