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

来源: 宜城渔翁 2017-06-24 11:50:0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493 bytes)

渔翁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八字成语,不能分割。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渔者得(之)而并禽(擒)之”;该句可译为“打鱼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翁”(wēng),老头儿:老翁,渔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并非“家祭无忘告乃翁”或“亲家翁”中的“翁”。

 

    “渔翁”,就是打鱼的老头儿,打鱼的老人。不能称打鱼的“老头子”,乾隆曾怒问纪昀:“‘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老头子”是妻子对老年丈夫的爱称,有时帮会中称首领为老头子。 对不熟悉的老年男子直呼“老头子”或“老头”,则显得随便,属于蔑称。

 

   “渔父”,父 在此处为“老年人”:田父,渔父。《楚辞?漁父》以來,无论漁父、漁夫、漁翁,几乎已成为隱居不仕者的代称。

 

“宜城渔翁”的笔名,源于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和京剧《红灯记》里面的唱词:

 

    《天仙配》仙女四赞(大姐),“渔家住在水中央, 两岸芦花似围墙, 撑开船儿撒下网, 一网鱼虾一网粮”。

 

    京剧《红灯记》选曲,《打渔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

 

    渔家是很辛苦的,打鱼的老年人更加辛苦。如唐朝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中所描写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又名《渔歌曲》《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安庆(宜城)是鱼米之乡,文化名城。盛产鳜鱼,上世纪六十年代2角钱一斤,现在大约20多元。

 

   《渔父》,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的七言律诗。是诗人《渔父歌》五首的姊妹篇,作者以“南溪老人”来比喻自己,通过写渔父的悠闲垂钓的生活,来暗喻作者自己的闲隐生活。此诗表达出作者淡泊、澄洁的高远情志。

 

《渔父》张志和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渔翁》【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渔翁除了辛苦,也有快乐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打鱼谋生,只是垂钓逍遥,确实很幸福。和家人在一起,更能享受天伦之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钓鱼好!水上高尔夫! -tomcat801- 给 tomcat80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4/2017 postreply 14:06:23

还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另外那鳜鱼现在20几可下不来了,好的得上百。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4/2017 postreply 18:46:22

鱼来,渔去,有一个yu字恐怕是用错了,哈哈。很佩服渔翁,文学修养很深,涉猎颇广,思想活跃,下笔很快,引经据典,恰到好处。 -西北东南- 给 西北东南 发送悄悄话 西北东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5/2017 postreply 10:49:5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