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巧遇 一生受益——我初会女书法家周慧珺的往事

来源: 2017-08-05 05:18:0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被书坛公认为大姐大的周慧珺,不失为女中豪杰。自认为她是从有汉字以来是写的最好的女书法家。
      记得当年周慧珺也是在申城大杨浦工作的,她原本是上海化工厂的一名技术员。(厂址:上海市杨浦区大桥街道杨树浦路1578号. )
      小学的时候,由于自己非常喜欢周慧珺的书法,况且上海化工厂离我的住家只有十分钟的路程。所以常常溜进化工厂里看厂里大批判专栏里周慧珺书写的龙飞凤舞毛笔字。
      一九七四年初,上海书画社出版了一本周慧珺书写鲁迅先生诗词的字帖,笔墨美到极至,字字考究。风靡上海滩,喜欢书法者纷纷抢购,我也用省下的零用钱购得一本,每天有事没事的时候都要拿出来比划比划、欣赏欣赏。
      文革后期,自己所在的杨浦区文化馆时常到该地区所有的中学借调一些美术功底比较好的红卫兵宣传干部去那里一同协助工作。
      我也有幸的被馆里军人出身的宣传干事万幸恩师看重,有时候重大的政治运动一来,恩师一个电话打到工宣队(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秦秀英校党委办公室的,秦书记就会来我班上找我,于是我在众目睽睽下强抑激动的心情欢快的离去。
      直到现在自己都感觉那一段时间是我一生最愉快最得意的时候,好象有一个整月,没有去学校上课,每天象上下班一样的坐着公共汽车往返于自己的住处和杨浦区文化馆,不但车费报销,中午还有一顿免费的午餐,其中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晚上回家之前还可以去馆里的浴室痛痛快快的洗个热水澡。
      在工作期间,恩师看我踏实肯干,又有些小聪明,布置的工作总是不打折扣的提前完成,便会时常的写一张便条,奖赏我去文化馆里的电影院不花钱的白看一场电影。
      批林批孔高潮在全中国猛然掀起,杨浦区文化馆为了配合当时的革命形势,纷纷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比如尊法反儒(即法家和儒家)的巡回画展,批判伪圣人孔老二(即孔子)的书法展览。
      万幸老师夜以继日的忙得四处冒烟黑头黑脸,我自然也围着恩师他老人家鞍前马后屁颠屁颠。
      有一次在美工组的办公桌上,恩师恭恭敬敬铺上一张宣纸,随即让我把墨汁拿来,我以为是让我来书写的,即兴奋又忐忑不安,生怕写坏了辜负了老先生的一片苦心。
      没过多久,门外缓缓的进来一位腿脚不方便的戴着眼镜的中年女性,恩师急忙迎上去请她坐下。并且让我把他抽屉里珍藏着的碧螺春香茗拿出来赶快去泡茶。眼镜女性客气的连连摆手笑着说:“时间紧迫,傍晚还要为上海革命委员会抄写《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诗歌,赶快办正事,还是赶快办正事吧。”
      于是,万幸老师再也不嘘寒了,赶紧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出印有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唱词的红封面的书本,翻到有郭建光唱词“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一页,请她书写。女性二话不说,拿起毛笔,深深吸了一口气,便奋笔疾书,当她刚书写三五个字,我眼前一亮,不是一个美字可以形容,十分养眼!“周慧珺,是周慧珺老师!!!”
      周慧珺朝我笑笑点了点头,又继续她的笔走龙蛇了。
     《谷歌》曾这样介绍:周慧珺,女,汉族,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出生,浙江镇海人,得到沈伊默、拱德邻、翁闿运等著名书法家亲授。
      周慧珺书艺有两大特点:一是用笔明快,二是章法奇妙。周慧珺作书不太讲究笔笔中锋,但“要妙于起倒,达到八面灵动、八面出锋的境界”。所以她的用笔如同风樯阵马,淋漓痛快,笔画爽洁、刚健,很有米芾“刷字”的味道。但微有不同的是,长画每每一波三折,具山谷意态。
      在《书道苦旅》一文中,周慧珺说道:“字是点画组成,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相守,才成艺术品。”因此,她在谋篇布白上特别注意章法布局,力求“知白守黑”、“虚实相生”,不让一字一行一处平平实实,总是大与小、粗与细、正与侧、长与短组合在一起,在强烈的对比中产生气势和力量,又从黑白错落的分割中,构成气韵生动的画面。
      就在自己沉入遐想的顷刻之间,周慧珺老师已经搁笔,端着恩师敬上的香茗品尝起来。我一边欣赏着周慧珺老师这幅精美的书法,一边愧疚刚才自己的浮躁。万幸老师看着满脸通红的我,会意的和周慧珺笑了笑。
      就是在今天只要自己一回想起当时周慧珺眼镜里面深邃坦荡的目光,在学艺修行过程中即可会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这就是自己在上海杨浦区文化馆巧遇周慧珺带来的终身受益:充实自己,不落入平庸,耐得住寂寞却不好高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