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说乎(三)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来源: 宜城渔翁 2016-12-02 09:52: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968 bytes)

不亦说乎(三)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研讀《红楼梦》,学而时习之。融入心身去赏析体会,真是“不亦乎”。

   

    清朝推翻明朝,是改朝代。中山推翻清朝,不是“复明”,是建立了共和。尊中山国父的蒋氏父子,在台湾的“小王朝”,不是“南明”。共党也是中山的承者,然推翻了“蒋氏王朝”,与“清朝”不答界。依附“红朝”的文人降将, 不是“降清”的东林党人, 不必对他们加以贬斥。玩文字游戏,穿凿附会,将《红楼梦》穿透为“南明史”; 对于在台湾的“小王朝”,做再多的“悼亡”,追究根底,到头来还是没有实际意义。

    

    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黛玉为宝玉捉笔,代做的《杏帘在望》一诗中的“稻花香”,给了元妃定名“稻香村”的缘由。

 

《杏帘在望》[清]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菱荇,泛指水草。“稻花”虽然不香,民以食为天,新谷新米确实有一股“心香”。黛玉肯定没见过“稻花”,也分不清韭菜和小麦,但读起这首田园诗,仿佛有暖风拂面、芬芳扑鼻。

  

    “稻香村”是大观园主要景点之一,为宝玉大嫂李纨的居所。在第十七回中,题对额荣国府省庆元宵”。大观园工程告竣,贾政亲率宝玉、清客一干人游园观赏。对“稻香村”做了描绘:  

 

    “一面说,一面走,忽见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 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

 

    其实,“稻香村”的名字,最先为宝玉在第十七回中所想,最后由元妃在第十八回中所定。原来宝玉见多识广,从唐诗中得到启发:

 

    “大家正想,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话,便说道: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且题以‘杏帘在望’四字。 村名若用‘杏花’二字,便俗陋不堪了。唐人诗里,还有‘柴门临水稻花香’, 何不用‘稻香村’的妙?”

 

    在宝玉看来,“稻香村” 不及“有凤来仪”多了。宝玉认为:“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那及前数处有自然之理、自然之趣呢?虽种竹引泉,亦不伤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恐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

   

    贾政意欲一试宝玉的才情,几次令其拟题额联。贾宝玉果然少年气盛、锋芒毕露,在沁芳桥、“有风来仪”(潇湘馆)、稻香村、“蘅芷清芬”(蘅芜院)等下连题四联,令众清客为之侧目。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潇湘馆联)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亦香”(蘅芜院联)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沁芳亭联)

“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稻香村联)

  

     《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有《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词,形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词中句句都是反话。相貌好是真,“腹内草莽”就未必。贾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抒发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他拟的那些匾额和对联,不仅使包括贾政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绌,更得到元妃的肯定和讚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好一首泥土芬芳扑鼻的农家诗。 -清溢- 给 清溢 发送悄悄话 清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2/2016 postreply 18:45:1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