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毛遇上六四?
如果老毛遇上六四?
有人说六四学生民主运动是红卫兵造反运动的延续,并非全无道理。直至改革开放在政治上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之前,中国部分青年学生历来具有关心政治的热情。明代东林党顾宪成那副对联众所周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遗憾的是,中国青年学生关心政治的传统由关注批评本国政府在今天退化成了批评外国政府,也就是蜕变成了比“义和团”农民运动稍微高级一点克制一点的民族主义。
其实从六四开枪之后那一刻起,有些中国人开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毛泽东在世是否会动用军队开枪镇压游行示威的学生?十几年前(1976)人们在天安门悼念周相的四五运动,有人喊出了”打倒当代秦始皇“的口号,当时的镇压措施也就是动用了一点公安和大量民兵驱散人群同时也逮捕了一些核心人物。
六四与四五表面有点类似,差别其实是非常之大。当时北京军区发布的戒严令中最重要的一句是这样说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在法制和民主的轨道上解决问题(重复赵紫阳的态度)。胆识一般的政治家肯定不免心惊胆战,连北京军区都有点支持学生的”反叛“势头,再斗下去结局又会如何?
受当时国防部长秦基伟的影响,北京军区司令员周依冰态度暧昧。北京军区发布的那份戒严令反映的大概是国防部长秦基伟的态度。
1976年的四五运动,除了个别普通人发泄一点反毛情绪,毛的权力地位没有遇到丝毫实质性的挑战,自然也就没有动用军队的必要。相比之下,邓作为中共权力的核心在六四运动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直接挑战,如果当时的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也是态度暧昧,邓是否还能维持大局就得划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邓是军委主席,三个副主席赵紫阳杨尚昆刘华清,赵紫阳不幸成了单杠,三对一,部队最后还得听从军委。38军军长徐勤先抗命,理由是军委第一副主席赵紫阳反对动用军队。最后的局面是北京军区司令周依冰还得听从军令,38军在政委和新任军长的带领下还得参入镇压。看到北京军区的状态出了些问题不是完全可靠,邓只能是从外面调来大批野战部队,保证不会出现哗变这种意外。
学生运动的实质一半是反腐败一半是挑战中共对客观所发生的事态有做最后定性的权威。加拿大的留学生质问出访的人大委员长万里:天安门所发生的事态是不是属于爱国运动?万里的回答是:学生是爱国的,运动的主流方向是正确的。
所以最后的问题是:如果毛自己的权威遭遇到空前挑战,毛会不会动用军队严厉镇压?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毛曾经说过:镇压学生运动的都没有好下场。毛对学生运动会有些同情多少有点根据。1919年的五四运动,毛自己是长沙地区学生闹事的几个头之一,毛对学生会有恻隐之心是合理的推测。不过千万别忘了,作为顶级政治家,毛如果放弃了对权力的追逐和掌控,那么也就是彻底的自我否定。有了权力可以作好作歹,可以推动改变历史也可以逆历史潮流而动,成为一个浑身散发恶臭的一代枭雄。
人们当然不会忘记,红卫兵的那些头头们被毛利用之后最后结局大多悲惨。把那些“立有战功“的红卫兵头儿投进监狱也就是为了讨好党政军中的实力派人物,维持夯实自己的核心地位。红卫兵的悲惨结局其实并非是青年学生上当受骗的第一次。更为凄惨百倍的是早十年的反右运动。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批评揭发党和政府基层领导人物的官僚主义作风。
毛最初的心态或算盘如何?像章立凡先生一样, 俺倾向于认为毛的初衷并非是”引蛇出洞。“ 只是当党政军实力派对民主运动失去耐心大为反感之时,为了求得自保,毛只好是马上见风使舵说是”引蛇出洞“以讨得他们的欢心并显出自己的先见之明。
后果就是反右运动致使几十万的中国知识分子惨遭迫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在有军队支持的情况下,绝力维护自己的权力是中国顶级政治家的共同特征,也可以说是中共当代政治的定律。以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作为代价来维护中共的这一条政治定律,在客观来说或者从中国人普遍的心态来看,好像还不是一个太大的代价。
说赵紫阳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还缺乏火候就是因为他在那种历史性的关头把道德置于了权力之上。邓两次对赵说可能让他接任军委主席(赵紫阳回忆录),赵竟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中国现代政治演变的节点,致使中共政治改革派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不但是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改革路线遭受惨败,还差一点让中共传统派中的一些人士颠覆了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