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镇冰传奇
武昌起义时,“由满人担任的舰队司令只是个光杆,当然只能是弃舰而逃”,可能有误。舰队司令萨镇冰,不是满人。
渔翁第一次看见萨镇冰的名字,是六十一年前,在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的初中教科书上。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萨镇冰被清政府指令率舰队前往武汉江面炮轰起义军。后发现水兵有起义倾向,11月1日与下级告别,弃舰改乘英国商船前往上海。11月袁世凯组阁,任萨镇冰为海军部长。
萨镇冰(闽东语拼音:s'ak d'heing bing;1859—1952),字鼎铭。祖籍山西代县,出身于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萨氏家族(今天的回族)。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
萨镇冰曾是北洋水师管带,参加过甲午海战。也曾任过北洋政府代总理,民国海军上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上,年近九十的萨镇冰在天安门上,见证了新中国海军阅兵方阵走过天安门。也讴歌过抗美援朝,去世前还赠诗毛泽东:“尚望舟师能再振”。(《文史春秋》)
1869年,由于当时主持福建船政的沈葆桢与萨觉民友好,经叔叔萨觉民推荐,11岁的萨镇冰考入福州船政学堂(马尾船政学堂)二期,学习天文、驾驶,毕业时名列第一。同学中有邓世昌。
1876年(光绪二年)冬,他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出国,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临行前其父题联“家有健儿驰海上;国御顽夷赖栋梁”,送子赴英。
1894年5月,萨镇冰晉升副將,实授精练左營游击。甲午战争爭期间,率“康濟”水手守卫炮台,奋勇抵抗日军,苦战10天,直至奉令撤回。刘公岛鏖战时,夫人来岛探望。萨镇冰说:“这里是什么地方?今天是什么日子?告诉她就当我死了,叫她速回!”夫人垂泪而归,不久就去世了,萨镇冰也终生未再续弦。
甲午战争后,清廷试图重建海军。1899年4月17日在同乡、总理衙门章京郑孝胥的力荐下,萨镇冰被慈禧太后召见。慈禧赏识萨镇冰的才能,不久她便下旨要萨镇冰出任“海圻”舰管事。萨镇冰先后出任北洋水师帮统、广东水师提督,并总理南北洋水师,成为实际上的海军统帅。
萨镇冰上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军舰巡视南洋各埠,以抚慰备受欺凌的华侨。1908年,他率“海圻”、“海容”二舰前往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地抚慰华侨,这是近代中国宣抚华侨的始端。
随后萨镇冰对海军进行彻底革新,他撤消南北两洋水师建制,建立起统一的指挥系统;并把海军分成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巡洋舰队以“四海”(海圻、海容、海天、海筹)4艘三四千吨位以上的铁甲舰为主,长江舰队以小吨位兵舰为主;他制定三等九级海军官制,按等级设计不同的军服和肩章,这是中国第一次用近代方式组建海军。
袁世凱組阁,任命萨镇冰為海军部长。1920年5月-8月,代理北洋政府国务院总理。1922年任福建省省長。
1949年,开国大典。登上天安门观礼的特别邀请代表,共75人。其中有特邀首席代表宋庆龄;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前清翰林张元济;中国近代海军耆宿萨镇冰;老同盟会会员张难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任过教育总长、司法总长的章士钊、江庸;曾任国民党南京政府和谈代表的张治中、邵力子等;国民党重要起义将领傅作义、程潜等;老解放区民主人士陈瑾昆、安文钦等;文教界知名人士陶孟和、陆志韦等;艺术界知名人士周信芳、梅兰芳、袁雪芬等;工农方面的劳动模范、英雄人物刘英源、阎存林,戎冠秀等。
在《萨镇冰传》中,有一首萨镇冰为抗美援朝写的诗作:
师入三韩大有声,海东形势一番更。
美军屡败终难振,华裔方兴孰敢轻。
结日阴谋违夙约,援朝义举洽群情。
中苏两国临斯世,同德同心致太平。
这是一首工整的七律。这位世纪老人, 为中国军队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为全中国人民在这场立国之战中,所焕发出来的团结奋发精神而感奋。“华裔方兴孰敢轻”,当年在清政府手中输出去的国运,终于迎来了转机;当年涣散、颓唐、从肉体到精神都病态着的民族,彷佛在一夕之间又绽放了她曾经照耀历史的光芒与尊严。
萨镇冰还写下了“终有扬眉吐气天”的诗句,去世前还赠诗毛泽东:“尚望舟师能再振”。中日甲午战争因朝鲜而起,现在的我们可能已经很难准确估量,抗美援朝的胜利,雪甲午之耻,给萨镇冰带来了何等的快慰!
作为少有能活到民国、唯一活到解放后的北洋海军军官,萨镇冰是一本活的历史百科全书。他出身于清朝政治腐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逝世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崛起的初期。年轻时亲眼目睹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耄耋之年看到了日本的投降。解放后拒绝蒋介石的去台邀请,转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阵营,并以年迈之躯为共和国建立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萨镇冰既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位在国共两党都享有名望的人物,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才。同时,他一生扶贫济困,广造福祉,被人民大众称为“活菩萨”。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