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上海友谊商店的风云往事 from 上观新闻

来源: 涯生 2017-10-08 16:12:4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210 bytes)

中山东一路33号大院友谊商店旧址

  “阿拉刚从友谊商店回来。”

  “格是友谊商店买呃。”手里的拎袋,印着“SHANGHAI FRIENDSHIP STORE”。

  直到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此话说者得意,听者羡慕。

  “友谊”二字很美好,但不是什么店都可用“友谊”做店名的。在曾经长达三十多年的岁月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走进友谊商店的。据当年上海友谊商店黄总经理相告:“全国友谊系统这‘友谊’之名,还是源于上海的。”往昔,全国凡称“友谊商店”的,皆为涉外和接待重要人物的商店。

  1958年2月26日,上海友谊商店问世于南京东路慈淑大楼。1952年开在上海大厦、后改名“上海国际友人服务部”的上海第一家只供外宾、国际海员和华侨购物的供应站,可谓是其前身。1970年1月,上海友谊商店离开南京路,搬到中山东一路33号大院的31、32号楼营业。1984年11月,迁入九层新大楼,门牌变成北京东路40号,直到2004年7月离开此地。

日本游客惊呼“幺西”

  团队是友谊商店的重要顾客。团分两类:一是国宾团。友谊商店是当时访华的各国政府代表团来沪必到之处。二是旅游团。来店购物是日程表上不可或缺的内容。

  被同事们叫作Sir的庄先生专事接待,拿着一摞粉红色单子:《上海友谊商店接待任务通知单》。有一年是半年接团18个,外国政要有巴基斯坦海军司令、冰岛总理、塞舌尔总统和澳大利亚议长,游船有宝珠号、马可·波罗、富士丸、美国海五号和信天翁等。《通知单》是Sir设计的,有代表团名称、国籍、人数、来店时间、接待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Sir说,“代表团来店,大多是市外办通知;有时,市府警卫处、市经保处也会发来通知。一般都是隔天通知或是提早半天。”他强调,“国宾来前,一是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工种、岗位各守其责。第二是要备好商品。外办会介绍客人的购物要求,如没介绍,就要向陪同了解。我们事先把这些通知单送达店内各有关部门,做好一切准备。”

  贵宾团来店的保卫分一至三级,级别就是规格。一级是国家元首级。店周边马路封锁,有开道车。市、局、公司和店领导全程陪同。二级是政府总理、总统夫人等,无开道车也不封路。三级为部长。后来,贵宾团来店也不关店清场,营业照常。Sir还记得,“文革”结束后第一次接待的是丹麦国王。

  那时,占购物排行榜首的是日本人,其次为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欧美人花钱力度与我们想象的相去甚远。囊中较为羞涩的,是那些原“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客人。就说创下日营业额历史纪录的1995年6月15日:600多日本游客随富士丸游船而来,为方便购物,店里准备800个信封,每个装入等值1万日元的人民币;可还不够兑换,又加100份。日本人单买海藻肥皂就达90箱,计人民币97600元。日本人还喜欢中成药、贵重的壮阳补药,有的补药买起来就是六七万元人民币。此外,真丝服装也很受欢迎,也有人中意古董字画(按规定,古玩限清乾隆年后,经省市博物馆鉴定允许出口)的。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花了218400元人民币,其中2串项链14万元,两幅名画4万元。著名的岩井集团老板买象牙雕刻,花人民币140万元。当时,日本人进店见这么多价廉物美的商品,忍不住发出一片“幺西”。不到二十年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变成了中国游客到日本大把花钱购物。

欧美人买东西就不那么潇洒了。美国人、法国人就买些景泰蓝、真丝面料,时价七八百元一件的含羊毛95%以上的羊绒衫。阿尔巴尼亚客人就买点丝绸什么的。上世纪90年代,苏联红旗歌舞团把店内毛巾、浴巾一扫而光,他们抢购的另一目标是棉织品、羊毛毯。Sir记得罗马尼亚军队多依那歌舞团一团员看中皮大衣,带的钱不够,向中将团长借却无果,只得悻悻而去。在沪读书受训的越南等国客人,花钱不多,买货回去常过一周来换。

  购物是当年为外宾安排的一档重要节目。商品里凝聚着历史,融汇着文化,洋溢着友谊,折射出实力,焕发出神韵。买什么和怎么卖,勾画出买者的面目,也让卖者展现了自我形象。

  1972年,美国客人来了

  友谊商店的接团记录,画出中国外交一个直观的轨迹: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客人居多,占了90%。到1960年代,仍是社会主义阵营朋友唱主角。1970年代起,从中美关系正常化起,我们的朋友真正开始遍天下。

  1971年一年间,店里总共才来三批外宾:5月21日是参加中苏边界谈判的苏联代表团,5月24日是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10月10日是埃塞俄比亚塞拉西皇帝。进店的皇帝显得老态龙钟,可皇帝和他的两百随从购物热情很高,尤其是买丝绸。陪同对营业员说,不要介绍了,买的东西已装不下飞机。

  “文革”期间到友谊商店最多的,应是西哈努克亲王了。从1971年到1974年,每年来一趟。亲王的购买力强,营销科老董说,“亲王买东西,不是要这个,不要那个。是这个不要,其他都要。他在我们工艺品商场买很大的漆器花瓶。亲王来时,院里的车都停不下,只得停在外面路边。亲王进店和大家握手,走时与大家说再会。”

  原针纺商场负责人老白补充道:“西哈努克亲王买东西是比较多的。在我们这里买丝绸、纱笼、国太绸,单是纱笼,有次一下子就买了两千条。那时真忙,来了100多人。复旦法语班同学在整个楼面做翻译还不够,大家忙得满头大汗。我看见一个青年在一边与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叙说话,以为他是中方陪同,就请他帮营业员翻译。后来为这事还吃了批评,原来他是柬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改革开放前,营业员外语水平不高,重要外宾来店由专职接待员全程导购。改革开放后,来店老外激增,商店已有经专业培训的营业员,无语言障碍,而对贵宾仍全程陪同。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率团到北京。一周后,代表团走进上海友谊商店。这是商店第一次接待美国官员,提早两月备货,组成专门货源班子,抽13个人跑20多个省市采购商品2500多种。为确保安全,市有关部门仔仔细细把店里查了一遍,连厕所里的水箱都没放过;对当班人员一一排查,必须根红苗正。上级要求大家热情且不卑不亢,可有一项要求让人好生奇怪:文件上交办公室,而且口袋里不能留有文字的东西,说美国人有仪器会窃密。

  天下着雨。晚7点,身穿崭新制服的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9点,美国人来了。营业员站在自己位置,不能跑动。各商场负责人立在楼梯口,一有客人近柜,即刻上前与营业员共同服务。

  那天,总统和夫人没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没买东西,只在旧工艺商场看看旧货和古董,要让这个精明的犹太博士掏钱不易。对其军事助理黑格将军,店中人印象颇深:高个,精神,板着的脸无笑容。还记得脸色有点鹅冠样红,兴许那晚多喝了茅台。对他的回忆并不一致:有说他穿军装,有说是西装。反正是老美来过了,当时在他们告别中国大陆20多年后,在这商品世界里,他们从另一个侧面打量中国。

  这年是新中国一个重要且意义特别的年份。在2月中美坚冰打破后,9月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那个写过《我的履历书》、侵华时驻过河南商丘的田中角荣来了。9月24日,代表团一行包括记者来到友谊商店,浩浩荡荡竟有246人。中国政府赠送日方的礼物由上海友谊商店代办,田中首相、大平外相和二阶堂官房长官是每人两方价值2万元人民币的鸡血章,其中一方已刻姓名。代表团成员均有礼品,一一写着名字。

  此后走进友谊之门的有:英国首相希思、撒切尔夫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法国总统蓬皮杜、法国总理巴尔和夫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和王后、泰国总理差玛南和夫人、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和王后、新西兰总理郎伊以及德意志联邦主席、毛里塔尼亚总统、刚果总统、乌克兰总统、以色列总统等国家元首及政要……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夫人是购物狂,老董记得她一次买走50件漆器,还有不少地毯。因马科斯夫人要买每匹重7磅、长50米的双皱200匹,店里不够就去仓库找,直接送机场,老白忙到晚上七八点才吃上晚饭。

  相反的是,撒切尔夫人在店里兜了一圈,购物没戏。冰岛总理和夫人只买几件景泰蓝、几件羊毛衫。罗马尼亚总理沃克罗尤只买了件真丝男茄克衫和5根丝巾,总共不到千元人民币。前意大利总理买了300多块人民币的商品。

  形态各异的“内宾”

  1959年3月19日,友谊商店接指示:4天内在锦江饭店开卖品部,主要经营高、精、名产,高、中档商品和新产品,设立了绸缎呢绒、百货食品、工艺和服装鞋帽等专柜,品种达2700多种。十几天后,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锦江饭店召开。毛主席也去了卖品部,有营业员激动地高呼“万岁”;出于安全考虑,这位营业员直到会议闭幕才被允许回家。

  1960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锦江饭店举行。刘少奇和王光美,周恩来和邓颖超等都到过卖品部。当周恩来发现笔记簿有两个价格时,坚持按原价付款而不享受会议优惠。他说:“这个规定不好。我们也应按原价,我们都是人民。”友谊人把周总理的话写进了店史。

  建店以来保卫工作做得最严的一次,是张春桥来的那次。事先只说要来个规格不下国家元首的人,也不知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市公安局和公司党委一把手到店检查,不仅查了马桶上的水箱,连一筒筒竖着的毛料也倒下来看过,包括橱窗背后都查了。过去来检查的人是不带枪的,这回见他们衣服下摆不时露出枪来。

  几日后的一个下午,两点封门,就连外宾都不能进。院里,每隔5米就站一个警察,还有警备区、市公安局和黄浦分局的便衣。店里的窗不能打开,人不能到窗口去看。人来了,才知是张春桥。他是来买做中山装的面料,他要面料薄些,要派力司,颜色要灰里有点白,白里有点灰。同他说话,他的眼睛一直闭着;但只要你的话一停,他就眼睛睁开。

  老职工们还记得“四人帮”在上海的小兄弟也常到店里买这买那,级别不够就拿外事需要作借口。老白深深地吸了口烟:“我这个人脾气犟,不管。有一次,王秀珍(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买花布灯芯绒,欠布票几个月没还。后来她来店,我就当面去要,店领导在一旁直拉我衣服,暗示别讨,我还是要说。第二天,她的秘书就把布票送来了。还有一次,王洪文的一个小兄弟要拿走两批织锦缎,我说写了借条才能拿走。因为他们到市百一店拿去50多米涤卡,没借条要都要不回来。”

 

 

所有跟帖: 

记忆里文革前在南京东路,后来是新华书店,再后来就不晓得了 -hz82000- 给 hz82000 发送悄悄话 hz8200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8/2017 postreply 16:39:19

文革后在圆明园路上,也可以进去凭侨汇卷买各种商品。 -匆匆客- 给 匆匆客 发送悄悄话 匆匆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8/2017 postreply 16:45:42

很多事忘了,看到后突然从脑子里冒出来,似真非真,似梦非梦 -hz82000- 给 hz82000 发送悄悄话 hz8200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8/2017 postreply 18:05:52

记得文革前有个华侨商店,在现在的七重天宾馆楼上。 -puyh- 给 puyh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9/2017 postreply 05:46:59

那是比较早的,80年代初,我曾经用侨汇卷以及80元人民币买了一条毛毯,质量上乘。 -匆匆客- 给 匆匆客 发送悄悄话 匆匆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9/2017 postreply 06:07:16

我依稀记得文革前的华侨商店在永安公司的4楼or5楼的整个楼面,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97 bytes) () 10/09/2017 postreply 09:42:32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你说的应该是对的, -puyh- 给 puyh 发送悄悄话 (76 bytes) () 10/10/2017 postreply 12:34:36

七重天的华侨商店肯定是文革后了,我小时候经常跟着我外婆我妈在里面买咖喱牛肉干,质量好味道美。 -大姐姐小妹妹- 给 大姐姐小妹妹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9/2017 postreply 21:56:23

那时,华侨商店门口处常有“打桩模子”(倒爷)问“侨汇券有伐”,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45 bytes) () 10/10/2017 postreply 03:50:59

对,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一直有人在门口问,外币有伐:) -大姐姐小妹妹- 给 大姐姐小妹妹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1/2017 postreply 18:40:16

河东河西啊,95年日本人在友谊商店爆买,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335 bytes) () 10/09/2017 postreply 09:59:57

好象哪儿有点不对称.以前只能是日本人爆买,中国人行,现在中国人到日本爆买,日本人仍然可以到中国爆买呀 -匡吉- 给 匡吉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0/2017 postreply 00:50:21

我是这样想的,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537 bytes) () 10/10/2017 postreply 03:24:34

这张照片是不是前英国领事馆?文革前用侨汇卷买到第一批上市的的确凉,很厚, -Susan71- 给 Susan7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9/2017 postreply 16:24:00

对的,这里曾是英领事馆,进门是个大草坪。文革初期, -吾道悠悠- 给 吾道悠悠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10/09/2017 postreply 17:18:06

我读小学的时候是八十年代,在友谊商店用外汇券买过巧克力威化,读大学时在大学的商店里用外汇券买过骆驼烟。(都不是上海)。 -世事沧桑- 给 世事沧桑 发送悄悄话 世事沧桑 的博客首页 (65 bytes) () 10/09/2017 postreply 20:08:59

上海人最没品。连这文章还不忘黑一把四人帮。 -longmarch- 给 longmarch 发送悄悄话 longmarch 的博客首页 (164 bytes) () 10/09/2017 postreply 23:27:54

你有品味,凭一篇文章就能看出所有上海人的品味 -fromFinland- 给 fromFinlan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0/2017 postreply 01:25:04

我说的是品格的品。不是品味的品。 -longmarch- 给 longmarch 发送悄悄话 longmarch 的博客首页 (62 bytes) () 10/10/2017 postreply 14:48:11

當時的中國為了收集外匯什麼辦法都用上了!現在的朝鮮不也是偷師中國嗎? -X723- 给 X7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0/2017 postreply 07:06:3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